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宋彩萍:“防護服是冰冷的,我們的心是熱乎的”


央視網消息:走進火神山醫院,見證抗疫狙擊戰。不論晝夜,火神山醫院裡的白衣戰士常是步履匆匆。

宋彩萍是護理部的副主任。在同事眼裡,她是“永動機”,每日像個陀螺,不停地旋轉;在患者心中,她是“暖心人”,事無鉅細,悉心照顧。

她的身影,曾出現在奔赴玉樹抗震救災的隊伍中,曾出現在援助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征途上,而今又出現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現場……

6年光陰,兩個擁抱

除夕夜,宋彩萍帶隊出征武漢, 她走得太匆忙,甚至沒有來得及吃一口家人已經準備好的年夜飯。

走出家門之前,兒子兩眼含淚,給了媽媽一個有力的擁抱。

6年前,宋彩萍即將出徵利比里亞時,也有過一個這樣的擁抱。那年,兒子11歲,哭著抱住媽媽不讓走。宋彩萍不得不把疫情中的利比里亞描繪成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她告訴兒子,自己要去那裡照顧非洲的孩子。

這次,兒子已經比她還要高了,反過來安慰媽媽:“媽媽是軍人,就要隨時準備戰鬥!媽媽加油!”

農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包括宋彩萍在內的陸軍軍醫大學150名醫療隊員,乘坐軍機抵達武漢。他們沒有停歇,立刻投入到工作當中。

凌晨三點半,宋彩萍終於結束了工作,回到房間卻睡意全無。她一刻不歇地清物資、查資料,不知不覺天色已白。上午7點多,一夜未眠的宋彩萍又開始帶著隊友們分類清理物資,為轉場做準備。

如何第一時間救治病人、如何確保醫護人員安全,交接病房、劃分病區、設置通道、緊急籌措急用藥品和防護用品……所有這些問題,都等待著宋彩萍和隊友一一解決。

為儘早收治病人,宋彩萍帶著幾名曾跟她一起抗擊過埃博拉疫情的醫護人員,繪製傳染病防護流程路線圖。為了讓區域劃分和進出路線更加科學,他們將圖紙修改了十幾遍,不眠不休,不到24小時就完成了改造任務。

“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相互的力量”

在火神山醫院,宋彩萍分管感染控制、臨床一線物資協調、工作流程和護理質量管理。儘管事務繁多,她還是堅持每天抽時間到病房看望病人。把兩個病區的120多個病人全部看一遍,她心裡才會踏實。

為了紓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她用手勢傳達問候,在防護服上畫笑臉。“防護服是冰冷的,我們的心是熱乎的。只要用心去關愛,哪怕隔著厚厚的防護服,患者也能感受到我們深深的愛。”這是宋彩萍經常說給隊員的話。

宋彩萍說:“外人看隔離病房,以為充滿了緊張氣氛,甚至有點恐怖,我覺得完全不是這樣。不論男女老少,我每次看到他們都會有說不完的話。”

感染一科一病區主任李琦將宋彩萍對患者的陪伴稱為“話療”——她在就感覺有人陪著你、有人看著你,有人護著你。

一次查房時,宋彩萍發現患者甘先生胃口不好不願意吃飯,詢問後得知甘先生牙不好,病房飯菜對他來說不好嚼。她立即協調保障人員,請他們多準備一些柔軟易消化的飯食,還特別要求給每人加一碗雞蛋羹。“患者中有不少老年人,這應該是個普遍的問題。”

當天晚上,患者們就吃到了香噴噴的雞蛋羹。

為此,甘先生寫了一首詩:火神山上雪花飄,鬼門關前心緒糟;千年春秋生與死,我信天使奪屠刀。

一位老大娘在病房裡活動身體。宋彩萍看到她的病號服褲子有些寬大,走路時褲腿拖在地上,很容易絆倒,就蹲下為她挽好褲腿,並扶著她走回病床。

“雖然看不到你的模樣,但我記住了你照顧我的樣子。”一位患者贈詩宋彩萍,“你就是白衣天使,為我們帶來愛和希望。”

“醫務人員在這次疫情面前,確實冒著很多危險,也克服了很多困難。但是當你在病房裡感受到患者的理解、支持,還有他反過來對你的關心的時候,我覺得什麼都不是困難了。這是我們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相互給予的力量。”面對鏡頭,宋彩萍紅了眼眶。

“絕不能讓一名隊員掉隊”

除了病患,宋彩萍還擔心著自己的隊員。

每天,宋彩萍要麼帶頭進“紅區”,要麼就守在距離“紅區”最近的地方。“大部分隊員沒執行過這樣艱鉅危險的任務,我要給他們信心和力量,教他們學會規避風險。看著他們一個個安全走出病房,我才安心。”

在細節上怎樣做到更好並能做好自我防護,輸液怎樣做到精準穿刺,做咽拭子採集、吸痰時病人的體位該怎麼擺,宋彩萍一一教給同伴。得知有多名當地醫護人員不慎被病毒感染,宋彩萍下定決心:“既要打勝仗,還要零感染,我絕不能讓一名隊員掉隊。”

李琦說:“小到檢查廁所通不通,確認護目鏡數量、質量,還有進行去霧等技術操作,大到整個流程,包括人力資源配置、整個護理團隊的質量管理,她都抓得比較緊。我開玩笑說,她既是師長又是班長,一直在用行動帶領著大家。這是她的特點。”

“忽略任何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增加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宋彩萍說,經歷過傳染病患者的救治,才會知道這其中每一個細節都關係著隊伍的安危:“我不能放過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

下午三點,宋彩萍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吃午飯,她笑著說:“吃飯的時間是一天中最輕鬆的時候,腦袋可以暫時放空一小會兒。”這之後,她又將一頭扎到工作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