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1 上古時期


在2億年前聽見你,

太行秦嶺六盤山,

壯懷駿氣,將脊樑隆起,

雲湖蒼闊,浪排萬里,

轉眼千祀,水拔山移。

遙見喜馬拉雅雄規版圖於天地,

西北風遒勁,

席捲黃沙南移,

金灘落地,

高原得名而起,

史前黎明,

硡峒生一。


在5萬年前聽見你,

額部後傾,眶緣圓眥,

較厚的骨壁是為祖妣,

膝蓋承載著天壤間文明,

砰隱直立,叫霆聲發榮,

從此眾庶熙熙。


在6千年前聽見你,

虎豹獾狸大角鹿,

蹄下生風,躍河谷草地,

漫林碧透,群生啿啿,

漁獵農牧,繁衍生息。

遙見華夏共主勃興萬類於肇域,

叫一聲軒轅,

人文從此化成,

思文后稷,

膏潤四海萬民,

千耦其耘,

振古常茲。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 譯文 ]


(1)兩億年前的延安,屬於鄂爾多斯臺地的一部分。因造山運動,使得太行、秦嶺、六盤山三個山系脊樑隆起,形成一個內陸盆地。又過了大約一億年,喜馬拉雅運動使陝北大地抬升,湖水乾涸變成陸地。後來西北風從西伯利亞攜帶大量黃土南移,落於此地,形成黃土高原。


(2)黃龍人與河套人化石的出土讓我們認識到,這兩支原始人類是陝北地區先民們的直系祖先。


(3)五六年前以前的陝北高原,是原始先民們繁衍生息的樂園。彼時這裡氣候溫暖,大小動物出沒林間,河谷川道草地廣闊,宜漁宜獵。於是黃帝率領自己的部落遷徙與此,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篇章。


2 先秦至秦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商時期地圖】


在3200年前聽見你,

獯鬻(xūnyù)獫狁鬼戎狄,

強盛侵削,誰暴骨沙礫?

同源異流,此消彼長,

蒙陝寧晉,殺伐絡繹。

遙見高宗三年戎馬鼓衰兮疲力,

西洛河卸甲,

刀膽哀哀成灰,

兵戈四回,

黎民不遑起居,

出車彭彭,

常盼王事有期。


在2400年前聽見你,

五霸奪城,七雄掠地,

是英雄盡取河西雕陰,

還是雕陰盡取英雄性命,

將帥失路,沒萬騎先鋒,

誰是來犯之敵?


在2200年前聽見你,

秦並天下治上郡,

始皇巡遊,九原抵甘泉,

使將蒙恬,塹山堙谷,

直道延袤,千八百里。

遙見《錄圖書》因奏有云“亡秦者胡。”

七十萬動費,

築長城絕胡患,

開山鑿石,

聲沒杞妻哭夫,

二世天下,

後人臧否。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 譯文 ]


(1)據先秦文獻記載,自商周以至春秋、戰國,蒙、陝、寧、晉的農牧交錯地帶,曾經是鬼方、獯鬻、獫狁等部落方國居住遊牧的地方。他們同源異流,勢力此消彼長,中央多次征伐平亂,僅對鬼方的戰爭就多達四次,鬼方與商周王朝不斷的戰爭和交往,加快了陝北文明的進程。

(2)雕陰:戰國時期魏國地名和城名。今陝西延安甘泉縣地域。


戰國時期,秦魏兩國隔黃河相望,都先後變法改革,是戰國七雄中的兩個強國。兩河接壤的河西之地,大約是今黃河西岸陝北南部與渭水北部相連之地,控山帶河,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雕陰之戰,歷時兩年多,是秦魏反覆爭奪河西、上郡兩地戰略決戰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時過境遷,不禁發問,究竟是英雄終於征服了土地?還是土地要了英雄的性命?歷史成敗轉頭空啊,成王敗寇,現在看來,誰又能肯定,敵人是誰呢。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始皇帝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然,為抗擊匈奴,命蒙恬率領30萬工人修建秦直道。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循子午嶺主脊,呈西北走向,過陝西省黃陵縣艾蒿店,途經甘泉富縣等地。


《錄圖書》: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坊。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盧生使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為了防患於未然,又不惜血本,徵用七十萬勞工,歷時多年,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止遼東,綿延萬里大規模修築長城,以絕胡人亡秦之患。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如今言猶在耳,而秦朝二世而亡的故事,就讓後人來評論吧。


3 悠悠兩漢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在2000年前聽見你,

匈奴三番擾邊關,

將軍百擊,戎旌卷千里,

擇兵振旅,懿侯執珪,

武節遠威,李廣難封。

遙見高奴縣洧(wěi)水肥碩,

石油早冒,

羌人興廢間,

上郡歸還舊土,

三萬存遺,

禍兮福兮?


在1400年前聽見你,

五胡蒙難,狄庭喋血,

郝溫蓋吳舉萬眾護義,

魏家王朝一時狼狽東西,

洛河不戍,朝野惶立,

反思民族意義。


在1200年前聽見你,

延州叫響了西魏。

稽胡一反,雲湧而風起,

今朝來討,明日又伐,

南北割據,隋而並一。

遙見鄜州司馬之袁充,

——晷(guǐ)影漏刻,

讓時辰有定。

哪個為天下定?

高祖龍德,

忘於後嗣。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 譯文 ]


(1)西漢時期,北部匈奴不斷南侵,漢文帝劉恆遣臣相灌嬰將擊右賢王,至甘泉擊退匈奴。灌嬰後來被封為懿侯,而專制軍事的符節威振海內,可上郡太守李廣將軍名震華夏,卻仍然得不到封爵之賞,現在想來,怎能不唏噓不已?


上郡:上郡最早為戰國時期魏文侯所置(即公元前446-公元前396年間),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獻上郡15縣於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膚施縣(具體位置有爭議,一說榆林東南,一說在今綏德縣)。西漢、東漢時沿置,郡治未變。漢靈帝末,因羌胡大擾而遷徙,曹魏時與其他郡縣併為新興郡。隋朝時鄜城郡改名為“上郡”,唐朝以後成為歷史名詞。


洧(wěi)水:東漢和帝永元四年【92年】《漢書》成,內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洧水就是石油,這是我國關於石油的最早文字記載。《漢書·地理志》.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東漢後,羌族逐漸進入陝北,並被朝廷視為羌寇,谷貴人流,不能自立。朝廷大肆平亂,時逢饑荒,朝廷收了羌人的莊稼,拆除他們的住所,削平他們的營寨,棄捐老弱,把他們當成奴隸收繳。羌人生存難以為繼。不得已歸順朝廷,到東漢末年,上郡十城【膚施、白土、漆垣、奢延、雕陰、楨林、定陽、高奴、龜玆屬國、侯官】只剩下五千一百六十九戶,人口二萬八千五百九十九。說是遺存下的人口是福,是因為飽經戰亂他們能夠存活與餓殍遍野之中,可是僅僅一人苟活,失去了親人摯友,難道又不算是禍嗎?


(2)五胡:從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匈奴、月氏、羌等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北魏以後,鮮卑貴族統治者推雜胡採取了殘酷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郝溫、蓋吳於是起義。北魏酒泉公郝溫首先率領盧水胡反於杏城【今黃陵縣城南】,不久被鎮壓。蓋吳率領盧水胡再次起義,響應郝溫,聲威大震,有眾十萬,自稱天台王,設置百官,建立政權,一時“控弦五萬,東屯童塞,任職軍門”,起義烈火呈燎原之勢。北魏王朝一時惶惶不安。民族融合勢在必行。


(3)延州之名,始於西魏。奈何隋煬帝荒淫無道,至使稽胡一族舉起義旗。起義軍橫掃延安北部,縱橫陝北大地,隋王朝生怕義軍與河套一杯的突厥聯合,南襲京師長安,便拍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為關內討捕大使,率重兵鎮壓。延安劉迦倫、劉苗王相繼舉兵反隋,英勇奮戰,壯烈犧牲,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意義。


陝北的民俗,為什麼和中原不同?跟五胡亂華有關


又看到當年時任鄜州(富縣)司馬袁充在鄜州製造出日影以定時辰之儀器——晷影漏刻,並上告文帝《隋書·天文上》,可是時間能被定格,天下卻依然無法安定。隋文帝楊堅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可是傳到隋朝第二位皇帝楊廣,身死國滅。後輩忘記了仁德而導致天下淪喪,怎麼能不叫人喟然長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