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讀一首詩戴復古《月夜舟中》,月夜舟中,正是悲涼寂寞時

滿船明月浸虛空,綠水無痕夜氣衝。

詩思浮沉檣影裡,夢魂搖曳櫓聲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

數點漁燈依古岸,斷橋垂露滴梧桐。

——宋代: 戴復古《月夜舟中》

讀一首詩戴復古《月夜舟中》,月夜舟中,正是悲涼寂寞時

詩人寫詩,不是一種職責,而是一種習慣。心中有感之時,則不能無詩。正如人之飢而食、渴而飲,有感中來,則欲作詩。詩不是憑空就有的,也需要有“材料”加工,就像煮飯,不能為無米之炊。詩的材料就是情與景,兩者組合,經過加工就成了詩。

讀一首詩戴復古《月夜舟中》,月夜舟中,正是悲涼寂寞時

明月之夜,獨宿舟中,悽清寂寥,孤獨難眠。此情此景,作為詩人,不能無感。既有感於心,則不能無詩,這首《月夜舟中》詩,正是戴復古在那種情境之下所作。詩中大部分都是在寫景,其實是在寫心,正是寓情於景物之中。讀其詩,則有濃濃的淒涼寂寥之感,有許多憂傷在其中。月光雖好,並不覺其美。天空也是空曠如虛。綠水、碧潭、紅蓼、梧桐,亦是美景而並不可喜,只覺其哀。更別提檣影、櫓聲、星辰冷落、鴻雁悲鳴、漁火、斷橋,則都是淒涼之景,更是不勝其哀。

讀一首詩戴復古《月夜舟中》,月夜舟中,正是悲涼寂寞時

詩中明寫自己之情,只是“詩思”、“夢魂”兩處。悲感來襲,故起“詩思”。寂寞難眠,憂愁哀思,則是那時“夢魂”。悲傷之情,“詩思”則都是悲傷。因為難眠,所以聊以觀看周圍的景物。觀看景物,並非盯著一處發呆,而是仔細觀察。從上到下,從近到遠,看了許久許久。把看到的,聽到的,都放到了詩中,於是有了這首詩。閉目想象,寂靜之夜,小舟停泊於曠野,立於舟中觀望,所見所聞,景物的分佈,從高大,到細微,一一都呈現在那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