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全通教育上市六年累計虧了近11億元 創始人或全身而退

本報見習記者 林娉瑩

2月27日,全通教育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創始人陳熾昌、林小雅及其一致行動人全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全鼎資本”)、中山峰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峰匯資本”)(下合稱為“陳熾昌等”)擬通過股份轉讓和表決權委託的形式,將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拱手出讓。

此前,因上市次年(2015年)後的無節制併購產生嚴重後遺症,全通教育不僅連續兩年出現商譽減值、上市六年還倒虧近11億元,其實控人陳熾昌也深陷股份質押危機。如今,在實控人嘗試重組失敗、兩度求援中山國資後,全通教育可能依然逃不過被“賣身”的命運。

全通教育或將“易主”

公告顯示,2月27日,陳熾昌等與江西中文傳媒藍海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藍海國投”)、江西東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投集團”)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藍海國投、東投集團擬作為主要出資人共同投資設立合營企業,並由合營企業作為普通合夥人新設合夥企業(下稱為“投資方”),陳熾昌等擬將其持有的6.89%公司股份轉讓給投資方,並將持有不超過總股本16.61%的表決權委託給投資方,以使得投資方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此外,在簽署框架協議後5日內,投資方將向雙方設立的共管賬戶內匯入5000萬元作為誠意金;待投資方完成工商設立登記手續,陳熾昌等將與其簽署正式的《股份轉讓協議》、《質押借款協議》和《表決權委託協議》,確定本次股份轉讓的定價和其他具體事項,並由投資方向陳熾昌等提供質押借款。

實際上,此次交易或與陳熾昌的質押危機不無關係。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7月份,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等有多筆股份質押即將到期,其中不少股價自質押之日起已跌超三成。

此外,去年年底,在全通教育收購吳曉波旗下公司重組案失敗後,陳熾昌曾尋求中山國資的紓困,將其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9.19%公司股份轉讓予中山國資委旗下的中山市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交易總價3.12億元;彼時,陳熾昌的股份質押比曾高達94.14%。據瞭解,這是中山國資第二次為陳熾昌解圍。

華訊投資高級分析師彭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通教育實控人出讓控制權的行為,很明顯與自身較為緊張的資金鍊有關,但在其股價今年大漲的背景下,當前轉讓股權可以獲得較好的價格,有助於解決實控人自身的資金困難。”

上市六年累計“虧損”近11億元

相比創始人,全通教育也深陷泥潭久矣。日前,公司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因併購的子公司經營不善,初步估算產生商譽減值6.15億元,公司在2019年續虧達7.33億元。若加上在2018年虧損的6.57億元,近兩年來全通教育因商譽減值而累計虧損的金額已接近14億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在創業板IPO後,全通教育曾在2015年至2016年間密集併購超過10家子公司,在迅速擴大營業規模的同時也形成了鉅額商譽,為後期業績爆雷埋下隱患。財務數據顯示,連續兩年商譽減值後,即便加上公司2014年至2017年間實現的利潤總額,全通教育在上市的六年間仍已虧損了10.83億元。如此看來,全通教育或是自食了無節制併購帶來的苦果。

但對於公司近兩年的大額商譽減值,彭鵬也對記者說道:“上市公司在轉讓控制權前後大額計提商譽減值,通常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新控制方能夠輕裝上陣,為來年的業績增長打下基礎。”

如今,全通教育實控人將變更,能否給公司處於低谷的經營狀況帶來轉機?《證券日報》記者向公司董秘辦發去採訪提綱並致電聯繫,其張姓工作人員回覆稱:“公司目前不方便接受採訪,一切信息以已披露的公告內容為準。”

彭鵬認為,藍海國投背後的中文傳媒及其他投資方都有江西國資的身影,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表現較為活躍,其資金和行業背景或有助於解決全通教育佈局過寬,資金和管理方面不足的問題,從而改善其經營狀況。

目前,本次股權轉讓事項的雙方尚未簽訂正式協議,全通教育的“易主”事項雖已接近板上釘釘,但依然存在一定變數。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將會持續跟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