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引言

春秋时代,王室权威不再,周天子已成为一个摆设,“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了一句空话,取而代之的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便是霸政兴起的结果。

那么,霸政兴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社会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西周覆灭与平王东迁

公元前77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也是西周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长期以来,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很多人一直归结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其实,正如钱穆先生所言,这种说法不过是“委巷小人”之谈,根本站不住脚,而清华简的出土也证实了钱穆先生的推测。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周幽王宠爱冷美人褒姒,为了博她欢心,不惜废黜了原配申后以及她所生的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她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违背祖制,因私废嫡立庶,本就犯了大忌,何况申后还是申国国君之女,自身背景强大。废后废太子还不够,周幽王还主动出兵攻打申国,这可彻底将申侯得罪死了。

本来女儿外孙无罪被废,申侯就憋了一肚子气,只是碍于周天子的身份,暂时隐忍不发罢了。没想到前女婿还主动挑衅,申侯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于是勾结西缯国和外族犬戎,引兵相攻,打了周幽王一个措手不及。

在这场变故中,周幽王和新太子伯服死于骊山乱军之中,冷美人褒姒生死不明。西周从此灭亡。

随后,申侯联合一些诸侯,拥立自己的外孙、原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早在周幽王即位初期,西北关中一带长期干旱,造成洛、泾、渭三川干涸,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此外,由于西周首都镐京靠近西北游牧部落,常受到他们的侵袭,而骊山之变中,镐京又遭犬戎洗劫,导致民生凋敝,宫室荒芜。因此,镐京显然已不再适合作为首都了。而西周初年,周公旦营洛,这就为周平王的东迁创造了条件。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下令东迁洛邑,正式拉开了东周的序幕。

东周初年的混乱局面

东迁洛邑,是周平王当时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然而,此举却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1.王室实力削弱,权威一落千丈

西周灭亡时,军队伤亡甚众,势力大幅削弱。周平王又是叛军所立,身负弑君篡位的嫌疑,导致自身合法性严重不足。甚至,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周平王不惜将西畿土地出卖给晋文侯,以收买晋国消灭当时的正统周携王。因此,诸侯们普遍对周平王很是不屑,不闻不问。

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王室的衰弱与落魄,可见一斑。得不到诸侯们的承认,周天子的地位不可谓不尴尬。此后,堂堂周天子,平王竟然沦落到与自己的诸侯郑国相互交换太子为质,桓王还被诸侯射伤,王室威信自然一落千丈。

2.列国内乱,篡逆不止

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自己是通过弑父上位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自然也无法站在道德层面上约束下面的诸侯了。因此,各诸侯国内部叛乱成风,弑君夺位的恶性事件屡屡兴起。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先是鲁桓公弑杀兄长鲁隐公篡位,接着宋国华督弑殇公,晋国曲沃伯杀哀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诸侯混战,相互兼并

周天子失去实力与威信后,无力辖制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一句空话,天下共主只剩下一个虚名而已。失去制约的诸侯们也不再听从王室的号令,自行其是,相互混战,不断兼并它国扩张。

4.夷狄趁乱崛起

由于王室和诸侯国内部纷乱不止,彼此间又相互混战不休,因此给了外族趁机窥伺中国的机会。尤其是公元前7世纪初,南方的楚国迅速崛起,强势向外扩张,从江汉流域北进到淮水流域,并直指黄河流域,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诸夏整合与创建霸政

周朝是氏族王朝,其分封的各诸侯国内部结构也都是氏族制的,由某大族主政。东周初年,各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不仅是秩序失衡的表现,也是诸大族在王族衰败后重新争夺中心地位的实证。

然而,西周的封建制度把各大族分散重组,使其未能集中于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相应的是,各国内部也都不是单一氏族,而是多个氏族的混合。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这种方式,导致氏族内部的聚合力下降,谁也不能独大。同时,分封制也使原本处于不同地域的各氏族集居在一起,推动了他们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

而此时夷狄的崛起,也给中原大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促使他们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诸夏”共同体。

诸夏整合就是齐桓公创建霸政的基础

当时的齐国国力虽强,却并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礼仪规范秩序。周天子依靠霸主来维持诸侯对自己的尊重,各诸侯国也依赖霸主击退外族的侵扰和阻止兼并。这些原则对贵族有利,所以受到诸侯们普遍的拥戴。这也是齐桓公能够成功组建霸政的原因。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自齐桓公后的历代霸主也必须遵循他曾经提出的原则,否则就得不到诸侯们的支持。就连原本自称蛮夷的楚国,在楚庄王时期也因时制宜,改变武力征服的策略,主动融入“诸夏”,参与到霸政秩序当中,可见影响之深远。

霸政兴起的影响

1.霸政有效阻止了战乱的恶性发展,以及边缘带的“夷狄”国家侵占中原,为贵族社会过渡到新的郡县社会做好了准备。

无论是与东周初一百多年的诸侯混战相比,还是与战国时代的惨烈杀伐相比,春秋时代因为有霸政规范秩序,战事显然少得多。

另外,在周天子早已不能承担天下共主的义务的情况下,正是因为霸政的兴起,夷狄才未能进入中原肆虐。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击退夷狄便是明证。

楚人武力的锐利和兼并的急速真像商末的周人一样,要没有人出来把这席卷世界的怒潮挡住,中国便给楚统一了。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正如顾撷刚先生所言,楚国曾经有一统天下的趋势,若真是如此,很可能会重建商周式的氏族王朝。正是齐桓公组建霸政,扼制了楚国的势头,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局面,为中国从贵族社会顺利迈入郡县社会奠定了基础。

2.霸政建立起贵族政治的秩序。

商周时代都是王族政治,自上而下的控制,贵族不过是王族的附庸。而春秋时代霸政两百多年,王室只是一个符号象征,贵族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这种政治与王族政治截然不同,以多国共存为前提,是诸强多头会商的联合。

霸主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权,却不能支配一切,大事必须由各国共同会商。同样,国君在自己国内也是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权,不能支配一切,大事必须由卿大夫共同会商。

3.霸政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复兴运动。

春秋时代,由于霸政需要各级贵族恪守规范,相互制约,并自我约束,这就使得礼仪观念在这一时期大为流行。

礼仪是西周时流传下来的古老规范,以“祭祀”为主,意在为国家祈福降神。而到了春秋时代,霸政的兴起,赋予了礼仪新的内涵。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春秋时代贵族们重视礼仪,是为了追求政治理性和文雅之美。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

贵族们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讲究礼仪,并对其提出新的解释,已成为当时的风尚。这一风尚,

推动了古典文化的复兴,进而引导出原始儒学。

结语

综上所述,春秋时期的霸政对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历代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顾炎武先生所言:

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春秋时期霸政建立起的贵族政治秩序,是一种“软秩序”。因为这种秩序没有宪法权威的神圣加持,全靠礼仪规范和贵族合作意愿来维持,能够延续两百多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霸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了诸侯混战和恶性兼并,使战事大为减少,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礼仪规范和合作意愿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各诸侯国,各国内部国君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的竞争和紧张始终无法消除,所以各自暗中都在积蓄力量,相互之间窥伺敌方可乘之机,战乱始终间歇地爆发。

试析春秋时代霸政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最终,在这种竞争和紧张的氛围中,很多国家乃至国家内部各个大家族都先后推行了改革,解放和调动个人力量,增强自身实力。而所有的改革无一例外都破坏了氏族制,于是春秋两百年间,社会的基础逐渐变化,由贵族社会转向郡县社会。

当韩、赵、魏三家取代晋国,田氏篡齐后,这四家成为新诸侯,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到来。战国时代,战争激烈,规模远胜从前。

贵族组织在此后两百多年的腥风血雨中归于湮灭,多国共存的基础不复存在。中国也因此最终走向了秦制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