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復旦大學:線上團課為學生居家抗“疫”補充能量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李沁園)24小時內10411人加入講座,8897人完成視頻學習,7935人填寫課後問卷……2月11日,復旦大學線上團課第一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捧。

“老師介紹的新冠病毒知識既有‘乾貨’又不艱深晦澀,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團課。”團課第一講由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陳捷亮主講,課程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相關醫學基礎知識,梳理了疫情開始至今的關鍵演變階段和防控難點,講解了切實執行傳染病防控三原則的必要性,增強了同學們的科學認知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同學們因為部分謠言或不實信息產生的焦慮情緒。

“作為一名醫學生,我會盡我的力量做好科普宣傳,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在同學們的課中彈幕和課後反饋中,不僅湧現著“信心”“戰勝”“加油”的正能量詞彙,還有更多的復旦青年開始思考,如何擔負起青年團員的責任,更好地在抗擊疫情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思政教育不僅是在課堂中,更在與國家同向同行的實踐裡。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復旦大學團委一直在思考如何幫助青年樹立打好這場人民戰爭的信心,如何引領團員青年發揮先進性,並迅速行動,將團課搬上了直播間,邀請不同領域的學科專家開網上講座,邀請抗疫一線的復旦青年講述親身經歷,每週一課,為身在全國各地的復旦學子送去“精神營養”。

團課第二講、第三講如約而至。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主講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場全球治理的壓力測試》在嗶哩嗶哩網站直播。沈逸從抗擊新冠病毒的國內外背景談起,引導同學們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看待此次疫情,學會建設性評論和積極建議,吸引了超過10萬的人氣。而視頻對話形式的團課《戰“疫”一線的復旦青年》中,堅守武漢一線採訪報道的人民日報記者鄭薛飛騰,參與社區一線疫情防控的選調生代表王曉虎和6位奮鬥在抗疫前線的復旦醫學青年的戰疫故事,尤為鼓舞青年學子的心。

團課讓學生深受鼓舞,更多的青春力量凝聚。2月19日、21日、23日晚,“青春雲接力,加油戰新冠”復旦大學線上戰“疫”系列直播活動登場,主題歌曲演唱、社團表演、詩歌朗誦、連線互動等形式多樣的節目,傳遞著對醫護人員以及千千萬萬堅守崗位者的感激和致敬,也將復旦師生的心連在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