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老人说知了猴是屎壳郎变的,知了猴和屎壳郎有什么关系?知了猴能吃吗?

悠然见东山


地下修行三四年,本想上来唱情歌,怎乃人间馋嘴多,煎炒烹炸端上桌,早知今日端上桌,不如就在地里躲,虽然不能展翅飞,倒也逍遥乐快活!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听明白我的意思了,这就是如今蝉的现状!



蝉在我们豫北地区被称作““知了猴”或者“马几了”,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说,知了猴是屎壳郎推的粪球变得,所以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去吃它,另外因为数量众多,对树木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把它捉来喂鸡喂鸭,因为脂肪蛋白含量较高,所以鸡鸭吃了知了猴也特别的下蛋。哪像现在没有几年的时间,野生知了猴竟然都快被吃货们给吃完了,夏天都快过完了,也听不到知了的歌唱。


那么知了猴真的是屎壳郎变得吗?

当然不是了,知了和屎壳郎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物种。要说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是昆虫而且都属于害虫。老辈人们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根据一些古代传说以讹传讹来的,并没有多大的科学依据。

那么蝉是怎么来的?

蝉是一种同翅目的昆虫,主要以吸食树体汁液为生,寿命通常在3~5年之间,蝉分为三个阶段,卵,虫,蝉,前半生大部分时间以若虫的方式生活在在地下,这个时候的蝉也就是我们说的知了猴,等到成熟长大的时候,知了猴会从地下拱出地面,爬到树上蜕变成蝉。

然后高唱情歌吸引雄蝉得注意,完成繁殖交配,交配过后雄蝉会逐步死去,而雌蝉则会在树枝刺入虫卵然后消亡。被被刺过虫卵的树枝也会因为卵液出现腐烂干枯,等到秋天树枝掉入地面,蝉卵就会重新爬入地面生活。这就是蝉的一生。

所以知了猴和屎壳郎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蝉的一生有时候看来也挺可悲的,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只想爬到树上繁衍生息,可是一旦破土而出,就要遭受各种吃货的毒手,一不小心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所以蜕变成蝉就会疯狂的歌唱,小时候特别讨厌蝉的叫声,然而长大以后却无比怀念蝉的叫声,没有蝉鸣,总感觉这个夏天不算完美,你说是不是呢?


卖柚子的小伙子


如果知了猴是屎壳郎变的知了猴能吃,那么屎壳郎肯定也能吃了。事实却是,知了猴是美味佳肴,而屎壳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可知二者无任何瓜葛。知了猴与屎壳郎关无任何瓜葛,为什么有很多农村老人说知了猴是屎壳郎变的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老人故意哄小孩子的,二是因为两者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相同。

先讲老人为什么要讲假话。

知了猴是大树底下才有的。以前农村很多大树生长在河边,水塘边上,那时到处是水,并且水很深,大人是不屑于捉知了猴的 ,不想现在是大人领着孩子,怕小孩出危险,故意骗小孩的。

第二,大家知道,屎壳郎喜欢推类球。以前的农村,在路边河边有很多的大树,树大了,树根就容易裸露出来,有时树根底下会有一些空间。屎壳郎爱将类球推到树根底下藏起来,产上卵,然后就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屎壳郎出来,由于小屎壳郎出来和知了猴时间差不多,且都是从大树底下,因此有人认为知了猴是屎壳郎变的。

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现在也没有人相信了。

蝉是在树上产卵的,雌蝉将卵产在树木的嫩枝上,一般距树枝顶四五个树叶的距离。蝉产卵后,这根树枝就会干枯。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看到蝉多的树上夏天有不少的干树叶,都在树枝顶端。这些树枝在阴雨天刮风打雷时,从树上掉下来,产卵就会钻入一米深的地下,吸附在树根上,三年后,从地底下钻出来,爬上树,变成蝉。

由于蝉卵是在雨天气从树上倒下了钻进土中,因此,又叫“雷震子”。现在知了猴是很贵的,你说能吃不?


南极冰火


这个肯定是没有关系了,完全属于两种生物!农村老人这样说,大概是因为二者都能在土里面生活吧!


我们先来说一下知了猴,这个是它的俗称,生物学名字为金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平均三年完成一个发育过程,第一年把卵产在树枝嫩枝上,第二年五六月份开始孵化下地,越冬若虫主要寄生在树根部,在第三年六月份以后开始大规模出土上树!现在知了猴一个可以卖五毛以上,蝉蜕还可以卖钱,这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屎壳郎是蜣螂的俗称,属于金龟科蜣螂亚科,在农村比较常见,屎壳郎主要以动物粪便为生,可以把粪便滚成球形,并在上面产卵!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屎壳郎和知了猴在分类、外形上根本就不属于一类,属于两个物种,农村老人的说法在这里是不靠谱的。

知了猴估计是很多农村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每当夏季来临,晚上都会打着头灯在树林里捕捉,那时候生活并不是太富裕,能吃到一碗香喷喷的油炸知了猴真是太幸福了!而现在随着环境的改变,知了猴儿越来越少,加之餐桌上的需求增加,也把他们炒到了天价,记得小时候五分一个,现在5毛,不过这样也好,给农村人增加了一项额外收入。


植保小贴士


知了猴也就是金蝉,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在棒奔霸这里知了猴叫做:老咕隆,典型的地方叫法,这个咕隆茂盛只有我们一片地区流行,让人往旁边让一让、或者是动一动的时候,就会说往边上咕隆咕隆,意思是让你动,但不用很快,而知了猴是典型的慢吞吞,所以我们这里统称为:老咕隆,知了猴是一道美味的食材,但关于知了猴是屎壳郎变的这种说法,还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在过去的农村,知了猴的生存环境良好,树木繁多,知了猴的数量也会比现在多,夜晚在大门口躺椅上面乘凉,时不时的就会有知了猴爬了上来,一棵树上能够捉到十几个知了猴,一点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过去捉到知了猴,吃的时候却非常少,很多都是玩耍,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总有人说知了猴事屎壳郎变得,搞得知了猴除了玩耍,吃的却无人问津。

屎壳郎这个不知疲倦推着粪球走的昆虫,和知了猴还真的有几分相像,但这两个并不是一个物质,两者一点联系都没有,不同科不同属,之所以过去有人把这两者昆虫,认为有关系,也不过是知了猴和屎壳郎都爱打洞,尤其是在一些潮湿的地方,这两者更是容易在一起出没,也有人在挖地、或者是挖树的过程之中,见过知了猴的幼虫,个头很小,怎么看着怎么像屎壳郎,而且在过去的农村,粪堆旁边的树木上,也确实知了猴出土的最多,当然这里屎壳郎也是不少,所以有人认为,这两者不论是从形态还是习性,都是一样的,并且信誓旦旦的说,知了猴就是屎壳郎变得。

小时候对于这样的说法听说过不少,在过去吃知了猴,远没有这几年流行,知了猴爬的到处都是,除了孩子爱去捉几只玩耍,很少有人捉来食用,这种场景在这几年早已经打破,夜晚的农村夜晚,灯光闪烁,很多很多人都是在捕捉知了猴。

知了猴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而且作为入伏之后,短暂的十几天里的美味,令很多人趋之若鹜,知了猴每年入伏之后的十几天会大量的出土,在中伏末期就变得稀少起来,知了猴爬上树后,会蜕变成为蝉,在秋季到来之际,会在树枝上面产卵,蝉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将针状的生殖管刺进树干之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让这根枝条叶片掉落,枝条变枯,蝉在短暂的生命里,完成了夏季的嘶鸣和后代的繁殖。

知了猴在地下的时间要远远高于成虫,蛰伏在地下很多年的知了猴,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会爬出地面,完成一生最后的一次蜕变,随着知了猴的供不应求,大量的人工养殖也已早早的开展,为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知了猴,美味的知了猴,你喜欢吃吗?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