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鄧州:六舉措服務務工輸出 三優先確保脫貧增收

面對群眾外出務工需求,鄧州市認真落實外出前健康狀況核查檢測、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有組織地開工復工和可追溯信息系統建設“三有一可”服務要求,突出“扶貧產業項目優先復產、扶貧項目優先開工、貧困戶就業優先安排”的“三優先”原則,做好疫情防控下外出務工村民的精細化服務工作。目前,全市已有組織輸出貧困戶勞動力332人;通過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已輸出2000多人;全市8258個公益崗位貧困人員全部上崗;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中未返鄉的3000多人,大多也已在當地就業上崗。

精準調查,建檔立卡。鄧州強化市、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充分發揮村委會(社區)、村民小組網格化管理優勢,採用電話等調查方式,精準掌握村(社區)、村民小組內每個適齡勞動力的就業意願,精準掌握每個返鄉人員的健康狀況及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各鄉鎮(街區)、村(居委會)均建立勞務轉移輸出實名制臺賬,做到“一人一檔”,底數清楚,止2月23日,鄧州市已對有外出務工意願的14000餘人建立臺賬。同時,針對收集到的幫助需求,鄧州市採取“個性化”服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要外出的村民做好相關保障準備工作。比如,引導、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做好返崗對接,提醒外出務工的村民與原務工單位聯繫後合理確定返崗時間,勸告返程目的地為疫情重點地區人員延遲返崗,幫助確需外出者聯繫返崗目的地,按照對方要求,提前準備好相關手續,避免出現“禁止入內”的情形發生。

嚴格把關,確保健康。各鄉鎮(街區)在組織勞務轉移輸出中嚴格標準,必須由村委會(社區)出具隔離證明,並分別由包村(社區)鄉鎮幹部、村支書、村醫三人簽字,確保所有有外出務工意願的返鄉人員居家隔離不少於14天。在輸送外出前,由村委(社區)上報,鄉鎮(街區)政府統一安排健康體檢,出具健康證明,加蓋鄉鎮政府、鄉鎮衛生院公章,確保返崗人員不將疫情帶出。並對貧困戶就業健康三項檢查費用予以減免,採取多種措施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就業。至目前,已對全市欲外出人員辦理健康證明11000餘份。

屬地管理,科學調度。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實行村對鄉、鄉對市負責制,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務工就業。在人員輸送前,由村委會統一向鄉鎮政府上報勞務輸出計劃,由鄉鎮政府集中實施,市工作專班全程調度。牽頭部門及時與務工地政府或人社部門及用工企業溝通協商,說明鄧州市在安全用工上採取的具體措施,協調確定安全的輸送方式,點對點輸送,確保返崗人員按照企業開(復)工日期分批次、有組織返崗。對短期內無法返崗人員,由鄧州市人社局、產業集聚區、科技和工信局、商務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向各類用工企業廣泛徵集工作崗位,儘量擴大用工數量。同時,鼓勵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引導返鄉滯留人員就近就地就業。

全程跟蹤,保障服務。各鄉鎮(街區)政府及相關責任單位做好跟蹤服務,加大勞動關係風險預測預警力度,利用相關信息平臺,實現實名制全覆蓋,全流程跟蹤掌握健康動態,並確保信息共享,妥善處理好返崗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勞動關係問題。並與務工地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定期溝通機制,通過協商務工地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仲裁等措施,切實保障返崗人員合法權益。構建務工人員健康狀況動態可追溯信息體系,務工人員上崗後15天期間,組織輸出機構要與企業建立周溝通機制,務工人員每五天向所在村報告健康情況,自下而上建立村、鄉鎮(街區)、市工作專班逐級彙總報告制度。2月22日,該市就有組織勞務輸送9批462人,全程封閉輸送,把健康、無疫情隱患的務工者安全輸送到用工企業,確保“即達即上崗”的目標。

加強統籌,配合聯動。該市成立工作專班,各成員單位分工合作,有組織勞務轉移輸出工作規範有序開展。在勞務輸出中,鄧州市參與南陽市政府在北上廣鄭(鄭州)、江浙鄂等地創業務工人員比較集中城市設立的創業暨務工服務聯絡組,並組織工商聯、招商局、京鄧協作辦等相關單位主動配合做好與各地商會的聯絡、協調工作,儘可能拓寬勞務輸出渠道,確保外出務工人員輸得出、幹得好。

立足本地,挖掘潛力。有計劃組織市內企業開工復工,研究出臺帶貧企業費用減免等優惠政策,最大限度挖掘扶貧車間、扶貧基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帶貧潛能,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務工就業,確保企業復工復產帶貧群眾數量不減。對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的產業根據其受疫情影響程度給與相應補貼。同時,通過手機微信、網絡平臺等形式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做到培訓一名上崗一名。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鄧州市扶貧辦習中洋 武祥宇 林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