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爱因斯坦说:教育的本质是,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知识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我希望这个东西是:善良

1

环卫工人们的善良

武汉的一群环卫工人,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要放在平时,这项任务没有什么特殊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是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而武汉协和医院也是治疗疫情的定点医院,里面有很多新冠病毒患者。

这项任务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但是,这群环卫工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

打扫完后,因为需要隔离14天,这群环卫工人就在长江大酒店隔离。

2月21日,环卫工人们隔离结束,退房走后。酒店经理按照程序规定,带着专业人员到房间进行消毒。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酒店经理打开了房门,发现里面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像刚打扫过一样。

刚开始,经理以为自己走错房间了,可出去一看,房号对啊。

经理怕是酒店保洁阿姨,来还没消毒过的房间打扫,有点慌了。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可是一看,房间摆设,和酒店的标准不太一样,明显不是保洁阿姨打扫的。

这一瞬间,经理明白了,是那些住在这里的环卫工人们收拾的。

经理用房卡刷开一间又一间房门,里面都被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根本不像有人住过的样子。

到最后两间,经理程渝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

程渝说,环卫工人做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却有着一颗最善良、最朴实的心灵。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记者联系到了,曾在酒店居住的环卫工人朱莲芳。

她说:“我们都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心想千万不能把酒店搞得乱七八糟,给别人添麻烦。就连平时吃饭,我都再三跟队员强调,要注意不要弄脏房间。”

有时,朴素的话语,也能击穿人的心灵,让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网友们也纷纷留言,为这些善良的人们,献上自己的祝福。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因为网络,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很多令人感动的善举,都被我们看到了。

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一座座城市。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外,涂盛锦医生和他的妻子曹珊,正在整理他停在医院外面的汽车。

他们一个是金银潭医院的医生,一个是护士。截止到2月24日这是他们在面包车里睡得第31个夜晚。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因为疫情的原因,武汉市公共交通停摆,很多医生、护士回家都成了问题。

除夕那天,涂盛锦医生凌晨2点才下班,回到在南湖的家,睡一个半小时,又要送自己的妻子曹珊护士去医院。

看着奔波的丈夫,曹珊实在于心不忍。

大年初一,她决定不回家了,直接在车里睡。涂盛锦医生为了妻子的安全,也选择在车里睡,把值班室的床,让给了其他医生。

就这样,一个“迷你的家”就形成了,曹珊护士睡在车的后排,涂盛锦医生睡在副驾驶。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这些天,医院又协调出了一些酒店房间,供医护人员入驻。

但是,他们夫妻俩却把房间让给了更远的同事,他们说:“在车上睡习惯了,不要紧。房间是有,但酒店到医院开车10多分钟。遇到抢救的,那时按秒算,有这时间就可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90后小伙郝进,是湖南常德县的一位农民。

1月26日,他一次性捐了15000只医用口罩,后来又追加了3000只,这批口罩值很多钱。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去年在一家口罩厂打工,因为工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这批口罩,是老板用来抵工钱的。

他把这18000只口罩无偿捐了出来,并且拒绝了政府出钱购买的形式,他说:“我不能拿这个去发国难财,要让这批口罩物尽其用。”

有个评论说: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一桩桩一件件,无数善良的事情,善良的人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些人用最朴实最善良的心,打动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人间值得。

可是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太多“人善被人欺”的“典型”。

比如扶老人可能会被讹、帮助路边乞讨者可能被骗,很多父母都在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善良的孩子,似乎成本太高。

甚至一些父母还会巧妙地阻止孩子善良,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里,善良好像是孩子的弱点,善良的孩子除了被欺负、受骗,有什么实际的回报?

2

这个年代,还教孩子善良的,都是傻子吗?

才不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只是一句心灵鸡汤。

教孩子善良,有你想不到的深远意义。

实际上,教导孩子乐于助人、关心其他人,可能是让通向成功和幸福的一条捷径。

沃顿商学院的Adam Grant教授做了一项研究。

研究发现,那些小时候更关心别人的孩子,长大了可能会更有出息。那些乐于助人的孩子最终获得的成就,要多于其他孩子。

1

乐于助人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一项跟踪实验显示,学业成绩最好的八年级(初二)学生,他们在小学时并不是学习最好的,但是这些孩子在小学时被同学和老师评为最有帮助的人。

这些乐于助人的学生,不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而是倾向于,把学习看作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准备,——即使在学习枯燥的时候,这种观点也能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正是这种关爱他人的视野,让他们可以持续优秀。

有那么点人间大爱的意思。

2

善良的孩子会有更高的收入

不仅是学习成绩,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善良的人也更容易成功

那些在幼儿园被老师评价乐于助人的小朋友,30年后,挣的钱比同龄人更多。并且,有更多的晋升机会。

研究结论显示,关心他人的孩子社会成就高,是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广泛的学习以及结交更深厚的关系。

结交更多的朋友,

这些朋友带来更广泛的视野和机会,并最终带来了更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有一句鸡汤“你是什么样的气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放在商业中,就是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总之,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有更多的朋友,视野也会更宽广,心理也会更加积极乐观,能做成的事情机会也就越多,善良在为孩子的成功铺路。

3

更重要的是善良的孩子会更快乐

旁人的激励和反馈会让孩子更自信。

善良的孩子一般都“人缘好”,老师与同伴的认可,对孩子早期良性人际关系的发展极为有利。

我们好像潜意识里总认为,因为在帮助别人,所以受益的一定是其他人。

其实,善良最大的受益者是施善者,孩子会因此更快乐。

在一项实验中,一些幼儿得到饼干,然后被邀请把其中一些分给“吃了”并说“好吃”的木偶。

整个过程,研究人员对孩子们的面部表情进行了评估,发现与接受饼干相比,孩子们分享食物能产生更多的快乐。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心理学家称之为“给予者的快乐(helper’s high)”。经济学家称之为给予的温暖。而进化生物学家观察到,乐于帮助他人是人类进步的因素。

达尔文说过,纵观人类进化史,一个“总是乐于互相帮助”的部落“,会战胜大多数其他部落;这就是自然选择。

3

重新找回善良

可惜的是,善良这个品质,已经被默默地边缘化了。

人们似乎更看重的是你是否成功,而不是善良。

尽管我们嘴上依然会说那句“要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的口号。

但实际上,比起善良的品格,我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优秀,各方面的能力是不是比别人好。

孩子们能敏锐地察觉到大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之间的区别。

很显然,他们看到的是,是我们更关心他们的成就。

甚至,父母在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时,其他小朋友受到赞扬的主要是也是他们的成绩、能力,而不是什么慷慨善良的品质。

孩子们用敏感的触角感知着这一切,他们能感觉出爸爸妈妈们更看重什么。

不过,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发现,取得成就与拥有善良的品质,并不冲突,这两者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善良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而不是绊脚石。

疫情时期,善良的环卫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酒店经理落泪

我们努力地寻找捷径,捷径却是在被我们忽略的道路上。

我觉得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改变对孩子价值观的输入,值得且有深远意义。

所以,现在我们家有意识的再让娃看到——父母很看重她的善良。

我们从改变问问题开始。

晚餐聊天的时候,最初我们谈论在幼儿园干了什么,现在我们问今天她做了什么来帮助别人。

起初,回答通常是“我忘记了”。

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给出更深思熟虑的答案。

例如,“我和一个没有零食的朋友分享了我的零食,”或者“我借了一个同学蜡笔”,她已经开始积极地寻找机会提供帮助,并采取行动。

我们从感谢她结束。

这个假期,姐弟俩同时在家,老大帮助我们很多,会照顾老二,会帮忙家务,每次我们都会认真的感谢她,每晚临睡前,我都会重复当天她帮助我们的细节:

你帮弟弟收了玩具,省下了妈妈不少时间,谢谢你哦。

你每天都帮接洗脸水,拿尿不湿,谢谢你哦。

今天妈妈准备晚饭晚饭时,你帮我逗弟弟玩,真的帮了我大忙,谢谢你哦。

不管提问还是重复帮助行为,意义并不是让孩子记住自己的付出,而是在于让她知道,这些品质是被人注意和重视的。

因为,对于价值观并不稳定的孩子们来说,只有因为帮助他人而受到赞扬和认可时,他们才更有可能再次伸出援手。

研究来源:Adam Grant《Stop Trying to Raise Successful Kids And start raising kind ones.》

从养育的角度来说,善良更像是一个“长期投资”。虽然在短时间看不到回报,但是,从长远看善良能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回报。

就连长期投资的“股神”巴菲特都说:看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善良和正直,那聪明和能干将会害了你。

用我很欣赏的一句话做结尾:

如果你教导你的孩子成为善良的人,那么你不仅在为他的成就铺路,你也在为他周围的孩子们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