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垃圾提煉出15噸黃金!創造22億產值,貴嶼成全球最毒之地?

上海的垃圾分類從段子變成習慣,讓一眾商家看到了環保的萬億級市場。其實早在80年代就有人發現了,舊電子產品回收背後的鉅額利潤,每年從垃圾中提煉的黃金多達15噸,一度影響國際金價!可同時也付出了幾代人健康的慘痛代價。

垃圾提煉出15噸黃金!創造22億產值,貴嶼成全球最毒之地?

汕頭貴嶼鎮,曾以垃圾拆解做經濟支柱的地方,也曾被稱為全球最毒的地方。貴嶼鎮27個村,其中21個村有300多家企業、3200多家經營戶從事廢舊電子電器和塑料拆解加工。1990年到2000年10年間,來自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電子垃圾80%流入亞洲,其中90%進入中國。而汕頭貴嶼鎮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傾倒處,每天回收15000噸垃圾。

垃圾提煉出15噸黃金!創造22億產值,貴嶼成全球最毒之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貴嶼鎮仍然利用電子產品的和塑料分解創造於22億產值。先拆後燒,再用強酸提取金銀等貴金屬的土方法雖然簡單有效,卻以健康和環境為代價。鉅額利潤伴隨下是嚴重的環境汙染和兒童血鉛超標,三年時間五六百名兒童鉛中毒。雖然現在開始加強管理,但是要走的路還很長。而像貴嶼鎮這樣的地方不在少數,正是這種對環境治理的全面爆發,不但限制洋垃圾在做中國夢,也捧出一眾營收過百億的環保企業。

垃圾提煉出15噸黃金!創造22億產值,貴嶼成全球最毒之地?

不過這兩年眾多環保大佬跌落神壇,東方園林尋求多方救助,三聚環保遭遇私募大佬王亞偉減持。陷入債務危機的環保巨頭到底遭遇了什麼?

首先要明白主導環保項目的大多都是政府,當財政無法提供足夠資金整治環境的時候,PPP模式就應運而生。簡單理解就是這裡的錢企業先出,然後再慢慢還在這種模式下催生了大量成單,僅17年就簽約業績超千億!

垃圾提煉出15噸黃金!創造22億產值,貴嶼成全球最毒之地?

巨大的市場需求,讓賺錢這個事似乎變得很容易,不斷有資本湧入,不知道是看準這項目穩賺不賠,還是當發現自己手裡的錢不夠跑馬圈地。環保巨頭們開始發債,高槓杆操作,當被利潤衝昏頭腦,就是危機爆發的時候。17年底去槓桿收縮資金,錢不但不好借了,借的錢的利息也高了。

這讓前幾年大肆借錢圈地的巨頭們日子難熬,紛紛負債前行。環境要靠多方努力,不能只靠企業,對於環保這個萬億市場,大家覺得發展空間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