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大家好,我是看剧看片爱扯闲篇儿的禹飞。关注我!我们一起闲谈影视剧里的周边瓜。《庆余年》被称作一部权谋剧,但是因为设定了不少搞笑的桥段,会让大家选择暂时性失忆,忽略掉权势争斗的残酷,只把它当作一部穿越剧+甜宠剧来看。确实,作为普通人,钻研那些经邦纬国的谋略干嘛用呢?倒是面对危机时,人们出于自保的本能策略值得一看,谁知谁哪天不会用到呢?

梅执礼=“没智力”?四次犯错不死都难

月黑风高夜,范闲暴揍了郭保坤。事后,全身体无完肤的郭保坤缠着绷带,被人抬上了京都府的大堂。同时过堂的还有范闲、司里里和滕梓荆。主审此案的正是京都府尹梅执礼。老奸巨猾的他本来是想谁也不得罪,走个形式就退堂,把这案子拖黄了。

因为实在是两方都得罪不起。郭保坤是礼部尚书郭攸之的儿子,还是东宫太子的门客。而范闲虽说是户部侍郎范建的私生子。可二皇子欣赏范闲,庆帝选他和婉儿郡主完婚,将来还要接管内库财权。各自背后都有皇族作为靠山。这案子与其说是审两位官宦人家的公子哥,还不如说是把梅执礼放在火上烤,考他个是忠是奸,是人是鬼!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太子和二皇子都揣着自己的盘算前后脚赶到京都府,监理梅大人审案。话说,这算是梅大人为官的高光时刻吧,他可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和两位皇子“平起平坐”。不过此时的梅大人应该没有一丝享受的意味,有的全是如坐针毡的煎熬和如履薄冰的惶恐。

两位皇子针锋相对,互不想让,梅大人夹在中间自然要受夹板气。僵持之下,庆帝出手,派公公传了口谕,让两位皇子休要插手此案,还让梅大人进宫面圣。

梅大人很是惊讶,庆帝为何此时宣召?直觉告诉他,此去面见庆帝凶多吉少。走在庆帝寝殿外的长廊上,梅大人东张西望,慌张万分。这是他犯错之一。心态都崩了,这戏还怎么演下去。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一进门,庆帝没正眼瞧他,赐了坐,还赏了蜜浆。梅大人做贼心虚,像举着毒酒一样,手不自觉地发抖。庆帝无奈,只好安抚,“今日不论君臣,只论故交。”抬眼凝视间,还不忘煽情,感叹梅大人两鬓都斑白了。梅大人眼见庆帝如此心疼自己,稍微放松了警惕,只叹,“岁月追人,在所难免。”

庆帝隐而不发,只说诸多劳事,辛苦梅大人啦。听到这,梅执礼来了精神,他觉得是时候打感情牌了。这其实是他犯的第二个错误。正是他自己把话题引到了庆帝最忌讳的“忠与不忠”,竟还不知。这可真是自己挖坑自己跳,自己作死自己受。

梅大人忆往昔的手段并不高明,无非就是给庆帝戴高帽。梅大人回忆,庆帝初登基时,他只是一个虚职小官,何德何能担任历来都是皇室子弟担任的京都府尹?他觉得凭就是庆帝的重信。这个时候说自己无德无能不堪重任,是想说庆帝眼光不行吗?梅执礼果然没智力!梅大人哪怕说自己怀才不遇也好呀,至少夸庆帝是伯乐。

庆帝听罢,脸色骤变。纵然往事历历,恍如昨日。庆帝也觉得他和梅执礼也该做个了结了, “君臣一番,总得有个善始善终。只可惜事往往不从人愿。”这下可把梅大人吓坏了,扑通就跪下了,赶忙认罪,什么不该审范闲,不该堂审时因太子在就乱了分寸。庆帝没恼,还挺体恤,只是淡淡地提起梅执礼就任时的第一个奏章,还问起上面写过的“为臣之道最重要的是?”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忠!”梅大人毫不含糊,脱口而出。此时他才恍然大悟,该表忠心啊。他表了,但是晚了。庆帝不买账,继而咄咄逼人,让善于看面相的梅大人为自己相面。梅执礼竟然还真的膝盖跪着,向庆帝面前凑了凑。“看看朕是不是大限将至?”此话一出,梅执礼是魂不附体,不懂庆帝此举欲意何为。

庆帝也不绷着了,明着告诉梅执礼,他若死了,梅大人再投靠东宫还来得及。做个三朝元老,也是一段佳话。梅执礼不知说什么才好,就会用“一片赤诚”为自己辩白了。

庆帝可没打算放过他,反问梅大人,东宫抓滕梓荆,是不是他派督抚调查的地址,派班头抓的人?如果不是,那就是庆帝听信了传言,该给梅大人赔不是。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一桩桩,一件件,梅大人与东宫太子的勾当,庆帝都了然于胸。梅执礼心如死灰,他知道这次是逃不过了。横竖都是死,他还想再拼一次。于是他说愿意领国法,这是要陷庆帝于薄情寡义之中吗?梅执礼枉为人臣,在揣测君心这块,对的太少,错的太多。君臣的情分怕是要尽了,因为从头到尾,梅执礼都是嘴上说着忠心耿耿,心里想着如何保命。而且梅大人根本不相信庆帝赏的是蜜浆,还是在庆帝的提醒下,痛苦地强灌下去。庆帝看着他的嘴脸,哈哈大笑,自己倒了一杯,饮下。梅执礼看罢,老泪纵横,说自己悔之晚矣。这是他犯的第三个错误,认错太晚,而且还承认自己认错太晚!

庆帝呢?平静地表示,会念及老臣的情分,让梅大人告老还乡。临别前,还提醒梅大人,别起太早,方能保他荣归故里,平安一生。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你猜梅大人会早早就逃往老家吗?他会!因为梅执礼就是不信庆帝。换句话说,这些年,他在庆帝身边做事,对庆帝的脾气秉性也有所了解。梅大人认识的庆帝是不会放过背叛自己的人的。这点梅大人其实没错。错就错在,梅大人不忠,还死不承认投靠太子。

也许庆帝一直都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杀梅执礼,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他一会儿赏赐,一会儿又怒斥了。其实,杀与不杀,还是要看梅执礼的反应。梅大人实在太不懂得危机公关了,每错一步都把自己更逼向死亡一步。他犯的最致命的错误是临别前,让庆帝保重龙体。为何道别时大家都会的寒暄竟成了催命符?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因为庆帝已然相信梅大人会相面识祸福。可梅大人又不止一次说让庆帝注意身体。生性多疑的庆帝,心里怎会不嘀咕,梅大人是不是看出自己命不久矣?顿时改了主意,让监查院扮成马匪半路截杀梅大人。你觉得梅大人死的冤吗?

人有爱好就会有弱点 宫典贵在悬崖勒马

同样是被东宫太子收买,梅执礼死于非命,大内侍卫副统领宫典却安然无恙。不是因为宫典比梅执礼年轻、长得帅,而是宫典动脑子了,而且会动脑子。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事情的起因是初到京都的范闲被人送到了庆庙。在那里宫大人与范闲交手,最后还是庆帝恩准,放范闲进了偏殿。在回宫的路上,宫典心事重重,主动向庆帝认错,说让范闲突然闯入庆庙是自己失职。庆帝并未怪罪,还安慰说,祭庙未见波澜,宫典有功。此话一出,宫典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没来得及细想,一队禁军前来汇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再一转眼就是庆帝坐在马车上一边吃着馄饨,一边和他看似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庆帝假装不知闯入庆庙的少年是谁,向宫大人发问,这其实是在考验他。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庆帝有此一问,自然是有备而来。宫大人若说不知道,必定心中有鬼。于是他老实回答,“他是户部侍郎在澹州的私生子,叫范闲。“庆帝听完眉头一皱,让宫典继续说下去。宫大人直言,范闲出现在庆庙应该是庆帝的安排,但他不敢妄测圣意。庆帝好奇宫典到底看出了什么名堂,执意让他说。宫典小心回答,“是陛下想看他一眼。“

庆帝不置可否,又问入城道上用侍女坏范闲名声的会是谁?这是个要命的问题,宫大人不回答会死,回答也会死,但会回答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宫大人很聪明,以退为进,先说不知道。见庆帝咄咄逼人,问他是不知还是不敢时,宫典连忙跪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从情理看或是东宫。臣有此番猜测已是悖逆之罪。“只是庆帝问了,他又不敢不说,希望降罪。此举既给了庆帝想要的答案,又表明了态度——自知忤逆一心求罚。此时的宫大人倒有几分言官的气节了。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因此,庆帝对宫大人的表现很满意,所以不接他要求降罪的话茬,反而问他,在庆庙内范闲是否跪过?宫典不愧是统领禁军,庆帝交待的事会办好,没布置的事也会依着分寸去留意。不然庆帝心血来潮想知道时,他岂不是无言以对?

宫大人告诉庆帝,范闲遇神不跪。庆帝一听就不高兴了,连吃馄饨的心情都没了,转而好像想起什么似的,笑着问宫典,“听说太子送你的那幅画你很喜欢?“宫大人,一时语塞,惊诧地瞥了庆帝一眼。庆帝哈哈大笑,自己拉下车窗的帘子,说回宫吧。

宫典长跪于街,恭送庆帝的马车离去。庆帝最后送了他一句,“人生于世,自有所好。何罪之有?”宫典大喊,“臣明白。”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他确实很明白,马上就去了东宫,撕了太子送他的画,还跪着解释,自己掌管大内,守在庆帝身侧,与太子私教过甚,庆帝如何能放心? 见太子背对着他,不作声。宫大人奉上最后的忠告,庆帝私微表面上看是祭庙,实则有意试探自己和太子,为的就是看看宫典会不会帮着太子对范闲出手。太子解释,他从没想过此事。宫典还是有些不信,于是明着说自己职责所在,不能与所有臣子有任何往来。实则想告诉太子,为人臣子还是该朝乾夕惕、三省其身。太子自然也听懂了,他明白宫大人这步棋怕要舍了。于是亲自开口说,两人私下不要见面了。宫典此举很是冒险,逼太子放弃争取自己,无意于得罪他。日后,若太子登基,自己就是一枚弃子了。如若不然,太子锲而不舍的拉拢,恐怕宫大人是见不到太子登基了。何况天下大事,风云际会,庆帝之后,还不一定是哪位皇子荣登大宝。

君与臣可不似主与奴 林若甫人狠话不多

严格意义上讲,宰相林若甫并未做具体的事情去背叛庆帝。但他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从未臣服于庆帝。他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在他的观念里帝王与臣子可不是主与奴的关系,而是君与臣,臣若无过错,可不全能全依着帝王的心思来,臣子该争还是要争的。正是因为这份“争取”的勇气让庆帝对他另眼相看,也很享受和他交锋的快感。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林相对自己的私生女婉儿郡主和范闲的婚事其实也不满意。于是他在递奏折后并未马上离开,而是以年老口渴为由,向庆帝讨杯茶喝。庆帝其实早就看透林相是为范闲而来,既然他不直说,庆帝也不想拆穿,君臣索性斗上一斗。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庆帝赐林相坐在火盆旁,命人端上一杯茶,还嘱咐侯公公火快灭了,得用力拉风匣。好家伙,火苗蹭蹭蹿,林相哗哗流汗。就是再热,林相也不说话,就是喝茶,绝口不提退婚之事。这下换庆帝忍不住了,告诉林相,宫中密报,范闲在一石头居门前打了郭保坤的护院。还问林相,“朝野上下都说范闲粗鄙无礼、品行堪忧。你怎么看呢?”林相顿了一下,之后说,这话恐怕错了。他理解范闲少年热血,或许好动了些,但无伤大雅。他还坚信假以时日,范闲定能展露才华。庆帝奇怪,林相为何会如此看好范闲。林相说,因为他相信庆帝。“婉儿与范闲的婚约是陛下首肯的,以陛下的眼光怎么会看错人呢?”继而又说,靖王诗会,范闲也会去,他坚信庆帝识人之明,范闲定会以文采名动京都。说完,林相就起身告退了。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好一番君臣惺惺相惜。庆帝可不好糊弄,一句“老狐狸”把林相看得透透得。一旁的侯公公也不觉得林相之前的话是支持范闲。而是话里有话,依着林相的意思,范闲是庆帝所选,若真是品行不堪,也是庆帝看错人了。要是退婚,也得是庆帝开口,这是将了庆帝的军。

看到林相的厉害之处了吧,听话听音,对于庆帝这样绝顶聪明的人,他怎会听不出弦外之音呢?

再就是林相能够托付重任的儿子林珙死后,他决定辅佐女婿范闲,以便保住林家基业。借由一盘棋局,点化范闲。

庆余年:论最差危机公关,梅执礼当仁不让

林相和门客袁先生下棋,一盘棋,林相悔棋十几步。范闲在旁不禁发问,这还怎么玩啊?林相不以为意,还说棋道如战局,巧计妙思,诡诈无常。此亦是为人之道。还让范闲体会其中的深意。范闲不服,问袁先生可否悔棋?林相答,“自然不行。人生在世哪有诸般公平,有时候自然要手段百出,方得善始善终。”林相看出范闲并未真的赞同,继而告诫,六部诸多官员一起上奏他泄露消息致严冰云被抓。范闲向林相诉委屈,称自己是冤枉的,林相却告诉他,真相不重要,但范闲的态度很重要。

你以为是让范闲去庆帝那认错吗?才不是,而是别答应庆帝的任何要求。这位林相真是不安套路出牌。但他的这些判断都是基于多年来对庆帝的了解,他知道庆帝最爱人心之争,也最爱举重若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王朝,有明君名臣,也有昏君佞臣。君臣博弈之间,斗智斗勇,不到最后一刻,不见得臣子就会落于下风,三朝元老也不少见。当然,古代朴素的忠义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何况为人臣呢?只是云云众生在深不可测的争斗中迷失了纯良本性。

*原创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加关注,不会错过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