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想象一下,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陽光明媚,微風輕拂,一群八九歲的孩子在捆好的稻穀旁邊,玩瞎子摸人的遊戲,他們開心地鬧著,笑著。遠處是一片片金黃的稻田,孩子們玩完遊戲後,一起向著稻田奔跑。那一聲聲快樂的笑聲,迴盪在田野;那一個個蹦跳的背影,活躍在田間。

這一幕令人心嚮往之的場景是電影《聽見天堂》裡的開頭,該影片由意大利克里斯提諾・波頓執導,於2006年在羅馬電影節上映。上映之初,備受好評。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孩子們正在玩瞎子捉人的遊戲

次年,《聽見天堂》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導演克里斯提諾・波頓也因為該片獲第51屆意大利大衛獎大衛青年獎。好的作品,大家有目共睹。

《聽見天堂》根據導演的朋友--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失明的孩子米可,如何克服磨難,打破偏見,成為一名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01 不要害怕失去,那些失去的會以其他方式到來

米可出生在意大利一個窮鄉僻壤的鄉村,他有愛他的爸爸媽媽,有時常跟他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生活雖不富裕,但卻開心。他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那就是電影。米可的夢想就是長大後成為一個一流的電影師。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和人開玩笑,米可有一次在家玩弄那把來復槍時不小心走火,他的人生也從此陷入黑暗,最終父母不得不把他送入盲人學校。

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會另給你打開一扇窗。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平衡的,一個人在某些方面失去,他一定會在另一方面得到。

雖然米可的眼睛看不到了,但他仍擁有感知世界的能力,那就是通過耳朵來傾聽,來感受。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聽見天堂》裡,唐老師留了一個有關“季節”的作業,要求大家寫一篇關於季節更替,人們的生活有什麼改變的文章。別的同學都按照老師的要求教了作業,而米可的作業卻令老師驚奇與感動。

他用錄音機在兩個窗戶間錄製了風聲,在浴室的噴頭下錄製了雨聲,在廚房用鋁製盒子錄製出了打雷聲,在室外錄製了小夥伴用嘴唇模仿大黃蜂的聲音。不到一分鐘的聲音播放,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雨過天晴的場景,狂風暴雨之後是鳥語花香。生動形象,活潑有趣。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原來很多東西不只可以用眼看到,還能用耳朵聽到,而且由聽覺帶來的盛宴跟視覺是不一致的。那是聆聽,是感受,是想象,也是新的發現,對自然的認識,對生命的認識。

米可充分發揮了他的想象力,並且利用了他對大自然獨特的聽覺感受,讓唐老師,讓觀眾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認識了四季的更疊與變換。其創意與感知,令人震驚。

湖北女詩人餘秀華在某些方面跟米可一樣,上帝讓他們失去了一些能力,但卻在另一方面發揮出了他們的潛能。餘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長大後行動不便。而且由此,給她以後的學習、工作、婚姻都帶來了很大影響。

身體的殘缺一度折磨著她,但是上天給了她自由的靈魂、豐富的情感、細緻的觀察,是這些,是她對生活的熱愛,讓她變成一個非常有靈性的詩人。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上天沒有拋棄她。像米可一樣,她也沒有拋棄自己。她用自己的所見所想,寫出了一篇又一篇令人感動的詩歌,是內心情感的表達,也是對中國底層婦女生活的展現與關注。

上天是公平的,它不會讓我們一味地失去,也不會讓我們一味地得到。如果我們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它一定會在別的方面給予我們彌補。所以當我們失去的時候不要害怕,對生活抱以幻想,對未來抱以希望,一切不好的都會過去,一切好的都會以其他方式到來。

02 “問題孩子”遇到好老師,人生會開啟新的篇章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是上天給予父母的禮物。有的孩子從小聽話懂事,父母很喜歡;有的孩子處處調皮搗蛋,父母很頭疼;有的孩子先天殘疾或後天殘缺,父母很心疼。

米可就是這樣一個令父母心疼的孩子。他因為玩槍不小心走火,雙目失明。不管父母有多不忍心不願意,但是他們不得不把10歲的米可,送到寄宿盲人學校讀書。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在父母看來,只要米可能順利地念完小學,他們就已經很開心了。在盲人校長看來,米可好好學習編藤,將來可以成為一名編織工人或接線生。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難道每個有問題有殘缺的孩子,人生就沒有別的可能性嗎?大人們一定要按照現有的情況來安排他們的人生嗎?難道他們就不能有別的發展嗎?

《聽見天堂》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不是。一個盲人,也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也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中間的關鍵問題是能遇到好老師。毫無疑問,影片裡的唐老師就是一位好老師。

米可上他的第一堂課,極不配合。課堂上唐老師對米可說:“我注意到音樂家在彈奏時,他們會把眼睛閉上,為什麼,這樣可以感受到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是唐老師的這句話觸動了米可,由此他才利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去感受,進而完成了那個“雨過天晴”的錄音作業。

雖然盲人校長對米可的行為很不贊同,並沒收了錄音機。但是唐老師卻對米可表達出了讚賞與肯定,他甚至還送了米可一臺錄音機。他鼓勵米可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要放棄他的天賦。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如果米可遇到的老師不是像唐老師那樣,懂得發現孩子的天賦,鼓勵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並給予孩子讚賞與肯定。那麼米可的人生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樣,他不會變得這麼有創造力,更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可能變得孤僻、自卑、敏感。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有殘缺的孩子,即使某些方面不如正常孩子,但是隻要能遇到一位好老師,那麼他的人生也會有新的可能。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裡的伊夏也是一個“問題孩子”,功課差,上課常跑神,被老師抱怨,被同學嘲笑,甚至被父親責罵。任誰來看,這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伊夏自己也痛苦不堪。

但是新來的美術老師尼克發現了伊夏的天賦。這個孩子在畫畫上所表現出的天賦是驚人的。他有敏捷的思路,豐富的想象力,對色彩的感知能力也比別的孩子強很多。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就這樣在尼克老師的幫助、鼓勵與悉心教導下,伊夏完成了一篇又一篇驚人的畫作。他也由從前的沉默寡言,變成臉上逐漸露出笑容的孩子。

不管是米可,還是伊夏,他們都是問題孩子。因為遇到一位好老師,他們的人生有了新的轉變。也正是因為這位好老師,他們才能發現自己的天賦所在,並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由此可見,好老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能不會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像唐老師或尼克那樣的好老師。

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要承擔起這一角色或任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鼓勵、安慰、力量,幫他們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老師或父母的職責所在。

03 打破固有的偏見與束縛,盲人也能擁有並追求夢想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是讓我們學到知識?是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是幫助建立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是把不同的我們最終都變成相同的一個人?

電影《聽見天堂》裡的盲人校長,就是這樣一個把所有的失明孩子都變成一個人的教育者,實踐者。

他反對唐老師的教育方式,反對米可做一些跟學習無關的事情,甚至要開除他。在他的認知裡,所有被送到盲人學校的孩子都一樣,都應該好好學習編織藤椅,將來進入到社會上,成為一名編制工人或接線生,能維持生活,這就夠了。

因為他們是盲人,他們沒有自由,也不能奢求自由。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盲人校長錯了。如果把所有的失明孩子都變成紡織工或接線生,這才是他教育的最大失敗。這個社會缺的不是一模一樣的紡織工或接線生,缺的是一群有創造力,能在各行各業有所作為的人才。而誰又規定這些優秀的人不能是盲人呢。

是的,米可看不見,但他有對外界超強的感知能力與傾聽能力。就像唐老師說的:“他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去傾聽生命,表達內心,他跟別人不一樣。”

盲人也一樣可以有自己想做的事,盲人也一樣可以有夢想,盲人也一樣可以去追求所愛。人跟人之前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殘疾或缺失,就剝奪他們自由生活的權力。

所幸的是電影結局,盲人校長被要求下臺,學校被要求實施教改。最終自由打敗了束縛,盲人學校被廢除,失明的孩子可以進入到正常學校就讀。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而米可,那個整天拿著錄音機,錄製各種東西,有各種奇思妙想,對電影尤其喜愛的小男孩,日後成了意大利電影界最著名的聲音剪接師。

盲人學校的廢除,對於意大利盲人的教育是一次歷史性的改革與推進。從此,那些失明的孩子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各種知識,各種技能。

他們的職業也不再是固定的編織工或接線生,他們可以成為醫生、老師、歌手、作家、律師、會計等。他們的職業也有了多元化,人生也有了多種選擇,幸福感與滿足感也大大增加。

人跟人之間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因為對方看不到或聽不見,就剝奪他們追求自由,追求夢想的權力。也不能因為對方或身體殘缺或智力殘缺,就看不起他們。

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能做的事情,也許他們做不到;但也有可能他們能做的事情,我們卻做不到。

電影《聽見天堂》裡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場景,米可和另一個先天失明的男孩坐在樹上。男孩問米可:“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米可回答:“藍色。”

“藍色像什麼?”“像是騎腳踏車時,風吹在你臉上的感覺。或是,像海。”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米可這一句對藍色的比喻,讓這個失明的小男孩感受到了藍色。

如果讓一個正常的人來形容藍色,我想也不一定有米可形容的貼切、自然。

電影結尾,米可又回到了那個稻場,又回到了那些小夥伴中間。米可的眼睛被蒙上東西,他們又一起快樂地玩起了瞎子捉人的遊戲。

夕陽的餘暉映照在他們臉上,米可又融入到了他們中間,他們一起向著金黃色的稻田奔跑。原來他們一直都在這裡等著米可的迴歸。

盲人也能像常人一樣生活,也能像常人一樣尋夢。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意大利著名歌手安德烈·波切利也是一位盲人。

豆瓣8.9:打破偏見,衝破制度,盲人米可終於成為一流聲音剪接師

看不見東西並沒有干擾他,反而讓他在音樂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獲得過聖雷莫音樂節最佳新人、古典音樂獎傑出音樂貢獻獎、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等多種獎項。專輯《神聖詠歎調》,銷量超過500萬張,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古典樂專輯。他被評作“擁有被上帝吻過的嗓子”。

一個人即使看不到,他也依然可以完成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一如米可和安德烈。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盲人身上的潛能,以及另外一些可能。只要心存夢想,並付出行動,不管是不是盲人,我們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