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故事:华夏首望,延续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故事:华夏首望,延续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王导


故事:华夏首望,延续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琅琊王代表人物


故事:华夏首望,延续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迁移路线图


故事:华夏首望,延续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东晋元帝司马睿

这个家族出了九十多个宰相,三十六个皇后,堪称历史上大家族里的第一,被称作:“华夏首望”。这个家族就是“王氏”,指的是古时候的“琅琊王氏”,琅琊是一个地名。这个家族自从秦汉王朝,登上历史舞台,直到两晋的时候发展到了顶峰。经过东晋、西晋到南北朝,人才辈出,到了唐朝时候,这个“琅琊王氏”仍然是高不可攀。

琅琊是一个地名,在山东东南角,历史上有: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这种说法,在山东省的临沂、青岛、诸城一代,古代称这一地方为琅琊地。

南北朝是乱世,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但是,掌握朝中权力的高官,始终掌握在这个氏族大家庭里。有一句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诗句中的“王谢”知的就是琅琊之地的“王”家和“谢”家(陈郡谢家)。还有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指的是琅琊王氏,这个“马”指的是司马氏。汉朝末年三国归晋,三国里面的吴国也归顺了晋朝,在洛阳的受降仪式上,当朝皇帝司马炎指着堂下的座位对投降的孙郜说:

“这个位子,我已经为你准备地很久了!”

孙郜毫无羞愧之色回应说:“我在南方也设下一座位,也等待陛下恁很久啦!”

当时大堂上的群臣摇头叹气心里暗暗指责孙郜:这真是一个二百五,你都已经投降了,还说这话。事也凑巧,三十六年后,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外族势力打击下,西晋王朝灰飞烟灭。

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睿在中原地带是待不下去了,带着一帮人逃到了当年孙郜待过的地方——江南吴地。

公元三百七十年三月初三,司马睿带领随行的文臣武将,打着“琅琊王”旗号,来到江边祈福消灾。与他出行的琅琊王氏兄弟王导、王敦被当时社会上的名流称为“王氏双子星”,有他俩捧场,司马睿才开始了他的东晋王朝。

可以这样说,没有王氏兄弟给司马睿捧场,历史就会被改写。王氏兄弟的祖先就是琅琊王,琅琊王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叫琅琊国的国王,他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天子的后裔。琅琊王有几个祖先、王翦、王荔、王犇,,知道秦汉历史的人对这三位都不陌生。在汉朝时候琅琊王氏就不断地出现朝廷大官,就有了野蛮生长的势头。琅琊王氏真正的旺盛,还是在汉末、魏、晋时期。二十四孝里有一个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王祥不仅孝顺,为官正直、清廉,更是个能臣,官至太傅太保。王祥的弟弟王岚也很厉害,官至太中大夫。当时,以“竹林七贤”著称的王戎,长得帅,文章写得好,有军事才能,西晋灭吴就有王戎的一份功劳,官至司徒。除此之外还有封疆大吏王旷、王导、王敦等等,也正因为有琅琊王族的支撑,司马睿的东晋王朝才能得以江山稳固。后来,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据说,司马睿登基那一天,看到王导来了,从龙椅上站起来,一把拉住王导说:“老王啊!没有你我可做不到这儿,来来,咱俩一块坐”王导赶忙推辞道:“皇上,你是坑我呀!我要是坐那儿,你不把我的皮把了哇!”王导虽然没有与司马睿一块做,也是权倾朝野,担任尚书,掌管朝中大权。他的弟弟王敦主管军事,任职兵部大司马。除此之外的官员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王氏家族里的人,要么是王家提拔的人。王与马共天下,从那时候起,老王家就书写了“华夏首望”,和“中古第一望族家族”的家族辉煌,百家姓里排名第一。

一直到明朝,王家还出了一个圣人王阳明,还有一个被称之为书圣的圣人王羲之(西晋时期),包括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都是中国一绝。传说一个故事,当朝有一公主死活要嫁给王献之,王献之已经有老婆了,硬是让王献之休掉前妻,和公主成婚。王氏家族显赫直至,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就连公主都求着嫁过来。

从汉朝到明、清。一千七百多年间琅琊王氏培养出了王吉、王导、王敦、王羲之、王阳明为代表的宰相,或是相当于宰相官位的就有九十二人之多。还出了三十六位皇后,三十多个驸马,一百多个各界有名之士,大多都是文人名仕。他们的光辉照遍了历朝历代。

后来,由于隋炀帝对大家族势力的打压,就慢慢的败落下来。但是,仍然厉害,像王阳明,没有人能够僭越,直至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为什么琅琊王氏能培养出那么多的奇才,名人呢?历经一千多年,都层出不穷?其实就是两个字“家风”。一个人缺乏文化的熏陶很难有君子之风,一个家族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即使是出了一两个名人,也不会持久。琅琊王的家风就是以文化持家,能够叱咤风云一千多年,以文化教育持家才是最基本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