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武汉对“四类重点人群”实行“五包一”管理模式

(中国网2月28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下午4时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等介绍中央指导组指导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武汉对“四类重点人群”实行“五包一”管理模式

长江云记者:

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最要紧的是抓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传染病的防控要做到关口前移,请问在社区防控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对于整个疫情防控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于学军:

谢谢您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前沿阵地。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央指导组的要求,全力推进湖北省、武汉市开展社区防控工作,守住这道防线。

首先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社区防控具体措施,及早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孙春兰副总理和中央指导组的同志们多次深入到一线,到现场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武汉市的疫情变化特点和防控工作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社区防控措施,比如说对“四类重点人群”实行“五包一”的管理模式,这四类重点人,就是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人员和密接人员,实行“五包一”就是一个社区干部、一个社区网格员、一个社区医务人员、一个社区民警、一个志愿者,五个人从不同角度帮助一个重点人员。对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网格化管理。

另外,比如说组织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5万多人、社区干部3万多人、志愿者5万多人,下沉到社区,开展拉网式的逐户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做到应收尽收。这样做的效果,就是通过分类指导、层层推进,逐步形成了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局面,使关口前移,有效的控制了传染源,阻断了传播途径,也保护了易感人群。

第二是通过组建社区防控的小分队等等方式,指导督促地方落实防控措施。按照中央指导组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选派了疾控和社区专家与当地同志一起组成社区防控小分队,下沉到街道、社区,他们走遍了几乎所有的街道社区,通过答疑解惑、巡回指导,推动落实属地责任,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同时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基层社区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还从湖北以外的其他省(区、市)选派了300多名实验室检测人员、环境卫生与消毒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协助湖北省、武汉市开展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对重点场所、特殊场所、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通风进行检查指导。

第三是组织多方力量,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流行病学的调查,我们业内都简称流调,是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多方面力量,运用现代技术,开展流调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制定整体的防控措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按照中央指导组的要求,从湖北以外的省(区、市)选派了400多名流调人员,帮助指导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开展流调工作,夯实基础,为实现精准防控创造很好的环境。

第四是加大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新冠肺炎基层防控指导意见,对于居委会、隔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个防控单元提出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意见和技术规范,对特定场所、特定人群的防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我们还面向公众,编印了公众防护指南、公众心理疏导指南等方面的材料,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特别是通过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通过大家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减少了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关口前移,将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战斗堡垒,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与湖北省、武汉市人民一起努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