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監察院於1939年遷駐北碚歇馬大磨灘。于右任時任監察院院長,終日與縉雲山相望,他寫過一首散曲,名《望縉雲山》,內有 “相思巖下相思寺,相思樹結相思子;相思鳥慣雙雙睡,相思寺自年年翠。”幾乎囊括了縉雲山內蘊的“相思”;但他詩中沒道及即相思竹。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繪有九峰的《縉雲山圖》

縉雲山古名巴山,雄峙於嘉陵江溫湯峽西岸,層巒疊嶂,草木豐茂,風光綺麗,素有“川東小峨眉”之譽。清“巴渝十二景”中,“縉嶺雲霞”排名靠前,其原因亦是“縉雲山九峰爭秀,色赤如霞”。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香爐峰

縉雲九峰按照縉雲山山形、走向和日出日落的情形,從東向西分別名為:

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雲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夕照峰。峰峰迥異,各具特色。九峰中,蓮花峰最高,獅子峰最秀,香爐峰最奇。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相思巖

在香爐峰下,有一座相思巖。相思巖縱橫一百多米,陡壁屹立深山,峻峭而娟秀。相思巖巖的周遭,古木蔥俊,幽篁成林。在巖壁底部,刻有宋代摩崖浮雕佛像多處,形制古樸;旁邊還有宋代塔墓。傳說宋狀元馮時行在於宣和年間在寺中讀書時,常流連於相思巖,寫過《春日題相思寺》的詩。內內一句“相思成底事”內蘊頗多,他相思什麼呢?相思的應該是相思寺、相思巖、相思鳥、相思樹、相思竹。

明代學者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雲:“感應錄:縉雲山即古相思寺也,以此山有相思巖,生相思竹,形如桃釵。又有相思鳥,羽毛綺麗,巢竹樹間,食宿飛鳴,雌雄相應,籠其一,則其一隨之”。曹學佺筆下的這種相思鳥羽毛美麗,雌雄相依,出則同行,臥則同窩,時刻形影不離。如果其中一隻被捉入籠,另一隻便會自己追隨而來,圍著籠子悲鳴;如一隻死去,另一隻則不吃不喝,日夜哀啼,直至死去。生生死死,動人心魄,所以人們稱它們為相思鳥,愛情鳥。

縉雲寺古名相思寺。創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賜封縉雲寺為相思寺。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勅改相思寺為崇勝寺。明萬曆二年(1574年)神宗賜縉雲寺為“迦葉道場”。公元1932年,中國佛教學會會長太虛法師在寺中創辦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名馳域內外。

縉雲寺自古以來被譽為佛教勝地,歷代名人題詠甚多。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夜雨寄北》詩系在唐大中二年(848年),他到相思寺,追慕的核心就是相思,滿山的相思樹相思竹相思寺,巴山秋雨霏霏,一枝一葉關情,難怪他寫的是“寄內”的愛情詩。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南方紅豆杉

縉雲山相思樹,指的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山中很多這種奇樹,石華寺有兩棵樹齡為3百多年的南方紅豆杉;而復興寺前那兩棵南方紅豆杉,樹齡俱近500年。南方紅豆杉冬天結果,果實結於葉間,形狀橢圓,個頭似紅櫻桃的一半,色澤紅豔,彷彿像“此物最相思”的紅豆。

縉雲山竹種大約有20餘種,加上現在引種的已達94種。主要有楠竹、慈竹、苦竹、平竹、金竹、水竹。山中小片竹林星羅棋佈,大片竹林蔚然大觀,被稱之為“竹海”。明人說“相思竹形如桃釵”應在其中。


北碚歷史丨《縉雲山寫滿相思》

出 品 | 劉懿鋒

排 版 | 狙擊哥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