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意大利文藝複習時期文學巨匠薄伽丘(1313年6月--1375年12月)的代表作《十日談》,就是以歐洲大瘟疫為背景的文學名著,該作品寫作時間是1349年-1351年,期間,作者和其居住地—佛羅倫薩的人們正一道遭受著瘟疫肆虐,整日生活在恐怖和死亡的緊張氣氛之中。這場瘟疫到底是怎麼來的,它的影響有多大呢?

在中亞一個偏遠的地區,那裡距離俄羅斯境內的伊西庫爾湖不遠,居住著一種類似於松鼠的齧齒類動物—一種蒙古土撥鼠,它的身上攜帶著鼠疫桿菌,無處不在的跳蚤把病菌傳給了黑老鼠,黑老鼠又把疾病帶到了人類居住的地方。14世紀30年代,這種傳染病開始在亞洲出現,進而傳播到克里米亞,蔓延到了歐洲。什麼人把這可怕的瘟疫帶到了歐洲,最終導致歐洲的大爆發呢?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1346年,西征的蒙古軍隊包圍了黑海港口城市克法(屬烏克蘭),久攻不下,於是用投石機將患鼠疫死亡的屍體拋入城中,城中瘟疫因此流行,部分商人好不容易逃離了此城,分別乘坐12艘貨船,到達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停靠在默西那港口,和往常一樣與來自亞洲、歐洲的商人們進行香料、絲綢、瓷器等貿易,這些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可怕的病魔已經隨著船隻來到了這個繁華的地方,據當時的一位親歷者記載:船上的水手們被附著在每一塊骨頭上的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幾天以後,默西那的人們開始嘔吐、生病,直至死亡,人們驚悸而恐懼地把這些災難之船趕到海里。這些船隻被趕下了海,但病魔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著陸,瘟疫迅速蔓延,遍佈整個歐洲。另一種說法是1343年,歐洲十字軍東征時,進入中亞鼠疫流行的地區,當這些人返回西方時,大多數人死在的路途中,少數倖存者回到了故鄉,卻帶去了可怕的鼠疫。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或者兩種可能都有,總之,歐洲從此進入了一個黑暗恐怖的時代,1347年-1349年,整個歐洲罹患鼠疫的人,大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死亡約2500萬,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佛羅倫薩、威尼斯和倫敦大約均有10萬以上的人們死亡,人們四處尋找躲藏之所,有的人甚至逃到海上,住在船裡,但是瘟疫也隨著到了船上。當時愛爾蘭的一位修道士克萊因在編年史手稿中寫道:“瘟疫橫掃鄉鎮,到處荒無人煙,無論誰接觸了病人或死人,自己也立即死去。懺悔者和聽懺悔的神父被埋入同一座墓穴......我自己正在等死,不得不從簡記錄......”,很快這位作者也去世了。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薄伽丘正是這場劫難的見證者和經歷者,他寫道:“有一天,我親眼看到有這麼一回事:大路上扔著一堆破爛的衣服,正是一個染病而死的窮人的遺物,這時候來了兩頭豬,它們到處拱東西,也是合該倒黴,用鼻子把衣服翻了過來,咬在嘴裡,亂嚼亂揮一陣,隔了一會兒,這兩頭豬就不住地打起滾來,再過了一會兒,就像吃了毒藥似的,倒在那堆衣服上死了。”瘟疫有多慘重和恐怖?作者記錄道:“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屍體運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墳地再也容納不下了,尤其是有些人家,按照習俗,要求葬在祖墳裡面,情形更加嚴重。等墳地全葬滿了,只好在周圍掘一些又長有闊的深坑,把後來的屍體幾百個幾百個葬下去。就像堆積船艙裡的貨物一樣,這些屍體,給層層疊疊地放在坑裡。只蓋一層薄薄的泥土,直到整個坑都裝滿了,方才用土封起來。”作者對這場瘟疫的症狀也有詳細的描述:“這裡的瘟疫,不像東方的瘟疫那樣,病人鼻孔裡一出鮮血,就必死無疑,卻另有一種徵兆。染病的男女,最初在鼠蹊間或是在胳肢窩下隆然腫起一個瘤來,到後來越長越大,長成一個小蘋果,或是一個雞蛋那樣大小。這種’疫瘤’繼續蔓延到人體各部分,病人的臂部、腿部,以致身體的其他各部分都出現了黑斑或是紫斑,這是死亡的預兆”。然而更令人恐怖的是,所有的人,包括當時最專業的醫生,都對其束手無策,不知道它的真正病源,也拿不出適當的治療方案,許多人只能痛苦的死去。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可怕的瘟疫爆發後,繁華的佛羅倫薩喪鐘亂鳴,屍橫遍野,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處呈現著觸目驚心的恐怖景象,彷彿世界末日已經來臨……薄伽丘的寫作就是從這樣陰暗、悲慘的氣氛中開始的,在這場浩劫中,有十個青年男女僥倖活了下來,他們帶著僕人逃出城外,來到一座鄉間別墅裡。這裡四周草木蔥翠,一派生意盎然,別墅裝修別緻,草坪花壇,清泉流水,室內各處也收拾得潔靜雅緻,分明一個世外桃源。十個青年男女就在這賞心悅目的園林裡住了下來,為了打發時光,作為消遣,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輪著講一個故事,住了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鉅著《十日談》因此得名。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行者,與但丁、彼特拉克並稱為文藝復興時代的三大文豪,他出身在佛羅倫薩一個富商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愛好文學,喜歡讀書,尤其喜愛詩歌,他七歲的時候,就能隨口說出一些兒歌似的小詩,被小夥伴稱作“詩人”,十四歲的時候,他被父親帶到那不勒斯學習經商,然而,薄伽丘對經商毫無興趣,白白混了六年,老薄伽丘只得讓他改行,學習教會法典,因為這是有利可圖的行業。枯燥乏味的宗教法又耗去他六年歲月,薄伽丘後來痛心地認為,這些只是蹉跎了十二年大好光陰而已。幸而,這期間,他讀了大量書籍,並且藉助父親的影響,有機會時常參加那不勒斯宮廷裡的一些社交活動,也結識了一大批封建貴族、早期的金融家、遠洋歸來的航海家、文化學者,從而極大地擴展了他在文化領域中的視野,也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

瘟疫的故事1|薄伽丘《十日談》

1347年,意大利爆發可怕的鼠疫,蔓延到佛羅倫薩,大半居民死於這場災難。鼠疫稍微平息的時候,正在此地的薄伽丘開始創作《十日談》。他用佛羅倫薩方言,寫就這部鉅著。他也因此和自己終生敬仰的前輩詩人但丁成為意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

《十日談》的故事來源非常廣泛,有的取材於意大利傳統故事,法國中世紀的寓言和傳說,東方的民間故事,歷史事件,宮廷裡的傳聞,甚至街頭巷尾的閒談,以及當時發生在佛羅倫薩等地的真人真事等等。作品反對中世紀教會宣揚的禁慾主義和以世俗封建主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提倡的封建等級制度,大膽地歌頌自由的愛情,提倡男女平等,抨擊以金錢、門第為基礎的包辦婚姻,作品也揭露了封建主們的殘暴、中世紀基督教會的罪惡、人性的虛偽面等等。《十日談》因充滿著濃郁的人文主義精神,被稱作與但丁的《神曲》齊名的《人曲》,享譽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