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市人民医院:初心照使命 危难见坚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大仗,也是一场硬仗。

疫情救治工作开展以来,市人民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协同作战,担当作为,抽调精干力量驰援湖北疫情救治第一线,派驻精锐骨干支援定点收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毫不放松抓好院内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

1月26日,按照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建立了以市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救治工作团队,全面进驻市三院,负责疫情期间医疗救治工作。医疗救治团队进驻市三院期间,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例,其中重症2例,危重症1例。

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市人民医院选派5名护士支援湖北医疗队,21名医生、22名护士、2名院感防控和11名管理人员投入到我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中。据了解,市人民医院是全市抽调医务人员最多的医院,全市救治团队人员三分之一以上都来自该院。

市人民医院抽调重症医学科全部医生、护士建立专班救助重症患者。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永华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几乎每半小时调整一次治疗方案,确保他们得到科学、及时、有效的救治。2月15日就该去休整的赵永华,向市人民医院驻市三院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延长一个周期。“为了病患,我愿意选择继续坚守。特殊时期我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岗位,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光说:“抗‘疫’的战场上,医疗救治团队所有成员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取得了确诊患者零死亡、治愈率100%、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在这场没有硝烟但生死攸关的战‘疫’中,市人民医院救治团队的所有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彰显了医务人员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当好“抗疫战士”坚强后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及时的物资供给是医疗队伍安全有序、统筹协调、有力有效、及时迅速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市医院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护理部副部长张红娟负责协助紧急医疗物资调配、护理人员应急调配、护理管理、一线人员及小组成员后勤保障等工作。

“我感受最深、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急’,情况危急、救治紧急、物资调配紧急、人员调配紧急、设施维修紧急……每天接到一个又一个紧急消息,哪里急需什么,我第一时间就去协调沟通什么,在办公楼里跑上跑下,事无巨细,都得思虑周全。”张红娟说。

在医疗救治期间,市人民医院共动用医疗、护理、院感一线和质量控制等人员共55人,设备18件,调用物资3693件,药品32种348支,为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

“一米线”排队、门诊特殊病种患者“传递窗”、简易门诊外移等一系列应急防控措施,仅用两天时间就顺利完成,被称为“市人民医院速度”。

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市人民医院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同步开展门诊、急诊、住院部等各个区域的筛查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

市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王立明说:“为了加强管控,我们把所有能够进入到病区的入口,都分设了预检分诊,保障患者和家属的安全,保障各病区的安全。”

市人民医院在门诊大厅各出入口,分别设置了预检分诊台,同时配备红外线测温仪、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临时采取将简易门诊、门特患者缴费窗口、门特患者取药窗口外移的应急模式,执行上下午各60人次的限号措施,保证了门特患者及家属不需再进入门诊大厅排队候诊,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市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张静说:“特殊时期,门诊日接待患者量保持在800—1200人次。采取应急模式后,既避免了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又缩短了患者及家属的候诊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