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

歷朝歷代篡權奪位,那都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大罪。非一般人不敢為之,而明成祖朱棣作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人,絕對掌握著十足的話語權

。雖然朱棣當上皇帝后,也開闢了永樂盛世,營造出了萬國來賀的場面。但篡權奪位的罪名,卻是他永遠也洗不清的汙點。

朱棣的靖難之役,打的確實很漂亮,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靖難之役”光鮮亮麗的一面,殊不知這場戰役的兇險程度,遠遠險於朱棣之前打過的所有戰役。歷朝歷代以地方之力對抗中央簡直就是以卵擊石,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曾經了幾次都是險象環生。而困境中搭救朱棣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朱棣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煦,從小接受著全武行的教育。又跟隨父親多次出征,繼承了父親朱棣身上所有的優秀品質。但同時也繼承了父親朱棣一般的野心。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大明風華劇照

前有朱棣的靖難之役,後有朱高煦的樂安叛變。朱高煦想要效仿父親朱棣一樣,搶奪侄子的皇位,可惜有其父之勇氣,卻無其父之實力。這場由漢王朱高煦親自導演的奪位鬧劇,充滿了匪夷所思。轟轟烈烈的奪位反叛,真實情況竟然連城都沒出去,就被明宣宗朱瞻基平定了。這場戰役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明宣宗朱瞻基又用了什麼錦囊妙計,竟然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平定叛亂?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朱高煦劇照


一他曾是父親的希望

漢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因自幼生性兇悍,言行輕佻。並不受爺爺明太祖朱元璋的喜愛,相反朱元璋更喜愛舉止儒雅的朱棣長子朱高熾。雖然朱高煦不受爺爺朱元璋的喜愛,但是在父親朱棣的眼中,朱高煦才是堂堂燕王兒子的樣子。建文元年,在朝廷削藩政策的步步緊逼下,本應鎮守北疆的燕王朱棣造反了,以清君側為由,起兵靖難。

留燕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城,二子朱高煦隨朱棣率大軍出征。朱高煦作戰十分勇猛,而且經常作為前鋒,衝鋒陷陣。建文二年,白溝河之戰,朱高煦斬殺都督瞿能父子。之後,在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大將張玉戰死之際。朱高煦率兵及時趕到,擊退南軍,才將朱棣救出。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朱棣劇照

建文四年,朱棣兵敗浦子口,又被朱高煦率軍救了出來。朱棣十分高興,說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又撫摸著朱高煦的背部道:“世子常常生病,努力吧”。如果換作平常人家父親對兒子說句鼓勵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但是在帝王之家就有所不同了,在此就為後來的漢王朱高煦叛變埋下了伏筆。

二朱棣愛子心切,終成大錯

靖難之役時,朱高煦多次救父親朱棣於危難之中,而且深受父親的喜愛,但朱棣沒有傳位於朱高煦。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朱高煦的性格問題,朱高煦為人十分自負,經常持功嬌縱。其二習武之人並非是治世之才,靖難之役結束後,國家百廢待興,急需一個治世之君,其三長子朱高熾是太祖欽定的燕王世子,並在靖難之役中保衛了北京城的安危,得到了眾多文臣的支持。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朱高熾劇照

其四明朝開國後都是秉持著長子繼承製度,這也是朱高煦被否定首要理由。朱棣登基後,就曾在朝堂之上公開商議立儲之事。朱高煦得到了,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的大力支持,而且二人經常在朱棣面前稱讚朱高煦的功勞。但是朱棣最終還是認為世子朱高熾仁賢,又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過失太多為由,沒有同意立朱高煦為太子永樂二年長子朱高熾被為皇太子。

次子朱高煦不僅沒有被立為太子還被封到了邊遠的雲南為王。不過朱高煦並沒有順從,而是極力向朱棣請求,最終朱棣出去對兒子的寵愛,無奈之下,只得同意。但是朱高煦隨後的行為卻是觸怒了朱棣,不僅破制增加護衛,還經常自比唐太宗。而且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熾,致使大學士解縉、黃淮入獄冤死。永樂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後,但仍不願前往。朱高煦的種種表現,讓朱棣不得不起了疑心,為了防止其生有奪嫡之心,朱棣就下詔催促朱高煦前去藩。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朱高煦劇照

朱高煦不僅沒有及時動身,還私自招募兵馬,擊殺了指揮史張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就藩樂安後,製造違法之事多達數十起。明成祖朱棣得知後,對其予以痛斥,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其廢為庶人。朱棣萬萬沒想到,對兒子朱高煦過分的寵愛,倒成了其作惡的資本。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情義,在朱棣面前極力請求後,朱高煦這才沒有被廢為庶人,只不過是被削去了兩護衛和身邊的親信。

三起兵謀反,招致殺身之禍

原本以為朱高煦經過此事以後,可以就安穩下來,然而結果去的恰恰相反。朱高煦面對從手中溜走的原本就心中不平,現今又被分封在樂安這座小城。心中的不滿頓時湧上心頭,於是便命人打造了龍椅,在王府中做起了皇帝大夢。不僅如此還暗自招兵買馬,打造武器。就等待合適時機,起兵謀反。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俞景明版朱高煦

公元1624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在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北伐戰爭,返回的途中病逝了。不久太子朱高熾順位繼承,次年改年號洪熙元年,廟號仁宗。但在短短十個月後,明仁宗朱高熾也因病去世了。朱高熾去世後,27歲的太子朱瞻基即將登上皇位,但是此時的朱瞻基並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

朱高煦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到了,因為樂安是從南京到北京的必經之路,於是便設下埋伏,等待朱瞻基到來。然而也許是消息的走漏,又或許是朱瞻基的預料,認為這位叔叔會有所舉動。最終朱高煦等來等去並沒有等到朱瞻基到來的消息,而是等來了朱瞻基在北京登基的消息。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朱瞻基劇照

驕傲自負的朱高煦認為自己多年的作戰經驗,年輕的侄子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於是便私下裡聯絡各地指揮,都督進行策應。公開發放刀劍,旗幟,並掠奪周邊郡縣的馬匹,作為戰馬。一場大戰即將爆發,遠在北京的新皇帝朱瞻基得到消息後,為了迅速穩定民心,毅然決定御駕親征。就這樣一支由當朝皇帝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奔往了樂安。

幾天後大軍抵達樂安,這次看似聲勢浩大的平叛戰爭,結果雙方卻未動一兵一卒。還沒有開打,守在樂安城中得朱高煦就舉手投降了。從小跟隨爺爺朱棣打仗的朱瞻基,精通軍事,深知戰場士兵的心裡。大軍圍城朱瞻基並沒有迅速展開攻擊,而是命人不斷地向城中發射火銃和箭,並在箭頭上附帶赦令,凡出城投降者,既往不咎。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大明風華朱瞻基

凡將朱高煦活捉出城者,必有封賞,原本就軍心不穩,現在又有皇帝赦令。朱高煦心想打也打不贏,逃也逃不走,於是朱高煦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動出城投降。於是這場藩王叛亂就被輕而易舉地被平定了,為了紀念,這場戰役朱瞻基還將這座樂安城改名為武定洲。

朱高煦被押往京城後,一直被軟禁在西安門外的一間房子裡。據說突然有一天,朱瞻基就想到了這位叔叔,便去探望,雙方交談之餘,朱高煦一腳就將朱瞻基絆倒了。看到當朝皇帝在自己面前如此狼狽,朱高煦哈哈大笑,盛怒之下朱瞻基命人,將朱高煦扣在院子裡的銅缸下。周圍點起木炭,朱高煦就這樣被活活燒死了。

漢王朱高煦想效仿父親朱棣,搶奪侄子皇位,沒成想卻被瞬間秒殺

同樣是起兵造反,但朱高煦就沒有像父親朱棣一樣取得成功。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只有最後的勝利者,才有書寫歷史的機會。也許朱高煦真的很優秀,朱棣也是無奈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