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康熙如果没有传位雍正,传给老八胤禩,清朝是更繁荣,还是衰败更快。为什么?

领悟51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曾这样评价他的八子,老八是处处跟他学,但处处学不像。

老八和老四相比,有三个对立面。

第一,老四真刻薄 老八假仁义

第二,老四真勤政 老八假勤勉

第三,老四真聪明 老八假谋略

为什么说老八不如老四聪明呢?太子被废后,康熙的各个儿子开始蠢蠢欲动,对王储之位各个垂涎不已,最先表现出强烈欲望的是皇长子胤褆,也就是老大,随后老八、老四、老三、老十四等九人相继蹦了出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而且血腥的九子夺嫡。太子第一次被废后,老四是保太子的,不赞同废太子,成功收了太子的心,太子复出后,对老四很是看好,但是太子第二次被废后,老四依旧保太子,受到了牵连,开始退居后台。随后老八等人开始争,明争暗斗,而老四则是隐忍不发,一直在暗暗观察,等老八他们斗的差不多了,老四才跳出来,最终老四成功拿下皇位。

所以老四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先赢的不算赢。

弄懂老四和老八的为人,我们再回到题目,老八当皇帝好还是老四当皇帝好?这时我们再次引用文章开头的一句话,老八是处处跟康熙学,但又处处学不像,也就是说老八是一个“劣质”版的康熙。

一般传位之人,不喜欢学自己的人,因为模仿者始终超越不了自己,也就是抄袭永远不如原创。管理大师斯隆曾经说,永远不要让现任者指任他的下一任接班人,这样你只会得到一个劣质的复制品。

所以康熙是不喜欢老八的,一直不喜欢,康熙晚年有点昏庸,不理朝政,对待庸臣和贪污之人也是得过且过,朝廷官气不正。而老八向康熙学,也以仁义治天下,老八上位后肯定也会对庸臣和贪污之臣放一马,这样官气会更不好,条令不明,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康熙需要老四这样铁面无私,甚至可以说刻薄的人来惩治官场风气,来办完康熙在位期间没有办完的事,贪腐。

在竞争皇位的几个人中,只有老四敢六亲不认,彻底整治贪腐,所以我认为老四在位要比老八好的多。



历史历来有趣



首先说康熙皇帝就是千古一帝,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期间智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正因为康熙皇帝在位时间太久,而且人越老心越善,对一些倚老卖老并且贪污受贿的老臣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拉不下脸来处理,因为天下太平的日子一久官吏腐败的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因为康熙皇帝的仁政这问题越来越尖锐,吏治已经是康熙皇帝晚年不容忽视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很难想象清朝真正灭亡的时间会不会因此而缩短,真是不敢想象。


康熙皇帝一生丰功伟业自不必说,子嗣也是相当繁盛的,不算女儿而言光儿子就三十多个,又因为太子胤礽实在不争气,两废两立之后康熙是彻底放弃了这个儿子,所以因为太子地位的不稳固康熙晚年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之间竞争的非常激烈,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白炽化阶段,所谓的兄弟情早已经丢到爪哇国去了,这时候选谁做继承人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康熙皇帝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后,才赫然发现八阿哥胤禩早已经是朝臣们众望所归的新太子,八阿哥的党羽势力已经成为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康熙皇帝复立太子胤礽抗衡胤禩,最后在把胤禩打击的体无完肤以后再废黜太子,在这两次废立之后大阿哥、二阿哥、还有八阿哥一党几乎都覆灭了,所以最后选谁做继承人到现在还是有争议的,都说雍正继位是篡改了康熙的遗诏,但无论是不是,不得不说雍正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可以这么说雍正是延续了清王朝历史时间的大功臣,功不可没。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还是得从康熙皇帝晚年施行的仁政开始说,这时候贪污腐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康熙皇帝不打算也不忍心做这些事,只好把这些事寄予到下一代身上,而这些皇子里面唯有四阿哥胤禛是个冷面王爷,是一个不说虚话只干实事的皇子,而八阿哥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并且还被称为八贤王,不得不说八阿哥学的是康熙身上的仁,但不得不说八阿哥学的是非驴非马,康熙皇帝在政治险恶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怎么会看不穿八阿哥的小心思,八阿哥自以为聪明笼络了人心殊不知这正是康熙皇帝深深忌讳的事,康熙还在呢?八阿哥就如此明目张胆笼络人心康熙怎么能忍,并且学康熙还没学到家,假仁假义的样子康熙看了怎么会不生气呢?这还只是其中一点罢了,更重要的是就算传位给八阿哥,凭借胤禩的性子也一定会继续施行仁政,吏治大问题也一定解决不了最后岂非酿成大祸,就算胤禩有心整治吏治,但也未必真的能让胤禛一样狠得下心来,可见要是八阿哥执政不敢想象清朝的未来。


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国库里面仅仅只有八百多万两银子,这点银子只要黄河再发一次大水国库就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库没有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后来幸好雍正继位并且凭借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不要命的勤政努力之下,雍正皇帝去世留给乾隆八千多万两银子,所以乾隆皇帝才有资本吃喝玩乐六下江南挥霍一空不说,还得任用和珅搜刮钱财打理财政维系乾隆奢侈之风,先不说这个,就说雍正期间施行的“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以及让八旗子弟种地务农”等等政策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只可惜官员们不理解不好好实行不说,乾隆登基以后还把这些全部废黜,白费了雍正皇帝的苦心,不得不说清朝的下坡路就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


所以说八阿哥胤禩要是登基清朝的未来真是不敢想象,清朝的历史恐怕会提前结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婉兮历史


传给老四才有了康乾盛世,雍正在康乾盛世中起了关键的起承转合作用,康熙晚年那会财政亏空,腐败严重,烂摊子,乾隆只是走了雍正铺好的路。

如果传给老大,大清估计凉凉的更快!

老四上台后——三个重要改革,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养廉银制度,官绅一体纳粮。

等一系列利于百姓的政策,殚精竭虑,改革吏治,他没太享受当皇帝的权利,吃穿住用行都很节约,却承担了做皇帝的所有义务,都说他刻薄,实际他对国家对兄弟仁至义尽了,这就算好皇帝了,康乾盛世,雍正承前启后,功不可没,不应该忘记不应该埋没他。

老八为什么不合适?我就说两点

第一,不作为

第二,所谓的八爷党,很多都是八爷抓住了他们的把柄,要挟入伙或者给好处,都是些什么人!

君主必须胸襟宽广,八爷这心态不行,真正的王,都应该用人以长,老八用人以短(抓人把柄),这要当上皇帝,分分钟完蛋。


长路漫漫佳人相伴


如果康熙传位给了老八胤禩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勤勉的雍正将缺席清朝的历史。如果没有了雍正皇朝的承上启下,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康乾盛世;那么清朝提前走下坡路将是大概率事件。

一、康熙朝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

康熙晚年施行仁政,导致贪污腐败成风,国库空虚,阶级矛盾加剧。对于这些问题,康熙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年纪大了不愿管这些鸟事。

康熙朝的历史遗留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无论哪个新君继位都要面对这个难题。而雍正以大力整顿吏治、“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组合拳破解了这个难题。

二、老八胤禩是贪官们争相点赞的“八贤王”。

老八胤禩素有八贤王之称,但是这个“贤”字是含有水分的,并没有得到康熙的认可。

八贤王的“贤”是从何而来的呢?是靠着笼络贪污腐败的官僚,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而换来的“口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八胤禩充当了这帮贪腐分子的保护伞。

如果他继承了皇位,那么在论功行赏之时,有拥立之功的贪腐官僚将分得一杯羹,仍然可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三、是选择维护国家利益,还是选择维护个人利益?老八胤禩能选对吗?

①贪腐分子的既得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始终是对立的!康熙朝的历史遗留问题终究是个炸弹。

那么,老八胤禩能不能下狠心整顿吏治,将那些贪污腐败分子送上断头台呢?

答案是:最后会演变成选择性地整顿吏治。对普通的贪官污吏就痛下杀手,对背景深厚的贪官则网开一面。说穿了就是“专拍苍蝇,不打老虎”。

②“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等政策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如此爱惜名声的“八贤王”恐怕是不屑于施行的。

③另外,他不可能比雍正更勤于政事,也不可能更具有政治智慧。

如此说来,他拆不掉康熙朝遗留下来的历史炸弹了,剩下的历史走向也就无须多说了!

综上所述,若是老八胤禩继位,在他领导下的朝廷与雍正一朝相比是趋于衰弱的。


芈祝融


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评价体系中,康熙的文治武功不愧千古一帝的评价。但是尴尬的是康熙统治的十七世纪后期和十八世纪前期的欧洲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前期,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正逢其时,代表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来临。同时间,康熙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恰如一潭死水,文明停滞社会不前,兴起的文字狱恰是启蒙运动的反面。他无力看清历史的方向,带领他的国家赶上发现的潮流。他的继承者无论是四子还是八子不外如是,看不到世界变革的大潮流,困守东方,终日迷梦,祸国殃民不远矣。


了了如也2020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说一句:这雍正是累死的,当了十几年皇帝,那简直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啊。雍正不管人品如何,但绝对是一个好皇帝。清朝,在他的手中,真正走向了强盛。

康熙去世前,留下了一个官官贪腐,外表看着强大,实际上快要不行的大清朝。而八阿哥最大的长处,就是结党营私,实际治国才能,不如雍正,八阿哥要上,估计清朝很难达到乾隆盛世的地步。

很可能,会迎来再一轮的皇朝更换。

但雍正吃的苦,他儿子乾隆,很快就全部败光了。而且,乾隆比康熙和雍正还要闭关锁国,中国错失了商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的机会,迎来了积弱积贫的一百多年屈辱史。这个责任,乾隆是要承担一大半的。

这恐怕是雍正唯一的失策了,选皇子选错了。这一点儿上,他不如康熙。


董江波


方圆论坛在线

康熙之所以选择了雍正即位,这才有了之后的康乾盛世。康熙开启了盛世的篇章,而乾隆使得盛世达到了巅峰。但谁能想到,康乾盛世中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在其中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没了康乾盛世,清朝统治时期唯一的亮眼政绩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且就以康熙留下的那一摊子烂事。除了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之外,再无其他人可以接手了。八阿哥胤禩还真就没有那个能力。如果真让八阿哥胤禩接替了康熙的班。那么清朝很可能会更加迅速的衰败。

八阿哥胤禩能力还是有的,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搞阴谋手段方面。其政治智慧相比雍正来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八阿哥胤禩和雍正最大的区别就是八阿哥胤禩根本不懂康熙皇帝的心思。胤禩为人亲和善于结交众臣。并且其才智也非常过人。所以康熙对于胤禩来说还是十分看重的。并且也愿意委以重任。但八阿哥胤禩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过早的暴露自己的野心。而且他的野心还招致了康熙的反感。甚至是厌恶。这就导致胤禩在康熙面前失分极其的严重。

而且八阿哥胤禩更不如雍正的地方,那就是胤禩喜好结党营私。而臣子结党对于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事。但八阿哥胤禩为了可以用足够的实力去争夺太子之位,甚至说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所以胤禩一直在不停的结交罗织党羽。表面上看八阿哥胤禩此举有了极大的助力。一旦事情发展不对肯定会造成尾大不掉的结果。这实际上对于统治阶层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但雍正却不这样,甚至于雍正极力反对臣子结党。从这方面看八阿哥胤禩就远远不如雍正。

最后,八阿哥胤禩彻底被康熙抛弃也有因为八阿哥胤禩运气不好的原因。而胤禩真正被康熙所彻底厌恶始于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八贝勒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正好赶上是胤禩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胤禩就去祭奠母亲了。胤禩也没有像康熙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为了表示歉意特地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给康熙,没想到海东青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康熙认为这是胤禩在诅咒自己。所以康熙说出“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此次弊鹰事件彻底让八阿哥胤禩在康熙面前失去了宠爱。之后胤禩彻底断出了康熙的考核范围。之后虽然八阿哥也在扶植胤禵并且帮助十四阿哥胤禵。但最终还是雍正技高一筹获得了大统。而雍正继位的开始就是八阿哥胤禩悲剧的开端。在雍正不断的打击下,胤禩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身死族灭。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我们先来看看雍正的主要政绩。康熙晚年由于年迈精力不济和受诸子夺嫡的影响康熙对朝政疏于管理,加之对朝臣过于宽容,造成朝政日益腐败,国库空虚,西北边陲战乱不断。

虽然康熙在位期间政绩斐然,但他留给雍正的政治遗产却是很少的,特别是夺嫡的后遗症造成雍正登基后处处掣肘。面对如此局面,雍正首先采取封官进爵的手段先稳住对方,一步步控制权力后又出兵平叛,并推出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人民负担,缓节了社会矛盾,稳固了清朝统治。

老八胤禩为人机敏,好钻营,虽然获得了贤王的美誉,但这都是大臣给的不是老百姓给的。前面说过康熙晚年朝政已然腐败,这个时候的大臣给的美誉又有多少含金量呢?老八夺取皇位的手段是收买人心,不是干实事。所以他如果登基肯定不会大张旗鼓的损坏士大夫的利益,进行改革,那朝政将更加腐败,社会矛盾也会更突出,这样清王朝将衰败的更快。但老八也绝不是草包,只是他权力心过重了。


沧海一粟7528


历史不能重来,但可以假设。八阿哥胤禩假仁假义,公器私用,为笼络满朝文武,纵容老九老十及门下卖官鬻爵、巧取豪夺、发死人财,为收买人心简直丧尽了立身治国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没有一个帝王应有的格局和追求,只怕真得到天下也是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正因为他不把百姓和江山社稷放在心上,康熙怎么能选择这样的儿子做继承人,让你我来评判也不会选择他。


笃实探路


老八是靠功名利禄拉拢人心,说白了就是你听我的话,我给你荣华富贵,不管你为人、能力如何。试想一下当官的都是为了捞钱,而没有一个干实事的,社会必然会逐渐腐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