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一位文學評論家曾說:"路遙的小說,出發點總是對人的一種悲憫之情,一種大愛之心,他寫的不是社會學上、倫理學上是非對錯的關係,他小說的指向,是對人的悲憫,寫人的尊嚴、人的價值。"。路遙作為一位卓越的現實主義作家, 他的作品真實反映了底層民眾的生存現狀, 展現了在那個艱難困苦的生活狀態下,決不屈服命運安排的抗爭和奮鬥精神。同時,

在他所描寫的純樸、浪漫而又苦澀的愛情故事裡, 主人公在惡劣的現實環境下,雖然最後都擺脫不了悲劇性的命運和結局, 但始終體現著男女主人公人性的美好。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分別是作家路遙長篇和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經典之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路遙非常熱衷和善於描寫的是,城鄉交叉地帶的男女青年的愛情生活和理想追求。正是通過對愛情這一永恆題材的描寫,深刻反映了改革轉型時期,豐富複雜而又悲苦的現實生活, 展現了青年男女在各種矛盾衝突中,心靈的痛苦和歡樂, 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獨特體驗和感受。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縱觀這兩部小說中,路遙對愛情的描寫, 我們會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作者所講述的愛情故事, 其結局都不是完美的皆大歡喜, 更多的是令人心酸而悽楚的悲劇。

路遙常以青春和愛情的挫傷來感動人們的心靈, 以頑強的奮鬥向上,來鼓舞人們的意志。悲劇和熱戀的嫁接,產生了偉大而苦澀的愛情故事,從而使愛情悲劇有一種滲入靈魂深處的魅力,讀後令人黯然神傷、 肝腸寸斷。正是這種充滿悲劇氛圍的結局, 以及從中體現的人性美,才使路遙小說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一、《人生》以高加林對愛情的背叛,反襯劉巧珍"金子般的心靈"

路遙相信,只有在悲劇性的衝突中, 主人公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精神,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因此,路遙小說中那催人淚下的悲劇愛情裡, 都洋溢著溫馨、純真、大義的人性美。

在《人生》中,高加林民辦教師被撤掉, 遭受到了人生挫折甚至絕望的時候, 劉巧珍用真摯的愛情撫慰了高加林心靈的創傷, 重新激起高加林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理想的追求。然而當高加林到縣委當上了通訊幹事後, 為了實現更大的人生抱負, 卻移情別戀, 拋棄了巧珍。而高加林因為弄虛作假被清退回農村時, 命運再次捉弄了他, 也葬送了他的理想和愛情。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此時的高加林,惟有撲倒在德順爺的腳下, 兩手抓住故鄉的黃土悲呼:"我的親人呀!"產生了一幕令人蕩氣迴腸, 永生難忘的人生悲劇。而善良而又痴心的姑娘巧珍,雖然懷著內心巨大的傷痛無奈的另嫁他人,卻對高加林沒有任何抱怨和仇恨,反而想著怎樣再幫助高加林找關係,爭取讓他再去學校當代課老師,這樣漂亮溫柔、純樸善良、包容隱忍到極致的女人,真的會讓讀者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在巧珍的身上,幾乎集中了中華民族女性所有的傳統美德,散發著人性美的光輝。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從中也可以看到,路遙筆下的主要愛情模式之一,是相愛的一方因地位、環境的變化而負心背叛(高加林)或者放棄(孫少安)了愛情, 造成了悲劇。在這種情況下,多為"痴心女, 負心漢"的類型, 女方多是美麗、善良、多情的女性, 她們頂住了各方的壓力, 奉獻了自己美好純真的愛情, 但是在男方地位發生變化後被拋棄,或者因殘酷的現實而主動拒絕。男方揹負了道義和良心的譴責, 女方展示了高尚美好的心靈世界和人性的美。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二、以孫少安對田潤葉愛情的拒絕, 歌頌兩人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

路遙始終認為,悲劇主人公所展現的崇高的精神品質,會更好地淨化人們的心靈, 使他們受到強烈的鼓舞, 從而有效地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產生極其感人的藝術魅力。

田潤葉和孫少安, 由青梅竹馬到長大後產生了真摯的愛情。可是由於潤葉家境富裕,又當上了縣城的小學教師;少安由於家境貧窮, 人口多勞力少, 不得不告別了學校, 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 成為地道的莊稼人。兩人儘管真心相愛, 但家庭地位, 身份差異, 世俗觀念和現實的壓力使他們兩人分開。孫少安拒絕了田潤葉的愛情, 並不是他對於這份愛無動於衷。事實上, 恰恰是因為愛其深才拒絕了這份真摯的愛情。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他不願意讓心愛的人因為他而跨越"戶籍"鴻溝, 也不願意心愛的人承擔各方面的壓力和責難, 他不願意這些苦澀的果實降臨在田潤葉的頭上, 於是忍痛割愛, 用理性戰勝情感, 把對潤葉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而跑到山西找了一個農村姑娘結了婚。

而田潤葉, 這個曾經不顧一切追求孫少安的女性, 在現實環境的壓力下,和自己不愛的李向前結了婚, 她為了自己的感性守護著理性, 拒絕和他同床, 他們的婚姻演繹著悲劇。然而這場悲劇卻在李向強因車禍喪失了雙腿之後發生了變化。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她開始自責反醒"一直沉湎於自己的痛苦之中, 而從來沒有去想過那個人的痛苦。"而決心要負起一個妻子的責任來,她要在這個可憐人的最痛苦的時候照顧他。一種人類理性的善良與情愛,戰勝了她以前對李向前的不喜歡,從而讓兩人都在為他人著想中,彰顯了高尚的人性品質。

三、 以生離死別的殘酷現實,彈奏一曲曲令人心碎欲絕的愛情悲歌

路遙的小說裡,有一種苦難情懷。他堅信"偉大的幸福來自於痛苦的勇敢裡所激發出來的生命之光, 沒有痛苦的幸福, 是淺薄的、卑微的幸福。"路遙筆下的生命,總是因為敢於與痛苦做無休止的不屈服的鬥爭, 展現出了人性堅韌的美, 用生命闡述了幸福的含義。

在路遙創作理念中,最高尚的總是最具有悲劇性的。悲劇主人公的失敗和毀滅更能使人們震驚, 更能使人們憎恨摧毀和扼殺他們愛情的舊的傳統觀念和社會弊端。為此,有時他不得不是殘酷的、狠心的,他不惜在悲情相戀的愛情故事中,無情地拆散一對對有情人,達到只有悲劇才能產生的效果。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比如,以突然由於一方的死亡的殘酷方式,來給另一方和讀者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痛,以及難以忘記的懷念。孫少平和田曉霞雖然超越了傳統觀念的束縛而真心相愛, 然而由於曉霞在抗洪鬥爭中的獻身,給這一爛漫的愛情畫上了悲劇的休止符。

少安和山西姑娘秀蓮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 在患難中加深了他們的愛情。然而當少安經過了千辛萬苦迎來了事業的成功,並獲得人生的榮耀時, 秀蓮卻因為積勞成疾身患肺癌而倒下了。

當一曲悲歡離合的生活交響曲,即將以喜劇落幕時,殘酷的命運卻突然以悲劇的方式降臨,令人唏噓落淚。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當然,寫下這一個個悲傷而悽美的愛情故事,路遙的內心是在痛苦和矛盾中掙扎的,因為小說中每一個人物都和他的孩子一樣,有著很深的感情。據路遙的弟弟王天樂回憶,有一次,他正在基層採訪,突然接到哥哥路遙打來的一個電話,讓他馬上趕回他寫作的武裝部的小窯洞來,王天樂以為出了什麼大事,急忙連夜往回趕,等見到哥哥,只見路遙眼裡含著淚,悲痛萬分地說:"你知道嗎?田曉霞死了,她竟然死了。"王天樂一聽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地說,你十萬火急地讓我回來就為這事?

淺談路遙小說愛情悲劇中的人性美

綜上所述,路遙小說裡的愛情多是在那個艱苦的時期發生的, 男女主人公也都經歷了生活中的種種艱辛和磨難, 展示了一幕幕愛情的悲劇,也歌頌了平凡世界、平凡人物中的人性之美,給我們平凡人生難得的溫暖和有力的撫慰, 可以讓我們生活的平凡而幸福。他在其中滲透出的美好的人性和真摯的情感,值得我們永遠讚揚和守望。正因為此, 路遙小說中豐富多彩的愛情世界, 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也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 成為中國文學藝術中的珍品, 值得我們不斷地深入研讀、品味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