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吃大米饭的地方感觉占中国本土一半以上,说说各地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

永安270


【大别山鹰】答疑: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靠吃大米维持生命,大米是通过先种植水稻,然后将稻谷进行加工后制作成稻米供我们做饭吃。如果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不知道稻谷怎么来的,就一定是压没有种过水稻的人,或者没有到过农村的人。

水稻是一年生草木植物,水稻是大都在水中生长所以称之为水稻。但稻米虽然来自稻谷加工而来,并不一定是水中生长来的,还有一种稻叫旱稻,即在旱地上种植,也能生产稻米。因此,把大米统称为水稻的说法是有误的一种说法。

水稻的一生要进行很多生长过程,水稻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幼苗期————从种子萌芽至三叶期;分蘖期————从第四叶期出现至拨节为止;拨节长穗期————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抽穗结实期————从抽穗扬花至成熟。因此,种水稻首先要育好秧苗,育秧大约在三月中下旬进行。秧育好后生长一个月余,在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大田扦插移栽,经过分蘖、晒田、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和成熟后,便开始收割、脱粒、晒场和入库,这样新鲜稻谷就生产出来了,稻谷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大约需要130天左右才能收获。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大别山鹰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栽培稻(Oryza sativa)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在东北地区每年一期,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二至三期稻。

种植技术简略步骤: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成、干燥、筛选。

种植方式分:移栽稻与直播稻。亩产:1000斤至1500(水分影响)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如有问题我会持续解答,谢谢。



冒死大揭秘


你好!非常高兴来回答稻谷都是怎样种出来的这个问题。

稻谷是怎样种出来的?种稻谷的过程那可就多了,苐一选好时间大概在三月下旬就要开始行动了,首先用温水浸泡买来的稻谷种子,漫泡三天左右在把它用东西捞出来在过滤,经过过滤器后把它倒在示先准备好的竹子笆折上,然后把它用东西赶匀称,再把它移在温室里慢慢加点热度让它发芽长成三十厘米的苗子后再把它挪出来,然后把它搬到秧田里,秧田示先也要把它整顿好,在把田泥赶成一箱一箱的,这时候喊几个人工一起来把秧子移栽到田泥箱上,移栽的时候必须保持均匀,移栽完后就等个十大天等秧苗普遍发青长高后,在把它从泥箱上扯出来,然后再分布在大面积的稀栽,稀栽一窝距离四寸左右。

稀栽完后等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施肥,锄草,打药,这几道工序完后就开始扯田里的假谷子也是人们称为的bai子,让它不要和真谷子污七麻杂的混合,以免以后煮出来的米饭不好吃塞牙,这些过程做完就等着结谷粒穗,也是统称为稻谷,这些结出来金灿灿的一片片稻谷很是招惹人爱,人们看着那些满山遍野的稻谷不由自主地露出喜悦,开出了满脸的笑花,个个都觉得这是亲手辛勤的劳动成果,一颗汉水一颗粮食的情景,他们眼睛眺望着一片又一片黄澄澄的稻子,嘴里确在背诵一首诗句,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谷就是这样种出来的!好了我的回答完毕。






小名超哥


一: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产五常,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

五常大米水稻种植方法:

1、精选稻田。黑龙江特产的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在我们农民自己的地域范围内,有区别地选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河水灌溉的稻田,以此为农户订单的先决条件。

2、采用良种。黑龙江省第二水稻研究所、稻花香水稻研究所,拥有国内高精尖科研专家。他们为我们农民合作社繁育出许多良种。近年繁育的“五常大米”良种,经过在海南省育种基地储存、扶壮之后,水稻的各项品质已登上更高的台阶。平时我们农民自己也要选育良种。

3、科学种植。十九世纪初,智慧的朝鲜族人民就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安家镇与民乐乡这片黑土地上种植水稻。他们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上百年的种植历史与经验一直到今天,土地更肥沃经验更丰富。我们合作社利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水稻种植要求进行指导规范,使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一套最合理的、具有特色的种植模式,达到要求的高效优质。

4、严管田间。灌溉水源是纯天然大河水,水温高微生物活性量大,微生物的存在使水中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更全面,微量元素含量高,水源100%没有工业污染。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有机水稻生产要求进行规范稻农。施用农家土肥、生物有机肥。采用人工方法与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

5、秋收时间掌握与品种分晒:有机水稻秋天收割时间的早与晚对稻米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直接影响的是稻米的含水量、米质颜色与口感。收割时发现有杂种稻就要分离出去,不同品种要分开晾晒,提高稻米的纯度。

6、高纯度、高质量入库。每家收割后打下来的有机水稻原粮要按品种分开入库保存,做好防虫防鼠等四防工作。为了提高广大稻农的积极性、服从管理、严格按合作社要求种植生产,严把水稻质量关,对违规操作种植管理、不符合要求的水稻坚决不进入高端市场。

7、精细加工。我们的五常大米在入粮、清选、风谷、碾米、去杂、精选、计量、分包、成品输出、进库(成品五常大米分类)等各个工序严格把关。

二:辽宁省盘锦市产盘锦大米,籽粒饱满,长宽比较适中,色泽青白,气味清香,垩白度小,食味品质较好。盘锦大米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优质稻谷标准,并在色泽和气味上有着盘锦大米独有的特色。

盘锦水稻种植方法:

1、选用优质超级稻新品种

品种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并根据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地区资源优势。盘锦市超级稻品种应选择生育期150―160天,如盐丰47、辽星1号、辽河5号、盐粳218等。

2、加强高产稻田地力建设

培育肥沃的稻田土壤是水稻创高产的基础。稻田土壤培肥途径应重视以下三点: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完善的高标准排灌渠系,达到灌排自如,提高淋盐洗碱能力是培肥稻田土壤的前提和根本措施。要坚持清沟治淤,提高田间工程标准。

(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养分齐全,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同时能提高水稻抗干旱和耐盐碱能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每亩施2000公斤有机肥或稻乱还田每亩200―300公斤。

(3)提高耕作质量。坚持三旱整地、翻旋结合,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给水稻插秧和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条件。

通过上述措施,使稻田土壤达到耕层深厚、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齐全、渗透量适中、水气协调的稻田生态环境。

3、坚持旱育壮秧

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针对我市土壤盐碱重、地下水位高、地温回升慢等不利于培育壮秧的特点,必须抓住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环节:

(1)降低播种量。平方米3―4两。

(2)坚持旱育苗配套技术应用,搞好种子消毒、应用多功能水稻壮苗剂和旱育秧的封闭灭草技术。

(3)选择园田和高台隔离层旱育苗,应用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

(4)加强苗田管理,提高秧田管理技术。秧苗二叶期开始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发病徒长。

(5)超级稻播种期一般在4月5-10日。秧龄控制在40―45天,叶龄4―4.5片。

4、适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上游水库放水时间,水稻插秧期安排在5月20日至5月末,插秧密度根据水稻品种的分蘖力强弱,土壤肥力的高低,秧苗素质的好坏,插秧时期的早晚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盘锦市推行9×4―5寸的插秧密度,插秧苗数每穴3―4株。过稀不易实现收获的穗数,同时也降低大米的品种。过密易造成倒伏和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5、加强田间水层管理

灌水总的原则是以浅为主,浅湿交替间歇灌溉。即插秧期、返青期和分蘖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末期至拨节期浅湿灌溉,中后期仍是浅水管理。在水质好、苗情好、土壤盐碱轻的地方,分蘖末期可适当晾田,控制徒长。高温干旱、水质差和施肥时,要适当加深水层,防止田间返盐。

6、合理配方施肥

在施肥方法上,一是坚持有机无机结合,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二是搞好配方施肥,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和施肥技术,进行氮、磷、钾合理配比,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5:0.3,同时增加锌肥等微量元素施用量,促进养分平衡;三是提高施肥技术水平,全面推广全层施肥技术,将氮肥总量的50%和磷肥的50%在翻旋前施下,在机械的作用下使化肥均匀分布在土壤耕层中,减少化肥流失;四是控制化肥施用量,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产量水平,确定每亩应施标氮(以硫铵计)80―85公斤,施农肥的地块按比例适当减少用量;五是注重后期施肥,根据水稻长势和气候条件,后期适当施用穗肥,以提高光合作用,预防早衰。

7、搞好病虫害防治

根据历年我市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以“两虫”、“两病”为防治对象。“两虫”即稻水象甲和二化螟,“两病”为稻瘟病和纹枯病。稻水象甲防治治适期在6月上旬,药剂有稻乐丰、象甲净、氟虫腈等,成虫密度大的地块可防治两次,间隔5―7天施第二次药。对稻瘟病和纹枯病采用低毒广谱杀菌剂防治。如三环唑、稻瘟灵等在水稻出穗始期喷雾防治稻瘟病,井岗霉素在7月中旬防治纹枯病。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产上林大米,上林大米以色泽光洁清亮、滋味清香、蒸煮品质柔软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享誉广西区内外,畅销全国各地。

上林大米水稻种植方法:

1、育秧:育苗方式为秧盘育秧、半水育秧。

2、播种量: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杂交稻150克至200g,常规稻350克至400g。

3、移植抛秧:早稻在4月上旬前完成,晚稻在8月上旬前完成。抛秧密度为:早稻田每公顷22至36万穴,晚稻田每公顷30至37万穴。

4、施肥:根据土壤肥力配方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800千克至3000千克;施化肥300千克至450千克:纯氮(N)120千克至190千克,磷(P2O5)60千克至75千克,钾(K2O)120千克至190千克。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梅河大米”产自吉林省梅河口市,这里农业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水稻种植,种植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倒伏问题,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稻农会在“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最大的农技问答网站。里面集合了几十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可以得到响应。

梅河大米水稻种植方法:

1、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1)良种选择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合理选择熟期适中、米质优良、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2)购种时要“三看”一看包装:包装要完好无破损、标签的字迹清晰、封口平整无二次封口现象。二看种子籽粒:籽粒大小及颜色要均匀一致、无霉粒虫蛀及杂质、破损粒少。三看标签:看品种名称、审定编号、质量指标、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宜的种植区域等。一定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块的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

2、播种前种子处理

(1)晒种晒种能促进种子酶的活力,加速胚乳养分的转化和利用;能使种皮的水膜变薄,增强透性,提高吸水力,使浸种时吸水均匀,催芽时发芽整齐。因此一般在浸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稻谷薄摊于晒场晒2,3d。

(2)选种选种可以剔除秕粒、杂质、病粒等留出均匀饱满的种子。而充实饱满的种子是培育壮秧的基础。选种方法一般采用盐水选种或硫铵水选种,即100kg水加10,12kg盐或硫酸铵。选种后要用清水冲洗1,2遍。

(3)浸种水稻浸种时间长短与浸种水温的高低有关。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水温低浸种时间长。如水温30?,浸种需2,3d;水温20?,浸种需3,4d;水温15?,浸种需5,6d;水温10?,浸种需7,8d。一般是自然温度下浸种效果好。

(4)催芽催芽应掌握“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所谓高温破胸就是在30,32?高温下,经1,2d内破胸露白,破胸后即将温度降至25,28?左右,经12,15h后芽长达0.1cm左右,就可以把种芽薄薄地摊开,散热降温,待种芽温度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3、稀播育壮秧

(1)选择苗地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旱田地块做苗床。

(2)做床床长15,20m,宽2,3m,沟深10cm,沟宽40cm。床面要耙细整平。

(3)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的过圈粪15kg,均匀混拌到床面至10cm土层中;每平方米再施硫酸铵100g,磷酸二铵100g,硫酸钾50g,均匀混拌在床面至5cm土层内。

(4)浇水苗床浇透水应达到10cm深。

(5)播种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150g,播种要均匀一致。

(6)定种、覆土播种后用细眼喷壶浇水定种;随后覆盖细土1锄,覆土厚度要均匀,不要露出种子。

(7)封闭灭草盖膜前每100m2苗床用40,丁扑乳油40ml对水6kg均匀喷雾。

4、苗床管理

(1)播种至出苗保温保湿,促进出苗

(2)出苗至一叶一心,床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超过25?应通风降温

(3)一叶一心至三叶,床内温度控制在20,25?,注意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早晨叶尖不吐水珠应及时补水。补水要在早晨进行,一次浇足浇透

(4)三叶期以后早7时揭膜通风,下午5时盖膜。5月13日左右、终霜期后昼夜大通风。遇低温下雨天气及时盖膜。高温大风天在背风处通风。通风炼苗阶段要注意补水,补水时要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补水次数。

5、适时插秧

(1)插秧时期气温稳定通过13?开始插秧。根据多年实践,梅河口市5月25日至5月末为适宜插秧期。

(2)插秧质量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深浅一致,穴与穴之间分布均匀,保苗率应达98,以上。

(3)插秧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密度。吉粳88可采用9×4 5寸,常规品种可采用9×5,6寸,每穴插3,4株基本苗。

6、本田肥水管理

因地制宜、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各户的土壤肥力气候等各方面条件,按照农技总站给出的施肥卡制定出适合各户的一整套施肥技术。

(1)施肥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左右,常规品种亩施纯N施用量8.5kg左右,吉粳88(超级稻)亩施纯N10,12kg左右,秋田小町亩施纯N6.5 7.5kg。亩施P205:5kg。K205:5kg。

(2)氮肥的施用做基肥与追肥分次施用,基肥占总氮量的2030,,追肥占总氮量的60,80,,并且坚持前重、中补、后巧的原则,前期重施分蘖肥,宁早勿晚;中期看苗补肥;后期巧施穗肥。

(3)磷肥的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一次施用。

(4)钾肥的施用增施钾肥有利改善米质。钾肥以硫酸钾为主,尽量不施氯化钾或少施氯化钾。50,钾肥做基肥,50,在7月5,10日做追肥。

(5)用水管理存水插秧,插秧后灌水深度为苗高1,3,扶苗3d。返青至7月5日前存水,以浅为主。7月5日至25日间歇灌溉;7月25日以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每隔5 7d灌水一次。9月5日排干水。

7、病虫草害防治

(1)除草技术插秧后5,7d,每公顷用草克星150g或威农150g加丁草胺1500ml,兑细砂225kg,拌均匀撒施,撒药后保水层一周。

(2)主要病虫害防治

(2.1)稻水象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g,对水喷雾。

(2.2)二化螟7月中旬,每公顷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每亩50g,对水15kg喷雾。

(2.3)恶苗病62.5,亮盾100ml对水0.5kg拌种30,35kg,晾干后浸种5,7d即可。

(2.4)稻瘟病叶瘟达到二级及时防治,穗颈瘟必须预防,水稻见穗时打药,隔7d再打一次,对水量每亩不低于30kg。药剂可选用25,稻不瘟水剂(咪酰胺)每亩25,30ml或枯草芽孢杆菌每亩10g,对水喷雾。

五:小站米,产自天津小站地区的一种特产稻米,曾为清廷贡米。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南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和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咸,化碱成腴,构成了独特的优质稻生长条件。

小站米水稻种植方法:

1、在育秧方法上,过去一直采用水床育秧。但技术性强,稍有管理不当,即发生烂秧。秧田采用旱耙地及日灌夜排的灌溉方法是防止烂秧的主要措施。1956年后,试验改良水床育秧,成苗率高,一般都在85%以上,芽象锥尖,粗壮,根数比水床多,到60年代大面积推广。60年代中期开始塑料薄膜育秧,出苗迅速整齐,保苗率达到90%以上,秧苗生长快、粗壮、根长、根多、叶色绿,此方法延用至80年代。

2、80年代后期推广水稻盘育秧(与水稻插秧机配套),有的还搞铺纸育秧,都取得成功。插秧旧有“栽稀长密”的习惯,一般行距在8~9寸,最稀地达到1尺见方。1955年,区推广水稻密植,依靠主茎争取分蘖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主、蘖穗比例要求达到1∶1.5。

3、水稻种植密度普遍提高到甩六退六(即六寸),甩六退七,每亩插秧1.4~1.6万墩,每墩插6~8株,这种密植延用了10余年。60年代中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水稻密度进一步提高,一般采用甩六退五,每亩插秧1.6~2万墩,每墩5~7株。1967~1968年推广辽宁省的拉线插秧法,确保一定行距。70年代,种植密度减小,成为甩六退七。80年代,学习柏各庄农场水稻密植高产经验及辽宁大垄密植经验,种植密度又有提高。以行距9寸,株距3寸或4寸,每墩3株的大垄密植提高产量,表现有效穗多,倒伏轻,发病率低,田间管理方便等特点。

4、挠秧既除去田间杂草及混杂的稻株,且可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对挠秧质量50年代以前要求很严格,要搜墩过垅,提稗子抹埂。将稻田用手抓一遍,挠秧要弯腰在秧垅中间用手和脚除草松土,把拔下来的草、稗等埋到秧田泥土里,一可积肥,二可净地。一般秧田挠2~3遍,个别的挠4遍。

六:新疆伊犁州的河谷大米长在天山脚下,伊犁河谷的年均气温在10.4℃,2900小时的年均日照形成了河谷片区特殊的自然气候,也为天山雪水的消融找到了最好的容纳空间。水质富含丰富的有机物、矿物质,让稻子吸收更多营养。

七:广东增城的丝苗米,早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即以优秀的食味获得了“米中碧玉”,丝苗米素有“中国米中之王”之称,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以其米粒洁白晶莹,油质丰富,成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而驰名岭南,饮誉海内外。

八:云南德宏潞西县的“遮放米”,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堪称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远在明代就曾被列为向明朝廷进贡的“贡米”。


鄉村古月


大米在中国的比重非常大,南北都有水稻种植,北方东北三省,南方几乎都是水稻为主,长江流域,一般都是一熟,或者是两熟!也就是说,一年两季稻谷!现在一熟是种中稻比较多,两熟是早稻和晚稻!广东省和海南省他们是三熟,也就是一年种三季稻谷,东北三省都是一熟,为什么说东北的粮食好吃?冬天地里几乎不种什么庄稼,所以土地肥沃,长的稻谷季节长,日照充足,大米也好吃!

本人湖北孝感,谈谈我们这里的水稻种植,我们这里人口多,土地少!所以种田的人也不是很多!一般都是老年人种地!

先说说一年两熟,早稻:一有个谚语,“三月清明不用慌!四月清明早下秧”!意思是三月或四月之间下秧,下秧,就是下谷子到秧田。把要做稻种的谷子准备好,浸泡谷种幼谷芽,把秧田整平,放掉多余的水,等谷子发好芽,撒入秧田,盖上农膜,等2到3天秧苗长起来,再适当上秧水,露出嫩苗即可!施肥拔草,20天左右移栽到大田!一般移栽时间四月中旬到四月底!

移栽过后,按正常稻谷管理,施肥,打药,拔草,稻花授粉,做好田间管理,待稻谷快熟时,放掉田里水,以便好收割!在早稻授花粉时,我们要准备一块秧田,准备做晚稻的幼苗准备,第二季插秧时间七月中旬到七月下旬,做正常的田间管理,直到成熟!这是以前的种植方式!

现在主要种中稻,一年种一次水稻。不用移栽,播种时间也有改变,一般5月到6月,秧苗也不用盖薄膜。直接泡谷子,整理好稻田,撒到田里,2至3天长出嫩芽,适量上水即可,按正常稻谷田间管理操作,施肥,打药,拔草,直到稻谷成熟!我个人经历!与大家分享. ……


xJq乔


吃大米饭的地方感觉占中国本土的一半以上,说说各地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

在世界四大主粮作物中,即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水稻的种植区域最为集中,其中亚洲占到了全球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而亚洲的主产区又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印度和中国,这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大的国家。

经过考古发现,水稻是起源于我国的一个主粮作物。水稻也曾经长时间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最近几年被玉米超过,位居第二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现如今国内水稻播种面积约在4.5亿亩左右,占到全年粮食面积的25%;年产量在2.1亿吨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2%左右。

从消费途径来看,水稻的用途相对比较单一,产量的8、9成都是用于口粮消费的,还有少量的部分用于工业和饲料。刚才提到,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稻主产国,也是最大的大米消费国,根据有关统计,全国60%以上的人口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这个要超过以面粉为主食的人口比例。至于题主所说的,吃大米饭的地方占中国本土的一半以上,可能不那么准确,毕竟新疆、西藏面积大,人口少。所以,相对更具有参考价值的衡量还是人口数量。当然,从地域上来看,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南方省份和地区,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另外,东北、京津也有部分地区是如此;其他地区的城镇人口,吃大米饭的也越来越多,可能有的城镇家庭,每天差不多会有一顿大米饭吧,上班的在单位用餐的更是如此。

最后,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其实不必详细介绍,水田劳作,相信很多人都直观、非直观的见过。从育秧、蓄水泡田开始准备,然后插秧、打药、施肥、晒田、收割,对农民来说轻车熟路了。但最近几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根据粮小咖的了解,其实很多地方在水稻播种时,都采取撒播的方式了,据说单产与传统的插秧差距并不大。


粮小咖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吃大米的地方都偏南方,陕西只有安康靠四川部分吃大米,河南只有信阳靠近湖北吃大米。

我是贵州黔东南人,我们的大米是全世界最贵的大米,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我们黔东南都是一弯弯,一坡坡的梯田,只能用牛犁田,人挑谷的原始耕作方式,根本用不了机械化,所以米的成本特别高,原始耕作也成了现代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的米来之不易,只能自给自足,就不谈什么经济了,而且在我们黔东南,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好客的苗乡侗寨人民,恨不得倾其所有招待远方的客人,我们这里的人民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欢迎大家到我们黔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一下苗乡侗寨里最贵的大米,还有最贵糯米酒。











家居大勇


吃大米饭的地方确实不少,但说占本土一半以上有点夸张哈,我相信全世界吃大米饭的人数很多,因为大米饭甜香软糯啊,喜欢吃的人很多,尤其是我国南方的绝大多数省都吃大米饭,因为那里盛产稻谷。


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南米北面的格局,除了饮食习俗文化,也和南方多雨适合种稻谷以及北方干旱适合种小麦有关系。说实在话,作为一个北方人,其实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大米饭,面条是吃够了,从小吃到现在,现在我们家分成两派,我和孩子们喜欢吃大米饭,母亲和孩子妈喜欢吃面条。我总觉得面条不耐饥,容易先饿,相信很多人和我差不多,吃面条要配馒头,吃大米饭要配汤菜,在做饭上面条容易大米饭复杂一些。

这几年很多北方人去南方打工,南方以大米饭配汤菜为主,也都慢慢地习惯了,所以说咱们国家吃大米饭的人数多有一半以上,我还是相信的,但是论省份来算,不一定,北方人吃面食,东北三省也盛产大米,西北地区干旱,也是以面食为主,烩面拉面饸烙面么都是很出名的。不仅仅是国内,东亚和南亚很多地方都是吃大米饭的,我去过安徽干活,他们那里水田也很多,经常吃大米饭,但是也吃面条,我问过当地一个老乡,为啥也吃面条?老乡说大米饭吃多了胃寒,要吃点面条暖胃,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作为主食吧,不管是面食还是大米饭,各有地方特色。以前在广东打工,有外省老表就说我们北方人不会享受,面条太简单了,丢几根青菜进入,扯两根面条就是一顿饭。也确实说的不错,很多南方包括西南的老表们,在吃的方面从来不亏待自己,人的一生太抠了也对不起自己来世上走一回,所以我喜欢吃大米饭配汤菜。现在由于社会上人员流动频繁,已经分不清哪里吃大米饭哪里吃面条了,北方人也吃大米饭,南方人也吃面条,但南方人始终吃不惯面食。我有一个福建大学同学,说自己吃河南的面疙瘩,沾牙差点给吐了,但我们吃面疙瘩就很平常。

至于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这个就是常识题了,农民伯伯用稻谷种下秧苗,然后在水田里栽秧苗,等稻谷熟了就收割打稻谷,稻谷晒干后碾米吃或者卖掉换钱。我家属于北方,北方水田少,种稻谷的人家不多。以前我们家在水坝下面也有二分水田,父亲也种过稻谷,后来嫌麻烦就不种了,把水田也给别人了,说实话,吃米容易种谷难,就那二分地,还要把稻谷背上背下的,很作难,不如买点大米吃,想吃南方的大米就吃,想吃东北的大米就买。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吃面条和吃大米饭的人不太一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真的是。北方人吃面条的一般个头高,也会发胖,但是南方人吃大米饭的,就不会发胖,个头也没有北方人高。吃面条容易饿,吃的多吧,然后营养过剩,吃大米饭就不会,因为大米饭配汤菜,吃的少,但顶饿。


农村老俗话


吃大米饭的地方慼觉占中国本土一半以上,说说各地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国土,我们国家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水系资源十分丰富,有长江丶黄河丶北有黑龙江、中部有湘江、南部有珠讧、西部有漓江,还有众多小江小诃和众多湖洎,是名富其实的鱼米之乡,一点不为过,也占据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居住。

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加之米饭味美可水,容易消化,操作简单营养全面而且丰富,易于耕种和储存,很受人民的喜爱,可以说吃大米的人数不止是一半以上,准确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那么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呢?先谈谈我们南方广东这里吧。

要种好水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得准备田、肥、水、种,再就决定是一季种植种双季种植,现在我们这里大多种一季了很少种二季稻,不管一季还是二季,准备工作还是要的,如果种一季稻,首先要考虑的是田和水源问题,要满水稻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靠天水是碰运气,必须早点播种,我们这里一般在清明节后就有人下种了,种子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也是与水源相关,有水源的选120多天成熟的品种,反之就选100多天成熟的品种。一般成熟期越长,产量越高。

播稻种。先选择方便向阳有充足水源的稻田,施足底肥,每亩20担猪栏粪以上,二犁二耙准备待用。

催芽育种,播种管理出苗。准备大田,施足底肥,二犁二耙,移苗插田,田间管理(施肥、水管,病虫防冶),时事收获,晒谷收仓。


旭日正八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 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2.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 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 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 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 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 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简单地说,除了西藏的雪山以及新疆的沙漠、内蒙的草原,其他的有水、年平均温度大于10℃,水稻生长期光照大于1000小时的地区均可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