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身边的人,疫情期间小心到了什么程度?

我想我是海6899


有一朋友,一家人从疫情开始硬是一步没有出门。也亏得他家两个大冰箱装满了物资。


千木通讯建哥


前天在街上碰到熟悉的一个退休老头,只见他提着一点儿蔬菜,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我感到有点奇怪,他平时身体可是很棒的噢。


我问他:“你怎么了,出这么多汗?”


他笑笑说:“可能是衣服穿得多了。”可是,我看他穿的衣服并不多。


经过简单交谈,原来他自从这次防疫“新冠肺炎”以来,一个月没有出过家门。


这就对了,一个月的宅家生活,虽然没有传染上新冠肺炎,但因为缺少活动,身体却变得异常虚弱,走几步路,就大汗淋漓。


其实,我们这里至今没有一例新冠肺炎,属于低风险地区,大可不必小心到一个月不出门。


新闻媒体上专家讲了,低风险地区,在空旷的地方行走,是不要紧的。


若谷5606


就说村里和楼下的小区,昨天27日,通往公路的小路依旧全部封死,只有步行和自行车可以通过,完全没有沟通的余地。

去超市买东西时,亲眼见着一位女士,手上起码带了3层塑料手套,拿着消毒喷雾,走到哪喷到哪儿。要买的东西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先喷一遍。


畅谈古今文化


每个人都自带一堵墙,说个亲眼见的吧,小区里有个人在抽烟,没戴口罩。一位女士在遛狗,刚开始狗在哪停女士就在哪停,唯独狗要在抽烟的人身旁停时被主人拉走了。接着后边一来了对母子,孩子很小刚回走的样子。离得很远的时候,小孩在地上跑,快要接近抽烟男子是,母亲将孩子抱了起来,快速跑过。


阿小飞


我国的这次疫情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人人防范。就拿我家的小外孙来说,他今年八岁,特别的淘气,就像人们所说的有点类似多动症,当我们给他讲了疫情的严重性后,他就特别的懂事,已经一个多月没下楼,而且每当小手触摸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就立刻洗手消毒,很本不用大人操心,我就在想,一个这么淘气的孩子都能做到不下楼,勤洗手,如果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能像孩子一样的约束自己,这场防疫战必胜!


梦幻天使


我应该是最小心的了吧。

一个多月了没有出过门。

家人出门后,会戴口罩、手套,

可以不说话尽量不说话。

回来会在房门外消毒,然后马上洗澡。

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能松懈。

不管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家人,

甚至是每一个接触者,

希望大家都能用平和的心态,

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白鹿橙


之前某直辖市领导说,防火防盗防同事,你赞同吗?

从科学的角度考虑,他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同事间的密切交流非常容易传染,之前在北京一个公司中有位工作人员,仅是和同事在吃完饭排队扔餐盘剩饭,说了几句话就被传染了,冤不冤?

身边的人都很小心不过,我比他们要小心的多,手套出门前戴上,从来不摘,口罩KN100是目前防护级别最高的,估计他们正在想着怎么防我吧?

高考志愿报考


1-原来乘电梯,门一开,里面人没出来外面的全已开始往里挤,现在都是离老远,安静的等里面人出完才进去。突然觉得我们国家人民修养上了一个新台阶。

2-排队原来总喜欢挨着蹭着在肩膀耳朵处询问着,现在可有礼貌了,一米的距离,整齐而有序。

3-收快递,像特务接头似的,摆老远自提。


青杏小冷冷


刚刚(2分钟前)才听得到院内一小女孩对外派大喊“戴好口罩!”,一个大概9岁的女孩。

这是在昆明,已经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了。

小心使得万年船,不过毫无根据的担忧,其实来自内心的惧怕。我觉得还是要认识到,我们并非有能力靠自己获得100%的安全,低概率的风险,不应该影响我们的正常行为。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何况不是高度致命的病毒。

昨天看到澳大利亚有人发起“和中国人一起吃饭”的倡议,鼓励大家去唐人街吃饭,发起者的重点,就是指出大家的担心是bassless的。

所以,有人反应过度,有人粗心过头,但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健康的平衡。只是平衡要求最高。


南云子


坐标杭州。

有的小区对红码返回人员进行隔离,

隔离期间要在门口拉个警戒带。

有专门的人来送外卖、收垃圾。

收垃圾的时候,垃圾袋口子都要系上,

而且还要给垃圾消毒。

非常小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