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区块链赋能产业:消除猜疑 齐心战“疫情”

疫情以来,信任风波不断,前有湖北红十字被指“不作为”,后有美团等大牌借贷被骂。

大型企业和政务机构已经来到了一个舆论拐点,即“拥有最好的社会资源,也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义务”,如何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之外,还能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如何在调用社会资源的同时规避公众的猜疑,自证“清白”,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与大家讨论。


区块链赋能产业:消除猜疑 齐心战“疫情”


救人难,自救更难

在人人自危的疫情当下,救人难,自救更难,尤其对于部分大企业而言,面对的不仅是自身的现金流周转困境,更是供应链的危机与社会舆论的压力。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核心企业都懂的道理。上游供应链的中小微企业,虽然小、多,但却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旦多家供应商倒闭,核心企业也将受到冲击。

所以,现阶段已经有不少企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主动调整账期,缩短付款期限,甚至提前预支,以此支援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比如在2月9日,三星集团表示将向受疫情影响的供应商提供总金额高达2.6万亿韩元的援助,其中,1万亿韩元以零利率或低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提供给中小供应商;另外1.6万亿韩元用作2月预付款项,将往常出货3至6个月后结清的款项提前支付给供应商。

三星的举措确实值得大企业借鉴,然而

并非所有核心企业都拥有充沛的现金储备,尤其是重现金流的企业,自身都难以周转,更别提帮扶供应链企业。例如餐饮业的西贝,西贝现金流告急众所周知,声称只能维持3个月,所以怎可能还会有心顾及其他企业。不过好在不久后就及时获得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究其缘由,正是品牌的影响力与有目共睹的盈利能力,让金融机构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放款一定能收回。但西贝终究只有一个,并不是所有核心企业都是西贝。

另外,就算现金流健康的核心企业,也未必愿意自担风险,以一己之力解救供应链危机,毕竟中小微企业抗风能力差,贷款坏账率高,极容易将自己拉进“泥沼”。比如美团在2月10日,就已经选择联合金融机构落地100亿扶持贷款,从而帮扶自身供应链(商户),而非选择独自承担。不过,选择联合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不将资金流向与利率公开透明,容易在类似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遭受公众的猜疑。依然以美团为例,美团在落地100亿扶持款项之后,很快又向银行申请了疫情专项再贷款40亿,这样的操作结合专项再贷款低至3.15%的利率与美团自身充沛的现金流,不免让人想入非非,招致网络一片骂声。

综上,在这次疫情中,根据核心企业与供应链的帮扶情况,及可能存在的痛点,我们大致能够归结为以下四类:

1. 自身影响力强大,但自身资金周转困难,无暇顾及供应链(重资产运营的大企业)

2. 联合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但难以自证资金用途(大型消费互联网企业)

3. 主体信用不足,且周转困难,自身难保(中小微企业)

4. 现金流充沛,足以帮扶供应链,可风控能力有待优化(传统产业龙头)

针对以上四种情况,玳鸽区块链公司将提出相对应的区块链解决或优化方案,期望用区块链摆脱企业、机构的信任危机,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让“水”能更快、更直接地流入“田”,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让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得到及时挽救。

区块链助力多方高效融资,解除信任危机

1. 品牌光环强大,但自身周转困难,救不了供应链(重资产运营的大企业)

对于这种情况,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将会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行业,尤其是成本较高的行业,核心企业往往在支付货款时不会直接支付现金,而是选择赊账,因此会形成大量的应付账款。对于这些应付账款,如果核心企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形式支付给供应商,那么一方面票据验真风险高,另一方面拆分流转困难;如果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支付,对于核心企业而言,现金流将会受限。

面对这种情况,玳鸽区块链公司选择区块链平台提供的数字资产凭证兑付,将会极大地优化核心企业的财务结构,同时又能让供应商轻松拆分、贴现,提高融资效率

核心原理:

由于区块链能保证线上数据资产唯一、难以篡改、可溯源,所以区块链上的每一份拆分流转后的数字资产凭证(票据),都能查询到其源头(即谁发行的凭证),以及这份凭证当前的明确归属。

所以当核心企业发出一笔1000万的交易,通过数字资产凭证的方式支付给上游一级供应商A时,A就能直接通过平台,在线上拆分票据,比如将这1000万拆分成三份,其中700万用来支付给二级供应商B,200万用于融资贴现,剩余100万支付给物流企业;而供应商B收到700万的凭证后,也能拆分流转给供应商C,以此类推,直至流转到最后一级供应商,或票据全部被贴现。

另外,平台会有众多金融机构作为链上的节点同时实行全程线上监管,等同于为链上的数字凭证背书,因此每份数字资产凭证其实都相当于银行承兑汇票

所以,在第一种情况下,需要核心企业有足够的信用/影响力,既能用信用解救自己的现金流困境,同时又能将信用传递至多级供应商,将整条供应链盘活。

2. 联合金融机构与政策支持机构扶持小微,但难以自证资金用途(大型消费互联网企业)

即便像美团这样影响力足够强的品牌,在伸手向银行申请小微企业的“救命钱”时,同样会遭遇信任危机。对于此类情况,问题的根源就在于

数据不够透明,资金流向不明确,所有信息全被中心机构一家垄断。

对此,解决方法与区块链+公益慈善如出一辙,即通过区块链公开透明的数据展示,明确扶持资金流向、贷款利率、最终坏账率等,让品牌方的声明有据可依,让公众的疑虑有据可解,从而相信品牌方不是趁此特殊情况,发国难财。

类似方案:区块链重塑慈善公信力,推动公益回归正轨

3. 主体信用不足,且周转困难,自身难保(中小微企业)

对此,可以通过长期使用区块链系统及物联网方案,时刻同步共享必要数据至金融机构,凭借真实数据的积累,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让金融机构有据可依,从而获得足量授信额度。例如在这次的疫情风波中,部分重现金流的地方企业就是因为平时不需要借贷,没有与金融机构形成长期的借贷关系;同时又难以在一时之间提供多维度真实可信的数据,于是难以获得授信,最终只得因现金流断裂而选择解散。

4. 现金流充沛,足以帮扶供应链,可风控能力有待优化(传统产业龙头)

该类型项下,最具代表性的是各行业的产业龙头企业。自身现金流充裕,但过往科技能力较弱,未构建产业金融端的风控模型,也无数据可依。

此种背景下,产业龙头可以依托其在供应链条上的核心地位,串联上下游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数据的闭环,构建符合自身产业特性的风控模型。而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账本共享的特性仿佛天然为这类多方参与的交易结构而生,大大强化了数据的可信度以及执行效率。另外,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式长久以来较为单一、固化,大部分只围绕核心企业放款。有了产业风控模型,将补足金融机构的原有短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愿意参与进来。

了解更多区块链行业案例或合作,可以免费在玳鸽区块链官网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