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世民為何特別恩寵徐茂公,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用戶1958320772146


有德有才之人,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領導最賞識之人,這就是李世民特殊對待徐茂公的主要原因,至於目的更是最明顯不過,領導賞識你,就是希望你為江山社稷添磚加瓦出謀劃策而已,其餘目的再無其他。

為何這麼說呢?我繼續帶你瞭解一下徐茂公本人,你就會更加明白我所說之意。


一、戰功赫赫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後來立下戰功,李淵賜其姓李,故而改成李世勣,李世民登基,為了避李世民之諱,將“世”字去掉,得名李勣,字懋功(後人多把這個寫成茂公,故而得名徐茂公),其為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他與衛國公李靖並稱為唐初名將。


李勣一生戰功赫赫,經歷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與唐高宗李治三個時期,並且每個時期都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李世民時期,李勣跟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次出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將吉利可汗與蕭皇后一併帶回唐朝,東突厥歸降。

李世民時期,李勣跟隨李世民一起親征高句麗,雖然沒有拿下高句麗,也殺了對方威風,李治時期,李勣等人再次出征高句麗,先後將高句麗盟友百濟、日本打敗。於668年徹底攻克高句麗,使其成為大唐疆土,至此,大唐疆土成為整個唐朝時期最大。

李勣一生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職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李世民死後將其與長孫無忌、諸遂良三人任命為託孤大臣,輔佐李治治理國家。

單純從他的履歷而言,就足夠優秀,假設你是領導,看到這樣的簡歷,也會為之心動不已。然而這僅僅是表面的東西,李世民特別對待李勣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二、為人忠誠,心繫天下

徐世勣是一個對主公十分忠誠的部下,並且那種忠誠屬於站在國家安危層面著想的正直忠誠,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的那種虛偽忠誠。

隋朝末年,17歲左右的徐世勣參加翟讓的瓦崗(今河南滑縣東南)軍,與單雄信、王伯當等人一起繼續發展瓦崗軍,在幾人的帶領下,瓦崗軍不斷髮展壯大。並且以一萬人誘敵深入,巧妙戰勝隋朝名將張須陀率領的兩萬多人,一時名聲大噪。

時年,蒲山公李密參與楊玄感反叛,兵敗逃亡。徐世勣與王伯當覺得李密是英雄,勸說翟讓奉李密為主,以便於收攏天下豪傑,為建功立業著想。

617年,李密統領瓦崗軍後,自稱魏公,開始大封官爵。徐世勣被授為右武候大將軍,統領本部,還有單雄信、王伯當等人統領其餘軍隊。可惜沒過多久李密與翟讓產生誤解,覺得翟讓要謀反奪位,遂將其殺死。

為了安撫人心,李密派單雄信前往說服徐世勣、王伯當,並將之前翟讓舊部分屬單雄信、徐世勣、王伯當管理。好景不長,618年王世充與李密交戰,因為單雄信隔岸觀火,不加以幫助,而且本來李密內部矛盾還沒有完全恢復。



結果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單雄信率領一部分舊部歸隨王世充,徐世勣看不慣這種行為率領一部分軍隊前往歸順李唐,李淵早已耳聞徐世勣風采,任命徐世勣接管之前李密舊部與屬地。

在論功行賞之時,徐世勣有些猶豫,遲遲沒有把自己領地寫清楚,而是一直寫信給之前的領導李密,想將功勞歸屬李密,經過深入瞭解,李淵知道徐世勣的這種忠誠,很是感動,加授其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並賜姓李氏,“附宗正屬籍”,再賜良田五十頃、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

當時他的所作所為李世民都看在眼裡,明白這個人的忠誠,之後李世民與李世勣經常一起作戰,比如攻打王世充,途中李世民差點被單雄信所殺,幸虧李世勣及時趕到阻止單雄信,才救回李世民一命。

再到玄武門之變時,李世勣與李靖手握重兵在西域作戰,李世民想拉攏兩人為己所用,李世勣也比較支持李世民,深得李世民歡心,後來李世民登基,李世勣為了避免與李世民的名字之諱,將名中“世”去除,改名李勣,李世民創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進行論功行賞,李勣榜上有名。


三、輔佐李治

李勣有一次生病,醫生開藥說需要鬍鬚下藥,李世民知道後立即將自己鬍鬚減下來給李勣入藥,足以見得李世民對李勣的特殊對待,明明鬍鬚可以用他人的,李世民偏偏要親自剪下自己的贈予,一方面表明重視李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現對李勣的關心。


李世勣嘗得暴疾,方雲“須灰可療”;上自剪須,為之和藥。世勣頓首出血泣謝。上曰:“為社稷,非為卿也,何謝之有!”—《資治通鑑·唐紀》

後來李世民到了晚年,廢除太子李承乾之後,立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深知李治性格軟弱仁義,擔心面對朝中大臣,李治有些難以控制,想找幾個人作為託孤大臣輔助李治。

經過再三挑選、分析,李世民最終決定讓長孫無忌、諸遂良、李勣擔任。選擇三人的原因很簡單,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又是當時關隴貴族的主要代表人物,讓長孫無忌擔任託孤大臣,既忠誠又能制衡朝中勢力。

諸遂良負責給李世民寫起居注,為人正直,從來不會徇私枉法,對李世民都要求嚴格,以至於李世民無奈只能稱其為“小鳥依人”,但是足以見得兩人交情之深,選擇諸遂良也是必然結果。

至於李勣,一方面他是山東貴族的代表,另一方面立下赫赫戰功,在武將中威望較大,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都是文官,李世民也需要一個武官來制衡,再加上李勣的行為品質都得到李世民認可,故而選擇其為託孤大臣。

確定託孤那天晚上,李世民與李勣開懷暢飲,像兩個故知一樣,李勣喝醉後李世民親自用自己衣服給他蓋上取暖,多麼溫暖的畫面,想必在歷史上都少有。

世勣嘗侍宴,上從容謂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世勣流涕辭謝,齧指出血,因飲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資治通鑑·唐紀》

為了讓李勣更加對李治感恩戴德,李世民在臨終之時,還給李治想出一個妙計,李世民先將李勣貶官,李治上任再對其重新任用,李治照做,果然效果不一般。

在後來李治打算廢王立武的時候,就是李勣以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我們”,讓李治最終立武則天為皇后,這個舉動原本也是為了保住李治的皇權,因為當時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都不支持李治。

但是歷史有時候很有趣,就因為這樣一個舉動,讓李勣後悔莫及。669年,李勣平定高句麗一年有餘就去世。李治與太子李弘,親臨未央宮,登上宮樓為其送葬。並冊贈其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廟庭。

比起另外兩位託孤大臣,李勣的葬禮應該是最隆重的,可是他斷然想不到後來結局還會再次逆轉。李治去世後,武則天讓李旦做了六年傀儡皇帝,最終禪位給自己,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李勣的孫子李敬業對武則天登基不支持,以一己之力帶兵討伐武則天,最終被武則天重兵壓制,於亂戰中死去。李敬業去世後,武則天越想越不愉快,就去扒李勣的墳,廢除其官爵與李姓,何其悲哀。


李勣也許想不到,自己當初支持李治廢王立武,最終得到的會是這樣悲劇結局,李顯繼位後,再次將李勣墳墓重整,恢復爵位與姓氏,也算對得起李勣。


結語

通過對李勣一生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對他特殊對待就是因為李勣是一個德才兼備,值得委以重任之人,而李世民的目的,自然就是為李家的千秋偉業著想,希望李勣能夠一直支持李唐王室,為其繼續添磚加瓦,當然李勣最終確實也做到,雖然出了一點小差錯,但那也是人們無法預料的!



嗔痴歷史觀


其實瞭解真實歷史上的徐茂公(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就會知道他為什麼十分受李世民恩寵,徐茂公作為瓦崗軍創始人之一,若不是李密一意孤行強行抗擊王世充的奇襲之軍,導致瓦崗軍主力被殲滅,恐怕唐朝統一天下怕是難事。徐茂公才兼文武、出將入相,這樣的人才在亂世本就是各路諸侯爭搶的人才。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徐茂公,剖析徐茂公受恩寵的目的。


少年參軍,瓦崗軍的創始人之一

徐茂公原名徐世績,曹州離狐人,後來遷到滑州衛南縣,徐家是當地的富豪,歷史記載徐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徐世績與父親徐蓋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因此在鄉里頗有名聲。就是這樣一個出生地主階級的人,參加了隋末的農民起義。

隋朝大業七年(公元611年),隋煬帝接連發動對外戰爭,不顧百姓死活,再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不滿隋朝統治的農民相繼發動起義,在河南滑縣南部的瓦崗山也拉起一杆義旗,首領名叫翟讓,這是瓦崗軍的第一任首領,隨後,徐世績與其父親散盡家財也參與了翟讓的起義軍,成為瓦崗創始人之一。這一年,徐世績十七歲。


之後,徐世績建議翟讓不要再去打劫附近的富戶百姓,這樣會讓自己在地盤民心不穩。為了有足夠的給養,徐世績建議,將作戰目標轉移到宋、鄭兩郡,那裡有一段運河,是隋朝轉運物資的樞紐,天下烽煙四起,都是針對隋煬帝的暴政,這樣一來,不僅截獲了隋王朝的供給,還讓自己得到了給養,還可以散發給當地的百姓,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這樣的建議,讓翟讓這個土匪頭子豁然開朗,當即將自己的作戰目標轉移此地,靠著截取運河中的商旅補充瓦崗軍。靠著這樣的打劫運河商船,瓦崗軍的勢力不斷擴大,併成為河南地區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大業九年,隋煬帝御駕親征高句麗,隋朝開國元勳楊素之子楊玄感夥同浦山公李密發動兵變,雖然這場兵變被剿滅,李密被迫逃亡,但是李密的軍事才能逐漸被世人所知。

瓦崗軍雖然是隋末農民起義軍中十分強大的一支,但是隋朝有名將張須陀,數支農民起義軍被其剿滅,就連實力強勁的瓦崗軍也多次被其打敗,在大業十二年的時候,徐世績慧眼識珠,建議翟讓收留李密,並委以重任。

不久,隋朝再次打出張須陀這張王牌,張須陀帶著秦叔寶、羅士信等將領征剿瓦崗軍,翟讓準備逃跑,但是徐世績與李密定下計謀,採取誘敵深入的計策,翟讓在前方邊打邊退,將張須陀誘至大海寺附近,徐世績與王伯當等將領突然出現在官軍後方,張須陀陷入重圍,被徐世績斬殺於亂軍之中,秦叔寶等敗將只得引殘兵歸附虎牢關守將裴仁基,不久裴仁基被瓦崗招降,自此張須陀部就被瓦崗給消滅吸收了。

瓦崗一戰斬殺威震東夏的張須陀,使其迅速成為河南地區勢力最為強大的義軍。徐世績一戰天下聞名之時,唐高祖李淵還在太原,伺機而動。


瓦崗滅亡,追隨李唐

李密在斬殺張須陀之後,居功甚偉,此時又流出民間傳言,言隋亡之後,有李氏天子。恰巧李密表現出出色的軍事才能,頗具領導能力的他,由翟讓禪讓,李密為新任瓦崗之主,徐世績被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地位上僅次於單雄信的軍事將領。

公元617年,時局越發複雜,隋煬帝被宇文化及裹挾,大軍處於揚州。而首都洛陽則是由越王楊侗、王世充等人監國。太原李淵則是看隋朝命數已盡,乘機在太原起兵。

李密則是迅速指揮翟讓、徐世績等人,攻佔興洛倉,開倉濟民深得民心,獲得了大量的軍械補給,瓦崗軍軍隊數量迅速增長。

但是一個陣營的內耗也開始了,一些創業元老不滿翟讓這個瓦崗舊主將自己的打拼下來的事業拱手送給李密,比如翟讓的哥哥翟寬、部將王儒信等人就開始攛掇翟讓將權力奪回來,此時被李密知道後,宴請翟讓、徐世績等元老派,在席間殺死的翟讓,翟摩侯、王儒信等一些瓦崗元老都被誅殺,徐世績也被士兵砍傷,但是李密知道徐世績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制止了士兵,徐世績才免於被殺。之後讓徐世績、單雄信、王伯當等瓦崗元老統領翟讓的舊部。

之後,瓦崗軍一直與洛陽的官軍作戰隋煬帝命王世充討伐李密,徐世績前往迎戰,徐世績據守不出,以逸待勞,待官軍疲憊時,一舉殲滅在洛水兩岸的隋軍,之後渡過黃河攻佔隋朝黎陽倉,迅速補給,並開倉救民,使瓦崗軍一日就招募補充兵士達二十多萬,被李密封為東海郡公。

公元618年,形勢再度嚴峻。宇文化及在江都弒殺隋煬帝,並統領官軍數十萬北歸,這些大軍可是原先護衛隋煬帝巡遊江都的,其戰鬥力不可小覷。此時留守在東都洛陽的越王楊桐、王世充決定不計前嫌,聯合李密,封李密為魏國公,並許給李密前來東都洛陽輔政的條件,讓其去平定宇文化及的叛軍。結果李密為了避免同時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答應聯合,留徐世績鎮守後方。

果然,宇文化及的官軍作戰能力確實強悍,瓦崗軍與其不相上下,最後,李密指揮大軍力克宇文化及,雖然打贏,自己也元氣大傷。但是此時李密居功自傲,居然不把洛陽的王世充放在眼裡,見其大軍來襲居然不讓士兵休整,造成大軍疲勞迎戰,導致慘敗,就在一年前,李密的瓦崗軍根本瞧不上王世充這個對手,如今還是瞧不上,導致自己慘敗。瓦崗將領秦叔寶、程咬金接連被王世充所擒拿,被迫歸降王世充。

而李密原來就因為貪慕錢財,對將領士兵極其吝嗇,分配不均導致將領離心離德,招致一些元老派的不滿,而如今更是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導致瓦崗主力被殲,而瓦崗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的領土,此時都是徐世績統率,李密怕徐世績等元老派將領歸罪於自己。就帶著幾個侍衛,投靠李淵了。要知道,當時瓦崗在中原興風作浪的時候,李淵還不敢得罪的李密的瓦崗。

這時候統領瓦崗舊地的徐世績就成了瓦崗新一任統帥,一方諸侯,李淵還是相當忌憚的。但是徐世績審時度勢,認為主帥李密投降唐朝,自己也應該帶領瓦崗所有軍民,投降唐朝,並將這歸順之功歸於李密。

李淵贊徐世績:"徐世績感德推功,實純臣也。"封其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加封右武侯大將軍,賜姓李。之後,李密反叛李淵,被李淵打敗後賜死。徐世績上奏李淵,請求自己為舊主李密披麻戴孝,並帶領一些瓦崗舊臣安葬了李密,徐世績的忠義得到了李淵的讚許。


追隨李世民,平定四方

虎踞河北的竇建德在魏縣打敗了宇文化及,並將其斬首示眾,這樣一來竇建德得到了隋朝舊臣的人心,一時實力雄厚,立即攻打徐世績,徐世績不敵,在逃亡之時,竇建德俘虜了徐世績的父親徐蓋、唐高祖皇妹同安長公主和淮安郡王李神通,徐世績無奈投降竇建德,竇建德認為徐世績是一位忠義之士,讓徐世績鎮守黎陽。公元620年,徐世績知道竇建德也是一位英雄,不會為難自己的父親,私自逃回李唐。幸好,竇建德乃是英雄豪傑,感徐世績忠義,在徐世績逃跑之後,拒絕屬下殺害徐蓋的建議,保全了徐蓋等人的性命。

之後,徐世績在與王世充的交戰中,屢次大敗王世充,並用計謀奪取虎牢關。之後,又攻下榮州、陽城、汴州等地。而後與李世民一起,擊敗並擒拿竇建德,降服王世充,大敗宋金剛等割據勢力,李淵論功行賞的時候,封李世民為上將,徐世績為下將,可見其功勞。

在洺水之戰擊敗劉黑闥部將高雅賢,並剿滅擊敗造反的徐圓朗,迫使江淮義軍首領杜伏威入朝稱臣,之後徐圓朗佔據兗州反叛,徐世績前去征剿,斬徐圓朗,兗州得以平定。

之後,徐世績參與平定江南之戰,統領水師南下,擊殺江淮義軍首領輔公袥,平定江南。

為大唐開拓疆土

公元625年,突厥進犯幷州,徐世績在太谷擊退突厥大軍。626年的時候,李世民即位,改徐世績(李世績)名字為李勣,封為幷州都督。

629年,東突厥經常騷擾唐朝邊境,李世民決定主動出擊,發動強大的軍事攻勢打擊東突厥,李勣從雲中出發,遭遇突厥頡利可汗軍隊,李勣指揮軍隊奮力衝殺,大敗突厥頡利可汗,最後頡利可汗收攏殘兵,派使者求和。太宗決定赦免突厥。

但是李勣與李靖商議,這可能是突厥的緩兵之計,如今突厥求和定會放鬆戒備,李靖與李勣迅速出擊,將頡利可汗的殘軍一舉擊潰,突厥大酋長無奈向李勣投降,李勣俘虜突厥五萬餘人班師回朝。

李勣在幷州十六年,突厥因為李勣的威名,不敢侵犯唐朝。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薛延陀派他的兒子大度設率騎兵八萬南侵突厥李思摩部落,突厥部向唐朝告急,李世民命令李勣平亂,李勣當即挑選本部與突厥將士共六千餘人大破薛延陀軍,斬首三千餘,俘虜五萬餘人,李勣回師定襄後,又平定了叛亂的突厥部落。李勣在幷州猶如唐之長城。

644年的時候,高句麗大莫離支淵蓋蘇文弒君殘民,並常常侵擾唐朝的屬國,唐太宗接受李勣的建議,御駕親征,要知道當年隋煬帝就是御駕親征高句麗導致國內民不聊生。所以高句麗這塊硬骨頭,李世民也是帶來許多優秀的將領前去征剿。

李勣圍困遼東,斬殺敵軍一萬餘,俘虜軍民共五萬餘,攻陷遼東,並攻佔白巖城。安慶城一戰,李勣設計將高句麗援軍誘至安慶城西南,高句麗都督高延壽中計大敗,被唐軍斬殺兩萬餘人,之後黃城、銀城望風歸降。


浮人語

看了一看徐世績的功績就可以知道,其軍事上成就極高,且為人忠義。在李密清算翟讓舊部時就留下了徐世績,竇建德俘虜徐世績的時候,仍然委以重任,甚至其逃走之後,仍然不為難其父親,可見這樣的人才是亂世之中爭奪的。

且始終忠心於李世民,這樣臣子這麼不會得不到恩寵。而且出將入相,公元648年,李勣任太常卿,同時任太子的老師,可見李世民對其的恩寵。要說李世民對徐世績為什麼這麼恩寵,其中目的就是,徐世績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兼資文武,是大唐的柱石之臣。拉攏他就是讓他死心塌地的為大唐守衛江山。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海浮人


題主所說的徐茂公,其實就是大唐名將李勣。徐茂公是在《隋唐演義》中演繹化的名字,不過既然是作為歷史領域的問答題目,在下認為有必要先予更正一下。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李淵有感於他對李密的忠誠,特在他降唐後賜予“李”姓,改名李世勣

李世民登基後,李世勣為了避開皇帝名諱,特意將名字中的“世”字去掉,至此,正式改名李勣

李世民為何特別恩寵李勣?我認為有兩種原因:

一、為了表彰他的卓越戰功

李勣精於用兵,常能出奇制勝,是跟大唐戰神李靖齊名的初唐名將。他隨著李世民征戰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大破東突厥,為大唐的統一和擴張立下累累戰功。

有一次李勣生病,所吃的湯藥需要以人的鬚髮作為藥引。李世民聽說後,特將自己的鬍鬚剪下一綹給李勣下藥。

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李世民以帝王之尊,竟能為了李勣而自剪鬍鬚,足見對他的恩寵。

二、為了嘉獎李勣的忠誠

李勣一生共效忠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對每個皇帝都能做到忠心無二,可見他有著極高的政治智慧。

李勣的忠心表現在對皇帝命令的無條件遵守和不折不扣的執行。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準備傳位給太子李治。不過李治年幼,性格又偏“仁懦”,因此李世民特意找了三名“託孤重臣”加以輔佐,李勣便是其中一位。

令人奇怪的是,對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名文臣,李世民僅是拳拳相托,卻把李勣這個開國功臣毫無徵兆地貶到了疊州。

原來,李勣作為武將在朝堂上已是碩果僅存,李世民擔心太子李治因對其沒有恩澤而無法令其效忠。於是他想試試李勣的忠誠。

如果李勣在這個關鍵時刻被貶出長安,卻能夠毫不猶豫地執行,說明他對李家的忠心值得信賴,並不會因為自己駕崩而改變。

李治可以在正式登基後再將他召回率,委以重任。李勣出於感恩,也必定會對李治誓死效忠。

如果李勣接到被貶黜的命令卻猶猶豫豫,甚至拒不執行呢?

說明李勣已經生了二心,等待他的將是毫不留情的誅殺。

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

幸好李勣十分聰明,接到命令後立即不折不扣地自我發配了,連家都沒回,從朝堂下來,直接就出城赴任去了。

到了晚上,家裡人等不到李勣回來吃飯,四處尋找打聽,才知道人已經走很遠了。

去哪?

疊州!

媽呀!那麼遠!啥時候能回來啊?

不知道!看皇帝心情!

李勣憑著這份忠心,又贏得了新帝李治的信任,沒多久,他被從疊州召回,官拜尚書左僕射,正式出將入相。

三、至於李世民為何對李勣特別恩寵

其實,自李靖死後,大唐能征善戰的武將還有三人,李勣,李道宗,薛萬徹。

但如果涉及到對李唐子孫的忠誠,誰更適合在自己百年之後託孤,卻只有李世勣最適。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兄,同屬李唐皇室,這樣的大將用來征戰可以,用來託孤必定不行。

對皇權最大的威脅其實來自宗室,一旦將來李道宗受命託孤,難保不會趁機做大。

薛萬徹是李世民非常倚重的名將,但他曾經是李建成的屬下,更何況此人脾氣不好,有跋扈之勢,貞觀二十二年時更是被李世民貶黜出京,因此薛萬徹也不能用來託孤。

綜上,李世民特別恩寵李勣,就很好理解了。他征戰出身,對手下的文臣武將有很強的掌控力。

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他要趁著自己還在世,選拔出有能力幫自己的子孫守住江山的人。

李勣就是這樣的人,在李治朝,老將繼續為國出征,終於替大唐拔除了百年大患高句麗。


醉眼觀唐


李勣的一生歷經了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三個皇帝對李勣都是龐愛不變,一生仕途穩定,善終。究其原由,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李勣一生,處世低調,不貪功,名事理。

李勣是瓦崗寨的老人。李密殺翟讓後,李勣領兵住守黎陽,實為避禍。其時,李密並不相任這個翟讓的老部下。所以,當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後,瓦崗寨訊速土崩瓦解,手下將領紛紛另投他人。當時,李勣住守黎陽,手下還有幾萬人馬。但李密卻不去黎陽,而是投了大唐。

後來,李淵讓魏徵去招降李勣,李勣立馬就同意了。但是,他說:這裡的土地和民眾都歸魏公李密所有,我不能貪這個功。所以,他把屬下郡縣,戶口,軍隊等開列了一張清單讓人捎帶給李密,由他呈給李淵。

李淵知道後讚歎說:徐世勣真純臣也!當即把皇姓賜予他。

二,李勣的忠義。

李密投降李淵後,因不滿李淵給予他的待遇,後藉機又叛了李淵,兵敗被殺。

李勣聽說後,面向北方叩拜慟哭,後上疏李淵,請求安葬李密。李淵准奏後,李勣及其部眾換上喪服,以君臣之禮安葬了李密。

其實,李勣這樣做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皇帝昏庸的話,李勣此舉很有可能被看作有二心的表現。

還有一件事,也能說明李勣的義。王世充兵敗投降後,李世民為了震攝他人,決定殺掉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等人,單雄信在瓦崗寨時是李勣的拜把兄弟。李勣聽說後,聲淚俱下地一再央求李世民饒單雄信一命,李勣願用自己的官爵交換他的性命。

三,李世民對李勣寵愛有加。

貞觀十五年,時任兵部尚書的李勣突然患病。郎中給他開的藥方中,有一味藥引須灰,須灰就是人的鬍子研成的粉末。李世民聽說後,立即剪下自己的鬍鬚賜給了李勣。李勣立即跪下,頓首見血,泣以懇謝。

李世民說: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

李世民把李治立為太子後,在一次宴會上,李世民鄭重其事地告訴李勣: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朕哉!

李勣當場咬指出血,表示絕不辜負天子重託。後李勣因醉灑睡去,李世民脫下龍袍親自給他蓋在身上。

四,李勣不負重託。

李世民對李勣所的的一切,套用李世民的一句話,就能解釋的一清二楚,我為社稷計耳。

然而,李勣終其一生都沒有負了李世民。

李治即位後,公元668年,李勣己經七十五歲了,仍然帶兵平定了高麗,這個曾經讓隋文帝,隋煬帝折戟沉沙,讓唐代宗也可奈何的強悍小國,終於敗在了鬚髮皆白的李勣腳下。

李勣的一生是幸運的,雖然,他城府頗深,處世圓滑,然而,如果,不是遇到了明君李世民,也不可能一帆風順。


一葉小舟168521774


徐茂公被李世民流放是因為當時李世民即將離世,設計著自己和兒子李治演的一齣戲而已。徐茂公大家都不陌生,他輔佐了很多君王,為李唐的江山,付出了很多牛馬功勞。當時,徐茂公在輔佐李世民的父親時候就相中了李世民,李世民將來一定是一位明君。後來還幫助李世民治理國家,如果說沒有徐茂公,就沒有當時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也不為過。徐茂公是當時的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能徵善打能文能武,還幫李世民滅了高句麗。李世民很尊敬他,可是,當李世民不行的時候,他想要考慮接班人的時候,他想到徐茂公,可能今後不會再那麼願意幫助自己輔佐國家了,所以就心中想出了這麼一個計謀。

就準備和兒子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李世民把徐茂公分配到邊遠之地,等他死後讓自己的兒子再把徐茂公調回來,這樣的話,徐茂公會感激自己的兒子,而願意繼續輔佐自己的兒子。就不會擔心唐朝的未來了。

我覺得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其實並沒有很信任徐茂公,徐茂公,他為唐朝盡心盡力,這麼多年,應該還是會繼續輔佐幼主,幫他處理朝中的事務的。不過還是要感激李世民有用人識人的慧眼,不然就沒有這千古的良官了。當然了,徐茂公被流放這件事情也只是一個假象,是李世民為了鞏固自己唐朝朝廷更加穩固一點而已。


月夜羽夕


下面我就這個問題進行一個詳細的解答。

一、最大的榮耀。

李世民為了籠絡唐初名將李勣(也就是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曾用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做了一件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親自剪下自己的鬍鬚,為李勣入藥。根據《資治通鑑·唐紀》所記載:

李世勣嘗得暴疾,方雲“須灰可療”;上自剪須,為之和藥。世勣頓首出血泣謝。上曰:“為社稷,非為卿也,何謝之有!”

李勣有一次突然得了急病,給他治病的醫生為他開了一個奇特的藥方,這個藥方上有一味中藥,就是要把人的鬍鬚燒成灰和藥服用。

古代中醫確實非常神奇,幾乎所有你能夠想到和想不到的東西都可以入藥。不僅人的鬍鬚可以入藥,人的頭髮、指甲、童子尿,甚至雞屎等等都可以成為治病救人的藥材。至於能不能治好病,主要是憑經驗。雖然缺乏嚴格的臨床試驗數據來支撐。不過這些偏方、驗方有時確實療效很好,科學無法解釋。

李世民親自去探望病情。聽大夫說,居然有這麼一個古怪的藥方,就剪下了自己的鬍鬚,給李勣入藥。李勣非常感激。連連叩首泣謝,直到把頭皮叩破。李世民說:“我這是為了國家,又不是為了你,有什麼值得感謝的呢?”

我們今天看來,剪個鬍鬚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不少男人每天都需要修面。但是在唐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男人都以蓄長鬚為美。因此,李世民親自剪下鬍鬚,可以說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更何況,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鬍鬚剪掉了以後,嘴巴下面光禿禿的,非常有損形象。

所以說李世民此舉,對李勣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光榮,最大的幸福、最大的恩寵,難怪他會感激涕零。更何況,李世民的鬍鬚和一般人的鬍鬚大不一樣,那是“龍鬚”。製成中藥服用的話,療效估計應該遠遠超過一般人的鬍鬚。否則隨便找個人剪下鬍鬚就行,李世民完全沒有必要親自這麼做。

也不知是李世民的鬍鬚真起了作用,還是由於太興奮、心理暗示等因素,總之,李勣的病很快就好了。

不過顯然,不可能所有的大臣生了病,李世民對他們都會有這樣的恩寵。否則李世民的鬍子也來不及長。



二、李世民為什麼獨獨對李勣如此格外恩寵?

李世民早就對李勣觀察已久,知道他是一個知恩圖報、忠心主人的人。

當初李密率眾歸順唐朝後,李密之前所佔有的不少地盤還在徐世勣(也就是後來的李勣)控制下。如果徐世勣此時把他掌握的土地獻給唐朝,就會在新的主人李淵面前立下大功。可以說,這是一個現成的功勞。

但徐世勣偏偏不貪圖這個功勞。他認為:自己現在控制的人民和土地,原是屬魏公李密所有,自己如果上表獻出,就是借主人的失敗,來為自己邀功。這種事自己不能幹。

所以他如實記錄了州縣的名稱和軍民戶口,派人報告給李密,由李密自己獻給唐朝。 李淵聽說徐世勣不上奏表給自己,只寫信給李密,非常奇怪。後來,他知道了情況,感嘆道:“徐世勣感懷舊主恩德 ,推辭功勞,真是純臣啊!”遂下詔,封徐世勣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後又加授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賜姓李。這樣,徐世勣就成了徐世勣。

等到李世民登基,李世勣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改名為李勣。

李勣的這個做法,不僅說明他很忠心,同時也證明這個人雖然是一名武將,確實情商很高。關鍵時刻處理問題非常得體,既考慮到了舊主人,又取悅了新主人。

所以我們衡量一個人會對自己怎麼樣,我們要先觀察他對別人是如何。如果這個人對別人能夠知恩圖報、他對別人都很好,那麼這個人應該是值得信賴的。


如果一個人歷來是個牆頭草,為人善於過河拆橋,而他又對你格外的巴結,那你就要小心了。但很可惜,當局者迷,歷史上有很多領導人,就是看不清這一點。比如易牙蒸子給齊桓公吃,齊桓公以為他很忠心,就是沒有想到易牙為了巴結自己,竟然能殺害親生的兒子,這種人的心腸才有多狠毒?最後齊桓公就死在易牙手中。

三、李世民的真正目的。

剪須之事過了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這一次,李世民把自己的真正目的說出來了。根據《資治通鑑·唐紀》:

世勣嘗侍宴,上從容謂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世勣流涕辭謝,齧指出血,因飲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

不久,李世民在一次宴會上,趁著酒勁,對李勣說:“朕準備把年幼的太子託付給大臣,沒有誰比卿更適合了。你以前對李密很忠心,難道你會有負於朕嗎?”李勣聽了這話非常激動,咬破手指,沾血立誓,並喝得大醉。李世民見他睡著了,解下自己的御服披在他身上。李勣醒了以後,又不知感動成什麼樣。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在他託孤的問題上是著實動了一番腦筋的。他暗中已經在朝廷的重要大臣中反覆衡量比較考察。最終他認為李勣既是開國功臣,有足夠的能力擔當,更難得的是他能忠於舊主,是最值得信賴的人。

李世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並沒有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目的說出來,而是通過格外的加以恩寵,讓李勣對自己感激涕零。然後再請他吃飯,把他灌醉。甚至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遮蓋。

由此可見,李世民對李勣極盡恩寵,剪下“龍鬚”讓其服用、用御衣為其遮涼等行為,其實都是李世民拉攏人心的一種表演秀,真實目的是當面託孤。

所以,有的時候當領導的想讓下屬拼命工作,也不能僅靠物質獎勵,而不注重人文關懷。適當的關心、打感情牌,可能會起到更好的作用。李世民就是一個非常懂得領導藝術的人。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患上重病,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他對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恩惠,朕將貶他為外官。朕死後由你授給他僕射之職,讓他對你感恩。”遂派李勣出任疊州都督。


當李世民臨死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對李勣的恩寵已經無以復加了,好人都被自己做了。這一來,將來兒子沒法再做好人了,兒子接班後,可能會不好開展工作了。李世民不愧是雄才大略之主,其御人之術已經爐火純青。他臨死前設計了一出先貶後用的把戲。目的還是為了讓李勣死心塌地為他的兒子賣命。

這也是李世民對李勣的一個考驗:沒有過錯從中央被貶到地方,換了誰都可能有情緒。如果李勣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任何一點猶豫,那麼可能他的命就保不住了。但是李勣經受住了考驗,二話不說就到地方赴任去了。

李治即位後,很快就把李勣調回中央。先後拜李勣為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李治還命令為他畫像,並親自為畫像作序,特許他乘小馬出入三省,也算是對他恩寵有加了。

四、堅定的保皇派。

李勣在重新擔任了中央高官後,果然在思想、行動等各方面都保持了與新任皇帝李治的高度一致。成了一名堅定的保皇派。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欲廢王皇后,立昭儀武氏為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堅決反對。關鍵時刻,李勣堅定的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表態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

由於李勣開國功臣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他的這一票,舉足輕重,給了李治極大的支持。武則天由此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李世民的託孤目的達到了,他的鬍鬚沒有白剪。李勣確實如他所願,成了一名忠心耿耿的保皇派。

但他這個保皇派當得毫無原則性,無條件忠於新任的皇帝。對立李世民曾經的才人為皇后這種事,也是無原則的支持。這是李世民始料未及的。

李世民更想不到的是,等到李治死了以後,武則天臨朝稱制,後來又當了女皇帝,並對他的後人大開殺戒,幾乎將李唐宗室屠戮殆盡。

李勣並不傻。他也知道李治的做法不妥,但他出於對李世民父子二人的感恩心態,關鍵時刻,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報恩。同時也讓新任皇帝能夠對他繼續恩寵。


五、死後不得安寧。

李勣一生處事比較圓滑,不喜與人爭鬥。武則天當上了皇后,李勣表面上是武則天一派,實際上他是中間派,做到了左右逢源,誰也不得罪。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669年,76歲的李勣去世。李治和太子李弘,親臨未央宮,登上宮樓為其送葬。並冊贈其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廟庭,極盡哀榮。

不過李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孫子李敬業會在武則天稱帝后起兵,討伐武則天。後來兵敗身亡,被武則天收回李姓,恢復了徐姓。

武則天為此又追削了李勣的官爵,並掘其墓、砍其棺,讓他死後不得安寧。直到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才下詔恢復了李勣的官爵,併為他重新安葬。


今古講堂


李世民有問過魏徵,為什麼讓太子害他,而又不隨太子去陪葬,還願做他的手下大臣?

魏徵答:他是個良臣,為明君出謀劃策是做良臣的本分。

李世明聽了大悅,就不追究魏徵的過錯,反而重用他,讓他做諫臣,在他頭腦不冷靜時,給他潑潑冷水。

徐茂公對大唐有恩,被太上皇賜於“李姓”的莫大榮光,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沒有站在太子,太上皇一邊,承認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怎麼會去為難他,恨不得去親他一口。

李世民是明君不是昏君,知道怎麼駕馭人才,徐茂公是明將不是庸將,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不會傻傻地亂站隊,去和明君做對,當明君和明將相遇,就會產生化學反應,各取所需,各取所得。

李世民最不缺的就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只要徐茂公敢要他就敢給,徐茂公最不缺的就是大智慧,只敢李世民敢給他就敢要,雙方一拍及合,你以國士待之,我就以國士還之。

李世民和徐茂公的關係,就好比房玄齡和杜如誨的關係,在軍事上徐謀李斷。


光芒萬丈34957


徐茂公,本名李勣,先後跟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皇帝,深得朝廷的信任。“李”姓也是李世民賜予給他的,說明了唐太宗對他非常器重。徐茂公神機妙算,與諸葛亮、劉伯溫齊名,是隋末唐初的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是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主要戰將之一。

徐茂公出身富足,是典型的“富二代”,然而他並沒有守著家業過日子。徐茂公深知在隋末亂世中,不管多麼富有都難以抵擋國破家亡。於是,他投身歷史的潮流,加入了瓦崗軍,這是他才17歲。在瞬息萬變的亂世之中,能夠保全性命是基本要求。徐茂公帶領著瓦崗軍發展壯大,在每個關鍵時刻都能站好隊,不僅能保全性命,還能使人生事業飛黃騰達。當瓦崗軍發生內訌時,原本是翟讓嫡系的徐茂公站到了李密這邊;而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之後,徐茂公又歸附唐朝,成為李世民的一員大將。徐茂公在李世民在位期間,平定四方,大破突厥,戰功赫赫。

李世民對他恩寵有加。有一次徐茂公生病,李世民聽說鬍鬚燒成的灰可以治病,於是把自己的鬍子剪下來燒成灰和藥。徐茂公感動不已。李世民臨終時,深知自己兒子性格懦弱,可能治理不好國家。而徐茂公掌管著兵權,他會不會等到自己死後亂來?

不過,畢竟徐茂公跟了自己這麼多年,兩人感情深厚,更何況徐茂公功勞顯赫,如果僅僅是因為未來的風險而處死他,後人該怎麼看呢?

為了妥善起見,李世民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把徐茂公貶官,看看他什麼態度。如果不順從那就立即問斬,如果他聽話照做那就以後重用。李治聽了點點頭。徐茂公何等聰明,等命令一下來,他就收拾好行李了,馬上赴任。李治高興地把徐茂公的反應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非常欣慰,告訴兒子,以後好好重用他。

其實李世民這一招除了考驗徐茂公,還有一點就是創造了一個李治可以提拔他的機會,這樣的話,徐茂公才會感受到李治的恩惠,才能衷心於李治做事。李世民駕崩後,李治即位,徐茂公又效力於李治多年,並於666年消滅了高句麗。最後於669年去世,享年76歲。


有姚


徐茂公,本名李勣,先後跟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皇帝,深得朝廷的信任。“李”姓也是李世民賜予給他的,說明了唐太宗對他非常器重。徐茂公神機妙算,與諸葛亮、劉伯溫齊名,是隋末唐初的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是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主要戰將之一。

徐茂公出身富足,是典型的“富二代”,然而他並沒有守著家業過日子。徐茂公深知在隋末亂世中,不管多麼富有都難以抵擋國破家亡。於是,他投身歷史的潮流,加入了瓦崗軍,這是他才17歲。在瞬息萬變的亂世之中,能夠保全性命是基本要求。徐茂公帶領著瓦崗軍發展壯大,在每個關鍵時刻都能站好隊,不僅能保全性命,還能使人生事業飛黃騰達。當瓦崗軍發生內訌時,原本是翟讓嫡系的徐茂公站到了李密這邊;而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之後,徐茂公又歸附唐朝,成為李世民的一員大將。徐茂公在李世民在位期間,平定四方,大破突厥,戰功赫赫。

李世民對他恩寵有加。有一次徐茂公生病,李世民聽說鬍鬚燒成的灰可以治病,於是把自己的鬍子剪下來燒成灰和藥。徐茂公感動不已。李世民臨終時,深知自己兒子性格懦弱,可能治理不好國家。而徐茂公掌管著兵權,他會不會等到自己死後亂來?

不過,畢竟徐茂公跟了自己這麼多年,兩人感情深厚,更何況徐茂公功勞顯赫,如果僅僅是因為未來的風險而處死他,後人該怎麼看呢?

為了妥善起見,李世民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把徐茂公貶官,看看他什麼態度。如果不順從那就立即問斬,如果他聽話照做那就以後重用。李治聽了點點頭。徐茂公何等聰明,等命令一下來,他就收拾好行李了,馬上赴任。李治高興地把徐茂公的反應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非常欣慰,告訴兒子,以後好好重用他。

其實李世民這一招除了考驗徐茂公,還有一點就是創造了一個李治可以提拔他的機會,這樣的話,徐茂公才會感受到李治的恩惠,才能衷心於李治做事。李世民駕崩後,李治即位,徐茂公又效力於李治多年,並於666年消滅了高句麗。最後於669年去世,享年76歲。


90後侍郎


徐世勣是名將,且是純臣,誰能不愛呢?

首先,徐世勣用兵神武,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徐世勣歸順大唐之後,隨李世民征戰四方,幾乎每一場硬仗都有他的身影。公元620年,徐世勣先後大敗宋金剛、討伐王世充;公元621年,協助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竇建德的夏國和王世充的鄭國;公元622年,在洺水之戰大敗劉黑闥和徐圓朗;公元623-624年,與李靖合力平定江南;公元629-633年,和李靖合擊東突厥。這些戰功無不表明徐世勣是個軍事上的人才,是人才李世民當然要寵了。

其次,我想這個問題是想問徐世勣是降將,李世民為啥還這麼寵呢?

這個問題要看徐世勣本人是個什麼樣品行的人。眾所周知,徐世勣原來是瓦崗寨的名將,出名的時候也就十五六歲,幫助李密打下了很多場硬仗。李密降唐之前,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歸附李淵,第二是找黎陽的徐世勣。當時的徐世勣還替李密守著黎陽,一心等著李密回家,但是李密因為之前斬殺翟讓的時候把徐世勣也給揍了,心裡怕徐世勣和他不是一條心,所以在偃師之戰兵敗後,李密沒有找徐世勣。

當李密歸附李淵後,請大家看徐世勣說了什麼:“既然魏公(李密)歸附了唐朝,如今這些人口土地,是魏公所有,我如果獻上,那便是居為己功,以此獲得富貴,我覺得是恥辱的。現在應該把我統治的所有縣的名目數量和人口全都

呈給魏公,若是魏公自己獻上,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高祖李淵得知後,還對徐世勣大家讚賞:“徐世勣實純臣也。”

等到李密在桃林叛唐被殺後,大家注意看徐世勣又做了什麼:請求李淵把李密的屍首給他,讓他為李密下葬。同時令三軍著素服,為李密舉行了軍中最隆重的葬禮。

如此可見,徐世勣是個忠肝義膽的正義之士,且懂得審時度勢,是個一旦認定了,就會忠心護主的衷臣,李世民怎麼能不愛呢?再說,李世民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是不是降將無所謂,關鍵是衷心,尉遲敬德、徐世勣不都上了凌煙閣的二十四畫像嘛!所謂英君遇良臣,就是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