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我國著名的流放地只有寧古塔和嶺南,當年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公認的苦寒之地一個是著名的煙瘴之鄉,都是皇帝處置罪臣的好地方。但是它們並不是歷史上唯二的流放地,甚至在流放地中並不高端。在它們令人談之色變之前就有一個地方被當權者選中,並且還被稱之為流放地中的VIP。這裡不僅先後接納了13位將相,還包容過16位君王和16位皇帝,無論資歷還是閱歷都遠在寧古塔和嶺南之上,這個地點就是房陵。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房陵在今天的湖北省房縣,《史記》中說它因為“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被稱為房陵。這裡為何會成為流放者的集中營呢?

大家再看一下《史記》中的描述。“縱橫千里、山林四塞”不就是說這裡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說明這裡地勢高,空氣相對稀薄。再加上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溫度高溼度高,很容易傷風感冒,因此這裡是著名的瘴痍之地,特別適合流放犯人。並且這裡並不是國家邊境,不用擔心犯人與其他民族勾結,領導人更加放心。另外這裡距離西安不遠,統治者便於掌管。因此流放到這裡的都是高端政治犯。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流放到這裡的帝王中趙王遷記錄的比較詳細,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並沒有對其它六國的君主斬盡殺絕,不僅當初六國的貴族都活著,只要服個軟態度好,就是國君都可以保命,趙王遷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國家滅亡後被髮配到房陵的深山中,直到離開世界。

除了趙王遷,呂不韋倒臺之後秦始皇還把他的家族全部遷徙到房陵,人數多達上萬戶。嫪毐兵敗被殺後他的家族四千戶也被流放於房陵。由此可見這裡是秦始皇心中的頭號流放基地。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轉眼之間秦朝滅亡漢朝建立,漢高祖劉邦也喜歡把犯人流放到房陵。呂后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的駙馬趙歇就被流放到這裡。不過作為能在劉邦手下保住命的異姓王,趙歇還是應該感謝呂后的幫助。劉邦去世後文景之治無為而治,被流放的人並不多。接著大殺器漢武帝繼位,

濟川王劉明、清河王劉年、漢景帝孫劉勃等多位皇親國戚都被趕到這裡。再後來隋文帝的第一任太子楊勇也是被貶到房陵,這可是隋朝級別最重的政治犯了。由此可見即便是流放地,房陵也不是一般官員能去的地方。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唐朝被流放到此的犯人級別就更高了,因為這裡被武則天看中,先後有數位皇帝被流放至此,最著名的就是唐中宗李顯。他的政治手腕遠遠低於母親武則天,因此在當上皇帝之後還被流放了,地點就是房陵。這個倒黴孩子在這裡生活了十五年,著名的安樂公主就是在流放的馬車上出生的,接著又在房陵生活十幾年才回到京城,李顯認為自己虧欠了這個女兒因而對她特別寵愛,安樂公主的母親韋皇后也因為與李顯患難與共而被偏愛。但是李顯不知道人都是會變的,有些人可以同貧困不可同富貴,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野心被李顯一天天寵大,最後竟然要效仿武則天。可憐的李顯前半生在母親的陰影下戰戰兢兢,復位後又被老婆孩子矇在鼓裡,最後死的悽慘異常。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除了李顯,唐朝還有多名顯貴與房陵有緣分。李治的庶長子李忠、宰相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十餘人都先後到訪過這裡。只是如今的旅遊景區,當年在他們眼中恐怕都是窮山惡水。

宋朝把一大批文人貶謫到嶺南或者兩廣之地,但是房陵依然接納著一批又一批亡國之君或者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宋太祖的弟弟趙廷美全家被宋太宗流放房州,後梁太祖侄兒惠王朱友能降封房陵侯;後周恭帝柴宗訓被貶居房州,趙匡胤心腹大將田欽祚被貶房州,北宋開國功臣王彥升被貶房州。由此可見即便是在北宋,房州依然是統治者流放政治犯的首選,蘇軾、寇準這樣沒有造反能力的官員,還不能到這裡來呢?

中國古代最著名流放地,曾接納了被流放的幾十位君王和皇親國戚

明清兩朝房陵的經濟有所改善,並且這兩朝的首都都在北京,與房陵距離較遠,因此房陵在統治者心中不再是流放犯人的首選。其實明清兩朝也沒有多少政治犯可以流放,明朝著力把太子之外的皇子養成廢物,清朝喜歡圈禁,放在眼皮底下比別處更省心。因此房陵也就從流放地之首的位置上撤下來了。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