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年二十四節氣中哪些是節,哪些是氣?為什麼?

Zh幸福一家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回答。一年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指導農桑耕種收穫,以農曆計算的精華,而最早的節氣是二十六個,和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日期靠的近,經優化而成。中國農曆一年只有三百五十五天多一點,所以每年的春節日期不固定,也就有了閏詩閏月之說,現在的二十四節氣都是經過國家統一計算,安插在陽曆中,形成比較固定或者接近的日期,如每年的清明節一般在四月三日到五日之間,今年就是四月四日清明節。清明前兩日是古代的寒食節,現在國家把這兩個節日統一為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冬至日有吃餃子和祭祖的習俗,又有人認為冬至節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至於二十四節氣又分上節中氣什麼的,沒有必要細細的追究,各種考試也不會考,大致瞭解一下就行了。


王偉2361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創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二節令和十二中氣

這裡的二十四個節氣,是按照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劃分,分為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即一個月之內有一節一氣。十二個月如同劃分十二竹節,竹節中間充氣,此乃節氣的由來,也是氣節,節度的本意。“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其中十二節令: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別稱正月、二月…臘月節,但不一定在名稱所在的月份。

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分別稱正月、二月…臘月中。除極特殊的情況外,一般在所稱的月份中。中氣成為農曆確定月序的依據,沒有中氣的月份被視為上一個月的重複,稱閏月。

從立春開始

二十四氣一般從立春開始,但現代天文學中太陽黃經以春分為起點計算。有詩云: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0年二十四節氣準確時間

立春 02月04日 17:03:12 雨水02月19日 12:56:53 驚蟄03月05日 10:56:44 春分03月20日 11:49:29 清明04月04日 15:38:02 穀雨04月19日 22:45:21 立夏05月05日 08:51:16 小滿05月20日 21:49:09 芒種06月05日 12:58:18 夏至06月21日 05:43:33 小暑07月06日 23:14:20 大暑07月22日 16:36:44 立秋08月07日 09:06:03 處暑08月22日 23:44:48 白露09月07日 12:07:54 秋分09月22日 21:30:32 寒露10月08日 03:55:07 霜降10月23日 06:59:25 立冬11月07日 07:13:46 小雪11月22日 04:39:38 大雪12月07日 00:09:21 冬至12月21日 18:02:12 小寒01月06日 11:23:17 大寒01月20日 04:39:42

黃道分析

太陽和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不停地公轉和自轉,通常把地球繞太陽的軌道稱為黃道,而二十四節氣正是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首先,當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時定為“黃經零度”,即春分點。從這裡出發,每前進15度就為一個節氣,從春分往下依次順延,清明、穀雨、立夏等等。待運行一週後就又回到春分點,此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與西方十二星座的微妙關係:跟二十四節氣相似,古代的黃道十二宮亦是以春分點為起點而把黃道分為 12 等份,因此占星學中十二星座的開始及結束日期或其前後一天必定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氣。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眾志成城,戰勝疫情

今天在雨水時期,正好前幾天我們這下了場雨。馬上到三月份要到驚蟄了。祝願新的一年2020,早日戰勝疫情,靜待春暖花開,迎接新的氣象。


葫蘆文化


二十四節氣排序:春雨驚春晴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注: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是節,雨水是氣,驚蟄是節,春分是氣,清明是節,穀雨是氣,立夏是節,小滿是氣,芒種是節,夏至是氣,小暑是節,大暑是氣,立秋是節,處暑是氣,白露是節,秋分是氣,寒露是節,霜降是氣,立冬是節,小雪是氣,大雪是節,冬至是氣,小寒是節,大寒是氣。

具體講: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個是“節”;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二個是“中氣”。

鬥星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循環往復。

立春,開始的意思,

驚蟄,開始響雷,冬眠動物復甦。

清明,天氣清和明朗,氣候溫暖。

立夏,夏季開始的意思。

芒種,麥類等芒作物成熟。

小暑,正當初伏前後,天氣開始炎熱。

立秋,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夜間較涼,空氣中的水氣疑成了露水。

寒露,氣溫明顯下降

立冬,冬天開始的意思。

大雪,降雪較大。

小寒,氣候已比較寒冷。

十二氣的含義。

雨水,降雨開始。

春分春季中間晝夜平分。

穀雨,降雨量增多,對

穀類生長有利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夏至,夏天到此時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大暑,為一年中最炎熱季節。

處暑,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秋分,秋季中間晝夜平分。

霜降,開始降霜。

小雪,開始降雪。

冬至,進人,數九寒天,白天短夜間長。

大寒,為最冷時節。


芊夢狐雪


首先要認識一年二十四節氣的順序排列: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穀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署。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古代劃分月令是以“節”來代表進入點的,如正月立春為節,立春節就代表了正月的起步點,之後每隔一位為節(即上面每個月份的第一個名稱)。節與節之間為“氣”,它是代表本月之中的氣象特徵,所以也稱“中氣”。比如雨水為正月的中氣,象徵著降雨開始。同理春分為二月的中氣,象徵春季中間晝夜平分。餘下的三月至十二月,每個月的中氣都有其中氣的含義特徵,我就不一一枚舉了。總之,節為每個月進入的起點界限,氣為每個月中氣的含義特徵,這就是節和氣區別的原因所在。





覃南朝


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節和氣到底是什麼?估計許多人都不懂,其實也簡單。

古人把一年四季的氣候,用二十四個節氣命名,氣候是有氣的變化形成的。節氣,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中氣,指在月中以後的節氣。

一年四季,分開啟、關閉節點,四個啟的節點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是春節,春分就是變成春季的中氣;立夏是夏節,夏至是夏季的中氣;立秋是秋節,秋分是秋季的中氣;立冬是冬節,冬至是冬季的中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對應的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氣。

在這八個節和氣中間,又根據十二個月,月初得氣之始,月中得氣之中的原理,又分別增加了兩個節氣,把每一個大刻度區間分隔成了三個小刻度區間,最終形成了我們熟悉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又分成十二個節令、十二個中氣。

1、十二節令: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2、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我們平時習慣把十二個節,叫做“節氣”,十二個氣稱作“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了。

古人對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又具體體現在了季節、氣候變化、物候現象三種形式。

1、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8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2、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有5個: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反映天氣現象的有7個: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3、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有4個: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以上關於二十節氣中的節和氣你瞭解了嗎?

總結: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歷代勞動人民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那些舊時光


二十四節氣是十二個節,十二個氣,一月一節一氣,節在前,氣在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穀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一節一氣代表一個“節月”。

我國廣大農民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的,一年中氣候冷熱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有著很大關係。我國古人為農耕需要,依太陽運行規律特點而創造了二十四節氣,從名稱上,我們就可知道它包含的意義。表四季變化的有四立,二分二至;表天氣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表農事物候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劃分的(舊時以土圭測日影法而得),太陽從黃經零度算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作一節或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一月一節一氣。節氣的度數是相等的,時間卻是不同一樣的。從一個節到一個氣,稱為一個節月,每下節月時間不是都相等的。由於地球不是按正圓而是按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運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在冬至前後的運行的速度快,節氣節月時間相對就短些,夏至前後,運行速度慢,節氣,節月時間就相對長些。所以冬至前後的一些節氣時間有不足15天的,夏至前後的節氣時間有超過15天的。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規律運動,節氣在陽曆中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有差也僅有前後一天,那是因為天數要取整不可零所造成。


樹德漢碩


一年二十四節氣中哪些是節,哪些是氣?為什麼?

先回答那些是節,一月由一節一氣組成各管十五天,按照二十四節氣歌來排列的話,每月的節氣是這樣安排的:

正月的節氣立春和雨水,其中立春是節,雨水是氣

二月節氣是驚蟄和春分,其中驚蟄是節,春分是氣

三月節氣是清明和穀雨,其中清明是節,穀雨是氣

四月節氣是立夏和小滿,其中立夏是節,小滿是氣

五月節氣是芒種和夏至,其中芒種是節。夏至是氣

六月節氣是小暑和大暑,其中小暑是節,大暑是氣

七月節氣是立秋和處暑,其中立秋是節,處暑是氣

八月節氣是白露和秋分,其中白露是節,秋分是氣

九月節氣是寒露和霜降,其中寒露是節,霜降是氣

十月節氣是立冬和小雪,其中立冬是節,小雪是氣

十一月節氣是大雪和冬至,其中大雪是節,冬至是氣

十二月節氣是小寒和大寒,小寒是節,大寒是氣

所謂的節就是節令,主掌一月生殺之大權,氣,也稱為中氣,起到兩節之間的過渡銜接之用。若是把一月中的節令比作將軍的話,那節氣就是副將軍或者輔助將軍的參謀之類的官職。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國都是農業大國,古人為了更好的安排農事,就對時間進行了細緻的劃分,這就是節氣誕生的原因,可以說節氣是古人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歌如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超人11


要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節氣的含義,首先要懂得氣的概念。中國先人們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萬物產生的根本。盤古就誕生在一個形同雞蛋的混沌之氣中,盤古甦醒後開天闢地,清氣上升變成了天,濁氣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之間又化生出世間萬物,所以,天地間是充盈著氣的。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宇宙生成論,氣就是載體和象徵。所以,中國人對氣這種東西非常著迷,它不僅存在於自然界,也存在於人體中,它的運行規律是全息統一的,所以,氣候也是氣的變化所形成的。司馬遷《史記·律書》中記載:“氣始於冬至,週而復始。”這就說明一年之中,氣是循環流轉的,從冬至之日開始,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氣是節氣的核心概念。然後,我們就很容易明白,節是什麼意思,如果把一年之中氣的運動看作一根直線,節就是在這根直線上畫出刻度,也就是變成了一把尺子。從此,人們可以用這把尺子來測量氣的運行。

這把尺子上的刻度有二十四個,所以稱為二十四節氣。一年稱為一元之氣,一分為二,象徵陰陽初分,就是春分和秋分,分別是陰消陽長和陽消陰長,也就是寒暑交替。這中間又劃分為兩道,對應兩儀生四象,就是夏至和冬至,稱為“中氣”。又根據四季,建立啟閉節點,四個啟的節點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是春節,春分就是變成春季的中氣;立夏是夏節,夏至是夏季的中氣;立秋是秋節,秋分是秋季的中氣;立冬是冬節,冬至是冬季的中氣。在《呂氏春秋》中,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的準確稱謂都已經出現。

在這八個節氣刻度中間,又根據十二個月,月初得氣之始,月中得氣之中的原理以及月相的變化,分別增加了兩個節氣,把每一個大刻度區間分隔成了三個小刻度區間,最終形成了我們熟悉的二十四節氣。





啤J泡泡


把24節氣順序排好,凡是奇位數上的是節,凡是偶位數上的是氣,這就分別開了。

節氣緣自農曆,一年十二個月,用節來劃分,所謂節,不是節日,而是`每月遞進的節點′,如立春正月開始、驚蟄二月開始,清明三月始,立夏四月始...,所謂氣,則是表明當月的氣候特點,如正月的雨水,六月大暑,九月霜降,冬月小雪等,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則表明該季節的中心點之類。

農曆是指導農業生產的,農作物適時的狀態,僅十二節顯得不夠,於是又把兩個節之間加上一個氣,也是十二個,節、氣合起來共二十四狀態,可以更加詳細地指導農業操作。

節與氣之間隔約15天,但它和陰曆的朔望日無關,初一朔日並不一定是節,十五望日也不定是氣。。又:由於中國曆是農曆與陰曆合用,凡是遇到只有節而無氣的月份,那該月就必定是潤月了。比如:2017年陰曆六月二十九日大暑是氣,接下來的一月中只有立秋節,而處暑氣則是再下月初二了,就是說,這個月中只有立秋節而無氣,所以就必定是潤六月了。


塞外失馬翁


立春是節,雨水是氣,驚蟄是節,立春是氣,清明是節,穀雨是氣,立夏是節,小滿是氣,芒種是節,夏至是氣,小暑是節,大暑是氣,立秋是節,處暑是氣,白露是節,秋分是氣,寒露是節,霜降是氣,立冬是節,小雪是氣,大雪是節,冬至是氣,小寒是節,大寒是氣。

這氣節的認知,是經幾千年勞動人民農耕經驗智慧形成的。從個人認知認為這應從年分析來認知:一年由四季組成,季由三個月組成,月由節組成,節由氣組成!氣滿成節,節滿成月,節為節與節之間分界點!餘季年同理。因此節與節之間中半為氣令所示!這些準確的節氣令的精確劃分計算,才會千年四季不變錯,年序分明!

僅本人之見,望引玉高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