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疫,與外籍住戶溝通有困難?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生出手了!


社區防疫,與外籍住戶溝通有困難?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生出手了!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黨組織在瞭解社區的需求後,立刻向相關翻譯專業的同學發出了倡議和招募,在第一時間組建起了一支由英、日、韓、法、俄語專業同學組成的防疫翻譯工作志願者隊伍。


此外,為更好地助力社區防疫一線工作,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語·疫”線上多語翻譯志願服務隊還編纂了《預診預判交流多語種口袋書(社區版)》,作為社區走訪問卷之用,目前已有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西語、意大利語等8個語種版本。


歐陽路街道:

與外文學院合作,搭建防疫翻譯群

“為了保證錄音中發音準確和流暢,錄音前就多次反覆練習,錄音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一直錄了40多遍才挑出了自己比較滿意的版本。”復旦大學韓語專業的張慧潔同學是防疫翻譯志願小組的成員,雖然有過韓國留學經歷,韓語流利的她對需要翻譯的內容仍用上了十二分的謹慎和認真,為保證翻譯的準確性,還和韓國的朋友一起對翻譯內容進行討論和修改,以求能達到最精確的表達。


復旦大學日語專業研究生胡昊中為了儘可能將告知書翻譯得更貼切,在日本網站上查閱了日本國內疫情的新聞報道、諮詢機構蒐集並翻譯的中國政府的一些公告、中國駐日本使領館的公告文件,並且運用在線日語語音語調展示工具,反覆練習,使錄音效果更加自然。


據介紹,針對近期防疫的重點轉為防外源輸入,考慮到居委一線可能面臨與外籍住戶溝通的語言問題,虹口區歐陽路街道提前聯繫了區域黨建聯建單位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希望能借助學院的專業優勢,為社區提供語言翻譯的技術支持。學院黨組織在瞭解社區的需求後,立刻向相關翻譯專業的同學發出了倡議和招募,同學們紛紛踴躍報名,在第一時間組建起了一支由英、日、韓、法、俄語專業同學組成的防疫翻譯工作志願者隊伍,同時和街道共同搭組建了一個防疫翻譯群,在第一時間瞭解社區語言需求,隨時提供強有力的語言溝通技術支撐。


社區防疫,與外籍住戶溝通有困難?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生出手了!


在這次全國動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大學生志願者是社會志願行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等待開學的日子裡,他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以多種方式參與到防控志願工作中去,有的錄製了加油鼓勁的視頻上傳到網上,有的製作了疫情防控宣傳漫畫發佈在網上,他們通過網絡將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而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的同學們雖身處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等全國各地,但在需要的時候,他們便立刻響應號召,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成為線上防疫保衛戰裡的一員。目前,歐陽路街道已有英、日、韓這三種語言編寫的防疫宣傳工作的通知、告示書、調查表格,以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還錄製了告示書有聲版本,下發至各居民區,供有需要的居委使用,同時提供志願翻譯服務。


社區防疫,與外籍住戶溝通有困難?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生出手了!


同學們表示,打破障礙、促進交流溝通,是語言的最終使命,也是外文學院學子的使命。希望通過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來踐行這一使命和責任。


歐陽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歐陽路街道積極打造“家園黨建”新模式,通過“融合各類資源、融匯各類智慧、融通各方人心”,街道區域化黨建共建單位不斷擴容。2019年7月,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與歐陽路街道簽署了區域化黨建共建協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歐陽路街道區域化黨建單位都紛紛行動起來,全力支持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有捐贈口罩等防護用品的,有捐贈牛奶、蔬菜等食品的……經過多方艱苦努力,轄區內的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隨著國外疫情發展態勢卻日趨嚴峻,社區防疫又面臨新的挑戰。此時,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生志願者的有力馳援,無疑增強了街道最終打贏疫情防控工作狙擊戰的信心。


江浦路街道:

復旦學生主動請纓,幫助社區進行遠程翻譯

3月13日上午,不少家住上海楊浦區江浦路街道寶鋼又一村的居民,紛紛給居委會打來電話,說他們在小區裡看到一名沒戴口罩的外國人,從外貌上看應該是歐洲人。


又一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袁斌暉一邊去物業調取公共視頻,一邊向幾名居委幹部詢問是否瞭解這名外籍人士的情況。

經過了解,社區工作人員決定上門瞭解情況,結果一敲門一開口,袁斌暉和同行的居委幹部傻眼了。

原來,這名外籍人士不會說中文,英文也不是很流利。袁斌暉和同行的居委幹部只能轉而向隔壁的一位鄰居打聽,原來這位外籍人士來自烏克蘭,名叫傑尼斯,母語是俄語,其他信息不明。小區的志願者只會說英語,也無法與傑尼斯交流。

袁斌輝向街道求助,希望能通過街道志願服務中心,緊急尋找一個精通俄語的志願者,擔任翻譯與傑尼斯溝通,完成信息登記工作。


街道志願服務中心通過翻譯志願者群、社區大學生志願者群等多個渠道,發出招募信息。

一個多小時後,來自復旦大學俄語系的大二學生張子彤“揭榜”,她還邀請了她的師姐復旦大學俄語系大三學生魏昕玥,共同參與這次志願服務。


社區防疫,與外籍住戶溝通有困難?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生出手了!

兩名復旦大學志願者和烏克蘭人傑尼斯(下)用俄語遠程溝通


確認了傑尼斯在家後,街道工作人員和袁斌暉第二次上門。傑尼斯一臉迷惑,打開了門,工作人員用簡單的英文告知他,手機會視頻聯接上兩位精通俄語的志願者,他可以直接和她們用俄語對話。

一開始,傑尼斯和志願者在視頻裡用俄語對話,讓街道工作人員們和袁斌暉聽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幸好,志願者在微信群裡進行了及時翻譯。

“Face to Face”,親切熟悉的語言,雖然是新奇的登記方式,卻讓傑尼斯漸漸消除了緊張情緒。他和志願者聊天一般地描述著他的情況,來上海的日期、之前的行程等。

志願者用俄語告訴他,根據他的情況,雖然不需要居家隔離,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仍然建議他減少外出活動,不去人員密集場所,每天測體溫、戴口罩、分餐、通風勤洗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傑尼斯通過翻譯也非常抱歉地向大家表示,他上午的確是放鬆了警惕,因為不適應長久戴口罩,所以出門沒有戴,之後一定會牢記出門戴上口罩,保護大家,也是保護自己。

遠程翻譯非常順利,當街道工作人員和袁書記離開傑尼斯家,天色已暮。“有了準確的信息,才能讓居民們放心。”袁斌暉鬆了一口氣,大家也都如釋重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