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近兩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全球宏觀經濟疲軟造成了商業環境的動盪不定,中國作為進出口貿易大國必受其累。而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疫情,又給中國經濟蒙上了新的陰影,它猶如在傷口上撒了把鹽,讓諸多紮根線下的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刺骨之寒。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於是,縮減甚至暫停一季度的營銷預算,成為很多甲方爸爸們的一致選擇,因為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在經濟下行與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及時止損,也許是度過難關的最好方法。

然而現實往往與想象背道而馳。查理芒格說過,對於只有鐵錘的人來說,每個問題都像釘子!單一的、慣性的、下意識的思考模式是很多錯誤決定的源頭,面對極度碎片化和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企業需要擁有更多元的營銷戰略模型來抵禦風險,從而持續提升品牌的免疫力。

下意識的反應,往往是錯誤的開始

這個世界處在一個快速的外部環境變量中,所謂的多元營銷戰略模型,就是不以短期現象作為判斷的根本,而是要以“長期主義”的眼光去佈局營銷節點,跳出當下侷限看問題,在持續修煉自身內功的基礎上決勝未來。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針對企業縮減營銷預算的現象,很多人將其歸咎於疫情,其實也是片面的。疫情只是外因,或者說是催化劑,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當下商業社會過於浮躁,過於注重“短期效益”,都希望憑藉某種增長捷徑,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轉化。

所以,當企業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在遭遇突發事件或者危機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下意識的用“短期主義”眼光看待問題。於是,縮減營銷預算就成為企業自身防禦機制啟動的第一反應,但這絕對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有數據證明,人類90%以上的決策由下意識做出,而不到10%的決策由理性做出。在疫情期間能夠堅持不縮減營銷預算的行為,就屬於那理性的10%。本質來講,這也是“短期主義”和“長期主義”的區別。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一個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旅程是“認知、認同、轉化”的過程,在碎片化的社會里,消費者通過反覆接觸品牌信息而形成的記憶是短暫的、片段的,需要長時間的拼湊和消化,而這個過程很容易被同質化的競爭所“清零”。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消減預算就等於打斷了用戶對於品牌的認知、認同過程。同時,停止了“品”的供養,“效”也會慢慢枯萎,品牌最終會失去自身免疫力,喪失競爭力,同時也喪失了疫情過後“超車”的機會。

無論怎樣超車,踩住油門是關鍵

縱觀近幾年的商業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的迭代讓生產力獲得瞭解放,但同時也讓同質化競爭變得日趨嚴重。於是,“超車”一詞開始流行,無論是“彎道超車”也好,“換道超車”也罷,都是希望通過產品的差異化之路衝破市場紅海的桎梏。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但一切“超車”都有個大前提,那就是持續不斷的動力輸出。換句話說,“彎道”和“換道”只是戰術上的區別,而以“品效協同”為目標的營銷戰略,才是驅動品牌不斷成長的底層邏輯和動力。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保羅戴森發表《衰退期減少廣告開支會推遲復甦》一文,文中表示:在蕭條期縮減廣告預算的企業,要想在一年內恢復到衰退以前的銷售水平,復甦期投入的廣告預算需要提高60%左右。

換句話說,如果在衰退期將廣告預算減少1美元,衰退結束後就要再增加到1.6美元才能回到衰退前的水平。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它們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明,在蕭條期維持和增加廣告、營銷預算的企業,就好比在賽道上持續踩住油門的賽車,從長遠來看,都能獲得更好的增長和更高的市場份額。

精準有效,不能再浪費一半廣告費了

如果你要問,當今的廣告界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什麼,那就是沃納梅克說的那句,“我知道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卻不知道被浪費的是哪一半”。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正如前文所講,我們不主張在疫情期間縮減營銷預算,但是,絕不等於可以再像往常一樣任由一半、甚至更多的廣告費付之東流。非常時期,企業應該把有限的營銷預算投在更加精準的渠道和場景,讓品牌的勢能持續釋放,在收穫高轉化的同時持續提升品牌溢價。

同時,真正的營銷是要持續創造用戶價值。從目前的形式來看,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必須跳出疫情的影響去看更長遠的營銷本質,用營銷的“長期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方法論,用最硬核的營銷場景打開消費者心智的開關。

縱觀市場營銷的歷史,從渠道到內容,從內容到創意,再從創意到運營,營銷“一招鮮”的時代早已經成為歷史,現在的營銷需要我們用產品經理的思維、以用戶運營的心態去觸達底層邏輯,迴歸本質。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所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能夠實現高觸達、低干擾的傳播方式和渠道,才是能夠開啟消費者心智的硬核營銷場景。

以華語傳媒的“360度社區全場景營銷”為例,它通過整合全國優質社區資源,以中產人群居住的社區媒介組合為載體,圍繞場景、數據、流量構建營銷閉環,用一種差異化的“常態”幫助品牌實現能夠常態的“差異化”,最終實現聲量、流量、銷量的全面提升。

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萬事皆有兩面性,疫情讓消費市場受到衝擊,但同時也讓企業和營銷人有機會冷靜思考,避開浮躁的同質化競爭,重新審視營銷的本質,重構營銷戰略模型,從而在這次疫情“大考”之後,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