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千年龍首夢

千年龍首夢

在關中東部,有一條自北塬而南的漢渠——關中有名的水利工程之一——龍首渠,即今天的洛惠渠,她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屢建屢敗起起伏伏終於成功,成為關中人改造自然安排河山的精神象徵,歷經磨難永不言敗的民族魂魄,深深滲透在人們的血脈中。

千年龍首夢

關中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有三,秦代的鄭國渠,漢代的白渠,再就是漢代的龍首渠。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總是讓人感到溫暖。鄭國渠誕生在烽煙瀰漫的戰國,她那富於傳奇性、戲劇性的故事在血與火的紛爭中始終瀰漫著一派溫馨,幾乎讓人忘了這是“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戰國。

千年龍首夢

那時候,秦國向外擴張的風頭正勁,而東鄰韓國卻弱小不堪。韓桓王無奈間採取了一個非常拙劣的“疲秦”策略,派著名的水利專家鄭國入秦,說服秦王在涇水和洛水之間修建一條大型渠道,壯大秦國農業,其實是想借此消耗秦的國力。秦始皇採納了這項建議,徵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修建此渠。後來事情敗露,秦王要殺鄭國,鄭國從容答辯:“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後來渠成,秦果然受益無窮。這個載於《史記.河渠書》的故事,讓人看到了一個英雄輩出的戰國,一個飛揚著智慧與魄力的戰國。

千年龍首夢

白渠建於漢武帝太始二年(前95),由於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故名白渠。她與鄭國渠一脈相承,故世人又稱她為鄭白渠。這兩項水利工程都在一定的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而龍首渠,卻是一項失敗的工程被太史公記錄,充滿了前人“出師未捷壯志難酬”的悲劇色彩。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有一個叫莊熊羆的人,向皇帝上書建議開渠引洛河水灌田。《史記.河渠書》記載了這一事件:“其後莊熊羆言,臨晉民願穿洛以灌重泉東萬餘頃故鹵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今天,我們已經不能知道莊熊羆的確切身份了,他大概是一個非常關注民生並有遠見卓識的同州官員。代表臨晉(大荔)百姓向皇帝上書,願意修建一條穿越商顏山的渠道,引洛水灌溉當地萬餘頃鹽鹼地。如能實現,每畝地可產糧食十石。多麼誘人的願景啊。

千年龍首夢

漢武帝採納了這一建議,於是徵集了萬餘名民工來修渠。渠道要從澄縣引洛河水穿過商顏山(鐵鐮山),商顏山溝壑縱橫,土層深厚疏鬆,經常塌方。在工程實踐中,人們發明了“井渠法”,先在渠道線路上打井,然後再把井下貫通相連,形成水渠。這樣的渠道,工程量是非常浩大的,整整修建了十餘年才通水。在修渠的過程中,挖出了恐龍的化石,因此給渠道命名“龍首渠”。

千年龍首夢

可以想象,兩千多年前的商顏山,溝溝坎坎上豎立著一行行打井的支架,圍繞著一群群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民工,他們的手臉足被北方的冷風吹得黧黑皸裂,常年的勞作損害了他們的健康和喜樂,變得機械呆板。井下是揮動短钁挖土的人,井上是手搖轆轤吊土的人,來來往往是運土的人。井下的工作是危險的,常常會出現塌方,這四十餘丈深的井就成了他們的墳墓。但工程不會因為有人犧牲而停止,人們像愚公移山一樣,前赴後繼,挖山不止。十多年過去了,一條由白骨墊成的渠道——龍首渠終於通水了,人們歡呼雀躍,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

千年龍首夢

讓我們再讀讀太史公的文章吧:“於是為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徵(澄縣)引洛水至商顏山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頽以絕商顏,東至山嶺十餘里間,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作之十餘歲,渠頗通,猶未得其饒。”

前面我們只是解讀到“渠頗通”,在後還有一句令人洩氣沮喪並傷心的幾個字:“猶未得其饒”。最終沒有看到“可令畝十石”的豐饒景象。洛水在穿越商顏山井渠的過程中遇到塌方,渠道廢了。十多年萬餘人的努力毀於一旦。

至今,鐵鐮山腳下有漢村、泥井村(今義井村,發音還是泥井),據說都是當年修渠者的後人,村名就是為紀念修渠的。

不知莊熊羆是否看到了失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上,這樣的失敗太多太多,正是這些用生命去探路去實踐的先行者,他們把生命燃成蠟燭、火把,照亮了後來者前行的道路。這就是他們的價值。

千年龍首夢

到了三國,司馬懿屯兵關中,為了提升國力,他又一次浚修成國渠,灌溉臨晉陂數千頃土地,收到了“國以充實”的效果。最後擊敗蜀、吳一統天下。

歷史的步履到了北周保定年間,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宇文邕也非常重視水利,他重啟龍首渠的浚通,又派賀蘭祥重修鄭白渠,修富平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至今富平有賀蘭村,就是紀念賀蘭祥的。但龍首渠貫通與否,則沒了下文,估計又以失敗告終了。有史料記載,“乾坑,龍首渠之尾也”,這個乾坑就是大荔城西三十多里處的幹河,一條八九十里南北走向的塹溝,原為洛河的古河道,但有整齊挖鑿的痕跡。那麼,這兒是不是北周時挖鑿的呢?在那個年代,浚通龍首渠容易,但要通水卻比登天還難。

千年龍首夢

唐代武德七年,治中雲得臣自龍門引黃河水灌田六十餘頃:永徽六年,長史長孫祥和太尉長孫無忌欲引鄭白渠水至同州終未成功。至今,洛河西岸的土地上,有一條條東西走向的淺溝壑,估計就是前人們修的渠道。

到唐開元時,出了一個名臣姜師度,他做過刺史、光祿大夫、大理卿等等,除“勤於為政”外,“又好溝洫”,每到一處,總是在興修水利上下功夫。“時有不利,而成功亦多”。開元六年(718),同州有幸迎來了這位“一心穿地”的刺史。當時他已經年近七旬,在仕途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修渠經驗。他先是引洛水灌溉朝邑夏陽(韓城)二縣農田,後來在同州選擇幹興鋪古道(亦名幹坑鋪,俗名幹河,在大荔城東)引洛河水灌溉通靈陂四百頃鹽鹼地,獲得了大豐收,唐玄宗親自駕臨長春宮(在朝邑),加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升任將作大匠,並賜帛三百匹。有趣的是,當時,他因修水利,“所到之處徭役不絕,而後見利”,這種實幹精神與當時官場急功近利的浮華之風相悖,受到聰明人的嘲笑:“傅孝忠兩眼望天,姜師度一心穿地”,①所幸他成功了。

千年龍首夢

宋代,轉運使薛顏在又黃河上開挖渠道,一為旱時澆田,二為洪時排水,保護黃河浮橋,群眾頗受其利。到了清光緒年間,大荔縣令周銘旂又開始興修水利,但成效甚微。陳文燦到任又接著幹,他成立水利局,撥銀四百兩,修復坊舍鎮渠,二百畝土地得到了灌溉。

水利,水利,成了關中人世世代代的夢想。龍首渠則是一個夢魘,修建了兩千多年坍塌了兩千多年,幾經放棄幾經重修幾經失敗,每一次的夢醒都血跡斑斑,每一次的悸動都白骨累累,就像一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誘惑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她流血流汗,前赴後繼。

引水灌田的美夢會因此而泯滅嗎?水到渠成的幻想會被大自然扼殺殆盡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東海,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②

這是一個有血性的族群,這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族群,猶如精衛,猶如刑天。

民國十八年(1929),關中經歷了自十七年至十九年的特大年饉,三年不雨,六料未收。饑民載道,餓殍遍野,俗稱“十八年年饉”。二十年10月,蒲城人楊虎城主政,他痛心故鄉之難,認識到必以水利救之。因此特邀同鄉李儀祉回陝主持水利工作,實施關中八惠(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灃惠渠、黑惠渠、泔惠渠、澇惠渠)計劃。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成為當務之急,勢在必行。他們救國救民的抱負志向可謂大矣!

民國二十二年(1933),鐵鐮山來了幾位風塵僕僕穿著中山裝的客人,他們帶著測量儀器,在鐵鐮山上穿行著,在龍首渠的遺址上徘徊著,勘察設計新渠道——洛惠渠,一任肆無忌憚的北風把塵土灌進衣領,一任漫山遍野的荊棘掛爛衣衫刺破雙手。

千年龍首夢

他們是誰?他們是當時的陝西省主席楊虎城,水利局總工程師孫紹宗,水利專家李儀祉,陸士基,李奎順和他的工作人員。鐮山上,洛河邊,到處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熱血沸騰,壯志在胸,要重拾老祖先關於龍首渠的舊夢,重繪龍首渠的新藍圖。

洛惠渠在第二年(1934)三月破土動工,仍然在原龍首渠的基礎上興建,自澄城境內老狀瀑跌處築壩引水,總乾渠沿洛河東岸穿原越溝,架橋鑿洞,修建長3.07千米的五號隧洞至鐵鐮山深處,從大荔義井村出鐵鐮山。其規模之宏偉,工程之艱險,耗資之巨大,為當時水利工程之僅有。由中央撥款,歷時三年,飲水樞紐,總乾渠及乾渠等工程相繼建成。唯總乾渠五號洞修建時遇流沙潛泉,掘進受挫,由陸士基、李奎順帶領,他們鍥而不捨,致個人安危於不顧,克服重重困難,與流沙潛泉搏鬥,成功的引進老先人的“井渠法”加以改進,在實踐中創造出新的“工作井工作法”。解決了工程難題。1946年11月26日,終於貫穿全洞,到第二年8月,完成洞身砌石和整修工程。至此,洛惠渠歷經十三年艱辛,先後有四十八人殉難(工程師張平之也不幸殉職),終於完成。

千年龍首夢

1947年12月12日,鐮山腳下的義井村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洛惠渠放水典禮暨殉難職工追悼會在這裡舉行,當時的水利部部長薛篤弼親自主持,蔣介石,孫科,張群,于右任,陳立夫等都發來了賀電,國民黨中央政府主席林森揮筆題寫了“龍首壩”三個大字,並命名五號洞為“平之洞”。以紀念犧牲生命的工程師張平之和其他的殉難者。

洛惠渠總乾渠長21.73千米,建築物35座,沿線引水隧洞5條,石拱滾水壩一座,奪村水槽名“水經橋”,曲裡渡槽名“利濟橋”,1-----5號隧洞依次命名為“澄源洞”“蒲田洞”“大有洞”“朝川洞”“平之洞”,曲裡渡槽拱架兩側由李儀祉親手書寫的“大旱何須望雲至,自有長虹帶雨來”的巨幅標語,顯示了國人戰天鬥地的豪情壯志。

千年龍首夢

隨後的放水,仍然遇到了兩千年前老先人莊熊羆賀蘭祥他們遇到的難題,由於大部分渠道都是黃土夯成,遇水即潰,地沒澆多少,渠道就潰毀的不成樣子,再也無法使用。

龍首渠又一次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擺設而已!

曲裡渡槽的巨幅標語,在耀眼的陽光下,像把把利劍,無情的嘲弄著曾經壯志凌雲的修渠者,刺痛著他們屢戰屢敗的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時光倏忽而過,1949年3月大荔解放,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人們對新生活充滿了渴望,充滿了期待,10月即成立了洛惠渠工程處,重建洛惠渠成了重中之重,一系列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開展。關中人鐵了心,一定要把洛惠渠重建成功,再塑龍首魂,再圓龍首夢。

千年龍首夢

這年年底,國家就撥發小麥750萬公斤,省政府撥款8億元(舊幣),地方政府動員5000多名民工,掀起了以修復五號隧洞和幹、支、斗渠道配套為重點工程的建設高潮。

1950年5月2日,正式開閘放水,灌區開始受益。

1952年,新修支渠4條,斗渠71條,當年灌溉20.3萬畝。

1953年洛惠渠管理局成立。夏天就動員大(荔)朝(邑)民工2萬人,開展了又一輪的續建修渠工程。奮戰17晝夜,完成了東干渠改善土方任務137萬立方,當年實現了冬灌。

1959年灌溉面積達到了52萬畝。

1963年加固五號隧洞。

1974年擴建總乾渠,

1980年........1990年.......2000年.......不用再寫了,再寫就成了羅列數字遊戲了。

千年龍首夢

讓我們放眼美麗的大地吧,新建奪村、曲裡渡槽,新建氣勢雄偉的攔河壩,擴建改造洛西倒虹,總乾渠,干支渠,洛西排水溝,完成14箇中低產田的改造......洛惠渠的續建擴建,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重點,紮紮實實,負重前行,只為了把心中的夢想盡情地描繪在關中的大地上,只為了給老祖先一個滿意的交代。

千年龍首夢

看吧,今天,無數條蛛網似地乾渠支渠斗渠在原野上縱橫,蜿蜒不盡,或滔滔東流,或潺潺西去,它們的長度加起來達1167.8公里,可以在關中平原上從東向西繞三圈。68座抽水站,6590座各類建築物作為渠道樞紐,星羅棋佈地分佈在原野上,控制水流,源源不斷的為土地輸送乳汁,輸送營養,截止目前,灌溉面積達到了77.69萬畝。

洛惠渠灌區成了搶手的金餑餑,令人羨慕不已。

千年龍首夢

關中人不會就此停下前進的腳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沒有大型機械操作的情況下,硬是憑著人力,再建了兩條比鄭國渠,龍首渠還要宏偉的大型水利工程,東雷抽黃工程和交口抽渭工程,要把桀驁不馴的黃河水和渭河水全部引進渠道,引上了高原。

這裡只說抽黃工程,那個難度,遠非龍首渠所比。湍急浩蕩的黃河也遠非它的支流洛河所比。關中人靠著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在黨和國家的堅定支持下,憑著一雙手,硬是拿下了這個工程。

千年龍首夢

人們清楚地記得:1975年的冬天,滴水成冰,抽黃工地大會戰,大荔縣委書記範雲軒,副縣長宴科運同全縣的四萬五千多名民工一道,風餐露宿,任怒吼的北風把手臉凍裂,任肆虐的黃塵灌進衣領落進飯碗。工地上到處是飄揚的旗幟,到處是架子車的洪流。取土壕裡,鐵鍁飛舞,渠上渠下,車子飛奔,總乾渠在一寸一寸的增高。

運石會戰,出動了2645輛各種車輛,汽車,拖拉機,膠輪車,手扶機齊上陣,歷時23天,日夜兼程,共運片石18000多立米,保證了工地的用石。

渠首進水閘,位於合陽東雷村塬下黃河主流西側,為攔阻黃河急流,保證挖基,技術人員翻閱資料,去外地學習,設計出“草土圍堰”的辦法,購買了140多萬斤麥草,擰成草繩,紮成草捆投放河中,築成了長2500米,高十米,底寬20米,頂寬7米的“草土圍堰”工程,既阻攔了急流,又作為施工公路,解決了排水挖基的困難。

千年龍首夢

抽黃工程歷時五年,大荔以犧牲16人的代價順利完成(不包括其它縣)。黃河灘裡,鐵鐮山上千年的旱塬終於變成了水澆地。

古人曾滿懷激情地抒發他們的夢想:

假使許塬阜上,西方美植榛苓;

商滸灘邊,南國歌培棫樸,

黍沃黃堆之嶺,周舄婆娑棠繙......

則永護德星於東井,長彌災曜於北辰矣③!

千年龍首夢

如今,他們願望已經變成了現實。不管是北邊的澄城,西邊的蒲城,還是東邊的大荔,不管是鐵鐮山,黃河灘,還是沙苑、平川,到處都是縱橫交錯的渠道,良田美疇,風光旖旎。洛水,渭水,黃河水,曾經在老祖先夢想的渠道里流淌了兩千多年,從秦漢一直流到了今天,流向了陽光照耀下的田野。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千年龍首夢

這就是龍首渠的夢想所在,黃河的魂魄所在,它流淌在祖先的血液中,遺傳於後代的基因裡,為了心中的理想,百折不回,不屈不撓,勇往直前,自強不息。

注:①一心穿地,姜師度好修漕渠,太史令傅孝忠好星象學。時人嘲笑說:“孝忠知仰天,師度知相地。”

②精衛,出自《山海經》,故事講述了炎帝之女溺死於東海,化為精衛鳥,日夜銜石填海的故事。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強烈願望和奮鬥精神。刑天,出自《山海經》,神話人物,炎帝手下一員大將,被砍了腦袋,仍頑強戰鬥。干鏚,武器。

③出自《大荔縣誌.賀志》,許塬阜,指鐵鐮山;商滸灘,鐵鐮山下的灘地;黃堆之嶺,指沙苑;舄,鹹溼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