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学习摄影和后期中花哨的技法,却不愿意学习基础?

S的影像小院


对于初学者来说,后期技法能够更快速地提升自己作品的“美感”,这种美感有时候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的刺激,例如提高饱和度、对比度让普通的观赏者误以为这幅作品有很高的质感和专业感。

同时,一些后期的剪裁技巧可以弥补前期上的一些不足,重新构图以便达到良好的构图效果,因此很多人执着于后期。但是,相比较于基础扎实的人来说,这种二次剪裁十分影响作品的画质,有时候这种影响在普通人看来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对于一个专业的摄影师来讲就是很严重的问题。

前期来说,大体分为用光、构图、参数调整。虽然大部分都可以依靠后期弥补,但是这种弥补痕迹在专业人士看来十分明显,例如利用大光圈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后期高斯模糊达成,快门速度降低出现了虚影通过ps合成等等,其终究不是实际拍摄时抓取到的景象,冲击感也就大大减少。

总体来说,科技的进步虽然给照片提供了很大的修改空间,但是前期的拍摄、构图,快门和光圈的使用依然是区分专业和非专业的一把量尺。

纯手打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玫瑰]


小狐狸的慢时光画廊


很多人已经学习摄影很多年,甚至相机也已经由入门级升至专业单反,但为甚么拍出来的相片总好像平平无奇,没有太大惊喜呢?

说之到底就是因为没有从开始认真学过摄影的基础理论。

不可否认,现在的相机功能强大,即使是利用全自动模式也一样可以拍出曝光正常的相片,但是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很多东西也需要相机背后的脑袋去思考,例如构图、捕捉甚么光影、该拍摄甚么主题、拍摄手法等。这些一切都是摄影基础理论到实践逐步练习成一个真正摄影人的必要条件。

摄影是什么?简单来说摄影就是拍摄者通过手中的机器,运用光学成像原理,将被拍摄物体在平面中以影像形式得以记录。而度则是对所拍摄对象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

摄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作品,好作品要具备哪些要素,摄影家的眼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有了摄影家的眼力才善于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

摄影要知道照相器材的发展过程,对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构造和性能要比较熟悉,而且对其它的摄影器材也要比较了解,并能熟练使用。照相器材是摄影家创作的工具,了解它用好它就为创作摄影作品提供了物质基础。

摄影要培养摄影的基本功,摄影的基本功是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摄影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决定着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摄影要会赏析摄影作品,当面对一幅摄影作品,要能读懂作品里的涵意并能分析出一幅作品的优缺点。

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摄影师,学好摄影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镜头里的童年


这个问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从摄影行业现在的发展说起来比较清晰:摄影从以前的黑白照片到彩色冲印,也就是90年代初,都是用胶卷的为式来呈现,从拍照到照片出来有很多环节,也会花费不少资金,成功与否都真金白银的花了出去。所以,那个年代的摄影必须掌握基础的构图、曝光、光圈、感光度等基础知识,否则作品只有失败。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谁又有几个妈妈呢?耗不起也伤不起。加之那个年代科技没有现在发达,还不能从相机直观看图,从电脑修图,一切皆靠人为把握,你说不练基础,行吗?

其次,到20世纪,摄影走向数码时代,加上电脑的普级,各种图片处理软件相应而生,尽量满足不同人群和市场的需求。摄影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大家不在需要币币去冲印就能直观看图,大大减少了投资,而相机从机械相机到傻瓜相机,再到数码单反,都程序式的设定了拍摄方式的选择,就到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全手动模式一样,摄影不再需要记住更多的基础知识就能拍摄出作品,再死死记住什么天用什么快门、光圈等是否是多此一举。从数码相机自身提供的程序式拍照,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大家创作需要,就大大增强了人们摄影兴趣。

第三,今天,摄影器材更是琳琅满目,数码微单和手机的出现,让摄影人群暴增,摄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份,人人都成为了摄影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感觉,但在这些人群中正如楼主所说,有很多人是不懂摄影基础的,靠的是全自动。既然全自动能拍,那就学后期,为作品加工增色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选择,只要高兴就好,开心就好。

综合上述,时下的摄影与后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你是纪实、风光、人像、微距摄影,也不管你用全自动、全手动来拍,最终得为照片做适当调整。就好比一个姑娘出嫁,总要画化妆打扮一下。总之虚心进步出作品才是硬道理。


天艺静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学习摄影后期花哨的技法,却不愿意学习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一张照片比做一座楼房的话,那摄影基础就好比这座楼房的地基和框架,摄影后期技法就好比这座楼房的外墙瓷砖和内部装饰。

我们在欣赏照片的时候就像在挑房,首先,我们看房子的时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这栋楼的外观,看完了外观我们再走进楼内参观,看这栋楼的内部空间构造和内部装饰,等你看了很多栋房子后,你会发现有的房子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南北通透,房子功能划分合理,采光也很好,但是内部装饰简陋,有的房子内部装饰奢华,外墙金光灿烂,但采光通风布局都不好,如果价格差不多,你会怎么选择?

我们经常说一张好的照片靠什么,七分拍摄三分修图,那我们挑房子应该怎么选择,怎么权衡楼房框架布局和内外部装潢的关系,我觉得也要七分看框架布局,三分看装潢装饰,这栋房子买下来,这栋房子的朝向,占地大小、承重墙的位置都已经确认下来了,不可能再发生改变,内部装潢太简陋也不好,一般就行了,不要把太多的钱投入到纯金的水龙头和大的水晶吊灯上面去,以后不喜欢这种装修风格了还可以换,成本比较小,而换房子的成本比较大。

好了,以上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观点,大家就当一个笑话看吧,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眼前奢华的内部装饰而蒙蔽了双眼,忽略了最朴素却最实用的东西。

写到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上面的内容,我回答问题喜欢类比,但这好像和题目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不管了,直接回答上面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学习摄影后期花哨的技法,却不愿意学习基础?

1、见效快

我需要你在第一次来我家做客的时候,就感受到我家扑面而来的富贵的气息,我不需要良好的采光,难道我的水晶大吊灯采光不好吗,我不需要良好的通风,难道我的中央空调风力不够强劲吗?你欣赏我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只要夸好看就行了,不要跟我说什么内涵和内在的东西,我就是个肤浅的人。

2、效果好

摄影基础是什么,就是你们经常说的摄影三要素吗,光圈有什么用?你知道高斯模糊吗,快门有什么用?你知道堆栈吗,感光度有什么用?我曝光调节按钮左右一拉,从欠曝到过曝无极调节,你说构图,我截图功能不好用吗?还有,单反有一键美颜功能吗?如果没有,我也没什么要求,P档,拍清楚就行,剩下的我自己可以搞定。

以上就是我沉迷摄影后期而不愿意学习摄影基础的原因,请大家提出批评。


话说摄影


一 碎片化时间难以静心:如果现在让你拿一本书,有谁能够静下心来看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呢?这是很多人喜欢学摄影却不愿意学习基础的问题之一,原因非常简单现在娱乐化时代,很多时候都看抖音推荐的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且学的东西如果偶尔用一下的基本是一边学一边忘记。


二 现在手机拍照越来越趣味化:目前的手机摄影与APP加持之后拍摄变得简单。随手一拍,通过软件做一下后期,一张美美的照片就出来了,要脸变瘦就变瘦,要大眼就大眼,要滤镜肌肤问题就去肌肤问题,一个人长相三分,通过美颜就能做到八九分。而且是一键式就搞定,本来就是简单拍照而已。对比传统摄影要学的框框条条,这选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选


三 缺少专业的老师培训:要学习还是需要一个人专门做辅导的,就拿之前小编来说,看了一些网上的教程,但是有时因为相机的问题,有时又因为其他版本的因素导致操作没有那个步骤只能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小编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楼主的疑问起到一定的帮助


春夏VS秋冬


摄影的发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它一出现就被深深地烙上了 “平民化”的烙印。它迎合了当代文明进步的主流方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摄影本身无意义,意义在于你用摄影这种表现形式,展示了你所表达的什么思想和情绪,包含了多少你的内涵和你的发现。如果你拍的是日常生活,那就如同日记,如果你拍的是柔美意境,就如同散文,如果你拍摄纪实黑镜头,就如同报告文学,如果你拍的是肖像,就如同人物简介,如果你拍的是动物植物,就如同科普文章……

现在的摄影已经是平民化了,相机走入每个平常的家庭,闲暇无事之余,携家带口或呼朋唤友出去游玩时拍些到此一游的旅游照和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和五彩斑斓的山川河流。这么看来,摄影好象是一个很轻松惬意的事情了。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加入到摄影大部队的初衷。即可陶冶情操又可锻炼身体,同时一副漂亮摄影作品还能赢得大家的赞赏,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码摄影时代后期修图到底重不重要?!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疑问句。因为现实明明白白地摆在了那里——同样的照片,修图与不修图之间的差距,何止是天壤之别。很多初学摄影的朋友,在看到别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时,都会心潮澎湃!在看看自己平淡无奇的作品,更增加了学习后期制作的决心。因为他知道,只有学会“化腐朽为神奇”的万能后期软件,才是解决让自己作品实现飞跃的唯一杀手锏!

后期固然能使摄影作品锦上添花,但在后期制作中还是要适度的使用。比如香油虽好,但是也不能在使用中过量添加,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同理,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如果原片都不能正确的曝光,想完全依靠后期来弥补增色那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在初学的摄影爱好者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摄友非常享受当“摄影大师”的感受。拿着昂贵的器材,置办一身大师级的行头,听着大伙“大师真棒!”“机器真牛逼!什么牌子的?”“你这光器材就得几十万吧,牛!”等等光鲜亮丽的赞美之词,深深陶醉其中!认为只要机器好,去得地方好,啪啪啪按下快门在加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滤镜大作就出现了,甚至连机器的使用说明和基础的拍摄知识都没搞懂,拍了N年了,技术水平和画面还是在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或者是迷恋后期软件中各种炫酷的滤镜,毫无节制的添加到自己的摄友作品中。认为片子只要添加了炫酷的后期滤镜,作品就会一飞冲天,万人敬仰!岂不知这样漫无目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堆积叠加,不光会令作品杂乱无章,反而会令人跌破眼睛,俗到极点!其实这是个人对摄影和后期的认知是息息相关的。说白了,急功近利,贪图虚荣好面子才是根源!

每个领域比较优秀的人才,都是离不开学习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向。在摄影的学习中,因该是从基础抓起,,时间和理论相结合,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才能是自己无论从审美和技术上得以提高。地基不好,何谈万丈高楼!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不断学习,才是成为一个优秀摄影师的必由之路!

 





老刘爱拍照


基本的都是这样心态!我发现玩摄影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比较急功近利的,很少像以前那样先学基层,逐步提高,现在人误认为有好的相机就能变成摄影家,特别是在看微单和单反之争时,手机和相机之争时,买明显感觉大家把摄影的外延扩大很大,很多人认为把手机按两下就是摄影了。身边就有好多没有学过摄影的,起步就是中高档器材,航拍,他们是在用器材顶替基础知识的,大部分都喜欢摄影,大部又觉得从基层学太繁琐。所都不愿意学!


无悔的人生w


我觉得可能和很多网络消息有关系,大家参加的很多摄影课程,真的讲解如何拍摄的内容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一带而过以后直接进去后期,给很多初学者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认为后期可以拯救废片,但其实大咖拯救的废片,也是他们有了前期基础以后才能抢救的。

还有一个就是前期大部分都是个人经验,讲起来会比较枯燥不被人接受,没有热度,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分享。


SYP


一是现在修图工具多,电脑和手机都可以后期,修图功能也强大。比如婚纱照,只要把人拍清楚,背景想要什么样的可以换。再比如胖子可以变瘦,还能换天,加月亮或星芒等,能弥补人们的缺憾。

二是现在全民摄影,绝大多数人没时间去系统地学习摄影理论知识,只好运用各种修图软件修饰自己的照片,发朋友圈,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获取朋友的点赞。同时也愉悦了心情。

其实,后期本应该是修补前期拍摄的不足,比如参赛作品要求只能提亮、旋转、裁切,不允许改变画面内容。可现在好多照片全靠后期吸人眼球。

摄影理论基础就像楼房的根基,没有牢固的基础是拍不好照片的,摄影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熟练运用相机本身的功能,尽可能一次性把照片拍好,后期只是锦上添花……


行摄时光


我喜欢摄影的原因,就是胶片时代把人拍到云彩上面。感觉好神奇啊😀

后来学上摄影的我,就开始一系列开脑洞的想法,那时就有一们摄影师告诉我这样是错,这些技巧不是技术。那时的我无法理解。时到今日才体会那们大师言语中的含义。

但也是那种花哨的技巧成为我学摄影的动力。

现如今社会就算有些法师也会玩花哨的技巧,这是个眼球社会,你的东西抓不住的眼球,对于自己来讲可能就是失败。

尤其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方式,也都有了自己的受众。

有些人的成长方式就是这样,这个阶段他就喜欢花哨的,也许n年后就沉淀成大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