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临夏市以德扶贫的实践与思考》文章

中宣部杂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

《临夏市以德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临夏市地处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甘肃省58个贫困片区县之一,2013年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43户2.51万人,贫困发生率27.83%。近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创新开展“以德扶贫”,精准实施“扶德、扶志、扶智”帮扶举措,因户施策、因人施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2018年2月、7月先后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务院第三方评估检查,9月份经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截止目前,累计脱贫2.4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8%,全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扶贫必先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5年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贫困家庭中存在思想落后、子女不孝、家庭不睦,个别贫困群众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仅依靠政府“输血”等问题而致贫返贫的现象。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失德致贫”列为一项重要致贫原因,对贫困户有思想落后、因循守旧,存在“等、靠、要”现象,家庭不睦、子女不孝,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大事不会做,小事不愿做等13种情况列为“因失德致贫返贫”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家庭,给予政策性贷款、发放种羊等常规帮扶政策,不仅见不到效益,反而会加深家庭矛盾,造成更多更大的家庭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帮扶思路,强化人文关怀,提出“以德扶贫”理念,旨在通过党建引领、道德感化、人文关怀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致富信心,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家住临夏市枹罕镇马彦庄村的马某花是一位单身母亲,五年前丈夫因病去世,丢下了14岁的儿子和1岁多的女儿,当时她就想这个三口之家以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全看儿子能不能靠得住。然而,五年来,儿子将近20岁了,但一直不务正业,村里人说儿子在外面不学好,让她好好管一管,不然会走上歪路,这成了她的一块心病。由镇村负责人、帮扶干部和村里有名望的人士组成的“以德扶贫”工作组隔三差五到她家来,找儿子谈心,听他想法,一边给年轻人鼓劲打气、激发斗志,另一方面因户施策、因人施法,通过耐心引导,激励教育,她儿子顺利参加了技能培训拿到了汽车驾驶证,脚踏实地的干起了货运司机,做得一手好面食的马某花也利用精准扶贫贷款开了一间馍馍店,既向村民零售,也给镇政府食堂批发,现在有了两个劳动力的这个家庭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最关键的是以前不听话的儿子如今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马某花由衷感到自豪和欣慰。

幸福的家庭大致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住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的贫困户慈某录,全家4口人,老两口和小两口,按道理4个人都有劳动能力,但儿子慈某和儿媳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家庭开支全靠年迈的父母务农或务工来维持。对此,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按照“以德扶贫”要求,多次上门对慈某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慈某本能的善心和自尊被激活了,重新振作起了精神,很快慈某找上了开出租车的工作,月收入平均3000元左右,他媳妇也开始在村里的日光温室打工,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在不到半年时间就脱了贫。如今,慈某逢人便说:“我看到两位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亲戚和村里人看我的眼光也变好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知道自己以前错了”

在临夏市,类似上述子女不务正业的家庭或夫妻不和、邻里不睦,以及不思进取、只想“等靠要”的家庭有400多户,都通过“以德扶贫”举措,一一实现了脱贫致富,有力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以德扶贫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以德扶贫”是临夏市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中措施精准的集中体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扶德、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扶在心上,帮在根上,探索出一条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新路子。

(一)扶贫先“扶德”,夯实脱贫致富思想根基。针对子女不孝、家庭不睦、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遵守乡规民约的贫困户,只有把树德立德与精准扶持相结合,把道德建设融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过程,才能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打好脱贫攻坚战,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我们在实施“以德扶贫”中,坚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管好用好驻村工作帮扶队,整合党代表、基层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人等资源,在“以德扶贫”工作中发挥先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励驻村帮扶干部主动作为,激发引导贫困户脱贫动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二是排查调处矛盾。针对子女不孝、不务正业,夫妻不睦、家庭矛盾不断等问题,一方面我们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队及时调处各类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另一方面,安排法院、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组成“以德扶贫”法制政策宣讲队,开展法律法规普及、解释及法律援助工作,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帮助促进家庭和睦,树立致富信心。三是突出道德感化。围绕破陋习、立标杆、树新风,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着力破除大办酒席、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积极举办“以德扶贫”文艺演出,评选“最美家庭”、“好儿媳”、建立道德“红”、“黑”榜机制等活动,塑造一大批先进模范,开展“两户见面会”,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以德扶贫”正能量。

(二)扶贫要“扶志”,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小富即安,以及“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注重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坚持“以志扶贫”,帮助群众立下“愚公志”、坚定“脱贫心”。一是感情交心“立志”。我们的各级帮扶干部把艰苦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寓于帮扶工作之中,与贫困群众建立“亲情”联系制度,定期入户掌握贫困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春耕备耕等问题,在联系帮扶中建立感情,在感情交流中沟通思想、鼓劲打气,用鲜活事例引导群众打开心结,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二是广泛宣讲“树志”。以德扶贫宣讲组进村入户,围绕扶贫政策、惠农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等开展宣讲解读活动,从思想上消除对扶贫脱贫政策的顾虑和疑惑,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依靠党的好政策、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信心,推动广大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三是帮扶带动“强志”。建立由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社会贤达结成“一对一”和“多对一”的帮扶机制,把宣传扶贫政策、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从事运输加工、参与重大项目和村镇基础建设,使群众在出工出劳中“尝到甜头、美在心头”,在获得稳定收入、改善生活中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

(三)扶贫必“扶智”,拓宽脱贫致富有效渠道。针对贫困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和思想落后、头脑僵化,思路不活、办法不多的苦恼,深入推进“以能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将精力集中在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和创新创业上,进一步拓展了脱贫致富的渠道。一是坚持“一户一策”。我们聚焦最贫困群体、最薄弱环节,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根据农户家庭实际情况,对366户未脱贫户制定了脱贫计划,764户已脱贫户制定了巩固提升计划,整合各类资金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实施1-2万元的菜单式扶贫,努力做到一人一策、一户一策、一村一策,使得干部帮扶更有抓手,群众努力更有方向。二是狠抓教育扶贫。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我们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拔穷根、摘穷帽”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学校扶持倾斜机制,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农村各学龄段学生教育优惠政策,使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上的起学。三是加大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贫困户实际,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在雨露计划及短期技能培训中设置月嫂、保安、家政服务、电工电焊、牛肉拉面等项目,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群众联系就业单位,趟出一条技能脱贫的路子。

三、深化以德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成效

俗话说,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就如同临夏群众编唱的顺口溜一样“党的政策实在好,啥都不做有低保,游手好闲能吃好,何必东奔又西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以德扶贫”是临夏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具体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时候,改变了以往简单给钱、给物的大水漫灌式帮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而是通过德的感化、志的激励、智的提升来激发人的奋斗精神和内生动力,让贫困者首先从精神上淡化“贫困意识”,摆脱“观念贫困”,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讲的是树立一种精神,鼓舞一种士气,强调一种境界,群众有了精气神就能够鼓动民力、振奋民气、增强民智,提升整个农村群体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昂扬斗志。

当前,临夏市已经脱贫摘帽一年多,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效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要指示,持续保持攻坚态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一手抓深化“以德扶贫”,一手抓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一文一武、互补协调,整个过程突出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具体参与,目的就是决不能让群众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让广大农民在“富口袋”的同时,跟进“富脑袋”,在探索、实践、完善、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进而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走的更远、更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