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東漢之後,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各自爭雄,都想統一中國。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三國形勢圖

三國當中,蜀國綜合實力最弱,魏國最強。劉備諸葛亮一心想再造兩漢的強盛局面,可以事與願違,劉備稱帝不久,兵敗而死,諸葛亮臨危受難,六出祁山,徒勞無功,病死五丈原之後,復興漢室的幻想再一次破滅。按理說劉備死後的的蜀國由諸葛亮獨掌朝權,為什麼仍然沒有復興漢室?其實不然。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劉備(劇照)

首先,從領土大小和地理優勢上講,蜀國地小而有閒可守,魏國地大人眾,卻兩面受敵,東晉之前的吳國地區雖貧弱也有三江之險,所以說三國的從地理優勢上講,三國勢均力敵。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諸葛亮出山(劇照)

其二,從最好領導人的素養上講,曹操能文能武,廣納賢才,政治上高瞻遠矚,劉備寬仁大度,與諸葛亮同心同德,孫權也是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三者除了曹操略優但又早逝,繼位者曹丕,也算稱職,所以這方面也是勢均力敵。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其三,從政權組織上,三國都有著優良的團隊,畢竟都是剛剛從東漢軍閥末年的混戰中脫穎而出的,戰鬥執行力都很強,這方面也算是勢均力敵。三國政權建立於同一時期,誰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迅速的走向腐敗而給別人以可乘之機,所以說,在三國的前兩代統治者時期,註定了三國相互制衡,長期鼎足的局面,決不可能走向統一。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吳主孫權

其四,從人才選拔儲備上,曹操是唯才是舉,到這種唯才是舉的優點是團隊整體戰鬥力有保證,缺點就是人才的忠誠度不高,劉備諸葛亮選人的標準是德在才先,這種缺點是團隊的忠誠度高,但後期團隊的戰鬥力不足,孫權用人德才兼收,但用人不盡其材,不敢大膽地委任呂蒙陸遜等人,歸根結底三國真正的較量不是拼當前,而是拼未來,未來誰擁有的人才多,誰就能取勝。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從這點分析,顯然吳蜀兩國地狹人少,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低,自然產才不足,再加上吳蜀兩國用人比較挑剔,自然後備人才不足,而魏國地處北方的黃河流域,是中國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底蘊深厚,產才又多,唯才是舉,自然魏國後備人才濟濟,將來統一三國的肯定是魏國團隊,至於統一後,掌權者是誰,那就說不定了。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最後歷史也證明了,劉備和關張龐統法正死後的,諸葛亮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蜀國,朝中無人,領導昏庸,諸葛亮縱有奇才,也只能是以攻為守,保全蜀國不滅而已,諸葛亮死後,又不能提拔出一批新秀,姜維等輩才不及諸葛亮,連年征戰,蜀國民疲財盡,遇上司馬氏祖孫三代雄才大略,再加上鄧艾鍾會等名將,滅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吳國自孫權死後,內亂不休,後期蜀國被滅失去了外援,孫皓昏庸殘暴,幸好還能重用陸抗等人守住險要之地,得以苟延殘喘陸抗死後,晉武帝兵分三路,兵不血刃吞併了吳國。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西晉名將羊祜

魏國在曹操死後,曹真郭淮張遼等繼續捍衛著魏國,曹丕死後司馬懿得到了重用,同時司馬懿繼承了曹操的選人用人策略,提拔了鄧艾鍾會等人,魏明帝死後,曹氏衰敗,皇帝年幼,諸侯王沒有實權而且遭到軟禁,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獨掌朝權,逐漸代魏建晉。其二子司馬師司馬昭以及孫子司馬炎司馬攸都是都是雄才大略,鄧艾鍾會之後,武將又有羊祜杜預等人,文臣有張華衛瓘裴秀等,可以說是人才輩出,隨時等待吳蜀兩國有釁可乘。終於在諸葛亮死後不久吞併了蜀國,晉武帝正式稱帝后,勵精圖治,在陸抗死後,滅掉了吳國,三家歸晉。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晉武帝受禪(劇照)

魏蜀吳同盛同衰,吳蜀兩國雖沒有出現政權更替,但也因人才不濟被滅國,魏國不缺人才,但也因唯才是舉導致魚龍混雜,最終江山改姓。這難道不是不是歷史的必然?

魏、蜀、吳為什麼都不能統一中國?

西晉全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