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晕海的感觉


1951年曾经的青帮三巨头之一的黄金荣,在别人的帮扶下,步履蹒跚的走上街头,他面前的上海大世界,这个上海头一号游乐场,曾是上海著名的销金窟,看着曾经自己引以为的产业,黄金荣不禁开始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上海时候,曾立誓一定要混出样子,几十年的江湖飘摇,他曾经镇压过工人运动,曾暗杀过自己的仇人,靠着运气和自己的胆识,魄力,成为青帮大佬,黑白通吃,执掌租界,人脉广泛,成为上海最有头有脸的那一小搓人。

此时一声呼唤中断了黄金荣的回忆,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相机正在正对着黄金荣,并说道:行老爷子这样站就可以双手拿好扫把,身体在站立一些。黄金荣也没想到在意自己愣神的时候旁边的小李居然把扫把已经放在自己手上了,而自己并顺手就接好并以此借力站立着,大概是走累了,自己还是老了,我并不后悔没有离开上海,如今他们说民众情绪很大需要我象征性的进行劳动,用以抵消民愤,我内心是不屑的,换做以前,谁有意见,我就把他扔到黄浦江里,上海人虽多,但在扔到黄浦江里也不过一声噗通声,再多的人黄浦江也吞的下,但我还是老了,现在想把谁扔到江里也只有自己去做了,门徒们跑的跑,散的散,剩下的要么夹着尾巴做人,要么到被关在监狱里,都以为我会遭遇清算巴不得离我远点,人心我早已经看透,但当李志清卷走我几乎所有财产时我却依然觉得心痛,大概是想念培里了,他要是还在似乎孩子都该有这个小伙子那么大了。到时候天天围着我转爷爷,爷爷的叫着多好,哎,报应啊!如今只有我孤身一人。

杜月笙曾两次让我去上海,第一次是日本人来了,我不去,因为我不怕日本人,大不了就是一死,死我也要死在上海。第二次是上海即将解放,他说像我们这样手里有鲜血的人,会遭遇清算

杜月笙精明一生却看不破一个名利场,他手里也有人家的旧账,他走他的我不走,之前杨虎找过我,说可以保证我的安全和各项权力,不会剥夺我的房子和店面,我也只剩下这些了。

杜月笙之前还给我打过来五万块,也是真够意思了,毕竟他那现在也并不好过,听说还生病了。

政府让我扫大街还派了同志来作我思想工作,其实大可不必,我一生荣辱,做过恶人,做过坏人,做过流氓,扫个马路而已,有何大不了,何况他们说就是站在哪照个像而已,我特意选在了大世界门口照,让那些希望我惨的人更加有快感,也算帮你们超额完成任务。现在的家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只有我孤身一人。哎人到了最后一步才相信,做人真的有报应啊。

阐释君:“这也是为何黄金荣痴迷于大烟,麻将,和泡桑拿,因为大烟可以解忧,麻将可以忘忧,洗澡可以去忧,晚年的黄金荣是凄惨的,但那是他信错于人,没有子祠,并不是被清算的下场,很多人以此人为这点杜月笙高黄金荣一筹是不对的,杜月笙于1951年病故,死前也是希望埋葬于故里可惜没有实现,以此来看至少黄金荣实现了。”


阐释君


我觉得让他扫大街,比让他坐牢,对他对别人,都更具教育意义。说起来旧上海青帮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其实是四大亨,还有一个顾竹轩,有“江北皇帝”之称的顾竹轩。这四个人,都是青帮大佬,在旧上海十里洋场捞偏门的,后面的结局,早已注定,解放前在上海当流氓,就是一个职业,是可以公开拿到台面上说的一个行当,不丢人,但是当了流氓,很多路还是要选的,这四个流氓大亨,顾竹轩一直帮助我党,抗日时期也人力物力的帮助国军,对我党不但一直掩护着上海地下支部,也一直大力支持江北新四军,所以建国后,顾老板洗白上岸,进了政协工作。从那以后,再说旧上海的事情,就只剩三大亨了。

杜月笙杜老板,也是很有血性的中国人,抗日时期,也出了大力,淞沪抗战,手提驳壳枪直接上阵的青帮弟子,都是他手下,只不过他一直帮助的,是国党,建国前,杜老板也见机不对,逃到香港去了,结局也不算是很差,不过他不逃,留在上海,待遇也比黄金荣会好很多,但比不上顾老板那是一定的。黄金荣在抗日的表现,就是拿捏着真当自己是个人物,跟日本人很暧昧,但好歹没公开投敌,以江湖人的圆滑,顶着日本人压力,居然对中日双方来个两不相帮,实际因为上海在日占之下,多少还是帮日本人做了点事的,不说他的流氓岁月,光是这一点,喊他在大世界门口扫大街,就一点不冤。
还有一个是张啸林张老板,这个汉奸是上杆子投了日本人,更从四一二时期,就是极端反共的立场,投日当汉奸后,自己大发国难财,也强抢恶买,为日本人搜刮物资立下汗马功劳,还跟日伪所建臭名昭著的七十二号公馆,混在一起,对抗日地下组织,犯有累累血债,所以在抗日初期,就是四零年,就被戴笠戴老板的军统盯上,被除了奸,都没能混到我党来收拾他。


李三万的三万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金荣晚年已是日暮西山。黄金荣作为曾在旧中国上海摊十里洋场呼风唤雨的人物,为什么到了新中国解放却沦落到如此地步。一切都要从头说起,在日寇入侵上海之前,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还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地下皇帝”,但是等到淞沪战争爆发,黄金荣所拥有的的一切荣华富贵都华为泡影。他是三人中的老大,老二张啸林投降了日本人做了汉奸,老三杜月笙逃往抗战国民政府的大后方重庆,黄金荣既没有逃又没有投靠日本人,在上海滩失去了权力,很多原来的小弟都离它而去。

黄金荣又开不起口向杜月笙借钱,杜月笙因为投资银行行业,资产有很多存在银行,财产没有在日寇入侵时损失太多。但黄金荣就惨了,自己的产业全部沦落到日本人手中,一大家子要养活,于是动了念头向杜月笙“要”钱,派手下的小弟在重庆绑了杜月笙要了十万块,最后还被杜月笙知道了这个消息。两人从此只维系了表面的兄弟关系,暗地里却不再来往。后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对黄金荣、杜月笙等青帮分子不重用,两人想恢复往昔的上海滩“地下皇帝”的风光已经没有希望。

到新中国成立后,杜月笙去了香港,81岁的黄金荣自知时日不多不愿客死他乡。留在上海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他的大宅子里藏有大量烟土,黄金荣早已经烟不离手的瘾君子。后来黄金荣主动参与青帮人员改造,在上海的大街上扫马路,但只是象征性的扫了几次大街。


陆弃


黄金荣,1953年病逝。祖籍浙江,是旧上海有名的青帮老大,跟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可就是这样一个响当当的黑帮老大,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1951年一张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照片,让世人震惊。那么,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下面听听有书君的分析:

1.落叶归根,不愿远走他乡的无奈

1949年,抗日胜利新中国成立。已经81岁高龄的黄金荣面临人生的最后一次选择,要么去香港,要么留在上海。

最终他选择了留在上海。要知道,当时他已经81岁的高龄,同时疾病缠身,身体不适合长途跋涉。他说:“我是已经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中国人自古便有落叶归根的想法,特别是岁数大了,更不愿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更何况他所有的事业和资产都在这,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了共党领导人杨虎和章士钊的承诺,只要他不再做坏事,可以对他既往不咎。更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为了能让自己在上海平平安安的,黄金荣不光把蒋介石赐给自己的“文行忠行”匾额砸了,还上交了青帮头目的名册,并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

2.为了安抚民众,表决心

1951年的镇压反革命浪潮中,人们发现了黄金荣这个曾经横行霸道,恶贯满盈的青帮大佬还在上海。人们便开始声讨黄金荣,并要求政府对其严惩。

为了平息老百姓的愤怒,经过商议新政府便决定让黄金荣写一份“悔改书”并承诺改过自新。

1951年《上海新闻报》、《文汇报》都刊登了黄金荣的悔改书,但并没有平息群众的怒火,反而令局势一再升级。

政府再次商议,决定对其进行劳动改造,于是便有了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照片。大家看着曾经那个威风凛凛的一代大亨竟然也有在大街上扫地的一天,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便平息了此事。

所以,黄金荣之所以晚年会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一是因为岁数大了,迫于生活的无奈忍,二是为了平息众怒。虽然这一幕有损一代大亨的颜面,但为了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黄金荣正式的身份是法租界华人督察长,还有一个身份是青帮大佬,他一边当警察,一边做坏事,是黑白通吃的是上海滩三大流氓大亨之一。

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然在83岁的高龄时,拿着一个秃了毛的破扫帚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这是为什么呢?

说来话长,我们从1949年开始说起吧:

黄金荣不想离开上海:

1949年,国民党长江防线被摧毁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攻坚上海。不少人携带金银细软逃往台湾或香港。

很多人,包括杜月笙,劝黄金荣去香港谋生。

黄金荣此时也如坐针毡,不知何去何从。

他思量再三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杜月笙难道不怕共产党吗?他是以黄赌毒起家的,还组织帮会,网罗门徒、欺压过百姓。还为国民党做过事,尤其是支持参与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手上沾染过共产党人的鲜血。可谓恶行累累的。

但是,黄金荣已经81岁了,他混社会多年,很会见风使舵,早就向新社会靠拢了。

共产党也希望黄金荣留在上海:

对共产党来说,也确实希望像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旧上海大亨能留在大陆,这对稳定刚刚解放的社会秩序和巩固新生政权也是有利的。

事实上,解放后,黄金荣也确实金盆洗手、改邪归正了。他每天洗洗澡、喝喝茶,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人民政府这时还允许黄金荣照常经营他的产业,如大世界、黄金大戏院、荣金大戏院等。每月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日子过的很安逸。

日子过得还不错:

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人民政府要处理的事千头万绪。党中央在上海解放前夕,已有明确的方针:

只要帮会人物不出来捣乱,不干扰上海解放后的社会治安,老实接受改造,就不动他们。特别是对于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帮会头面人物,"观察一个时期再说"(刘少奇语),其目的是"努力使上海不乱"(周恩来语),这样对全国大局有利,对恢复上海经济发展有利。

1951年开始,日子不好过了:

但是,到了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了。黄金荣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许多市民自发涌到黄公馆门口,要求他接受批斗。一封封控诉信、检举信,如雪片般飞到人民政府,要求严惩旧社会恶霸。

上海市人民政府召见了黄金荣,跟他说明,以往政策不变,但希望他写一份“悔过书”,求得人民群众的谅解。

1951年5月20日,《黄金荣自白书》在上海《文汇报》刊登。结果不但没有平息群众的愤怒,反而引起更大的风波。

“黄金荣可杀不可留” 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青帮大佬黄金荣扫大街:

怎样处理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旧社会恶霸呢?大家都很挠头。但是,人民政府秉着宽大为怀的宗旨,并没怎么为难黄金荣。

黄金荣也自知罪孽深重,便主动要求接受“劳动改造”,于是便有了黄金荣在那张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照片。

照片中,垃圾车是空的,说明还没开始干活,但黄金荣已经面露疲态了,毕竟是83岁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照片一出,“黄金荣扫大街”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传到国外。大家对此事各执一词。有些逃亡的“大亨”暗自庆幸自己没留在大陆,逃过一劫。

考虑到国内外的影响,对黄金荣的“改造”并没有持续下去,只是象征性地“劳动”一下。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喜欢请关注。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在上海解放前期,黄金荣本人生活低调,常常是深居简出,虽然政府当时在打压曾经上海一带的流氓分子。但是黄金荣和杜月笙一样有民族气节,所以也就没有受到什么特殊待遇,但是这并不代表老百姓们会就此放过这样一个评论两极化的人。随着镇压反革命的热潮兴起,有不少市民自发找上了黄金荣的门,并强烈要求他自我批斗。

所以就有了后来那份《黄金荣自白书》,其中有他本人的忏悔以及请求政府人民饶恕的真情实意,在当时劳动最大的世道下,市民再次向政府建议“一视同仁”。于是,纵使黄金荣有一百个不愿意,还是得服从命令,所以当时早上经常能在“大世界”门口看到黄金荣在扫大街。


今天把驴踢了


黄金荣,上海青帮大佬,号称“天”字辈,是“上海三大亨”中资历最老的一个,连另外两位流氓大亨——杜月笙、张啸林,都敬他三分。光提起“黄金荣”三字,都足以令当时很多人胆寒!


那么,势力滔天的上海大亨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真相令人震惊!

图/上海第一大亨黄金荣,在扫大街


在旧上海的大亨里,排行第一的头号大亨,自然是黄金荣。


黄金荣,也并不是天生就拥有这一切的“富二代”,他从一个小瘪三,一跃而成为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门徒众多,势力盘根错节,称霸上海滩。中间也有一个发迹的过程。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上海滩里的特有产物:那些出身低微、家道贫寒,但又不学无术的地痞流氓,利用帮会势力,靠耍横斗勇,网罗门徒,成为地方一霸。黄金荣就是一个例子。


黄金荣自幼不学无术,喜好与地痞流氓交往。黄金荣早年在上海一个裱画店当学徒,本期望以后当一裱画匠,养家糊口,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黄金荣的人生轨迹。若不是这次“机遇”,或许黄金荣一辈子也就这样了,难有什么大起色。


这次“机遇”——招聘巡警。即法国驻沪总领事及,为了加强法租界内的治安,要公开招募120名华人巡捕。听说进巡捕房,可以吃香喝辣,黄金荣不甘寂寞,就想去碰碰运气。


这一年,黄金荣才32岁,一事无成、籍籍无名。


黄金荣本没抱太大希望,结果报名应试后,居然被录取了,这倒是出乎黄金荣的意料之外。后来有人说,他那强壮的身体占了便宜。


进入巡捕房后,黄金荣表现得格外卖力,后被警务总监看中,一下就由华捕提升为便衣。黄金荣人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脑子挺活络,他利用“黑吃黑”手法,网罗了一大批小喽啰(惯偷、惯盗、惯骗分子),为他所用。


黄金荣的职位晋升,像一路打怪一样。最终,黄金荣竟然坐上法国巡捕房任命的唯一的一个华人探督察长,并给他配8名保镖(即8名安南巡捕)。


从此,黄金荣成为上海地方一霸,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黑白两道通吃。(关注【峰子奇观】,第一时间获得奇趣历史!)


黄金荣担任华探督察长一职,长达20多年,他利用手中权力,贩卖鸦片、开设赌场、经营娱乐场所等,数年不一眨眼的功夫,混成了上海滩里的头号大亨。


按照青帮规矩,黄金荣从没拜过老头子,也没开过香堂,是一枚“空子”,可他却凭借着自己实力大,而自号“天字辈”青帮老大。


而当时上海青帮四字排辈——“大通悟学”,以“大”字辈的辈分最高,而杜月笙所拜的师父陈世昌,就是“大”字辈,所以杜月笙就“大”的下一辈:“通”字辈。


其实,青帮根本就没有“天”字辈。这是黄金荣为了盖过“大”字辈,在上面添了一横,自创“天”字辈,广收门徒,与流氓大亨杜月笙、张啸林来往密切。


1927年4月,充当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马前卒。1928年,蒋介石任命黄金荣为国民政府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由匪变官,有了一个“官方”身份护体。


抗日战争时,黄金荣没有像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那样当汉奸,而是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民族大义上保持了民族气节。

图/上海三大亨:右起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


1949年前夕,国民党大势已去,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乘机席卷了老头子黄金荣的金银珠宝,离沪逃往香港,后又跑到了台湾。有人劝黄金荣赶紧走吧,去香港或台湾躲躲,当时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已去了香港。


82岁的黄金荣,无奈地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反正来日无多,听天由命吧。


新中国成立后,纵然黄金荣深居简出,企图低调夹起尾巴做人,以逃脱罪责,可惜这个恶贯满盈、作恶多端的流氓头子,还是遭到了清算!多行不义必自毙!


为了震慑残余势力,政府要求这位昔日的老大黄金荣,写了一封自白书(悔过书)登报。黄金荣在“自白书”中,自称“自首改过”、“将功赎罪”、“请求政府和人民饶恕”等等。

图/黄金荣悔过书(部分)


上海滩第一流氓大亨的“忏悔”,像一颗炸弹,炸开了轩然大波,要批斗黄金荣,“黄金荣可杀不可留!”的口号响彻上海滩!


随后,黄金荣被打入“劳动改造”行列,他开始扫大街。而“上海大世界”是以前黄金荣“最辉煌”的地方,落差感不言而喻。随之,“黄金荣扫大街”的新闻,一下子爆红世界各地!


由于当时的黄金荣,已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改造也只是象征性的,拍照登报,以达到震慑流氓残余的作用,只是阶段性的扫扫大街,并未持续下去。


仅两多年之后,也就是1953年6月20日,黄金荣病逝,终年85岁。一代流氓大亨,谢幕!读完一个青帮大佬的一生,是否感慨良多?下方留言区也精彩~


关注【峰子奇观】,第一时间获得奇趣历史!


峰子奇观


黄金荣是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大亨”可不是什么雅称,它的全称是“流氓大亨”,专指那些出身低下的无业流氓,利用帮会势力,网罗门徒,继而成为地方一霸的人物,这是上海滩特有的称呼。


黄金荣利用在法租界当督察长的机会,勾结官商政客,成为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收罗门徒达1000多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欺压群众,专营鸦片走私和赌博产业,发了财后开了大世界剧院。1927年,黄金荣组织“中华共进会”,积极参与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战时期还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与日寇合作。

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去了香港,有人也劝黄金荣去香港,黄金荣想自己都80多岁的人了,恐怕没到香港就死在半路了,还不如呆在上海不动,他的信条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听天由命。

上海解放初期,黄金荣蜇居家中,他家上下有二十多号人,都住在龙门路均培里1号,这是一幢三层洋房,有几十间房子,他的大世界,黄金大戏院还照常营业,他也照常享受着自己的三大爱好,抽大烟、搓麻将和下澡堂,到1951年初,黄金荣的好日子到头了,这时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市民自发地涌到他家门口,要求他接受批斗,同时公安机关接到许多控告信、举报信,要求惩办黄金荣。


党中央在上海初期有明确的方针,对帮会人物只要不出来捣乱,不干扰社会治安,老实接受改造,就不动他们,特别是对黄金荣这样的头面人物,这对安抚帮会成员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上海市政府出面召见了黄金荣,向他宣布了党的政策,希望他能配合政府的工作,写个悔过书,求得群众的谅解,没想到上海《新闻报》,《文汇报》,刊登了《黄金荣的自白书》后,群众的怒气更大了,纷纷要求枪毙黄金荣,为了执行党的政策,为了稳定上海的秩序,同时为了平息群众的愤怒,政府要求他干一些身体力行的劳动,这样就可以宣传说,他已经在接受改造了,于是他就在大世界门口开始扫地了,这种扫地只是装装样子摆个Pos而已,因为84岁的年纪连走路都很费力了,哪还扫的动地,扫地没持续多少时间,二年后黄金荣因病去世,享年86岁。


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其实,对于黄金荣,或者说上个世纪革命浪潮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一切立场不同而成王败寇之事,都是因缘际会。

早在蒋介石还未崛起之时,黄金荣便已经在上海混得风生水起或者说称王称霸。凭借着其做事心狠手辣的手腕与早年在法租界巡捕房打下的基础,一跃成为上海滩地下秩序里的三大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的上海三大亨是很团结的,彼此守候相望,休戚与共,互帮互助。当年黄金荣因为一个戏子得罪卢督军公子卢筱嘉被绑的大事件就是杜月笙与张啸林出面解决的。


三足鼎立之下,才是芸芸众生。

1922年左右的时候,蒋介石虽已是国民党中令人瞩目的新星,但是名气不能当饭吃,没钱都是假把式。所以为了能够多赚点钱作为自己在政治上活动的经费,因缘际会之下他在上海搞起了证券交易所。也算是解决了一时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然而花无白日红,上海作为东方明珠,民国经济中心,偶尔爆发三两次金融风暴是必然的。这样一来,对于那些从事金融业而又没有强硬后台或者说是强大现金流支持的机构来说,便是灭顶之灾。很快蒋介石所在的交易所就债台高筑,很多股民满大街找蒋介石要债。

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了改变蒋介石与黄金荣或者说乃至大多数人命运的事。

蒋介石在多方引见之下,决定拜在黄金荣门下。蒋介石此举是一石二鸟的计策。一来不会有人敢到黄公馆要债,债务托黄金荣的面子也可不了了之。二来自己以后有了黄金荣的庇护与帮助,无论经商还是从政再无后顾之忧。


(时年在上海的蒋介石)

1922年,蒋介石在黄公馆向黄金荣递拜师帖,行拜师礼,正式归于黄金荣门下。拜师完毕,黄金荣当着满堂宾客当场指着蒋介石表示“志清(蒋介石时常用名)现在是我的学生,你们要债的,便只管来找我吧!”

此话一出,在座蒋介石债主心里一凉,债多半是要不回来了。便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表示销去债务作为黄金荣的收徒礼。

也正是在黄金荣的庇护与资助或者说牵线搭桥下,短短不过5年时间,蒋介石便一路平步青云在政治界大放异彩,一跃成为中华最有权势之人物。

在蒋介石起来后,黄金荣十分识趣,以蒋介石学成出师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由,赶紧把蒋介石拜师贴递回给蒋介石,并且对外公布蒋介石不再是自己学生,且作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其已学成出师。


(黄金荣)

然后便是决定历史的4.12事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捕杀国名党右派与共产党等反对其的革命人士,真正成为民国政府的独裁者。

当时,不论是审时度势还是师徒情分,黄金荣都不得不站到了蒋介石阵营,在上海帮其缉拿捕杀我党大量优秀的革命人士。血债累累,令人发指。其后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其都是蒋介石政权的死忠粉。

不过,在上海沦陷时,时在法租界的黄金荣却未充当汉奸伪职而是私下里偷偷资助国民党抗日,这一点在民族大义上倒是令人称颂。

抗日战争后是国共内战,国民党以其失民心兵败如山倒,时杜月笙等乃至黄金荣家属早已逃离海外,黄金荣则因不愿意离开生他养他的黄土地而留在了上海。

因为此前其立场与4.12的所作所为,担心受到清洗,其便金盆洗手,一直深居简出。很多人都以为他早已经逃离海外或者早早死了。直到有一天看见其发表在报纸上的忏悔书才知道这个老上海的大恶还在人世。于是,刹那间很多曾受他荼毒的人纷纷写信政府要求不杀黄金荣不足以平民愤,稳治安。当时中央高瞻远瞩认为,上海刚受战火洗礼,杀掉黄金荣并不利于上海秩序的维稳,且黄金荣在抗日战争上也是做过贡献的,功过相抵便算了。

但是,为了做做样子给老百姓们看,便只能让黄金荣在政府的监督下去扫大街,至死方休,以示惩罚。

(在自家生意门口扫大街的黄金荣)

于是便有了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一幕。只不过我听说那大世界是黄金荣在1931年所创,扫自家门庭,问题不大!


不书


说起青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特别是上海滩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想当年这三个人在上海滩可谓是叱咤风云,还有点土皇帝的意思。不过虽然三人都是一方大佬,可这辈分不能乱,道上混的还讲究这个。黄金荣是这三个人中最先闯荡江湖,他经历的也要比其他两个人多,辈分嘛,也就比其他两个人要高一点,而且杜月笙还是靠着黄金荣一步步发展起来,也算是黄金荣的一个小弟。

可就是这么一个风云人物,最后落得个扫大街的下场,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女人

他在上海成为一方巨头之后,金钱与名利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那么女人就成了他的新目标,当然他的风流史也是不少。且说一下黄金荣的正牌也就是第一任夫人林桂生,为了维持生计,她在十几岁的十九就跟着自己的父亲来到了上海,可以说黄金荣的崛起离不开林桂生,林桂生帮助他一步步成长到青帮大亨级别的人物。

林桂生生的抚媚妖娆,但是内心确异常坚毅。她父亲死后,十八岁的她开了一家妓院"烟花间",想想一个十八岁的女子能在那么混乱的上海开一家妓院,就知道她有多能精明。当地的一些小混混都称呼她为桂生姐,而当时的黄金荣只是一个小巡捕而已。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日中天的大姐大怎么会看上黄金荣这个小巡捕呢?

原来,在这两个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林桂生就觉得这个男人不一般,她能看的出来黄金荣的志向不单单是一个小巡捕,而且自己也不甘愿做一个妓院老板,也想有更大的发展,这一来二去,两个人惺惺相惜就好上了。

两人好上后,林桂生就把烟花间给卖了,拿了钱两个人搬家搬到了法租界旁边的三不管的地界,十六里铺。这个地方虽然是三不管,可是这个地方的经济相比于其他地方来说就是富到流油的那种,而且鱼龙混杂。这些都是林桂生的先见之明,因为两人的"事业"就从这里开始。在这个地方,黄金荣广收门徒,并且利用这些小道消息,破获了几起大案子,慢慢的在警署里的威严大增,就成了华探督察长。

这一切太顺利了,往往这个时候,人就开始找事。黄金荣借着两人没有儿子的借口,开启花天酒地模式,遇到了露兰春,黄金荣花重金给她请老师教她唱戏,花重金包装她,成为了上海滩的大明星。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时候,黄金荣没有目的吗?

他早就想把露兰春娶回家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大动作。露兰春也明白黄金荣的意思,说必须两个条件:一明媒正娶,不做小妾;二婚后财政大权由我掌控。陷入情字拔不出来的黄金荣就决定与原配林桂生离婚,给了心灰意冷的林桂生五万元。

这第二段婚姻没几年,露兰春就忍不住寂寞,勾搭上了富家公子,两人暗地里私定终身,顺带着就把黄金荣的财产给转移,等黄金荣发现已经晚了。一下子就负债累累,而且成为了孤家寡人。黄金荣也无心顾及其他,任由衰败下去。

用一句话评价黄金荣就是:成就靠女人,失败也靠女人。

第二个原因就是看不懂时代变迁

日本人占据上海以后想依靠黄金荣在上海的势力对上海进行的管理。黄金荣没有反对日本人的拉拢,也没有明确拒绝,但这在寻常百姓看来就是投靠了日本人,毕竟是日本人在侵略中国。

相反看一下杜月笙,就很会做人,杜月笙打着国家与人民的旗帜明确禁令说反对日本人,绝不做日本人的走狗。这样在百姓中的名声就渐渐比黄金荣高。有人可能会说杜月笙就是故意拉拢百姓,而黄金荣才是正确的小资产阶级的做法。

其实不然,两人的差距就集中在了中立与反对,其实差别就在一念之间。黄金荣就想着自己的招牌"大世界",保全自己的生意就行,没有大局观。青年时期的黄金荣就很有大局观,虽然没有拜把子,但是就高举青帮的天字号就能拉拢一大批人,渐渐通过黑市,掌握黑市,成就自己的地下市场。晚年的他的确有点失去了这种大局观。

再一个,黄金荣在国民党战败之后没有逃离上海去台湾,很大的原因也是舍不得自己的大世界的招牌。一个在旧时代坏事做了那么多的人,一个让百姓痛心疾首的人,怎么会让他继续在新中国、新时代继续经营自己的那一番事业呢?

果不其然,1951年人民群众讨伐黄金荣的势力增大,一时间各种反对黄金荣的口号响遍上海滩,虽然黄金荣写了"自白书",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毕竟坏事做绝了。为了稳固大家的情绪,黄金荣自愿扫大街,开始自我改造,以弥补对他们的伤害。

一代风云人物黄金荣就此落幕,虽然结局不好,但是能成就这样一番势力与名声,也值得肯定。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