02.28 将英语变成副科,为什么有的人极力反对?

君子玉言


英语改为选修只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第一,英语作为升学和就业的筛选门槛作用不会消失,只能促进课外辅导机构的繁荣,学习英语的成本大幅增加。

第二,如果作为选修,很多学生和普通家长其实是缺乏对远景规划的辨析能力的,只会人云亦云,不想学就不学,导致愚者越愚。

第三,将英语学习推向社会化,只会导致穷人家的孩子更学不起英语,即使自己很努力,也很难学好英语。甚至会出现,因为连教育成本过大,出现因学致穷,穷者越穷,弱者越弱的局面。

总之强制性的英语学习对现阶段来说是一项不可多得社会福利。

强烈呼吁那些反对学习英语的家长:管管自己,救救孩子吧。

再补充一下,英语成绩差的孩子,大多不是因为笨,不是因为没天分,而是因为自控力差,不喜欢,不愿学。


瓜皮不香


我大学年级第一,英语却是59分,无缘奖学金,后来才知道还有什么平时分,结果人家51分,55分的都改成60分了,后来才知道大学可以改分,哈,英语浪费了我不少时间


说彼


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除了母语,其它的语言都可作为业余或者需要者!没必要看的太重!中国人以前学英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绝大多数人学了英语,后半辈子就没用过!还耽误时间和因为没用的英语高考拖了后腿!英语真是害人不浅!!!建议把英语作为选修课!


用户3399044113593


我50岁,当年高考英语38分,英语直接让我落榜!目前为自由职业。几十年的经历告诉我,英语不但不能为副科,而且还要加强。基于8个原因:

一是政治交往要用英语;二是经济贸易要用英语;三是科技发展要用英语;四是学术交流要用英语;五是弘扬中华文化要用英语;六是出国自由行要用英语;七是聘请翻译人员成本更高;八是国家教育长远目标是高、精、尖人才,而非我们这类普工人员。


用户3496062957393704


将英语变为副科,可能是多数不愿学或根本学不会人的想法。现实情况是,英语不可能成为副科,必须得学得考。教育的现状是“死记硬背”也要考高分,完全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情商过低,形象思维缺乏,和长期养成的学习方法有关。英语除了“领读、背诵、记忆”,好像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反过来看语文教学,两者会有什么差异吗?课程的繁琐,考点的难度,学习英语实在是件“苦差事”,难怪学生多数有厌弃心理,甚至课堂上呼呼大睡。

语文课堂,从小学到高中,有多少老师能将我国的语言文字情趣化,生动化,形象化?小学英语就被列为考试范围,到了初高中,各种时态让学生大伤脑筋,加上被动的,机械的记忆,英语课程逐渐被淡化,被好多学生“排斥”。

英语教材的内容应该简化点,教学方法有趣点,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点,让学生轻松掌握,快乐收获,不要闹得学英语和学国文一样“压抑”,除此之外,还能有好的“出路”吗?





谈文化论教育


个人认为,英语只是一门语言,一种交流的工具而已。国家强盛不是靠一张嘴就能做到的。



喷喷喷喷喷砰


将英语作为副科选修,个人认为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那是自信的体现。

没有必要人人都是外语通,同时也有必要人人都对英语等外语“并不陌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我为本,切勿本末倒置。

做专业的人若对专业有必须,那需要自身定位专业外语,然而你给国人服务你就得用中文,中文必须要精,外语只需要行。

全国人民学英语,不自信的表现。我小学课本上学的《最后一课》给我的记忆大深了,我中国语言才是最应该要我们中国人首先学好用好的呀!

谢谢。


乐乙升


普及英语教育没错,是考试模式有问题。建议考英语只考两个题型:1、听力问答

。(听几片不同类型英语短文,针对每篇短文提相关不同难度的问题,用英文笔答。)2、两个类型英语作文。(A生活常识说明文翻译,B命题作文)


泉水涌向海


咱先不说英语该不该学。 现在各种翻译神器应有竟有。 有语音翻译。 有文字翻译。 有各种各样的翻译用具。 手机APP可以下载翻译。 老人家没学过英语的人。 去国外与老外沟通都是妥妥的英语〈只要说中国话。 神器立马翻译出来英语〉。 在孩子记忆力超强的时候。 背诵古诗词。 古往今来大师的经典。 像郭德纲那样出口成章。 或者学一些各种技能。 乐器。绘画。 手工。 舞蹈。 球类运动。 1965年之前小学课程里有毛笔书法字。 别浪费孩子的时间学英语了。语言是环境。 在哪里就会说那里的话。


卓兰小姐


一,自己的文字、语言都说不好,哪有那么大的精力把英语奉为神圣呢?有那精力的话,多认识1000个汉字,要比学习英语所获得的知识和智慧多的多!英语本来就应该是一门辅科。

二,你不觉得翻译的工作很快就失业了吗?10到15年以后只要双方手里拿着手机和耳机,你无论和哪个老外交流,都比你现在拿着计算器与任何一个老外交流数字还方便。所以,英语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主课!费那劲干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