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短视频软件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用户61403323


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短视频软件也是如此。

一方面,短视频的出现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消遣娱乐,打发休闲时光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行业的兴起,造就了自媒体的快速崛起,推动了行业的变革,并且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媒体也进驻了短视频,如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社等等,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是无法完全的隔离网络,随着短视频的行业的发展一些自媒体不顾及国家法律与事情真相,恶意剪辑视频,吸引播放量,传播不良信息。影响了中国青少年的思想。

综合而言,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要客观的综合分析。首先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传播正能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相信青少年一定能健康成长,蓬勃向上


资讯速递屋



01

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从手机中卸载某音短视频了。

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我就能刷到好听的歌曲,有趣的视频,以及我喜欢看的一切一切。

然后呢,我自以为掌握了全世界,但很快就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住,而时间却在悄悄的溜走。

此刻的我,仿佛晚清时沉浸于鸦片的烟民一样,眼神空洞,意志消沉,一瞬间总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却没有做小事的行动。

我想,行尸走肉,也不过如此。

何止刷视频,玩网游,打麻将,喝酒吹牛,看爽文小说,当时带给我的感觉的确是一个比一个爽,但过后却是无尽的麻木。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垃圾快乐。

可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沉浸于这种快乐中无法自拔。


02“垃圾快乐”,榨干时间,摧残身体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

男生跟三五好友撸串喝酒侃大山,7,8个小时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不觉得乏味,那一瞬间,世界都是我们的。

女生捧着IPAD,刷电视剧一夜都不眨眼,世间最帅的小鲜肉仿佛唾手可得。

但让你读一本书,5分钟就混混欲睡;让你去跑一会步,还没换上跑鞋,就心生退意。

细思极恐,垃圾快乐正在偷走我们的时间,我们却浑然不觉。

刷了一夜的手机,但你让我说记住了什么,我好像也说不出来;喝了一夜的酒,吹了一夜的牛,除了头痛欲裂,也没有剩下什么。

玩了一个月的游戏,面对镜子中眼圈黝黑,蓬头垢面的自己,也很想问一句,我在干什么?

垃圾快乐,耽误了时间,影响了身体,得不偿失,甚至还能要命。

在重庆沙坪公园,一男子和三位牌友打麻将,因太久没有胡牌,突然胡了一把“杠上开花”,终因情绪起伏太大导致过度激动,引发身体异常反应而当场死亡。

尽管医务人员及时赶来抢救,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垃圾快乐的恶果,无时不在向我们倾诉。

短暂的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和消沉,而要消除这种感觉,则需要更加强烈的快感。如此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沉浸于垃圾快乐而很难自拔的原因。

鲁迅曾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外国一名游戏玩家Hakoom曾凭借“全球拥有最多白金奖杯玩家”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十年时间内,他不“眠”不休通关数千款游戏、获得一万座金杯,据说一周游戏时间达到120小时以上。

我只想说,这不是垃圾快乐,这是用生命在维系的快乐。连他的家庭医生都说,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Hakoom的肝脏已经达到了人体的极限。

每周120小时,十年时间,大概6万个小时。按照格拉德威尔“1万小时定律”计算,本应为世界训练出一位同时掌握6项大师级技能的伟人。

而这里,却只出现了一位骨灰级的游戏者。


03“垃圾快乐”,磨灭意志,丧失精神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最基础的理论,就是成本和回报的关系,即性价比。

而像刷手机、玩游戏这种行为,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活动,因为它用最低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精神快乐。

偶尔为之,放松精神,无可厚非。

但长此以往,任何诸如学习,锻炼等短期内无法看到收获的东西,终将被放弃。一旦我们习惯了在瞬间获得快乐的方式,任何高成本的获取都将被舍离。

这才是垃圾快乐的恐怖之处。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场景:

明明打算要读一本书,要去听一会课,结果心里想,我最后再刷一条视频,最后再看5分钟电视剧。

结果,这一最后就是几个小时,即便心理无数次的挣扎,但似乎都被短暂的快乐所蒙蔽。

最后,往往都是以“算了,明天再干吧”收尾。

如果无数个这样的明天加在一起,我们就没有明天了。

曾经一位公号运营者说过:“这是一个看短视频都恨不得用2倍速的时代,肯花5分钟读完一篇公众号文章的都是英雄。”

而垃圾快乐成瘾导致的悲剧也屡见报端。

据媒体报道,江苏一位29岁的男子因终日沉浸于看直播,从日均打赏几十元最终发展到数万元。

积蓄花完后,挪用公司公款930万元打赏,并瞒着妻子与女主播线下幽会,最终被判刑,妻子也与之离婚。

就像一个要减肥的人,在炎炎夏日,几块钱一罐的冰可乐唾手可得,但一饮而尽过后,除了嗓子感受那一瞬间的冰凉后,没有任何的益处。

而你会发现,已经越来越难忍受喝白开水了。

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整晚上大家聊的话题,几乎都是:

某某男星如何如何;某某女性又跟谁出轨被记者拍到;以前的某个同学居然买了一栋别墅;我听说谁谁离婚了。

大家都乐此不疲,仿佛不八卦点儿东西出来,都不好意思说话。

晚上我回到家,静静的躺在床上,回忆我今晚究竟得到了什么,是友谊的延伸,知识的增长,见闻的提升,还是心灵的洗涤。

都不是,我经历了一晚上的垃圾快乐。

叔本华曾说:“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垃圾快乐对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毒品。它的厉害在于,你感觉不到它的伤害,当你感觉到时,恐怕已无力抗争。


04“垃圾快乐”,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日本杂物管理专家山下英子曾写过《断舍离》一书提出:

断等于不买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对于垃圾快乐,我们更要 断!舍!离!

规划时间,只留下最关键、最有用、最最需要的部分。

游戏、电视剧等等可有可无打发时间的活动通通可以舍弃。

遗憾的是,有多少人从这关就败下阵来,觉得生活里如果没有了这些打发时间的东西,生活将失去色彩,虽然知道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就是舍不得。

这其实是弱势文化的体现。

就像电视剧《天道》中,王庙村作为最贫困的贫困村,居然修了一座教堂。

村里有很多基督徒,整日幻想主能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但却没有人想付出丝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这种思想就是弱势文化。

弱势文化对于人们来说十分轻松,懒庸的躺着玩游戏,看电视,毫无困难,属于易用的消遣。

与此对应的是强势文化,类似于精英与世俗。

强势文化训练过程艰辛,成才不易,一旦训练出来就是强者。

这也就是当初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增大的原因。

蔡康永曾说:“我鼓励大家做一个冷淡的人。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我们都需要努力的做一个冷淡的人。”

多数有短暂快感的东西,一刻都不能尝试,切记,一刻都不能。

当你的意志无法完全掌控你的行为时,就不要对自己太有信心。

新媒体作家粥佐罗曾在《学会写作》一书中提到:

“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和智力不足的人各占1%,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既做不到不写不练就能一鸣惊人,也不会持续训练却没有进步。”

换句话说,只要坚持,就会进步;经常读书,能让你变得聪明。

经常跑步,能让你变得健康。

能一蹴而就,从来就不是你成功的捷径,唯有沉积内心,厚积薄发,才能保持持续的动力。

伙伴们,最短的路,从来就不是正确的路


穷Sao


随着这几年我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零零后,我开始觉得不太对味了。这些孩子有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那就是变得“傻白甜”。我的小表妹总是拉着我看B站上的沙雕视频和抖音上的网红直播。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大众娱乐十分反智,游戏、综艺、明星、美妆,好像哪儿哪儿全是这些东西。人的耐心消耗殆尽,没有人愿意看超过5分钟的视频。微博上毫无营养的垃圾热搜,小鲜肉和美图滤镜。

当年我们的父辈也曾经担忧我们天天看电视玩电脑能不能把脑子玩坏了,事实证明还行吧。但是到了零零后这里,我是真的不确定了。


一倒影影视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张小凡。对于这个提问我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个人觉得短视频软件对于我们年轻人根本就不存在毁灭之说。返之,我倒觉得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具体我给大伙说下我的观点。

第一,短视频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太过“无聊”。现在不管是70后还是00后,大家都在刷视频,这已经成为社会一种常态。这很正常,因为只要是个人都会无聊,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刷小视频”正是解决无聊的好办法。而且这些视频软件会根据你的年龄段,兴趣爱好,给你推荐你喜欢的内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人在里面可以找到不同的乐趣。所以刷小视频既可以获得快乐,又不违法,还不需要充钱,何来毁灭之说。

第二,“小视频”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为什么很多家长说和自己孩子都有代沟?其实就是因为社会进步了,说白了就是时代不一样,孩子在追求新事物,而父母一直在用着“老观念”。大家可以想想,我们父母小时候玩的是什么玩具?现在孩子玩的又是什么玩具?70后和80后代沟是最小的,因为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都不富裕,70后玩的玩具和游戏跟80后基本是一样的,到90后就有转折,生活条件慢慢开始好起来,到现在00后,七八岁的孩子都可以用英文跟人打招呼。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父母七八岁时候在干嘛?放学回家去背柴,去地里找猪食,小河里拿鱼摸虾各种……说明什么?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而社会进步会促使人也在跟着进步。“小视频”里面很多东西除了搞笑以外还有很多“正能量”,也可以发表评论,交友,晒自己作品等等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现在年轻人思想活跃,想象力最丰富,有好奇心,追求新事物,这本就是年轻人的优点,也是创造力的源泉。所以这样没什么不好。

第三,说小视频会毁掉现在年轻人的人,只能说明是我们没有正确引导好孩子。现在通常用的视频软件里面内容都是“绿色”“健康”无害的,在里面除了能寻找到“快乐”以外,还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增长我们见识,丰富我们生活。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也容易让人沉迷,浪费光阴,玩物丧志。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智的运用。

这世界本就是美好的,同时也是充满诱惑的。所以个人觉得,与其说“短视频软件会不会毁掉现在年轻人?”还不如说在“诱惑”面前该怎么正确引导。毁掉孩子的不是“短视频”而是陷入“诱惑”后的无法自拔。我是张小凡,欢迎各位关注,评论交流。谢谢大家








张小凡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一名IT从业者,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当前短视频领域确实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不少大型互联网平台也纷纷开始布局短视频领域,从短视频领域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体的规范性逐渐增强,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合理利用短视频平台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短视频为用户提升了互联网的使用体验,为用户打开了新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虽然短视频领域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不同的人群在短视频领域总能够获得一些其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短视频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短视频领域也逐渐整合了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提升年轻人的学习体验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二是短视频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价值空间,很多年轻人通过在短视频领域创业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且不少人通过短视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当前很多年轻人在通过短视频进行创业的时候,也不断为短视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在不断把短视频推向一个更健康的发展轨道上。

其三是短视频在5G时代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桥梁,这个桥梁的一头是消费互联网,而另一头则是产业互联网,所以短视频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对于年轻人来说,通过短视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知,这本身也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最后,当前的短视频领域已经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短视频本身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对于年轻人来说,合理利用短视频也会为自己打开更大的视野,所以年轻人接触短视频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刘俊明


我想题目大概想表达的是,现在的部分年轻人,为什么不读书,不学习,而是选择肆意消磨自己的时间在没有意见的事上。


我想说的是;短视频不会毁掉年轻人,抖音不会,爱奇艺不会,B站也不会。


真正毁掉一个人的是,无法从更有意义的渠道,来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


抖音的初衷是打造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平台。


那什么是碎片化。


在你排队的时候,公交车站等车,等女朋友下楼的时间,这样的碎片化场景很多,不做过多的赘述。


当碎片化的时间变成一种行为上的日常,大脑成瘾之后,你就可以随处可见到处都在刷短视频的年轻人。


其实不止短视频,游戏是,看小说是,所有能让大脑成瘾的都会毁掉一个人。


毕竟,多数人更愿意选择从短暂的收益里获得快乐,而不是从长远的学习里找到乐趣。


长期接受碎片化的知识,也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浮躁,甚至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世界上没有速成大法,只有水滴石穿的坚韧和勇气。


我希望他们可以放下手机,是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拥抱。


我希望他们可以不依赖各种速成大法,而是在安静的图书馆,独自专研。


我希望他们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短视频,可以真的不以功利为目的去开发自己的小爱好。


我希望他们热爱运动,在城市之间来回穿梭,在山地中自由攀爬。


当上述都可以实现,就算有再多的短视频,再多有趣的内容,也不会出现题目的担心和忧虑。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话结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酱酒说


抖音不会毁掉年轻人,头条也不会,爱奇艺优酷芒果台,都不会的。

真正毁掉年轻人的,是他们无法从更有意义的渠道,用更有意义的方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

我希望他们亲近自然,每天工作学习之余,有那么一个小时躺在草坪上望着蓝天。

我希望他们热爱运动,有空脱下职业装,骑着自己的山地车在城市边缘穿梭探险。

我希望他们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知乎,可以真的不以功利为目的去开发自己的小爱好。

我希望他们除了去网络空间互撕,可以真的有渠道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减轻焦虑不安。

我希望他们可以不为了钱去学自己并不喜欢的CS,可以有心爱的人,携手探索这人生。

当上述得以实现,我相信就算我们有一百个抖音,就算它们全部流量充沛用户爆棚,我们也不会再有题主的疑问和担心。

因为生活本身就已经那么丰富饱满,生活之大,大过网络。

然而,

当他们只能沉浸于这类泛娱乐或者纯娱乐的虚拟欢乐窝,再无其它选择时,他们才会被毁。

那时候,不是抖音,也会有别的音,或者别的酷,别的奇艺;没有B站,也有C站。

而且,沉迷网络的反面,或许就是极端。我们已经见证了。


淘麦麦电商部落


我想题目大概想表达的是,现在的部分年轻人,为什么不读书,不学习,而是选择肆意消磨自己的时间在没有意见的事上。

我想说的是;短视频不会毁掉年轻人,抖音不会,爱奇艺不会,B站也不会。

真正毁掉一个人的是,无法从更有意义的渠道,来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

抖音的初衷是打造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平台。

那什么是碎片化。

在你排队的时候,公交车站等车,等女朋友下楼的时间,这样的碎片化场景很多,不做过多的赘述。

当碎片化的时间变成一种行为上的日常,大脑成瘾之后,你就可以随处可见到处都在刷短视频的年轻人。

其实不止短视频,游戏是,看小说是,所有能让大脑成瘾的都会毁掉一个人。

毕竟,多数人更愿意选择从短暂的收益里获得快乐,而不是从长远的学习里找到乐趣。

长期接受碎片化的知识,也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浮躁,甚至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世界上没有速成大法,只有水滴石穿的坚韧和勇气。

我希望他们可以放下手机,是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拥抱。

我希望他们可以不依赖各种速成大法,而是在安静的图书馆,独自专研。

我希望他们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短视频,可以真的不以功利为目的去开发自己的小爱好。

我希望他们热爱运动,在城市之间来回穿梭,在山地中自由攀爬。

当上述都可以实现,就算有再多的短视频,再多有趣的内容,也不会出现题目的担心和忧虑。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话结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野狼12321


新闻传播学博士给你一个学术性解读。

无论你是否认可,短视频已经成为投资风口,而且是当今社会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

的确,短视频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甚至成迷于此,故各大端口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

当然,要解决青少年的成迷问题,就如90年代的游戏厅一样,家庭教育引导至关重要。短视频就是一个工具,必然具有两面性,用好了,它可能会成为你的职业、放松你的心情、帮助你学习新技能等。

从时代发展潮流来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催生了短视频等新型传播业态,还推动世界传媒生态产生了诸多新变化和新趋向。短视频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自媒体形式,成为真正推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再中心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刻影响。短视频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脱贫扶贫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是一种典型的发展传播实践。

应当科学引导青少年群体使用好短视频,这个是教育趋势,作为家长、老师,应该顺势而为,去解决青少年的短视频“使用问题”,而不是一刀切的“屏蔽问题”,如果非要逆势而上,估计不可持久。

By 毛毛蟲 清华大学博士


PhD貓小編


我的回答是,短视频软件正在毁灭 '部分'年轻人。

1.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短视屏产业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界定。正如十年前的网瘾少年,戒网中心,电击治疗的杨永信等一样。可是,反看如今,还有多少人再提网瘾少年,再视网络游戏如洪水猛兽?

2.那么,为何我说短视屏是在毁灭年轻人?一个,我认同的是楼主所说的'部分'年轻人。游戏玩的好是社交,是娱乐,玩的不好就是玩物丧志,脱离现实,沉迷虚拟。同样的,短视屏,有的人看的是新闻,是时事,是当下热点,是夜晚生活的调剂。有的人,一刷视屏,刷到半夜,生活紊乱,也不社交,那这部分人来说,视屏就正在毁灭他们。

3.既然说到是部分年轻人,那短视屏本身有没有问题?自然也是有的。首先,对于这群人来说,短视屏是最省成本,最快捷,最方便的娱乐,相对于网络游戏,门槛更低。其次,缺乏对其危害性的认知。赌博,毒品,等不良嗜好,社会有足够的重视。但是,短视屏没有,当然,这里很难说短视屏就一定有问题。那么,我换个说法:'短视屏平台没有做好正确的引导'。这么来说,就很容易理解了。曾经,各种直播自己短视屏平台充斥着大量庸俗,低俗媚俗的东西,未成年妈妈,少女蹦迪等。严重影响了年轻人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再其次,平台为了精确定位受众,会根据你的点击进行内容推介。也就是说,当你很伤心的时候,推介给你的都是很悲观的视屏,当你寂寞的时候,推介给你的都是挑逗的视屏。平台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只是为了流量和迎合大众口味。

所以,我说,目前状态来说短视屏的确在毁灭部分年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