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不知道您看沒看過著名電影《行動目標希特勒》?該影片講述了一批經全心全意擁護希特勒的陸軍軍官,感受到戰爭殘酷,選擇刺殺希特勒的故事。而電影的原型是1944年的“七·二零”事件,該事件被許多反納粹人士所稱讚和歌頌。但是,如果我們重新審視一下這一事件,就會發現一些蹊蹺,首先參加這一次事件的人,很多是舊秩序的代表——容克貴族階級。而並不是那些民主人士。我們過去常常認為容克階層是納粹的同盟軍和支持者,那麼,為什麼他們也要反對希特勒?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行動目標希特勒》裡的主人公施陶芬貝格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七·二零”事件本身,1944年夏,蘇聯軍隊已經推進到了波蘭地區,英美盟軍已經完成了諾曼底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納粹德國的末日已經不遠了,一部分軍官想要通過刺殺希特勒、成立新政府,並與美英議和,於是制定了代號為“瓦爾基里”的行動計劃(瓦爾基里是北歐神話中,挑選英魂的女武神,所以,有些書籍也稱之為“女武神”計劃)。

在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故事:計劃定於公元1944年7月20日,地點是狼穴(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的某軍事指揮部的代號,位於當時德國東普魯士的臘斯登堡,即現在波蘭的肯琴約東邊,因希特勒自己使用狼的綽號而得名)。主要策劃者是馮·維茨勒本元帥、路德維希·貝克等人,具體實施者是陸軍上校施陶芬貝格,此人出身貴族,曾遠赴突尼斯,於北非戰場指揮裝甲作戰,後負重傷,從此,他永遠失去了一隻手和一隻眼。殘酷的非正義戰爭,施陶芬貝格上校開始反思自己,反思德國。於是他多次試圖行刺希特勒,但都失敗了。

這一次,他決定以定時炸彈結果掉希特勒。他用襯衣把一枚炸彈包起來,放在了自己的公文包裡。他藉口去衛生間方便,處理了炸彈,並將裝有炸彈的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這裡離希特勒的腿約兩米遠。然後施陶芬貝格趁人們正聚精會神地觀看地圖時走了出去。而有一名名叫勃蘭特的軍官,為了更好地看地圖,將施陶芬貝格的皮包移走。這樣一來,還被一個厚重的桌子擋住,當炸彈爆炸時,威力大減,希特勒便只是受傷,並沒有死。而這時,施陶芬貝格上校早已離開狼穴,驅車到了機場,準備下一步計劃。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歷史上真實的施陶芬貝格

緊接著,密謀者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沒有切斷希特勒與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以為希特勒此時已經死了),更沒有迅速佔領電報大樓等宣傳機構,所以,他們以“鎮壓叛亂分子”為由逮捕納粹分子時,宣傳部長戈培爾居然還撥通了希特勒的電話,並將電話交給了帶隊的軍官。在電話裡,希特勒的要求立即釋放戈培爾,鎮壓密謀分子。加上政變者內部一直左右搖擺的弗洛姆將軍為了撇清關係,直接下令將施陶芬貝格等人秘密處決。政變徹底失敗。

這導致了德國內部大量高層人員被清洗了,該事件共導致五千人遇難,就連深受希特勒喜愛的隆美爾元帥也難逃一劫(政變者希望他出任陸軍部長),自殺身亡。這大大削弱了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加速了其滅亡。

我們重新審視這次事變,我們不難發現。密謀者的計劃,細節出現很大的問題,如炸彈的安放、沒有佔領電報大樓等宣傳機構等。但更主要的是此次密謀者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他們做“大事而惜身”,若當時施陶芬貝格上校舍身和希特勒同歸於盡,那麼希特勒便會必死無疑。要知道,這些密謀者雖身居高位,但並沒有兵權,這是一場“沒有士兵”的政變。

可是,我們又不難發現,參與者很多是上戰場的軍人,並不是貪生怕死之徒,說他們做“大事而惜身”的確不合適,不知兵權的重要性又與常識情理不通。那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的?正如我文章一開頭所說的,參加這一次事件的人,是代表“舊”秩序的容克貴族階級,他們通過政變,所希望得到的是威廉二世時期的德意志帝國,而不是民主共和國(這個從他們政變後的政府名單可以看出)。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1871年,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疆域

這裡我們簡單闡述一下希特勒的思想構成,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有反馬克思主義,但是希特勒其實也反對很多當時德國存在的意識形態。他也反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甚至他也反對保守主義。他所支持的只有民族主義,而且是極端民族主義。希特勒想成為的是一個“卡里斯瑪”(這是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從早期基督教觀念中引入政治社會學的一個概念。韋伯認為卡里斯瑪是這樣一類人的人格特徵:具有超自然、超人的力量或品質,以此為魅力把一些人吸引為追隨者、信徒,然後死心塌地、狂熱地效忠這些領袖人物)式的政治領袖。也就是說,容克保守主義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體制都是和希特勒的思想想左的。

對此,我們可以從第三帝國和第二帝國明顯的不同中看出。第二帝國還允許一些不同的聲音出現,只要不危害第二帝國的統治就可以,而希特勒是完全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的出現。第二帝國還有一個“裝點門面”的議會,而希特勒完全反對議會政治。第二帝國的皇帝還沒有滲入到思想等領域,大學教授還有一定的自由,而第三帝國希特勒滲入到各個領域,很多大學教授出逃國外。故而,從這個角度上說,希特勒和容克階層有很大的不可調和矛盾。

但希特勒也曾經和容克階層有過密切的合作,那就是他們一起埋葬了魏瑪共和國,此時兩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希特勒的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思想不僅得到了陸軍下級軍官的支持和擁護,而且還得到了魯登道夫將軍、施萊徹爾將軍等高級軍官的支持。所以,當經濟危機中,共產黨選票猛增時,這些人選擇了希特勒和納粹黨,甚至當容克階層的代表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的時候,這些保守主義者並不知道希特勒將給他們,甚至是整個德意志帶來的是滅頂之災。他們還樂觀地認為,希特勒只不過是他們手中的工具。他們曾吹噓自己是選擇希特勒是“把盜獵者變成守林人”。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興登堡(左)和希特勒(右)在一起

但是,他們其實錯了,希特勒很快通過高明的手段“反客為主”。他先是以犧牲衝鋒隊換取了陸軍的支持。然後建立了一個獨裁的法西斯國家,自己是國家元首,在此種體制下,希特勒是最高的軍事指揮官,他還要求軍隊全體官兵對他個人宣誓效忠。這一點使國防軍由國家的軍隊完全變成個人的軍隊。希特勒於是擴軍,緊接著是一系列“勝利”:由於英法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綏靖政策”,納粹德國成功“收復”萊茵蘭“失地”、吞併奧地利、侵佔蘇臺德地區並隨後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初期,打得也順風順風順水。總而言之,希特勒一系列大膽地冒險操作,為其獲得了極高的政治聲望,在凡爾賽體系下的德國,將自己成功打造成了我上文提及的那種“卡里斯瑪”式的政治領袖。

這時,保守主義的容克階層終於發現他們不是“把盜獵者變成守林人”,而是“把整個森林送給了盜獵者”。而與此同時,希特勒也開始對曾經的政治盟友——容克階層下手了。如國防部長勃洛姆堡曾反對希特勒的計劃,希特勒便逼其辭職(勃洛姆堡再婚,納粹為其大操大辦,再宣傳其妻子以前做過妓女)。而同樣反對過希特勒的軍事上或者外交上的容克階層也有不少人失去了權力(如:弗裡奇和牛賴特)。通過這些手段,希特勒清洗了大量陸軍和外交部的傳統貴族集團,德國陸軍就此喪失了它在霍亨索倫家族的第二帝國及魏瑪共和國時期以來的最後一點點獨立的痕跡。希特勒通過更是打壓不聽話的軍官團成員,使國防軍完全淪為他手中的工具。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希特勒檢閱軍隊的場景

而容克階層在事情失控以後,一直也希望打倒希特勒,很多舊貴族開始組建反希特勒團體,這就有了我們本文的“七·二零”事件,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反法西斯像德國這般奇怪,政治的民主化與反納粹的目標毫不相干。綜上所述,我們也明白了這些人為什麼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反對希特勒。他們和納粹的上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他們是曾經稱猶太人是“背後捅刀子的人”,當又一次世界大戰到來時,他們無法接受自己也成為了所謂“背後捅刀子的人”,所以,他們在自以為政變成功時,不敢大膽地發動底層士兵,而是以“鎮壓叛亂分子”的名義實施計劃。故而,其實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意識到捨生取義,也不是沒有意識到軍隊的重要性,而是他們無法這樣做。這使得這種計劃有著先天的缺陷,導致了其成功率的下降。因為自己帶來的滅頂之災,大量容克階層的人被殺害,加上之後東普魯士的容克莊園被蘇聯清算,容克階層作為一股政治勢力從此消失在德國曆史長河內。

<strong>撰稿人:無知有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