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身残艺高,初心不改—杨建明

杨建明,康保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驻照阳河鼠防监测站站长。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8年,每次疫情发生,他始终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1994-1995年、2002-2003年、2005年、2017-2018年四次鼠间鼠疫、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都有他拖着病退奔波忙碌的身影。2005年临近春节那次鼠间鼠疫疫情,他是河北省也是康保县卫生防疫站建站以来第一人从捕获鼠成功分离出鼠疫杆菌,从而及时判定了疫情的流行。当时照阳河鼠疫监测点实验室条件极差,疫情期间,他每天在零下十几多度的实验室里解剖40多只老鼠,出来时防护服上都挂着一层冰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身残艺高,初心不改—杨建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已经56岁他,再次临危受命,全然忘记了自己左腿残疾,且患有痛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作为检验采样小组组长, 从2月1日康保县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他就开始了连续高负荷的工作,当晚,采完第一份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立即送往市疾控中心做核酸检测,回来已是凌晨4点。2月10日,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确诊后,他更是连续十多天没日没夜地连轴转,没有吃过一顿准时饭,睡得都是囫囵觉,有时靠着墙角就能眯着。一个病体孱弱的人,一刻不停地奔走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却从未听他叫苦叫累,依然咬牙坚持着……坚持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身残艺高,初心不改—杨建明

我县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中,他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有12份阳性。面对患者不配合,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解释做检测的意义,采集咽拭子本来是一项高暴露工作,这种长时间耐心细致地做患者工作,更增加了暴露感染风险。那次采集咽拭子是在夜里开始的,那晚寒风凛冽,使护目镜雾气迷蒙,在昏暗的灯光下能采集一份合格标本真是难上加难,可他采集的标本没有一份不合格。整个采集过程近个4小时,汗水浸透了他的内衣和隔离衣,期间又不能吃饭不能进水不能如厕,他说:“感觉自己要窒息了”。他采样、编号、核实信息、安全装箱、迅速送检,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不知他心中有一丝恐惧没有,只看到他无畏风险、勇担重任,充分体现了一个疾控人的担当。因为他常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身残艺高,初心不改—杨建明

作为检验科长,他负责采购一次性病毒采样管,非常时期采样管很难买到,他四处联系多家试剂供应商,为疾控中心购买了1700份病毒采样管,为后续的批量采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杨建明总是说,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他的身后是康保县所有百姓的健康安危,生命相托!要“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必全力以赴”!

在这场战疫中,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血脉相连基因再次突显!想到身后有无数的兄弟姐妹也和他一样,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战斗着,就从心底里感觉到疾控精神!中国力量!大爱无疆!

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康保不懈奋斗!

审核:王海军

康保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