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宋高宗以宋辽边境作为对金底线而支持北伐,岳飞会有怎样结局?

猴大爷说


如果宋高宗是个明君,至少在军事上不瞎捣乱,全力支持岳飞的话,那直捣黄龙雪靖康耻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题目中的宋辽边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国的边境是以雁门-大茂山-白沟为界。宋辽战争频繁,界限两边的州府比较有名,代州(有五台山,传说杨五郎出家之地),真定府,雄州,霸州等等。

如果算上和西夏的边境线,放到现在,可以差不多从天津出发一路向西画条直线到西宁,

虽然没有统一南北,但北宋的地盘可比南宋大多了,山东全境,河北南部,山西中部,河北南部,连甘肃都拿了一大块。

南宋的疆域就差多了,毕竟都城由河南的开封汴梁城换成了浙江的临安城。下图是南宋疆域图:

图中非常明显,南宋基本上就是淮河秦岭以南这块地了,与今天的南北方分界线高度吻合,熟悉地理的同学自然知道这北宋与南宋疆域的差别了。

好现在回到题目中的岳飞北伐,众所周知,岳飞四次北伐,在第四次北伐中,岳飞大军包围开封,逼得完颜宗弼要渡河北遁。然而就在此时秦桧与赵构暗中勾当,金牌一道接着一道,最终“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那么在第四次北伐中,收复河南当是定局,然后便是进攻河北,那么岳飞“连结河朔”之策便会显现出极大的优势,河南河北一带的义军外加举南宋全国之力北上的宋军,金国怕是未必能够抵挡,毕竟,在这次北伐中,名将完颜宗弼率领的金国主力,一败再败,连金国大将都想率数万大军投降岳飞。

假使南宋君臣上下一心,收复失地,还于旧都应不成问题,而等完颜宗弼大军一败,金国朝堂必然大乱,如此直捣黄龙也未可知啊


方山中人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如果继续以原宋辽两国的边境线为依据,那金国基本上亡国了。

其实我们看,当时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形势,1140年,西线,吴玠的弟弟吴璘与杨政、郭浩等与西线金军主将撤离喝大战于凤翔、扶风。宋军攻占扶风,又大败撒离喝于凤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陕北的右护军得以撤回川陕边境。九月,吴璘以功建节,领镇西军节度使。绍兴十一年九月,吴璘又攻占秦州,大败金兵于秦州北的剡家湾,收复陕北一些州县,声振关中。

东线的刘錡在顺昌将金兀术打个大败,同时韩世忠张俊等人也出兵北上配合。


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和颖昌大败金兀术,逼着金兀术退出了开封。当时形势对金国很不好,首先自从金国入主中原之后,尤其是灭了北宋,长期战争消耗巨大。再加上内部争权夺利,战斗意志开始衰退。


在金国的南宋使者洪皓就给南宋的密奏说:“敌已厌兵,势不能久。异时以妇随军,今不敢携矣。朝廷不知虚实,卑词厚币,未有成约,不若乘胜进击,再造犹反掌耳。”这句话除了最后一句略显夸张外,大致上反映了当时金国的实情。

岳家军大败金兀术之后,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河北地区发生了连锁反应,河北抗金义军在首领赵俊和乔握坚等领导下,已收复了庆源(河北赵县)。派往河北、河东(山西)活动的梁兴、董荣两军转战各地,在当地民众的配合和支援下,多次打败金兵,深入到怀州(河南沁阳)和卫州(河南汲县)地界。王忠植领导的河东抗金义军,也收复了岚州(在山西岚县北)、石州(山西离石)等大批州军。根据梁兴给岳飞的报告,里面说河北义军已经发展到四十余万人,盼望大军早日渡河。金国境内是“燕山以南,号令不行。”


同样,岳飞的胜利传到金国,很多女真贵族打算收拾包袱走人回老家,连梁王兀术都被打败了,谁还打得过,所以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国除了南宋之外,还有内部问题,首先是被灭国不久的辽国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契丹人不时不想着复国,当岳家军继续北上的时候,这些契丹人巴不得马上出来呢。同时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合不勒汗也在盯着金国的一举一动。

当岳飞军队兵临河北,马上就出来趁火打劫了,恐怕岳家军还没到幽州城下,合不勒汗先来了,给南宋助威了。

所以说。如果宋高宗以宋辽原来边境为依托的话,恐怕金国就算不灭也基本上残废了。


鄜延路节度使李


上限功成名就,下限善终。

作为宋朝武将,除了无脑跪舔和原地自爆以外,岳飞已经做了所有远离嫌疑的事,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一堆刺头谈笑风生(张俊这种跟谁都处不好的另当别论),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不到四十岁做到副国级,秦桧都找不出他毛病,主审官何铸黑转粉更是严重打脸。

一旦赵构不需要看金人脸色,靠议和门路上位的秦桧自然失去靠山,“必杀岳飞才能议和”这种话自然也没人说也没人听更没人执行了。


代牧益州阎文平


如果宋高宗以宋辽边境作为对金底线而支持北伐,那么岳飞最后结局很可能战死沙场。虽然可能会延长宋朝寿命,但大宋气数已尽,历史进程并不会改变。假如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会很好的阻挡金兵的入侵,但最终也会被金兵所败。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但要有强大的军队,更重要要有强大的国力支持!当时大宋贪腐严重,民不聊生,无力支持军队的开支,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岳飞的结局只能是战死沙场!


云飞061832


如果真的这样打,岳飞遭遇大败不可避免,甚至会毁了一世英名。

不可否认岳飞是一位旷世名将。但是国家战争不是两个军团之间交战就能定输赢的。是两个国家对于战争理念的对抗。

事实上此时南宋的内部矛盾日益严重,南方旧居世族和南迁的北方贵族之间的利益之争已经到了不可协调的地步。国家资源在一次次的内斗之中被消耗。

而中兴四将之中除了韩世忠还有那么一点北伐之志,其他两位将军都没有这样的想法,而韩世忠作为老旧军阀,他懂得用政治眼光看待事物。以至于岳飞死后,韩世忠只是认为杀岳飞是不对的,但是也没有觉得阻止北伐是错误的。不懂得用政治眼光看待当时的局势,是岳飞一生的悲哀。

就像现在一些企业的业务干部,一心想要为企业扩大而奋斗,最好老板卖了房子支持他,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认真的站在老板角度去考虑事情,业务经理看到只是局部,但是老板考虑的是整体。很多人觉得没有遇到像刘备对诸葛亮那么信任的老板。殊不知当时的刘备是一无所有,关张二人没有仗经常就要饿肚子,刘备除了一个虚名没有什么可以输了,诸葛亮看得起他,他除了信任又有什么选择呢?在刘备有了根据地之后,刘备更为信任的则是庞统和法正

岳飞是一个优秀将军,但是他是一个不为皇帝考虑的将军。金国此时国力依然比南宋强大,岳飞之所以能够在朱仙镇大胜是因为此时金国的政治战略希望和南宋义和,如果一旦没有和谈的可能,或者秦桧被杀了,那么金国必定放手一搏,以两国的军事实力以及对战争的态度,岳飞大败不可避免。


轻歌曼舞1118


如果宋高宗以宋辽边境为底线支持岳飞北伐,岳飞的结局可能有三个:

一、战死。经过广大军民的浴血混战,南宋建基十年左右虽然大体稳住了阵脚,在川陕,湖广及江淮地区取得了一些战役性质的胜利。但就战略形态而言,依然是金强宋弱,金朝具有较大的优势。岳飞北伐,在有利于骑兵作战的中原和华北平原,和处于军威未衰的女真铁骑作战,胜算并不会很大。因此,如果北伐失败,岳飞极可能战死疆场;

二、困死。如果岳飞北伐进展顺利,收复宋境,他也绝对不会就此罢兵。因为岳飞的志向是“直捣黄龙”,在朱仙镇尚且需十二道金牌才能召回。那么兵锋直指幽燕,岳飞肯定会乘胜追击,务求以一战之功击灭金国。但这会引起宋廷猜忌,其他诸路兵马(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会对之钳制。孤军北伐,失去后方支援,如果再遭遇金国顽强抵抗,最后师老兵疲,被迫屯兵于坚城之下,那么岳飞的结局就只可能是被困死;

三、赐死。即便北伐收复北宋旧土,岳飞也遵约勒兵不再北进,最后宋高宗也极可能将之赐死。所谓功高震主,沙场征战,可以许高官显爵,赐女子金帛,但复国之功,何以赏酬。既然无以酬盖世之功,又要遵祖宗家法防止武将专权,结果唯有找借口将岳飞赐死,高宗才可能安心坐朝。



我的乾坤


如果宋高宗以宋辽边境作为底线对抗金,支持北伐,支持岳飞的话,宋朝的天下不会短时间灭亡,但是宋高宗一定要励精图治,远小人而亲君子,宋朝的天下就不会那么悲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