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一線】劉巖:穿上隔離服的那一刻也就穿上了責任

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季節裡,似剪刀的和風給萬物裁剪出喜人的形狀,冰雪漸融,黎明將至。自紅旗醫院成立省級重症集中救治區域中心,到首例轉診患者達到出院標準轉至定點醫院繼續隔離觀察,離不開奮戰在抗疫一線紅旗人的無畏艱險、全力以赴。中心的每一名醫護人員都在用奉獻書寫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荊楚氤氳,疫隨人散,染者數萬,華夏傾國力以抗之。一個名詞——新型冠狀病毒,成為夢魘。一群名為醫護的逆行者,繼2003年非典後重新走進大眾視野,他們無言的守護感動著中國。無論是支援湖北、支援康安醫院還是支援哈醫大一院群力分院,紅旗醫院的醫護都第一時間做出響應,一張張請戰書上,拓滿指印,這是怎樣的義無反顧,這又是怎樣的眾志成城!

【戰疫一線】劉巖:穿上隔離服的那一刻也就穿上了責任

其中,我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外科黨總支第三黨支部書記劉巖,作為一名老黨員,敢為人先,數次請纓前往前線,時刻保持最佳狀態,迎接抗疫任務,成為我院首批進入省級重症集中救治區域中心醫生之一。

【戰疫一線】劉巖:穿上隔離服的那一刻也就穿上了責任

劉巖給患者查體、詢問患者病情、給患者準備食物

在與劉巖醫生連線中瞭解到,穿著三層防護,戴數層手套,汗流浹背的她在沉重的盔甲中要進行日常的醫療活動,可謂是艱苦異常。她說:“穿上隔離服的那一刻也就穿上了責任。進出病房一次全程大約6個小時,為了省一套隔離服,在進入病區之前儘量不進食。因為口罩比較嚴密,需要和患者溝通或者和同事們商討下一步的診療時,都是儘量長話短說或者用筆寫。不然在缺氧下,人會變的遲鈍,會影響對病情的判斷。護目鏡裡經常會出現霧氣,雙眼在汗液的浸漬中變得刺癢難耐,不過挺一挺也就過去了。下了班在緩衝間脫下層層防護才感覺把“接力棒”交給了戰友。她們在我也放心”。樸實的語言,輕描淡寫中訴說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是無數個“劉巖”一樣的醫務工作者在做著相似的事,才使戰疫這條氤氳朦朧路變得不再曲折。


【戰疫一線】劉巖:穿上隔離服的那一刻也就穿上了責任

劉巖與同事們的對話

處置重症患者劉巖主動上前。特別是需要氣管插管的患者,插管時患者飛沫、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大大增加,劉巖認為作為黨員,越危險的患者,越危重的病情,越應該身先士卒,行動在最前方。沒有一個英雄會被遺忘,沒有一段感人事蹟不該被傳揚,劉巖值得敬佩!


【戰疫一線】劉巖:穿上隔離服的那一刻也就穿上了責任

劉巖與學生們的對話

在日常工作中,劉巖醫生不僅是一名治病救人的仁心醫者,更是傳道解惑的授業賢師。她臨床工作之餘,不僅承擔著本科麻醉的教學工作,還擔任住培醫生的帶教教師,同時也承擔著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在重症中心下班後,她最擔心的還是她的孩子們:骨折的學生是否康復,學生的學業是否受到影響。拳拳愛徒之心,寥寥數語,淋漓盡致。學生們期待著劉巖老師安返講臺,她是學生們從醫的榜樣。

披荊斬棘拓路人,你是使枯木逢春的岐黃聖手,是使桃李芬芳的辛勤園丁。無懼艱險、直面病魔的堅毅,已被像劉巖醫生這樣的一群白衣戰士鐫刻在醫護職業的豐碑上。劉巖老師,桃李已開到荼蘼,聲聲盼您平安歸來。


撰稿 | 麻醉科

審核 | 辦公室 趙雪

製作 | 宣傳科 綦金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