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馬營 馬營舊名震州,又名西貓兒峪,曾為遼金元牧場。明朝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楊洪率卒築城堡,因當時戰略位置重要,兵馬眾多,故名兵馬營,又稱馬營堡,後簡稱馬營,“馬營”一名沿襲至今。

馬營因城牆橫跨西山和冠帽山兩座山,形似鳳凰兩翼,被稱為“鳳凰城”;因“馬營佛兒爺——狗吃了”的傳奇故事,被稱為“小北京”;又因當時廟多,被稱為“塞外廟都”;又因城中多柳,演武之所尤多,稱為“柳營”。

馬營村位於馬營鄉中部,馬營河川區。地理座標為北緯41°9'6",東經115°38'45"。全村總面積1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6公頃。 人口為566戶,1120人.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設馬營鄉。1958年8月,成立馬營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馬營村民委員會,駐地馬營。轄一個自然村刁家溝,在城北3.5公里處,七十年代全村遷入馬營村。

歷史名人:守備範珙、鎮朔將軍歐陽安、百戶郭甫、指揮江欽、指揮裴珎、王賢、軍校任懷、士人錢恂恂、典史朱世葵、驛丞王舜科、省祭沈尚賢、省祭南尚奎、省祭許承石、省祭郝祭科、魏添禎、裴文孝、李福良、白文斌等。

革命英烈:區衛隊隊員白金鎬、志願軍王存貴、6團1營連長侯均、三區區衛隊員韓文財、騎兵戰上韓喜庫、騎兵1團戰上李連玉、騎兵戰士沈培成、三區財糧助理朱廷士、十團戰士祁希如、特務連戰士孫先考、騎兵戰士白金柱、13團班長侯喜、騎兵排長董月等。

近現代名人:韓萬錦、劉仕忠、孫平榮、李權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大沙溝 村建於清代,清代時有君子堡郭姓人家到此佔產立莊,因建村於一條10多華里沙化嚴重的荒山黃沙溝內,得名大沙溝。溝內分東西兩岔,西岔較深稱大沙溝,東岔較小稱小沙溝,該村村莊分佈於小沙溝和大沙溝兩道溝內,而小沙溝又分為半溝和尖溝。因各自的自然村全部坐落在沙溝內,故行政村以此為名。

該村位於馬營鄉北部山區,村委會設於東坡,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13'47",東經115°35'53"。全村總面積15.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5畝,草場面積5000畝,林業面積3000畝,退耕還林面積687.6畝,全村167戶,379人。

大沙溝村建國前為平北根據地,騎兵支隊常常活動在此。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屬君子堡鄉。1958年8月,成立大沙溝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大沙溝村民委員會,駐地東坡。原轄10個自然村:東坡、西坡、井灣、前頭院、大梁底、許家、石家、閆家、半溝、到虎窩。

革命烈士:12團戰士鄭德、張北縣大隊戰士石貴、騎兵排長柳成新等。

騎兵英雄:副連長鄭義、杜元生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擋將梁 傳說,早年南北漢匈兩族交戰,匈奴屢屢進犯於此,漢朝時在此設關,漢方兵官曾在此山樑上擋住過來犯將領,得名擋將梁。擋將梁為馬營最早的地名之一。歷史上有“一將擋八面,鼓鳴四縣驚”之險稱。北部有大明長城穿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擋將梁位於鄉政府駐地西北偏北12.5公里處,地處山樑下,地勢高寒,土地為黃壤土質,海拔1380米。地理座標為北緯41°13'49",東經115°32'8"。全村總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公頃。人口為52戶,117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屬孤山鄉。1958年8月,成立擋將梁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擋將梁村民委員會,駐地擋將梁。轄2個自然村:擋將梁、順水峪。

2016年起實施移民搬遷,以上兩村的村民全部遷往君子堡。

革命烈士:二連班長宋啟俊、區武工隊副隊長王益文、通訊員於佔貴、團政委王懷禮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君子堡 地處河川,地勢較開闊,土地為黃壤土質,海拔1260米。原名“近邊堡”,城堡築於明宣德初,宣德五年毀於賊,正德三年(1508年)毀於虜寇,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馬營參將董麒拓築修復,萬曆八年(1580年)增修包磚,萬曆二十五年建“北門鎖鑰”、“塞上藩籬”兩座牌坊。君子堡週一裡三百五十步,城牆高三丈五尺,樓二,鋪一,門一。因距鎮朔口(馬蓮口)邊塞僅五里之遙,故名“近邊堡”。又因嘉靖年間築城時,徵調大批民夫,在張姓老人的看管下,築城工具均無丟失,人謂君子,故名“君子堡”。

該村位於馬營鄉北部,馬營河河川區。 村委會設於君子堡,距鄉政府駐地10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13'26",東經11534'5"。全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2公頃。人口為281戶,645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設君子堡鄉。1958年8月,成立君子堡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君子堡村民委員會,屬馬營鄉至今 轄2個自然村:君子堡、馬蓮口。

歷史名人:守備範賢、京營參將範瑾等。

革命英烈:縣大隊戰士張玉祥、騎兵2團司號員李喜、區衛隊隊員李俊、區小隊隊員聖有貴、區游擊隊長高明亮、縣大隊戰士趙堂、三區抗聯主任劉影、騎兵2團戰士李珍等。

近現代名人:原副縣長王風樓、大刀隊隊員董全錄、大隊幹部喬萬銀、廠長白寶瑾、騎兵戰士楊玉明、原文教書記王海儒、劉兆祥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滿家溝 早些年此村有眼井,水面高至井口,且水溢井口,故得名“滿井溝”,後演化為“滿家溝”。該村位於馬營鄉北部,馬營河川區。村委會設於滿家溝,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地處深山谷地,土地多為黃壤土質。地理座標為北緯41°11'55",東經115°35'33"。全村總面積9.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公頃。人口為127戶,289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屬君子堡鄉。1958年8月,成立滿家溝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滿家溝村民委員會,駐地滿家溝。原轄4個自然村:二對溝、滿家溝、兔溝、半溝。

革命英烈:40團2連戰士杜存喜、二連戰士陳世祿、區衛隊戰士郭樹山、司令部戰士龐世清、騎兵排長張希勝等。

近現代名人:原尚義縣民政局局長郭相山、老兵賈洪忠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卞家堡

明代時在山溝的入口處築堡伏兵,因帶兵頭領為卞姓,故稱卞家堡。雖然該古堡已廢棄多年,但卞家堡之名卻沿用至今。該村位於馬營鄉北部,全村的各自然村全部坐落於馬營河東側的一條山溝內。地處山谷,土地為黃壤土質。卞家堡村委會設於王家,距鄉政府駐地6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12'19",東經115°37'51"全村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5公頃。人口為208戶,533人。

曾為革命時期騎兵駐地,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屬君子堡鄉。1958年8月,成立卞家堡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卞家堡村民委員會,駐地王家。原轄12個自然村:王家、褚家溝、嵯底、西坡、紅石崖、登槽、嵯底下、卞家堡、南窯、谷嘴窯、東窯子、魏家溝。

革命英烈:一大隊連長張清、八師一團一連排長張文英、區小隊戰士魏尚德、寶昌縣大隊戰士杜興鬥、縣大隊副隊長張文明、八師班長裴世庫、八師二連戰士李文玉、999團戰士孔憲忠等。

近現代名人:原院長裴昌元、護林支書(黑臉)魏尚清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柳家窯 原名明朝霍家莊,清末柳姓居,且住窯洞,得名柳家窯。柳家窯村位於馬營鄉北部,馬營河東側的山谷獨石溝中。因村委會原設於柳家窯,故名。現村委會設於當村窯,距鄉政府駐地4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11'29",東經115°38'58"。全村總面積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公頃。人口為108戶,254人。

該村始見地名為明朝馬營獨石溝霍家莊,屬馬營堡。清朝時獨石溝為馬營堡所管古城墩、柳溝梁、獨石溝、杏葉溝四大腹地邊汛之一,設置墩汛守臺兵,並有千總所統率的綠營兵駐防巡邏。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屬馬營鄉。1958年8月,成立柳家窯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 (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柳家窯村民委員會,駐地柳家窯,後移當村窯。現轄3個自然村: 當村窯、宋家窯、柳家窯。無人村韓家梁、段家窯、柳家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韓家梁和段家窯村民遷入當村窯。18年前後柳家窯村人口外流,成為無人村。

革命英烈:騎兵戰士王喜、8師2營排長李啟、機炮連班長段成德、志願軍班長裴世德等。

近現代名人:房產大亨裴生倉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孟家窯 因建村時為孟姓,且居住窯洞,故得名孟家窯。該村位於馬營鄉東部,馬營河東側的山谷中。村委會設於孟家窯,距鄉政府駐地2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10'15",東經115°40'42",全村總面積10.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8公頃。人口為177戶,435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獨石口區(三區),1953年屬馬營鄉.1958年8月,成立孟家窯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照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孟家窯村民委員會,駐地孟家窯。原轄7個自然村後窯子、前窯子、陳窯溝、孟家窯、螞蟻窪、閆家窯、陳家窯。

革命英烈:二連戰士李成弟和李成金、區農會主任白文盛、7師3連戰士史正富、戰士閆海勝等。

近現代名人:

全球手機寫作第一人作家孟正東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侯村溝 因建村時為侯姓居住,故得名侯家村溝,後簡化為侯村溝,溝、村同名。該村位於馬營鄉東南部,馬營河東側的山谷中。 村委會現設於七眼井,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7’25",東經115°40'29"。全村總面積15.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5公頃。人口為292戶,681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第四區(雲州),1953年屬羊坊鄉。1958年8月,成立侯村溝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侯村溝村民委員會,駐地半溝,後遷移至七眼井。轄6個自然村:半溝、周家窯、大門院、小梁、河家溝、七眼井。

革命英烈:13團二連戰士趙富、5旅13團戰士張福、縣大隊戰上薛成祥、縣大隊戰上薛福、騎兵1師班長薛萬富、二團戰士張喜、獨2團戰士石恩、27團戰士薛金、三團戰士石富、騎兵3團戰士石維等。

近現代名人:村長周福寬、秘密女交通員王鳳英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羊坊 據傳,建村時僅有一戶人家,以牧羊為業,得名羊房,明代天啟元年(1 621年)築堡時,稱羊房堡,後演變為羊坊。該村坐落於馬營鄉三條河川的交匯處。松樹堡河自村北向東匯入馬營河,彭家溝河從村南向東匯入馬營河。該村位於馬營鄉東南部,村委會設於羊坊,距鄉政府駐地7.5公里。地處河川,地勢較寬闊平坦,土地為黃沙土質。地理座標為北緯41°6'4",東經115°41'15"。全村總面積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8公頃。人口為478戶,1250人。

西漢時曾設軍鎮,屬上谷郡之鬥闢縣造陽。明朝屬馬營堡管轄。1942年為日偽羊坊鄉。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第四區(雲州)。1953年設羊坊鄉。1958年8月,成立羊坊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羊坊村民委員會,屬馬營鄉至今。原轄8個自然村:羊坊、尉家窯、外頭灣、郭家窯、裡頭灣、尉家窯、貓峪梁、紅土灣。

革命英烈:縣支隊班長郝萬寶、五旅班長陳進喜、騎兵1團副連長王俊、13團班長趙玉林、五旅班長郭普、8師1團戰士李雲、五旅班長陳成富、八師班長楊珍、40軍班長趙義、5旅13團戰士李甫、五旅戰士趙明、13團班長李明等。

近現代名人:營長楊嵩山、原市藥監局局長尉有昌、醫師楊芝蘭、畜牧科學家楊春、軍醫尉文華、日偽警務科長楊玉山等。

古建築:羊坊戲樓。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彭家溝 因該村坐落於溝內,建村時為彭姓居住,故得名彭家溝。地處深山谷地,土地多為黃壤土質。該村位於馬營鄉南部,彭家溝河流域東部,有銀礦資源。村委會設於彭家溝,距鄉政府駐地11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41°5'4",東經115°38'24"。全村總面積14.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公頃。人口為219戶,479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第二區(鎮寧堡),1953年屬大水坑鄉。1958年8月,成立彭家溝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彭家溝村民委員會,屬馬營鄉至今。轄4個自然村:彭家溝、張李家溝、西溝、三道溝。

革命英烈:40團班長裴懷信等。

近現代名人:鄭玉森、史玉排史玉、村長連全、糧秣委員鄭光緒、機械研究所主任連振科等。

馬營鄉各村概況,看看你的老家如何?


大水坑 該村建村於明末,因村西有一個大水坑,故以此為村名。該村位於馬營鄉南部,彭家溝河流域中部。村委會設於大水坑,距鄉政府駐地15公里。地處深山谷地,多為黃壤土質,寒冷缺水。 地理座標為北緯41°5'51",東經115°36'18".全村總面積13.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6公頃。人口為215戶,528人。

1949年屬赤城縣第三區(駐馬營),1950年屬第二區(鎮寧堡),1953年設大水坑鄉。1958年8月,成立大水坑生產大隊,屬長城人民公社(駐馬營),9月屬龍關縣馬營人民公社,1960年屬赤城縣馬營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大水坑村民委員會,屬馬營鄉至今。原轄4個自然村:大水坑、偏梁、西溝、嵯溝。

革命英烈:縣大隊戰士馮世銀、159師戰士範慶奎、八師戰士李善明等。

近現代名人:裴建華等。

馬營西漢時為漢匈邊界(漢景帝時期,在馬營羊坊村南臺地、擋將梁等地設置軍鎮,派駐軍隊,抵禦匈奴),遼、金時期為震州,元朝為大貓兒峪,官辦牧場“宿衛馬”的專職牧養地,明宣德七年築馬營堡,遣昌平侯楊洪鎮守此地。時馬營堡轄君子堡、松樹堡、羊坊堡、倉上堡、紅山堡等。1984年改設馬營鄉至今,轄以上23個行政村。

馬營鄉位於赤城縣西北部,白河上游馬營河流域。主要支流有松樹堡河和彭家溝河。北部局地鄰沽源縣,東北鄰獨石口鎮,東鄰雲州鄉,南鄰鎮寧堡鄉,西鄰崇禮區 。鄉有三級油路縣道小(河子)雲(州)線(X403),各村皆為水泥路。鄉政府駐地馬營村,海拔1130米,距縣城30.5公里,因駐地得名。轄區總面積31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48公頃。人口4893戶,1.15萬人。

境內皆為古代戍邊古戰場,長城延綿西北邊境。古今苦寒之地多熱血,皆可歌可泣!

老鄉您的老家如何呢?

注:蒐集整理自老鄉口述、《赤城縣誌》、《赤城史話》、《赤城地名資料彙編》、《赤城地名志》、《赤城人物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