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來之前我想只要對病人態度和藹,工作中包含熱情的去對待每一個病人,就能夠把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一定差距的,因為工作的難度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此時距離陳熙熙離開漳州已經過去了整整18天。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在踏上武漢征程前,陳煦煦是漳州市中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主管護師, 2月15日,對於陳煦煦及她的同伴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由包括陳煦煦在內的漳州市中醫院的5位醫生15位護士組成的漳州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正式啟程奔赴武漢,前往位於中國光谷科技展覽中心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從陳熙熙前線發回的照片中,導報記者可以清晰的看到,相較上次採訪時的陳熙熙,此時的陳熙熙臉上已經由於長期佩戴護目鏡和口罩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每個醫護人員在每天上班前,我們要穿上一層隔離衣一層防護服,戴一層N95的口罩,再戴一層外科口罩,戴上雙層的手套,穿兩層甚至三層的鞋套,最後還要戴上護目鏡,對於沒戴眼鏡的人來說可能戴護目鏡沒多大不適,但對於我們這種戴了一副眼鏡,再戴一副護目鏡的人來說,難度係數就加大了。”採訪中,陳熙熙嚮導報記者講述了穿戴防護服的種種艱辛。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講述:方艙工作的一天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整裝完畢,我們小心翼翼,推開一層一層的隔離門進入病區,整個病區被分成20個帶床位的臨時病房,我們用倉來表示,在這個病區裡由來自幾個不同省份的隊伍共同分攤管理,每個隊伍管理4-5個倉位,每個倉位40幾名患者,男女分開。”據陳熙熙介紹,在方艙醫院的病區內還設有開水間、閱讀角、食品站、娛樂角、治療室等一應俱全的生活設施。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進入病區後,我們同上一班的隊友進行了交接班,查看物品、巡視患者、人員安排、工作部署、處理醫囑、發放餐食與藥品、帶病人去專門的地方進行核酸檢測的採集和CT的檢查,還要處理各種意外事件,回答患者的各種問題,發放生活所需物品,滿足患者各種需求,包括治療上和生活上,患者出艙後,還要處理床單。做好艙內艙外工作銜接。夜班的早晨還要進行血液的採集。”陳熙熙說。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輕症患者: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是否痊癒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對於方艙的病人,陳熙熙表示:“因為方艙的病人很多,大多數都是輕症的患者,他們最關心的事就是核酸檢測是不是轉陰啦,CT結果是不是正常啦。有時候他們一天可以問上好多次。我能感受到他們的那種焦慮、那種不安。當聽到自己檢測結果都正常可以出艙的時候,他們臉上那種高興的神態,當聽到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時候,臉上那種失落、憤怒、惶恐的神態。”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回憶:天氣寒冷 卻依舊汗流浹背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低頭寫字的時候水珠會從護目鏡的邊緣滴落在紙上。”雖然現在武漢天氣還很冷,但在此工作的陳熙熙一個班下來卻依舊會汗流浹背。據陳熙熙描述,戴著雙層手套的她,由於手指被手套束縛,雙手的手指幾乎是麻木的,還伴有疼痛感。“戴著雙層口罩,因為怕眼鏡和護目鏡起霧,必須用膠布把口罩粘得嚴嚴實實的,所以連呼吸都是費勁的,基本上只能張嘴呼吸,說話很費勁,因為雙層口罩,說話的聲音要比平時大很多,甚至有時候需要用力說話,一句話基本沒辦法一次性講完,說幾個字就需要喘一下,緩一下,因為需要一直張口呼吸,所以一個班下來,我的下頜關節都非常痠痛。耳朵被包在隔離衣和防護服裡面,架著眼鏡和口罩,耳朵壓得很痛,聽力也不是太清晰,需要別人說得很大聲才能聽清楚。護目鏡是關鍵,它關係到你這個班上下來舒服不舒服,如果護目鏡處理的好,戴得恰到好處,那麼恭喜你,你這次班相對能輕鬆些,如果護目鏡處理不好,那麼,對不起,意味著你今天上班,不但效率不高,還可能出現各種疼痛等不適症狀。剛開始的時候,沒啥經驗,護目鏡沒處理好,還戴得很緊,結果悲劇了,我一個班上下來幾乎是全瞎的狀態,做事情只能靠摸索,因為護目鏡佈滿霧氣,你需要更用力去注視才能看得清楚,那麼這麼專注的用眼,會導致用眼過度,隨之而來的是視神經緊張,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頭痛欲裂,自然做事效率也肯定低下。”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下班:冷不止因為溼透的汗水,更是因為飢餓的肚子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好不容易迎來了下班的時刻,對於陳熙熙來說,脫防護服又是一道道關卡。由於每次脫防護服都需要兩個人,也只能有兩個人一起,所以有時候需要等待。“手消—敲門—手消—消毒門把手—進入1室,然後手消—脫鞋套—手消—敲門—手消—消毒門把手,沒人後才能進入下一間,繼續,手消—脫護目鏡—手消—脫防護服和外層手套—手消—脫外科口罩—手消……”在這期間,陳熙熙每做一個步驟都必須進行手消。雖然程序繁瑣,但陳熙熙清楚的知道這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防止感染。“脫下護目鏡那一刻,感覺整個世界都清晰明亮了。當脫下所有防護用物,全身都覺得涼颼颼的,因為汗水讓內層的工作服都溼透了,風艙外的冷風一吹,頓時感覺一陣冷咧。冷,不止因為溼透的汗水,更是因為飢餓的肚子。因為穿著防護服,我們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而且又需要進行體力腦力工作,身體經常透支,出艙的時候因為沒有能量的支撐,所以更加劇了冷。”


“工作的難度遠超乎自己想象。”漳州援鄂護士講述方艙治療的故事


“即將迎來嶄新的三月,一切的辛苦,一切的勞累,只為了能讓這個城市早些恢復以往的熱鬧,武漢是座很美的城市,希望櫻花早日盛開,疫情早日結束。” 在採訪的最後,陳熙熙告訴導報記者,“雖然很累很苦,但是想到武漢人民,想到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就不怕苦不怕累,只想奉獻只想犧牲,一切都是為了武漢更好,空城不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導報記者 焦修博 通訊員 吳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