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李廣難封”背後所影射的是封建專制統治下階層之間的不公平性

前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征戰匈奴一生的飛將軍李廣,到死也沒有封侯,千年來一直為後世之人所遺憾感慨。“文拜相入閣,武拜將封侯”是封建社會文臣武將最高的殊榮,李廣歷經文、景、武三帝,他未獲封侯不僅僅是戰功的原因,背後所隱含著政治權利的角逐和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君主專政”制度下階層之間的極度不公平。

李廣是隴西成紀人,祖上是秦國名將李信。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侵蕭關,李廣良家子的身份從軍,善於射箭,擊殺匈奴有功被封為騎常侍,也就是皇帝的侍衛,就此開啟了李廣徵戰匈奴的一生。

一生征戰難以封侯的飛將軍李廣

李廣自己曾今感嘆:自漢擊匈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妄校已下,才能不及中,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為後人,然終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李廣很多的下屬校尉都獲得了封侯,而李廣卻始終不得封賞。

“李廣難封”背後所影射的是封建專制統治下階層之間的不公平性

李廣影視劇照

01.生不逢時的李將軍

文帝、景帝時期,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的懷柔型防禦政策,李廣沒有施展的機會,文帝曾感嘆李廣若是生在高祖時期,得封萬戶侯是綽綽有餘的;文帝、景帝時期,李廣以邊郡太守的職位防禦匈奴,擔任過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諸地的太守,都以奮勇作戰而出名。

漢武帝繼位後轉變了對匈奴的態度,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態度,這對於李廣這樣的武將來說是最好的機會;可李廣數次出擊都無功而返且損兵折將,加之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崛起,在武帝一朝,李廣也得不到重用。李廣的從弟李蔡,在武帝一朝做到了丞相的職位,而且老早就封了侯,李蔡不管人品還是能力都遠不如李廣,李廣到死之前官也不過九卿,爵位一點都沒有。

“李廣難封”背後所影射的是封建專制統治下階層之間的不公平性

李廣影視劇照

02.李廣的運氣不好

雲光六年,漢武帝第一次發動對匈奴大規模進攻,命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各率萬人分四路進攻匈奴,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衛青出上谷、公孫賀出雲中、公孫敖出雁門。李廣因多年於匈奴人作戰,匈奴人非常懼怕他,這一戰李廣所部受到匈奴三大主力的圍攻全軍覆沒,自己也受傷被匈奴抓獲,後趁機奪馬逃走,回去後被貶為庶人。

直到元朔六年,李廣才被重新啟用任命為後將軍隨衛青一起軍出定襄,李广部因為斬殺敵人少未的封侯;元狩四年,李廣跟隨衛青參加漠北大戰,李廣被衛青從前鋒的位置上換到迂迴難走的右路,歸右將軍趙食其統帥,最終因迷失方向錯過了決戰的時間,李廣悲憤自殺。

李廣在漢武帝時期並未得到太多的重用,參加的戰役也屈指可數,最後一次漠北大戰,漢武帝本不同意李廣出征,在李廣的再三懇求下,才同意了李廣為前鋒;在決戰之前,衛青將戴罪立功的公孫敖提為先鋒,派李廣匯合右路趙食其,漠北大戰後,公孫敖再次被封侯,而李廣悲憤自殺。

李廣的功勞、苦勞足以封侯

李廣不管是功勞還是苦勞,都足以讓他封侯;漢時的封侯以斬殺敵首的數量來量功,李廣鎮守邊關幾十年,有隨軍出征多次,一生經歷大小戰七八十餘次,不管是資歷還是功勞,取個最低等級的侯爵是綽綽有餘的。

01.七王之亂時期,立下大功

吳楚等七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平定叛亂,李廣力戰出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戰後李廣因為私受梁王的將軍印綏而被景帝所諱,並未對李廣的功勞進行封賞。

02.鎮守邊關,匈奴畏懼

之後李廣在邊郡做了幾十年的郡守鎮守邊關,基本把邊關重郡的郡守做了個遍,匈奴畏懼李廣的勇猛,不敢劫掠李廣鎮守的邊關。李廣與士兵同吃住,做郡守時的俸祿也都散盡,平常並嚴厲要求士卒,所以深得將士的愛戴和尊敬。李廣在做邊郡郡守的時候,經常帶兵主動出關與匈奴戰鬥,匈奴人都畏懼飛將軍李廣,李廣的殺敵數量累計也足以封侯。

“李廣難封”背後所影射的是封建專制統治下階層之間的不公平性

李廣影視劇照

03.數次跟隨衛青出擊匈奴

元朔六年,李廣隨衛青出擊匈奴;元狩三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張騫率一萬騎兵與李廣同時進攻,李广部遭匈奴左賢王部四萬騎兵圍攻,李廣身先士卒率軍與匈奴與匈奴戰鬥兩晝夜,斬殺匈奴三千餘人。後張騫大軍趕到,匈奴退去,李广部幾乎全軍覆沒,戰後李廣功過相抵,張騫被貶為庶人。

李廣數次參與漢武帝攻打匈奴的戰爭,但奈何無法立下足夠封侯的戰功,最後一次因漢武帝的不重用和衛青的私心,李廣被調離前鋒的位置,錯失了漠北大戰建功的機會。

李廣歷經三朝、平定七王之亂、鎮守邊關,參與與匈奴的決戰,大小戰役七八十場,他的功勞和苦勞封侯綽綽有餘,當時很多年輕的將領,一場戰役下來就獲封侯爵;李廣雖不像衛青那樣運籌帷幄、統籌全局,但也是衝鋒陷陣的大將,在匈奴作戰的過程中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輪才能和資歷是那些後輩們所遠遠不能及的。

04.一門忠烈的李廣

李廣有三子,都是跟隨李廣參與對匈奴的作戰,長子李當戶、二子李椒都早死,三子李敢早年跟隨李廣從軍作戰,後跟隨衛青參加了對匈奴左賢王的戰鬥,因功被封為關內侯。李敢因怨恨衛青讓讓父親含恨而死打傷了衛青,在甘泉宮狩獵的時候被霍去病射殺,漢武帝為了掩飾,對外宣稱李敢被鹿撞死。

李廣的孫子李陵,跟隨李廣利征戰匈奴,後率五千步卒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李陵率軍苦戰,因漢軍救援不力,最終兵敗投降匈奴,最後病死在匈奴,李家在李陵投降匈奴後被漢武帝夷族。

“非軍功不得封侯”更像是一句口號

01.漢武帝時期,因軍功封侯的將領很多,沒有軍功封侯的也很多,看來“非軍功不得封侯”也是看人下菜。

  • 元狩三年春,封相國蕭何曾孫蕭慶為列侯;蕭慶沒有任何的功績。
  • 元鼎二年夏,封方士欒大為樂通侯,位上將軍。這只是個煉丹的方士,別說軍功連兵營估計也沒進過。
  • 漢武帝繼位後就封自己的舅舅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
  • 元朔五年,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后,漢武帝封衛青三個兒子皆為侯。

封侯並不是需要軍功,也需要外戚的身份、需要和皇帝的關係,只要皇帝認可,不管你是任何人都可以封侯,方士都可以封侯、襁褓中的嬰兒都可封侯,李廣的難封僅僅只是自己的原因嗎?非軍功不得封侯不就成了一句口號了。

02.很多能力、資歷、戰功遠不如李廣的人也都封了侯

漢武帝時期與匈奴大規模的決戰有四次,第一次是試探性的攻擊,所以戰果不顯,第二次、第三次對匈的決戰斬殺匈奴最多,也讓很多人都拜將封侯。

  1. 元朔五年擊敗左賢王后,跟隨衛青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還有兩個中郎將共計11人封侯,這一戰李廣因漢武帝不重用而未參加。李蔡是李廣的從弟,能力、人品的瀑布如李廣;公孫敖老打敗仗,兩次封侯都是跟隨著衛青混到的;這些人裡大部分人都不如李廣,甚至還有兩個郎將獲封侯爵。
  2. 元狩三年夏天,霍去病北上千裡一直打到祁連山,此戰獲封侯爵的人有:趙破奴、校尉高不識,還有一個校尉,共計三人。此戰公孫敖因迷路,被削去了侯爵,李廣和張騫出右北平,李廣遭匈奴數萬騎兵圍攻全軍覆沒,擊殺匈奴三千餘人,功過相抵。
  3. 漠北大戰之後,有9人封侯,其中包括李廣的兒子李敢。李廣因為漢武帝的警告和衛青的私心,衛青將李廣前將軍先鋒的位置給了公孫敖,讓李廣走難走的右路迂迴匯合趙食其,結果李廣和趙食其迷路錯過了決戰,李廣一人承擔了所有責任悲憤自殺,趙食其被貶庶人。

李廣的很多後被下屬,在參戰的時候還是校尉、甚至是郎將,但一戰下來皆獲封侯,而李廣這位征戰立四十餘年的將領卻難以獲封,他的兒子李敢也獲得了一個關內侯的爵位,這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

“李廣難封”背後所影射的是封建專制統治下階層之間的不公平性

匈奴騎兵影視劇照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威名震懾邊關,他至死未封不免讓人惋惜,不僅僅是個人的原因,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封建專制統治有著直接的關係,個人認為直接的原因並不是在於李廣本身。

總結;

01.李廣自身的盛名影響了他

漢武帝繼位後,因為李廣的名氣,將他從邊郡太守調到朝廷任職衛尉。漢武帝第一次進攻匈奴的時候,李廣以驍騎將軍的身份獨領一萬軍隊出雁門,因為李廣的名氣實在太大了,使得匈奴三大主力同時圍攻李廣,最後李廣兵敗被俘;而正因為李廣吸引了匈奴大部分的主力,衛青一路基本沒遇到匈奴的軍隊,一路直搗龍城;公孫賀沒找到敵人,打了趟醬油,公孫敖碰到匈奴的一支,損失了七千餘人。

正是因為李廣的名聲,讓他在數次作戰的時候,都是獨領一軍;他的失敗讓漢武帝實在不信任了,這也是為何最後在漠北決戰的時候,漢武帝警告衛青換掉李廣的前鋒位置。

02.李廣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李廣在平定七王之亂的時候就立下了大功,他率先奪取了叛軍的軍旗,又力戰殺敵,以這樣的功勞,完全有可能獲得一個關內侯的爵位。可李廣偏偏政治警惕性不高,接受了梁王的將軍印綏,得罪了漢景帝。明眼人都知道梁王和漢景帝之間的關係是極為微妙,竇老太后堅持讓漢景帝將帝位傳給梁王,梁王也覬覦帝位,此時接觸梁王就是得罪漢景帝的事。

漢武帝巡視到淮南王的領地,李廣和霍去病護衛漢武帝的安全;李廣答應了淮南王的宴請,在宴席上淮南王向李廣拋出了橄欖枝;李廣做為皇帝跟前的近臣就不應該私下接觸淮南王。淮南王和梁王有著同樣的心思,李廣的做法又讓漢武帝心裡起了猜忌。漢武帝的猜忌心是非常強的,衛青也沒躲過,自己的太子也遭了秧,何況李廣。

李廣在景帝、武帝兩朝都沒怎們得到重用,他是一個純粹的武將,並不考慮政治上的影響和陰謀計量,這是他活不了重用的一個主要原因。

03.漢時最得皇帝信任的還是外戚

漢武帝時期,外戚勢力始終最得信任和權勢,竇嬰、田蚡、衛青、霍去病等,都是外戚勢力,在漢朝的皇帝眼裡,外戚算是自家人,自家人總比外人要可信的多;衛青和霍去病的崛起一方面是本身的能力足夠,另一方面是漢武帝刻意扶持的結果。

劉氏皇族和皇親國戚有著專屬的特權,只要是姓劉的,生下來都會封王封侯,只要是外戚權貴,也都會封侯;田蚡和田勝在漢武帝登記後就立馬封侯;外戚得權這個現象貫穿了整個大漢的四百年,沒有停止過。

外戚貴族和劉氏皇族不用流血奮鬥就可以獲得別人一輩子也難以實現的目標,這所展現的就是封建專權統治下階層之間嚴重的不公平,普通人想要獲得出頭之日難於登天;就像李廣這樣淤血拼搏一輩子的人到死還不如一個幾歲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獲得封侯殊榮。

04.封建專權統治下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說了算

劉邦立下了非軍功不得封侯的遺訓,劉邦之後的帝王有幾個遵循的;劉邦死後呂后就封了三個呂王,漢武帝也給方士封了侯,方士說白了就是江湖騙子而已,這樣的人又何德何能拜將封侯呢,折讓如同李廣這樣一生戎馬至死不封的良將做何感想。

說白了,就是封建專制統治下,帝王主宰了一切,封侯或是不封侯軍功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最後還是皇帝說了算。以李廣的能力、貢獻,方士如果能封侯,那麼李廣完全當得起萬戶侯。

司馬遷和李廣是同時代的人,他在史記裡非常的尊崇李廣,也為李廣鳴不平;個人也為李廣惋惜,李廣難封背後最主要的原因無外乎政治遊戲黑暗和封建專制統治下很難有什麼公平公正,一切的規則和結果都由統治者們說可算。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如有不對之處,敬請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