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逼迫"孩子做這3件事情,能讓孩子少“受罪”

閨蜜家的女兒第一天上幼兒園,在校園門口嚎啕大哭,就是不敢進幼兒園。折騰了半個小時,才將孩子哄進幼兒圓。閨蜜感慨現在的小孩子,對幼兒園太過排斥,不敢交朋友。不像自己小的時候,總是吵著讓父母帶去幼兒園上學。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對幼兒園、老師、同學、讀書識字都充滿了嚮往。現在的孩子在學前階段,由於整天和父母在一起,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有時候家長沒有在學前給孩子打充足的"預防針",以至於孩子對幼兒園的印象一片空白。孩子突然處在一個陌生的集體,就會顯得恐慌,焦慮不安。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孩子排斥幼兒園,還一個原因就是自己缺乏獨立,很多事情在學前都被父母一手包辦,任何事情都有父母代替完成。進入幼兒園之後,突然有了新的目標,生活作息都需要自己解決,孩子有一種失落感,只能用哭喊逃避。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瞭解幼兒園呢?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要"逼迫"孩子獨立完成這3件事情,孩子才能夠喜歡上幼兒園。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逼迫"孩子做這3件事情,能讓孩子少“受罪”

孩子不可能永遠是那個包在襁褓中的嬰兒,他總要長大,總要獨立地面對社會!而這條路也是一條不可逆、也不能回頭的路。父母想要孩子少遭罪就要狠下心,在上幼兒園前“逼”孩子做到這四件事。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一: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在幼兒園時,由於同齡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難免會發生口角衝突。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比如不要在危險的地方玩耍;不要和同學發生口角爭執;遇到事情要主動找老師尋求幫助。每天孩子回到家中,父母可以用玩笑的方式詢問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及時關注孩子的成長。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二: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學校時,老師由於不清楚每個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會一視同仁地讓孩子自己完成事情。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學校無法獨立完成事情,時間久了在學校沒有存在感,也就逐漸討厭上幼兒園。

在家中,父母要教會孩子獨立自主,比如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吃飯,甚至是自己洗衣服。如果孩子完成得出色,

家長也要鼓勵孩子,也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孩子體會到了獨立的那種快樂和滿足感,自然也就更願意在學校表現自己。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三:學會交朋友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經常陪伴在身邊的就是父母,而且和父母的關係也很玄妙,有時像親子,有時像朋友。但是孩子對於集體活動和社交,

還沒有成熟時認知,不知如何與同學相處,一時間難以適應,在學校也就變得不知所措。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交朋友的故事,或是給孩子看一下交朋友的動畫片和繪圖本。孩子通過圖畫影像中的故事產生共鳴,在心中也就明白了交朋友的方法和好處,自然也就喜歡和小夥伴玩耍。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這種事情似乎很難教,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交朋友的故事,或是給孩子看一下交朋友的動畫片和繪圖本,讓孩子懂得朋友的意義。

孩子通過圖畫影像中的故事產生共鳴,在心中也就明白了交朋友的方法和好處,自然也就喜歡和小夥伴玩耍。

家長只需要給孩子講解繪本中的故事就可以,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還處於一個模仿的階段,所以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去讀《我不隨便發脾氣》的繪本,孩子就會通過繪本的描述知道自己不應該隨便發脾氣;讀《好孩子懂禮貌》的繪本,那麼自然而然,孩子就會想要好像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這本《兒童行為習慣繪本》共10冊,每一本都是圍繞孩子如何進行情緒管理以及養成好性格去描述的,以及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然後通過一些分享的故事,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如何感謝他人。家長還可以在家裡跟孩子玩兒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家長假裝是小朋友,讓孩子練習該和小朋友說什麼如何介紹自己、如何獲得友誼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因為繪本採用的都是簡單有趣的圖案,所以能充分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沉浸在故事當中,並且通過簡單的小故事知道自己發脾氣是不好的習慣以及明白如何去交朋友。

上幼兒園前,父母要

點擊下面圖片購買,讓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做好情緒管理,養成好性格

孩子一天天長大,總歸是要離開家長獨自闖蕩,家長要學會放手,也要及時引導和培養孩子的各種社交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