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貝聿銘就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將職業建築師的素養髮揮到了極致。你可以說貝聿銘的思想基礎是老一代的現代主義大師,他技法純熟,但在思想和價值觀上沒有提供創新,但你不能否認的一點是當在國人面前提出“建築師”這三個字的時候,非專業大眾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貝聿銘”這三個字。

為什麼?因為他早已認可在藝術趣味上和諧大於對比。多年與各國政商合作,遊走於上流社會,讓他有了最大的曝光度。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貝聿銘並非設計肯尼迪圖書館和博物館的不二之選,但1964年傑奎琳·肯尼迪到他的辦公室拜訪他時,被他的博學

除了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設計素養之外,貝聿銘的溝通和交際能力總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他打破了人們心中建築師嚴肅古板、埋頭伏案畫圖、永遠睡眼新松的印象,在各大媒體和權貴的府邸遊刃有餘。在他風趣幽默的背後你可以看到的是高度自信,這可能與他出生於權貴世家、留學西方的背景有關,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他很明白自己追求的是建成落地的項目,而不是侷限於紙上談兵的理論研究。他是有機會做建築學的好學生的,但他沒有。

1、在麻省的遠洋青年

在早年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中,貝對自己的繪畫技術也不自信。但在接待了一位麻省理工就讀的高中同窗後,以及老師的一句:“我從沒見過不會畫畫的中國人”讓他再次進入建築系。而在在哈佛大學深造期間,貝聿銘系統地學習了現代主義風格。當時恰逢美國經濟大蕭條,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古典主義建築也開始讓位與現代主義的崛起,在這種風格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屬。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貝聿銘師從現代主義之父格羅皮烏斯,他說格並不是最偉大的建築師,但卻是最偉大的老師

2、建築是為權利服務的

貝聿銘有著高度的自信與渴望,但學院對主義問題的爭論讓他覺得煩悶。才華和交際能力是他追求更大舞臺的內在驅動力。離開哈佛後,房地產公司韋伯納普成為他漫長征程上的第一站。在當時的學術界和現在一樣,認為服務於房地產商是背離正道的選擇。對於心愛學生的出走,哈佛校園裡那些單純甚至過於固執的學究們並不看好。沒多久,他們將貝聿銘的名字從嚴肅建築師的名單劃掉了。但貝聿銘不後悔。孤芳自賞從來不是他心中的期待,從小就在新事物中流離的他不會困於傳統呆板的思想。在他看來,

建築不能是空想,那無異於空中樓閣,而必須在實踐中獲取力量,必須為權利服務。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3、獨立執業,個人品牌IP的打造

在房地產行業做了一年後,貝聿銘發現單純的複製化地蓋樓不足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名和利都要。所以他毅然辭職,他的同事這樣評價他:他很圓滑很機敏。他知道答案是什麼。他尚未建造任何東西,但仍然信心十足。

第二年,他開始獨立創業,創建了“貝聿銘與合夥人事務所”。成名作“全國大氣研究中心”也許大家知之甚少,但在當時也足以讓他小有名氣。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全國大氣研究中心,被人美譽為“後現代主義的第一幢大廈”

而真正讓他名聲大躁的,是肯尼迪圖書館。時值美國肯尼迪總統被刺殺遇害,總統夫人傑奎琳為紀念丈夫決定修建一座圖書館。而在眾多參賽者中她最終被貝聿銘的方案及談吐所折服,將貝的方案選為中標方案。或許是貝的自信讓傑奎琳看到了肯尼迪的樣子,才讓她力排眾議,將這個具有象徵意味的建築設計權放心地交付。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發佈會上肯尼迪夫人對貝聿銘投來讚賞的目光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肯尼迪圖書館

三年後,博物館落成。有媒體稱讚它是“美國建築史上的最佳傑作”。

3、老驥伏櫪,不拘一格

如果說美國的項目讓貝聿銘在實踐中大展拳腳享譽全國,那麼真正讓他被世人熟知的就是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改造。這個四兩撥千斤的設計手法在當時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而當落地建成後,夜幕下華燈初上,這座金字塔式的入口彷彿就像是最契合這座古老宮殿的進場宣言。

當巴黎人民知道盧浮宮要由貝聿銘設計時,質疑、不屑紛至沓來。據說貝當年為了排解壓力,每天早上走在盧浮宮的廣場上。他想把腦海中模糊的意向漸漸地清晰化,他想在這片土地上找出一個最合適的答案。他做到了,當古典的紀念性和高科技的輕質結構材料完美結合時,讓全世界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4、建築界內對於貝聿銘的評價

有一種說法是建築師分為“看不見的”和“看得見的”的建築師,有人總是很喜歡拿貝聿銘與同時代的路易斯康進行對比。前者是隻能看到我們這個世俗世界上已有的知識,已有的技術,他可以綜合運用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但到不了更高的層面上。但是像康,扎哈,他們能看到超出這個世界上現有的一些東西,在更宏大的視野裡去創造。我們自己在實踐中把這種特質叫“深邃的真實性”,當然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和表述。思想有根源性的建築師,他們無論是提供的哲學也好,形式感也好,都是相當具有原型性的。貝聿銘的形式操作,是很純熟的,但是還是缺少觸動人心和靈性的那一點。他的技巧性很強,他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跟他的作品一樣,是圓熟的那一種,他是很懂世俗社會上的這套東西的。但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你越是圓熟和通融,就越是損失一些東西。對我來說,他的形式過於圓熟了,缺少一種或許粗糲但是更為本質的一種力量。

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這麼說,

康是理想主義的情懷,貝是世俗意義的成功。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路易斯康,清晨的索克生物研究中心


匠人列傳2-貝聿銘世俗意義的成功

貝聿銘,夕陽下的盧浮宮金字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