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中期:疫情肆虐、欧美狂跌,给A股挖“黄金坑”


中期:疫情肆虐、欧美狂跌,给A股挖“黄金坑”

北京时间28日凌晨,美股周四再遭血腥屠戮,三大股指跌幅超过4.4%,均跌入回调区域。道指尾盘跳水收跌逾1190点,一度狂泻超过1200点,道指本周累计狂跌3000点!恐慌指数VIX大涨超40%,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降息概率79.7%;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暂时收低3.6%,较去年2月19日创下的纪录高点下跌了10%以上,正式进入回调区间。该指数还创下了四个月低点,而所有主要股指均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油价、黄金均下跌……

究其原因,中国境外的新冠病毒疫情不断蔓延,美国确诊首例病源不明的患者。众多企业与分析师纷纷发布预警,投资者担心疫情将打击全球经济——

面对欧美股市狂泄,A股还能挺住吗?

对此,我们认为,中期来看,海外的疫情风云,估计又在给A股挖“黄金坑”

连续两天大幅调整的科技股龙头27日被北上资金抄底了!

在2月26日的大跌模式后,2月27日A股继续开启震荡调整模式,尤其是前期以半导体、元器件为代表的热门科技股成为这两天的“重灾区”。

但2月27日市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聪明资金“北上资金”在近日尾盘突然快速流入,特别是深股通流入明显,而且昨日还在被深股通大幅卖出的兆易创新,27日净买入超4亿。另外在大跌调整的两天,机构席位净买入最多的依然为前期的热门科技股,特别是对连续跌停的通富微电,机构席位在27日大幅抄底。

但笔者也要强调,这个“坑”既不会立马挖好,也难以立马“填平”(毕竟是发生在“境外”的东东,投资人即使想“脑补”,也得先翻译剧本)。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2018年开始大老美强制中国经济与美国与世界经济“硬脱钩”(虽然收效甚微),算是给中国经济应对此次疫情冲击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风险,打了一剂“疫苗”……

笔者认为,疫情的冲击烈度,不是表面的“确诊数、病亡率”(这当然是个民生灾难,毕竟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是疫情扩散的速度,是否超过“当地医疗系统的承载力”

只要疫情尚在“初发期”就能够被发现、其行政和医疗系统及时展开应对、民众和社会系统予以配合,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疫情的扩散约束在当地医疗系统的“承载范围”之内,就可以采取类似新加坡这样的“佛系策略”——

吐槽一下,如果仔细调研新加坡当地的应对措施,其实人家一点也不“佛系”,只不过是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外贸、国际交流的小型经济体,所能够“想得到”的最不差的应对举措,笔者称之为“新加坡特色”吧。而其“反证”恰恰也是新加坡自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当年非典时期,新加坡采取“严格管制”后,对其经济带来的冲击,就可以明了,李显龙同志为啥没有采取当年他老爹的方式。

其实,疫情发展到现在,中国内地除湖北外的绝大多数地区的疫情状况,基本上和新加坡也差不多了

为此,决策层采取的“分级分地区”差异化应对疫情政策,就是根据当前的疫情状况,所采取的务实做法。

差异之是,新加坡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其出入境的标准,显然高于中国各省之间的跨省检查力度,“隔离效果”其实更高;

另外,新加坡作为“贸易和金融中心”,并不需要像中国这个“制造业中心”那样,面临更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国内产业链“休止”,以及全球产业链“考验”。

某种程度上,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疫情防御也是“一国两制”的:高疫情的湖北等地,仍然会更多的“中国特色”,中低疫情的大多数地区则更多呈现出类似新加坡那样的“佛系”。

这两种模式的组合,就体现出去年以来决策层高度重视的“现代治理体系”,而承载这一治理体系的经济基础,在应对疫情冲击时所彰显出的“全产业链‘自适应’”能力,才是A股市场自2月3日以来,屡遭打击,但却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赌政策、赌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不过是这种治理体系下,整个产业体系“自适应能力”的几个具体体现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从2月3日起坚决强调“暴跌就抄底”(“治理体系”决定了遭灾之后会“玩命的发挥XX优势”稳定大局,你怎么跌下去的,就给我怎么涨回来),并且笃定创业板、科技股“独占鳌头”的根本原因(相对必须“实体环境”的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所遭遇的“断头一刀”,各类不依赖“实体环境”、更多需要“线上环境”的新经济业态,反倒能够抢占这种“被迫线下转线上”的“疫情租”)。

但很显然,这一次,西方也很想“凸显一把”自己的“XX优势”,和天朝的“XX优势”别下苗头,于是乎都相中了“新加坡的‘佛系模式’”(毕竟他们已经有了天朝和新加坡这两个“前车之鉴”【一大一小、一急一缓】做模板,又有了将近“两个月”的“缓冲期/比较、学习期”,只要他们自己不脑残,不被民粹绑架,如果还搞出像笔者老家这样的“疫情冲击远大于医疗系统承载力”的极端情况,俺就要请他们快去买“大乐透”了);

在西方的这种路径选择之下,疫情究竟能否也像新加坡那样“不药而愈”,谁也不敢打包票(当然,老特这种自诩“准备得最充分”的除外)。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么西方的经济,不会受到多大的“额外”冲击(但西方的经济本身就不咋地,数字上牛皮哄哄的老美,也被质疑“债务风险重来”),要么,受到冲击之后,得费劲巴拉的慢慢修复,也难以出现类似中国这样“快速砸坑、快速填满”的奇葩机遇;

如果确实是因为担心海外疫情扩大而又在A股砸了坑,估计大A股的投资人也难以预期西方能够像中国应对那样,快速拿出解决办法,只能等着他们“慢慢来

”;

而中国这边继续按照“国内的经济实情”,做好投资、消费的“稳增长”工作。

很难像2月初那样,再来一次“预期上的‘上天入地’”,行情也难以快速“暴跌暴涨”,只能踩着决策层的政策节奏“慢慢玩”(2月21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于是乎市场就开始联想稳投资的“杀招”:稳基建 ;以及“一手托两家(消费/投资)”的房地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