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区区江湖一乐师,为何唐朝两大诗人争相为他写诗?玄宗都为之侧目

李龟年何许人也?想必很多人对他的名字都耳生,殊不知当年玄宗为杨贵妃谱曲都是交由李龟年来做的,李白望着美人作出新诗“云想衣裳花想容”为词,李龟年便立刻合曲唱了出来。李龟年生平不详,人们只知道他自幼便进入梨园学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伶人。但是唐时的乐工照社会阶层来看,地位并不比妓女高多少,为何他就能受到皇帝的重用,还不断地有诗人为他写诗呢?


区区江湖一乐师,为何唐朝两大诗人争相为他写诗?玄宗都为之侧目

李龟年是一个乐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演奏技巧熟练高超并且歌声动人。他精通各种乐器,且长于作曲,在梨园时便名声大噪,备受瞩目,年轻时受邀成为宫廷乐师,后在江湖四处居无定所的流浪和即兴演出。其与李氏兄弟二人合作的《渭川曲》可谓是他的代表作,据说融合了少数民族发音和汉声腔调,但也与《广陵散》一样在自己的年代就已散佚。李龟年在那个年代就相当于现在歌喉优美声线独特的实力歌星,但凡有些名气的诗人和作家都很乐意把自己的作品给李龟年作歌词用。只要他李龟年一唱,就没有不火的道理。


区区江湖一乐师,为何唐朝两大诗人争相为他写诗?玄宗都为之侧目

诗佛王维一生作诗许多,流露感情的唯一首寄托红豆以情思的五言绝句。而这首诗却不是赞颂爱情,而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的。谁能想到“愿君多采撷”的“君”就是李龟年,这首《相思》的别名为《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和王维年纪相仿,两人在少年时期便在长安权贵圈中相识,被彼此的才华吸引,很快就成了至交好友,交情极深。


区区江湖一乐师,为何唐朝两大诗人争相为他写诗?玄宗都为之侧目

而最有名的写给李龟年的诗当属杜甫的那首《江南逢李龟年》。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是动荡不安的唐后期社会,杜甫和李龟年都已是身世浮沉雨打萍。乱世相遇,多有共鸣,胸中之意唯有作诗和唱歌来抒发。杜甫前二句所说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对李龟年前半生在达官显宦中来去演唱之景的描绘,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见过,但对彼此的作品事迹都有所听闻。可这听闻如何能仅凭想象就栩栩如生?一切只因杜甫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曾经有多辉煌荣耀,今天就有多落魄无依。后二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点出了李龟年人生的衰落之象,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落花即是暮春时节,昔盛今衰,令人不禁感伤世态炎凉,却又庆幸能在人生的末端遇此君子之交。杜甫小李龟年十多岁,但两人却没有什么代沟,一朝相见便成为了忘年交。正所谓“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大抵说的就是他们相遇吧。


区区江湖一乐师,为何唐朝两大诗人争相为他写诗?玄宗都为之侧目

李龟年曾是那么出名的歌手,是最受玄宗和各大诗人赏识的乐工。直到安史之乱来临,所有人都四散逃亡,李龟年的声望和阔绰生活自然也不复当初。梨园已成一片废墟,再也听不见当年夜夜笙歌的乐声。已是暮年的李龟年被流放南方,平时就靠在一些民间宴会上的演唱谋口饭吃。这时的李龟年歌声里不再是单一的风花雪月、良辰美景,更蕴含着对境遇变迁、世事沧桑的感悟,常令听众泫然而泣。


区区江湖一乐师,为何唐朝两大诗人争相为他写诗?玄宗都为之侧目


后来的后来呢,他湘中宴会上唱了一首《伊川歌》后莫名昏倒。也许是因为词为王维所作,也许是因为曾经的唐明皇很爱这首歌,让李龟年回想起了多年前他放声纵歌的那个开元盛世,不禁悲从中来。他昏睡了四天,醒来后不久便郁郁而终。李龟年生于江湖,在那个恣意纵乐又懵然无知的年代一朝踏入圣殿,又一夕之间梦醒回到江湖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