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初三觉得自己心理不太正常怎么办?

刘禹祺---


1,为自己定目标高中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晃”这个词在一切尘埃落定后说着多轻松。然而初三,只有身临其境,方知它的艰辛。一切都还要从学长学姐的中考经验分享会说起。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得知了当年令人兴奋的录取比率,听完学长学姐的经验介绍后,同学们都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而我也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了我要去一中(这个愿望之前并没有自信说出来那是)。

真正发自内心的渴望,下定为之流汗流泪拼搏的决心,而不是跟风、走走过场、喊喊口号的苍白誓言。

一句坚定的“我要去一中”打开了我的初三。

2,学会自律

不做浪费你最多时间的事

回到学校后,接踵而至的是同学们各种铺天盖地的“决心书”,满目的全年禁网、卸游戏、断QQ、不看电视等等。我记得我当时谨慎地写着“卸b站”和“戒刷空间”,为什么我写这两项呢?

因为这两项是浪费我时间最多的。为防后悔,我发了一条告别说说。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壮士断腕般的豪情,多半随之而来的是后悔莫及,甚至有人所谓的下决心也只是跟风、应个景而已。

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有人不动声色地重新刷起了空间。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而偷偷删掉告别说说,若无其事地打破自己的约定这种事,我真的做不到。

我觉得自律,应该是一种,自己真正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后,才能拥有的能力。约束自己,不是一件别人逼着做的事,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事。所以,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决心才能成为你最大的动力。

再有,就是同学们之间的约定也会成为一种动力。自从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会之后,我们班就有了“一中联盟”。

3,努力不丢人

不努力,必后悔

说实话,初一初二时我并不明白这一点,当同学们在说,某某学霸又刷了多少压轴题,某某学霸又推荐了一本命中率很高的教辅书,看着他们一下课一窝蜂地涌去办公室问问题,我的内心总是不屑地想:“有必要吗?”

那时的我,总觉得自己可以凭着小聪明边玩边学,混个还过得去的成绩,失利了就归结于粗心,把最好的一次成绩当作自己的实际水平。那时的我,认为只要认真听课,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可以了。

我抗拒教辅书,不刷题,不补习,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画画、玩航模、追番上,当然成绩也不是那么稳定。天真的我始终抗拒努力,总觉得太努力了就像电池会耗尽一样。曾以为,我可以保持这个节奏玩到初中毕业……

然而,想来我还是太年轻了!初三从开门考开始,玩了一暑假的我就惊呆了,所有的知识点都似曾相识,却又模糊一片!年级排名一下子滑到了两百名!

当时我还没太当回事,归结于自己没找着状态,也并未足够重视,按着从前的节奏度过了初三第一个月,月考前的温书假还去了漫展,结果是心情轻松地去月考,心情沉重地爬出来。成绩出来后,不出所料,我所有的小伙伴都比我考得好,我都不敢问老师我的排名是多少。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拿了几个纸箱,把我以前视若珍宝的画具、刀具、手办、海报,全放进去,封存,让它们消失在我看得见的地方。

其实我真正下定决心努力,是从这时开始的。

然后我开始寻找改变的方向,第一次尝试系统地记笔记(做得最好的是化学笔记,现在已经被老师收走,拿去给其他学弟学妹借鉴了。

其实那是我所有学科中第一次那么像样的笔记),还有真正开始做错题本(之前都是应付老师的作业,随便抄几题,现在是真正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错题归纳在里面),我还买来教辅书,每晚刷题。我感觉,这就是努力了吧……

4,你以为你会了

其实你不会

期中考前,我又看了一遍错题本,感觉不会的都弄明白了,便随便拿了一份考卷来做,几乎全对,隐隐有一丝“感觉自己好学霸”的小自豪。结果,期中考的成绩你们猜怎么样?结果,我,又,跪,了.....

原因还是那道应用题,看到它的刹那,我都快哭了。我明明考前还看过的,可我在考场上又一次懵了,怎么都想不起来了。

成绩出来后,倒是意料之中地“稳定”,稳定在了两百名。这次惨痛的教训教会我,你以为你会了,其实你不会。临场时,你想着你不会,你就会越想越不会……

考前错题本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做的。一定要把答案挡住,自己再做一遍,那样会了才是真会了。碰到不会的题,认真看完答案后再去找相似题来做。当然以我的能力来说,也不是每一道题都能找到相似题,尽力就好。)

5,不怕现在跌倒

好过最后跌倒

好,让我们回到那个惨痛的故事。接连几次打击后,我彻底陷入了迷茫,跌入了谷底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一检近在咫尺,而我初三以来没有一次大考成绩令人满意。

班主任看在眼里。一天,她找到我,对我说,她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不能去一中,相信我也没怀疑过,现在跌倒好过临近中考了再跌倒,不要因为暂时没有结果就停止努力。其他话我记不太清了,但这几句,让当时的我内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接下来,依然像期中考前一样,保持着刚养成的良好习惯,心无旁骛地用功,而这两次的失误让我决定要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去查漏补缺。

6,我们的对手没有乌龟

全是警觉的兔子

随之迎来的是月考和一检,以前从未把考试太当回事的我,空前地紧张起来了,反复地做错题本,神经质地检查知识点,直到上考场。

这两次考试对我太关键了。大概是一学期来的挣扎终于感动了上苍或是笔记、错题本起了作用。

总之,这两次我都考回了我的正常水平。一检是第一次全市统考,同学们都是卯足了劲的。我的开局不错,年级排第八十名,全市排第三百名。

然而,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极而泣或欣喜若狂。我好像没有了初一初二时那颗浮躁的心,变得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绩。

我再不敢得意,再不敢放松,因为一放松就会被甩掉(初三的竞争就是这么激烈)。我们的对手没有乌龟,全是警觉的兔子。初三就是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的一年。

第二学期离中考只有一百天时,我加入到了晚自习的大军,身边开始备着风油精提神,在冲刺阶段继续给自己加压。排除一切干扰,闭上眼睛向前跑,一切喧嚣都与自己无关。

四月里的一天,晚自习结束后的我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们一起跑圈。夜灯下,我们一大群初三的学生步伐一致地向前奔跑,寂静的校园里只有我们的呼吸声和跑步声。

我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竟成为了自己曾不屑的——“努力的人”。但那有什么关系,我成为了比过去更好的人。

一周后的体育中考,曾担心八百米不及格的我拿到了A;半个月后的二检,我的成绩竟然大幅度进步,进入了全市排名前一百五。

其实,当你用尽全力以后,你会发现对手没那么不可撼动;六月的中考,我的全市排名再次大幅度进步。我终于告别了起起落落、兵荒马乱的初三,以班级排名第一名,全市排名第七十名的成绩毕了业。

7,我的学习经验

不要幻想有捷径

首先,进入初三,学习要有计划。要会列月计划和周计划,甚至更详细,比如温书计划、周末计划。

我是很喜欢列计划的,然后把计划贴在书桌前,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所以初三一年,我攒了一墙的计划表。

月计划就是把你对自己下个月月考想达到的目标,详细地写出来,分科目写出目标排名或分数或超过你的某某目标同学。定了目标就要坚决实现它,要不自己会很沮丧,也会慢慢地失去信心。

周计划就是你这一周想要完成的额外学习任务,别要求太多,因为课内作业已经很多了,大概像是整理某一类型的错题,把某一道例题搞懂之类的计划。

温书计划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应该都做过。注意合理安排,文理交错。

列完计划以后呢,效率就很重要了。整个初三,我的学习效率以晚自习为分水岭。第一学期我基本在11点前完成作业,偶尔还会做不完。

第二学期,我在晚自习结束前就把所有作业都做完了,回去还可以有一个多小时的自主学习。这就说明,你每天在抱怨作业要做到很晚的时候,其实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效率。

那么怎么提高效率呢?先要给自己营造一个能沉下心来的学习环境。手机、ipad等最好都拜托父母帮你收起来,放自己手边难免会忍不住去摸下;漫画书、太厚的小说等,应该扫出你的房间,目光所及之处只能有学习用品和计划表!

当然自我控制也很重要,你若心静不下来,指甲、拖鞋都能玩半天。周末还可以去图书馆学习!前提是一个人去!不要带小伙伴,不要带小伙伴,不要带小伙伴!最可怕的是有的人去图书馆,带小伙伴,还有耳机、零食。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效率真的会低很多!!!

然后最重要的来了!初三一定要学会用笔记本!一科一本,整理知识漏洞、典型例题、错题,用标签贴隔开。每天记录一点点,考前你就有了属于你自己的“宝典”。

考前看这个比刷题有用得多。然后可以把身边学霸的笔记借来翻翻,但别全部照搬,找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搬。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到懂以后再抄。但记住,笔记不是越多越好,只要最适合自己的。“宝典”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知识盲区和薄弱部分。

我的学习方法其实很传统,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其实它们都是最切实有用的。学习没有捷径,唯有静下心来的坚持。

初三,有人会每天晚上熬夜刷题至意识模糊,有人会每天在寒冬冷冽中早起加练长跑,有人会在食堂排队时抓着笔记本再塞入一些知识点,有人会在晚自习时悄悄擦干脆弱的泪水、自掐手臂保持清醒,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他们为着自己的梦想安静地努力着,其中的艰辛不易、迷茫困惑,只有追梦者自己了解。而当最终结果出来的一刻,那种内心的满足,那种油然而生的欣慰感动,也只有自己会知道。来之不易才令人珍惜,一切都会是值得的。







河南文仔


有这个心理很正常,千万别感觉自己不正常,因为我也曾经历过初三和高三的洗礼。其实,中考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它其实也在考心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同学,一到大考就考不好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心态在作怪了。那么作为即将来临的中考,你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呢?我想给提点儿我个人的见解。

首先学习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查漏补缺,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你就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哪点失分,哪点没掌握牢固。

其次是生活上,要保持好的作息规律、保持好心情。因为如果经常熬夜备战中考的话,会让自己第二天早上很困,这样白天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的。好的心情呢,是想告诉你要苦中作乐,比如你记住了一个以前不会的知识点,你应该告诉自己:“我真棒,继续努力,中考必胜”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会让自己更有信心和动力。

最后我想跟你说,不要怕,因为我就是个中考逆袭的例子,就是自己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战胜困难的毅力,中考加油哦!!!


寻仙寻你


如果能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一方面不正常,可以剖析一下原因,试着对症下药。有可能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用着急,有方法可以解决的。


无论是否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都可以用“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适用于很多情况。比如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或者不开心的情绪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学习、工作,甚至是开车都无法集中精力。

注意力转移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比如当脑海里在不断重复的想着什么的时候,就做家务,运动,练习乐器,游戏,看书、画画等等,通过做其他需要不断耗费体力或者耗费注意力的事情来暂时忘却之前脑海里的东西,从而达到转移的目的,其中做家务、运动、游戏对大多数人很试用,效果也很好。


如果自己被什么困扰很严重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自己停下来,换不同的事情做,一旦停下来就会又想起困扰自己的事情。

无论自己是

  1. 觉得自己心里不正常;

  2. 痴迷某件事,想戒掉;

  3. 被烦恼一直困扰,想开心起来;

  4. 惦念某个人,想振作起来。


只要坚持做一些学习类事情转移注意力,不但能解决烦恼,还能提升自己,比如运动、看书、练习乐器,一段时间下来,一定会让自己喜出望外。

祝你好运,早日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是谁我在看什么


心理不太正常?我不是很能理解你的问题,正常或者不正常是相对于什么来说,就比如我们常吃的豆腐脑,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偏爱甜口的觉得咸口的是不正常,偏爱咸口的觉得甜口的不正常。吵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有理,只是我们口味标准不一样。

因为每个人成长历史都是不一样。

对事物的看法会有不一致。而这个不一致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困扰,我也会好奇对方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是我的想法有“问题”吗?到后来我才发现事实上是自己想象了一个对方,而我在和想象的ta说话,并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到对方的真正想法。而我错过了与ta互相了解的时机。

正常与不正常分得那么清吗?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受着对与错,正常非正常的两面性判断教学,可我们慢慢发现,世界好像不是这么简单的分成两半就好了,中间还有很多模模糊糊的地方,我们说不清这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我们有时用千分尺去量一个东西,都还需要估算一下,估算是大概的区间。

用你的问题说一句话:和大家不一样很正常。


晴雨散


我认为你开始觉得自己心理不太正常,至少说明了你其实挺好的,没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当然了,既然有问题,那还是要通过一些途径减压一下:

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所谓的心理问题是属于那类型的?情感的?学业的?人际沟通的?家庭的?等等,当你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方向,我们一般先通过如下几点进行减压:1、找善于倾听的好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听听同学的建议;2、找到自己信任的老师诉说一下自己困惑,寻找别人的帮助;3、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找专业老师的指导,进行相关压力评估等。





大海王699


这并不是不正常,而是孩子出现了很多困惑解不开,不好意思问或者无处发问,这来自于和父母的相处中无法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关。父母如果能不评判,不指责孩子,在和孩子好好的谈谈心,我想这问题很快能解决



爱恩多


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正常。一个人心理不正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刺激,内心紧张,担心。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情等等都会刺激到我们内心的不平衡。找到原因,放平心态,专注学习,科学有规律的学习生活。


赵利平(Mary)


你好!请问你觉得自己心理不太正常?指的是哪一方面呢?能具体的说一下吗?谢谢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不怕!初六过了就没事了。


人大包


如果一直有这种,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