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浅析《白鹿原》情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50万字,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了百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一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形象的历史画卷。

浅析《白鹿原》情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然,说起《白鹿原》,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故事中田小娥万般风情的性事,也曾一段时间内被禁。步入成年,毫无预备地接受了性,从口口相传,从影视作品,甚至从文学作品里,如百年孤独,如霍乱时期的爱情。渐渐地,对于性的理解不再是陈腐堕落,而是生理的洒脱和精神的交融,是一种美,一种只供两个人共同欣赏分享的美。读到白鹿原,第一次被文学作品的性的描写所震撼,不无害臊地说,我被撩拨的胸口铿锵热血满腔。本文就试图从《白鹿原》情色出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两种角度来诠释《白鹿原》情欲文学的内涵。

《白鹿原》的出现既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

90年代思潮解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股股“情欲文学”的兴起,犹如洪水猛兽赤裸裸地冲击了那一代尚沉浸在朦胧诗歌和伤痕文学中的人们,瞬间肆虐整个文学界。深受风潮的影响,陈忠实必然摆脱不了。大环境的熏染,成就了这一伟大著作的偶然条件。放眼同时期的世界文坛,其主流便是魔幻主义文学。据陈老口述,白鹿原的灵感正是来自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于是,书中为什么会出现那匹令白嘉轩乃至整个白鹿原人时来运转、香火延续的白鹿。还有那位无所不知,搭桥牵线的“神人”朱先生。若按照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这些角色根本没有合理的衔接点,甚至有些莫名其妙。但若以魔幻主义的眼光来看,作者将自己的视角都融入到了作品当中,载体正是“朱先生”。他平时不闻不问,却总能一言中的。或暗喻,或拂袖而去,或愤而出走,或自安自乐,都无不象征着一个历史后来者对当事人的评判。这一手法在当时的中国既是开创性的,亦是冒险性的。


浅析《白鹿原》情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除了深受当时思潮的影响,还有一个主要的偶然条件。

《白鹿原》中的情色描写可谓遍布全文,且细致到了耳鬓厮磨、鱼水交欢之境地。男人读之欲罢不能,女人读之欲火欲焚。然而色情并不是糟粕,淫秽亦不同于低俗,多年后人们敢为《金瓶梅》平反,便是看到了藏在世俗背后的那个“影子”。即使是在那样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里,《白鹿原》还被批判,被禁版,被责令修改,却无人能苛责它骨子里的时代概念,那是一幅壮阔燎原的时代风景图,虽然只是一地之变迁,却有形形色色的众生粉墨登场。他们带着那个时代毛孔里的赃物:固执、贪婪、淫邪、恶毒……成全了那个集体性的悲剧。而色情则是书写丑恶的锐利笔尖,被压抑下的人性难以久久释放,便会产生畸形和变态的恶果。田小娥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淫妇的道路,是因人性所迫、时代所逼,没有哪个女人甘心以淫贱示人,即便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书中除去那个固执的白嘉轩、狡诈的鹿子霖、顽强的白灵,最出彩的便是那个荡妇田小娥,通读全书便能觉察她才是这部戏的女主人,却不是那个身背革命光环、拥有做人尊严的白灵。田小娥的一生是被强奸的一生,从许给举人做二房的时候便已注定,而那些淫荡的文字也尽皆洒落在这个女人敏感的区域,譬如“塞红枣的滋阴补阳”之古方,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性折磨,只是天真爱幻想的小娥却不自知,仿佛一个便利贴,谁对她好一点就猛贴上去。哪怕黑娃身无分文,只是别家长工的儿子,她亦不嫌不弃跟他私奔。(这放在当下就是恋爱自由,书中唯一肯定了他们私奔行为的是兆鹏,并奉称为白鹿村头一个突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由的人。)等到黑娃被通缉落草为寇,此时无助的小娥为了生存又被鹿大叔强行占了炕(这放在现在叫不具备法律上的期待可能性),并戴着破鞋的光环帮他打击仇人。最后田小娥勾引了白家公子,远离了黑娃,却也变相的让二人醒悟,直到死在鹿三之手,才算是了结了一生孽债。在此,我看到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被整个封建恶毒势力给压迫得苟延残喘而反抗未果的悲剧。这才是此书情色部分想体现的最终目的啊!如同作者当时的年代,解禁思潮泛起,却仍然举步维艰。我想起了曹文轩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这种伟大酿造了它惊人的固执。这种固执所凝聚起来的力量,大到足以同化异物,而不会被异物同化。”


浅析《白鹿原》情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如若偶然是一把冲击时代的锥子,那么必然则是一面折射时代的镜子。

《白鹿原》所展示的,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的雄奇史诗,族长公白嘉轩六丧六娶,便印证着当地的畸形和不详。而围绕白鹿现身,一家分作两姓,多年后引来争夺和相互设计,就显得越发惊心动魄。书中人物众多,走马换灯般轮番登场,道尽时代的千疮百孔,又有无限的意指深涵,必须说这是一部架构在中国式宗族之上的特色文本,它既包含乡土文化的厚重,又兼具祖庙特色的压抑。在庞大的中华版图中,以一村之兴衰变迁来缩影整个革命大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可陈忠实的确做到了,而且将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如镶如砌。同样,族长白嘉轩是农人的象征,又是宗族的代表,而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则是文化权威。所谓的“士”和“农”的结合稳定着这块老旧的区域,却终究抵挡不住时代变迁中的风雨滂沱。越压抑情欲越蠢蠢欲动,这也正是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情色释放的必然条件。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本就不缺少《活着》,不缺少《平凡的世界》,我们缺少的是能够让我们认识一个真正的过去,这个过去不只是隐忍,也不只是苦难,而是时代的变迁,一些恒久没有变过的东西,每一代人都教不了下一代,过去我们可以只顾及吃饱,下一代顾及的却是不要营养失衡。

毋庸置疑,《白鹿原》是一部黄书,同时也是一部糅合了沉重历史的史书,它的黄让你的生理器官为之萌动,但比起对你思想的轰鸣又算不得什么。历史总是由人来书写的,不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有什么样的真实,就有什么样的画卷,不管这幅画卷是多么的淫秽或者丑陋不堪,都有一种难以诉说的深沉隐忍的力量。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吾等虽不足至此,定当铭记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