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把艺术列为高考必考科目有必要吗?

SlowModern


个人感觉没有这个必要,初高中自身的强弱项基本都表现出来了,比如培养一个美术生,也不是一年两年那么简单,课堂虽然统一的课本,同一个老师授课,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是都能理解美术,它没有固定答案,更没有方程式解答。通常好不容易发现培养几个特长生,现实其中又不下于一半只是为了考试加分。真正把美术或其它艺术,做为一生兴趣爱好的更少。术有专攻,美术要有浓厚的兴趣感受能力,舞蹈体育音乐都有自身形体发音体质限制等等。高考正是人生吸收重要知识决定方向的时候,把大把精力时间用无法统一的事上,不现实,如果那样岂不是成绩落差悬殊,考试它失去意义。



AH艾画


首先回答是不必要!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里面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观念问题需要弄清。

一、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高考的内容决定了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

这个问题,可能是站在个人兴趣爱好的立场上提出的,忽视了高考对于国家和全社会的意义。如果把艺术当做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这就意味着国家把艺术确定为人才目标和方向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把全民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向艺术。试想一下,人人都学艺术,人人想当演员、明星、艺术家,国防谁来保卫?就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后,如果没有国家的力量,没有全体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那些不顾生死而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再多的艺术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这样,国家教育的导向就会出现偏差,其结果是对国家不利。

二、教育是国家战略,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内容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总的需要。简单的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就是教育内容的设计。教育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国家发展体系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的总要求和社会成员的需要。

三、高考内容,体现了生产力要素的客观要求。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高考内容应该体现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要求,尤其是科学技术。要在高考中体现,而且在全社会倡导尊崇科学的风气,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用科学技术为建设强大的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艺术对人类社会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过分的夸大艺术的作用。

艺术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宣传功能、交际功能、疏导功能、个性塑造功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审美功能之上的。但是要清楚,艺术的功能是作用于劳动者的精神层面上,没有直接参与到生产力的形成,因此,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

每年高考,关乎国家大事,关乎千百万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所以,重中之重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庄子之水


艺术生考试科目有哪些

1、美术院校(系)

大多数美术院校(系)的专业考试有素描、写生、色彩、速写、创作设计和面试等。不同的专业招生考试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和不同的要求,比如报考油画、壁画、雕塑等专业的考生必须用素描或色彩方式完成创作试题;报考中国画等专业的考生多用白描(即线描)完成创作试题;报考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考生用工艺设计手法完成创作试题;报考美术学专业的考生一般考美术史知识、写作、面试等;报考中国画、书法的考生一般考书法、篆刻、古汉语、国画基础等。

点击查看:高考艺术生考试科目有哪些

2、音乐类

表演艺术专业,主要考4门:主科(声乐、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二胡、手风琴择其一)、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素质面试等。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类),主要考5门:声乐、钢琴、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素质面试等。

3、舞蹈类

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形体素质测试;舞蹈基础:自备小节目表演;乐感:听音乐即兴表演;基本功测试,如柔韧性,弹跳,转翻等;自备舞蹈表演;舞蹈艺术常识测试。

4、播音主持类

要求有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发音器官正常、健康、有效;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较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如指定稿件朗读、即兴评述、改编主持等;较好的形象、气质和综合文化素质。

5、表演类

考试的主要内容有表演(即兴表演)、朗诵、演唱(自备歌曲1-2首)、形体(自备舞蹈、武术或体操)、命题表演、艺术特长展示、面试(综合素质)等。

6、导演类

考试的主要内容有朗诵(诗歌、散文、故事、寓言皆可)、自备节目(戏曲、武术、体操、乐器、演唱、舞蹈等,任选一项)、命题表演、作品分析、命题编讲故事、口试等。

艺术类高考文化课考都考什么

和高考没区别,考试科目一样,试卷一样。艺术类高考是指学习艺术类专业并且参加普通高考。艺术类高考区别于普通高考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需要学习艺术专业课,艺术类高考要求的文化课分数相对较低,而录取的院校多以艺术类院校为主,也包括211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

一样一样的,文化课考试是一样的,只是艺术类院校或者开设艺术专业的大学或学院,录取分数低,所谓专业考试,有两种,就是省统考和校考,只有校考才会要求你专业考试的分数线,而文化课是没有最低录取分的,只有一个最低控制线,就是和重点线,普本线一个道理的,不过线报不上名。


陈老师爱画画


没有必要把艺术列为高考必考科目:

第一、艺术是多元化的,不能以少数人的标准尺寸衡量艺术的合格度,这样反而制约了艺术的发展。

第二、高中学生刚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走过来,需要系统地和较深层次地掌握知识,需要扎实地学好文化课,加强文化底蕴和理论知识,这都是艺术所必备的,艺术的道路走的多远和文化素养以及道德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把艺术作为高考科目,无疑是逼着学生把主要精力花在艺术学习上,文化课成绩自然而然很差,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你读过高中就知道,特长生上文化课就是睡觉,因为他们目标很清楚呀,只要特长好,文化课差不多能过关就行了。更糟糕的是有的学生把艺术和文化课都没学好,这显然是舍本求末,违背了艺术的本质,艺术需要德艺兼备的同时也需要兴趣与钻研的精神,并不是为了考试或为了有出路才学艺术。我邻居的孩子当年说他要学美术,我问他喜欢艺术吗?他说他不喜欢,但他看到某某画家一幅油画卖了几百万,他觉得学画画很有前途……几年后,他美院毕业了,但是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我问他为什么没有从事艺术行业,他说画画的太多了,自己的作品像大海里的一粒沙子,沉下去连痕迹都没有!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画画的,成功的有几个?他们真正喜欢艺术吗?他们的初衷是艺术吗?都不是,绝大多数是为了考试而考出来的!

第三、我们倡导的不是素质教育吗?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不可厚此薄彼!考大学的时候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把艺术放在大学,因为大学里有更好的艺术环境,更好的资源,天高任鸟飞!


霸浪四海不回头


艺术和思想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很难学习和训练出来的,因为没有公式和认知方法来判别。

艺术和思想都是有生命力的,就比如人工智能最终会统一一种语言交流,这样就很难表达出人类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行为展现方式。

思想及思维方式也是如此,像哲学、儒家思想都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

科幻小说作者刘慈欣在创作长篇小说《三体》的作品时,是通过思想及探索的思维模式实现的。人工智能按人类的三维认知及感知做不到,除非像《三体》科幻小说里的另一个超级文明有可能会做到?

我们回到问题,把艺术列为高考的必要?

首先艺术本身已经是一门学科了,是因为其特殊性未被纳入高考必考科目有三点:

第一、报考基数不大,就像让唐朝的人学英语一样,没有应用场景,艺术还和经济发展有关,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道理也是,如果在乱世,一副名画可能就值一只羊的钱,活下去,正热播的电视剧新世界孙红雷送给沈世昌的画应该很值钱,但是这画给一个农民他就不值钱。

第二、艺术和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以及把艺术列入高考科目不会有什么关系,一句话,艺术是有基因的,这种基因,就像你和穷人谈艺术一样,他会认为那都是Jobs这些人的事,与他无关。

第三、艺术的社会价值并不高,中国的艺术及艺术作品也不具备很大流通性,艺术品都在国家艺术馆,故宫里的宝贝多,没有价格,无价。

也希望能把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来发扬,逐利的社会,人的精神反而空虚。



MoFei在线


个人认为有必要把艺术列为高考必考科目,和语数外一样,让大家重视起来,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们看中高考而去什么考,就重视什么,这样是不是很多人都是一些书本是的知识分子,书本外的审美文盲分子,对生活没有审美观念。对事物都没有一定的艺术判定。

其次,现在艺术对于学生考生来说还是冷门,有一少部分人会选择,而绝大部分都不懂。这是不是慢慢就把思维退化了。把老祖宗的传承都丢了,不要一直把知识和艺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自我安慰话挂在嘴上,即使对艺术没有深刻了解,也得做到大致对艺术稍微懂点,能知道国画是有什么,舞蹈,音乐,武术等都是有什么内容。这样才能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承艺术。往往大家不重视艺术的培养,所以只能在电视里见到极少数人在搞艺术。并佩服他们叫他们大师,但回想一些,我们自己是不是出了很大的问题。如果大家都重视起来,是不是对我们的文化影响会很大,整体素质会更加提高.

为什么现在艺术少,而且学艺术的需要付出高额的经济代价才能学习,很多孩子想学就是没有经济条件而不能学习,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普及,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接触了还会贵吗?。我认为有必要把艺术列为高考必考科目,而且也有必要把艺术纳入普及教育。这只是个人观点。大家都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事物是多好呢。





折腾中成长775


艺术是美的教育,是直击灵魂的,它来源于生活,而且生活中的美是最大的学问,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美育没有谈论的价值。学习各专业门类知识,取一技之长立足,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只是,这是会有一双敏感的眼睛,细腻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从不缺乏美,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王某人画画


我觉得有必要,但我不认为这里所说的“艺术”就是单纯的画画、跳舞和唱歌,我觉得列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应该是美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3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比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自然中美、生活中的美和劳动美。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我觉得真正的美育到来时,恰恰是人工智能普及,机器代替人的绝大部分工作之后。


超级燕腾飞


艺术是没有界限,没有国界,没有固定模式的一种学科。目前艺术就跟文化课一样也是一门学科。既然是学科的话那就需要认真的去学习其中的道理,其中的规律,如何让生活成为一种艺术,如何让艺术反映生活!这是艺术家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那么把艺考列为高考必考科目有必要吗?

  • 其实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应学科的考试选拔出一批具有相应素质的人才,但高考的要求也是对基本知识的检测。相应的如果没有高考就没有文凭,也就获得不了相应学科的专业能力,那么对于就业来说的话也是一个大的问题,因为没有文凭很难找到工作,这也是很现实的一个情况,必竟成为正真艺术家的人还是凤毛麟角的。大部分人还是要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家庭。所以高考把艺术类列为必考科目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和很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 如果没有基础的艺术知识,也谈不上创造更高的艺术成就。即使是大师也是通过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才逐渐地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技巧,方法,规律。
  • 如果想去学习更加专业的艺术知识,就要有考试。考试就先要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就是高考的考试。它可以筛选出一部分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起码他们具有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这些人进入了大学以后才更有能力去学习更加深入的艺术知识。

总之:如果没有高考的选拔,就没有一个系统要求,也就没有衡量有没有具备艺术基础的标准,学习者也没有学习方向,笼统的没有章法的学习势必会学的比较肤浅,现在全国每年有几十万的艺术考生,他们都要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对他们来说,高考就是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

我是谷风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谷风美术


有必要,个问题与问别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为什么在中国要特别来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么多年来,艺术在中国都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多数家长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有家长在网上秀自己的成功育子经验:在他们安排得时间表中,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没有。他们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在这其中,却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没有艺术大部分孩子被剥夺了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物质水平提高了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如果不从小重视孩子感性意识发展的话,你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就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

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

有的家长会说,连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没有,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总要先有条件,后有体验吧?那么我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谈一下,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有什么用?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基本上就是当官、做领导、挣钱了。咱们就从挣钱的角度来讲。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的国产产品,和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之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差距: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不人性化。

我们用哲学的高度来统领概括这个现象:感性的质量低。产品的品质,其实有两方面的质量构成:功能的质量,要实用。一个破塑料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功能就算足够了。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品质。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不是功能的不同。哪个山寨货没有强大的功能?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功能是不是一样的?其实是体验不一样。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感性的智慧。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感性素质,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生死攸关的影响。我们也要反过来讲:如果高层没有一致共识,没有接受过审美教育,又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创意呢?我提醒各位:也许,你们已经赶上这个时代了。如果在未来,你们缺乏艺术修养、感性智慧,你还想取得成功,你所遇到的困难是和这一代没有受过像样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