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随笔选刊:众多的“阿Q”就组成了庞大的“乌合之众”

一说起愚昧这个词,好像习惯性的就要带上无知这个后缀,所谓“愚昧无知”是也!一般用于讽刺没有见识的“乌合之众”,但群众既然喜欢“吃瓜”,那自然是无知的。

可是,愚昧却不等于无知。想现在全民的教育水平较于建国前应该有了大幅的提高,然愚者何以更甚?

比如那些鼓吹康乾盛世的人,似乎早就忘记了耻辱的过往了。

林林总总不消细说,我以为恰因“有知”。但这个知识不是思考,也不是学问,而是半坛子醋乱晃。自以为是的见识,实际上比坐井观天更无益处,必当是认定自己是不愚昧的,再比如,“杠精”就是这一类人。

这似乎还是鲁迅笔下的阿Q,人家本也姓赵的,但是因赵太爷说不配,只好“妈妈的”讪讪回家翘起二郎腿,说,我还不稀得姓赵!

《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再读《阿Q正传》,发现它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见其浓烈日显其尖锐,未庄的国情并无根本改观,“阿Q精神”仍然到处可见。

阿Q就像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

众多的阿Q就组成了庞大的“乌合之众”,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痼疾,他们仍然要保持奴隶的尊严才能好好活下去。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佛系”,其实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就是虚无主义,无聊就玩手机、刷抖音。现在人大概都是不会发呆的人。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碎片化”的信息填满。前所未有的充实,也前所未有的无聊。知道的越来越多,思考的越来越少。

“换汤不换药”的愚民,足以让乌合之众们继续像阿Q一样活着,只要你们愿意就好,我也无权干涉。

但,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一个低等动物,就在于我们有思考力和判断力,我们有理想和追求。只是,在又一个循环周期之后,这些在逐步丧失,一百余年后,一切并无太大的变化。

洪秀全有上千个妃子,每晚都要摇号上床,可是割据江南称王之后,至死他都没有跨出天王府一步。

可笑的是,这么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农民企业家,原来也只是为了当个“宅男”。

我们早就发明了火药,却一直用来当爆竹使。至明代火铳、大炮其实也已用于军事上。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轰死的。但是为何直至晚清,依然还是大刀长矛呢?枪炮,其实并非什么高科技。换言之,如今,有些东西也不是高科技。

屁股决定脑袋的人,他们是不会关心科技研发的,他们只关心由谁来研发,以及项目可以弄多少钱。李鸿章就弄了几千万两银子。

我不禁想起当年慈禧牛逼的向全世界宣战的事了,经甲午一役,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何来这样的底气?

因为,外国人总是不安好心,要让她下台呀!“师夷长技”是为了制夷,结果是要制老娘?那只能愤怒的一拍龙椅:卧槽,盘他!

“996是一种福报,你想996还不一定有机会”,这是马云的豪言;“你不是我兄弟”,这是东哥的壮语。

从古至今,大佬们很擅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术”。却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看似随意的放了一个臭屁,却不小心崩破了道貌岸然的外衣。

鸡汤喝多了就容易变成毒鸡汤,当“英雄”当久了也就容易真把自己当成了“神”。实际上在乌合之众眼里的神,换做谁都一样,一旦吃不饱,分分钟你连屁都不是。

都怪袁老,让你们吃得太饱了呀!

疫情肆虐,可还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往北上广挤,繁华的高楼街区却越来越空虚。到最后,是不是人人都只能躲在一个屏幕的背后,这个世界只剩下0和1?

这个“双城”时代,不止是打脸的马云和各种“人设”的垮塌是个笑话,连民众的“热情”与“愤怒”我亦觉得是个笑话。

高人喜对弈,阿Q只能争做“键盘侠”,所有人也都自以为是游戏人生的高手,也都在等待着游戏结束的那一刻。实际上,雪崩之时,无一片雪花可以幸存。

乌合之众要的神话,其实,也不是神话本身。这世上也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神话,也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人的神才对人起作用,所以偶像在中国便容易成为“神”,也极易形成潮流。而潮流这东西,其实就是怎样变成有钱人,或者怎样装得像一个有钱人。

这世界也不需要思想者,只需要跟风者。乌合之众要的也从来不是真相,只是精神抖擞。

谁能给我片刻的欢愉,谁就可以主宰我那颗充话费送的脑子。一切都是为了找到那点可怜的“获得感”,至于思想、品性、自由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阿Q死了,写阿Q的人死了,演阿Q的人也死了,但是“阿Q精神”却被我们很好的传承了。

似乎我们总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就是取其糟粕,弃其精华。

有些“阿Q”我不知道他们是吃什么长大的,估计是吃饲料,而且是精饲料,不然怎么都跟二师兄似的?

但我这么说,似乎是侮辱了八戒。因为八戒却不傻。

在我看来,所谓的乌合之众就是众多阿Q的集合体,根本仍然在于愚昧。

我们不缺知识的“知”,缺知识的“识”,群体意识代替了独立思考。没有个体意识,不具备、不接纳差异性文化及行为,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严重缺乏。

换言之,仍旧是在“二人”关系逻辑里打圈圈,甘受物质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可想画一个圆圆的圈,但是手一抖,却总画成了瓜子模样。

实际上,更多的人还不如阿Q,仅仅是吴妈那种更加可恨可悲的角色。

随笔选刊:众多的“阿Q”就组成了庞大的“乌合之众”

张锋 己亥秋写于启东

庚子春修改于启东翠彧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